作者:
Serhii Plokhy
出版社: Basic Books
副标题: The History of a Nuclear Catastrophe
出版年: 2018-5-15
页数: 400
定价: USD 30.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1541617094
出版社: Basic Books
副标题: The History of a Nuclear Catastrophe
出版年: 2018-5-15
页数: 400
定价: USD 30.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1541617094
豆瓣评分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美]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
哈佛大学乌克兰史米哈伊洛·赫鲁舍夫斯基讲席教授、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中心主任,生于俄罗斯,成长于乌克兰,专攻东欧思想、文化、国际关系史,著有《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等十余部专 著,获奖众多,包括非虚构类两大标杆奖项莱昂内尔·盖尔伯奖与贝利·吉福德奖,以及俄罗斯研究领域的权威奖项普希金图书奖,他也是唯一两获普希金图书奖的获奖者。
译者:
宋虹,上海大学英美文学专业硕士,主要作品有《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等。
崔瑞,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翻译与传译硕士。
喜欢读"Chernobyl"的人也喜欢 · · · · · ·
Chernobyl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2 条 )
《切尔诺贝利》翻译捉虫
读罢本书,挥之不去的是作者对历史细节的运用:想拥抱妻子却不忍连累她的消防员,出发去禁区前还在唱歌打趣的大学生,说出真相、两次自杀的列加索夫最喜欢的照片:两只出现在切尔诺贝利的鹳,叫“童话”(Сказочный)的营地和叫“恐怖森林”(Страхолесье...
(展开)
浦洛基:打捞核时代历史,预警下一场核灾难|晚点专访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经授权转自《晚点LatePost》(ID:postlate) 原文链接: 晚点周末|浦洛基:打捞核时代历史,预警下一场核灾难 文丨曾梦龙 编辑丨钱杨 2022 年 2 月 24 日,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早上 6 点醒来时,收到一封来自哈佛同事的电子邮件,“我希望你一切都好”。他很... (展开)专访丨哈佛大学教授揭秘: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复杂真相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梨视频。 原视频链接::https://www.pearvideo.com/video_1686427 2022年,著名东欧史学者、哈佛大学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就新书《切尔诺贝利》接受梨视频采访。事故发生时他在距事故中心500公里处生活,他在采访中复盘了事故原因,说即便是2019年的HBO历史神剧也未能... (展开)37年后,切尔诺贝利的教训依然值得反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硬核读书会,作者沙青青,编辑谭山山,校对邹蔚昀 原文链接: 37年后,切尔诺贝利的教训依然值得反思 想当然地认为切尔诺贝利的悲剧在未来不会重演,就如同百年前坚信“泰坦尼克号”不会沉没的人一样愚蠢和狂妄。 1986年4月26日凌晨,时任苏联能源与电气化部副... (展开)理解乌克兰危机要看他的书,这位历史学家为何两边不讨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第一财经,作者佟鑫,责编李刚 原文链接: 理解乌克兰危机要看他的书,这位历史学家为何两边不讨好 《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的作者沙希利·浦洛基,既是一位功力扎实的历史学家,也是讲故事的高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缉思教授评价他的著作“视野广阔,有引人... (展开)《切尔诺贝利》“上欺下,下骗上”的灾难后果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1986年4月26日于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反应堆破裂事故。该事故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最高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切尔诺贝利可能是现在人类已知的最严重的核灾难,之所以说是已知,可能还有一些更大的灾难发...
(展开)
“和茶炊一样安全”的石墨反应堆,为何在苏联会酿成切尔诺贝利灾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科学报,作者方在庆,编辑李芸 原文链接: “和茶炊一样安全”的石墨反应堆,为何在苏联会酿成切尔诺贝利灾难 在诸多有关切尔诺贝利核灾难的著作中,沙希利·浦洛基的这本《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独树一帜。它被广泛认为是对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最全面、最... (展开)访谈丨历史学家的冒险:沙希利·浦洛基眼中的乌克兰与欧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转载自:2020年11月《经济观察报·书评》,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fM0HucOY1BjnuBYW9duOg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反应堆破裂,沙希利·浦洛基和他的家人当时距核反应堆不过500公里,他们和乌克兰人一起,在不同程度上被这场巨大的核灾难改变了生活轨迹... (展开)让悲剧不再重演,才是最重要的
苏联的管理层和官僚们都倾向于逃避责任——这是他们多年来所遵循的准则。所有人都怕因传播恐慌而背上责任,都愿意听从上级所做的一切决定,都遵从苏联体制。 这句话感觉到有些熟悉吗?确实非常熟悉,但又有点儿遥远——因为现在更多的中国人已经越来越多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发...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8.5分 2295人读过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3)9.1分 359人读过
-
Allen Lane (2018)9.3分 36人读过
-
Penguin (2019)8.7分 1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有简体了 (森森)
- 【书单/影视】纪实文学 (巴比肯)
- 从2019年10月份买的书 (PieroCui)
- 洞见社会、人生 (梓行)
- 历史的提醒 (梓行)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Chernobyl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人在鹭洲 2020-10-20 05:56:05
切尔诺贝利第二弹,和前几天的Midnight in Chernobyl各擅胜场。从讲故事的角度说,这本不如Midnight临场感那么强,那么抓人,背景介绍得也比较简略;从讲历史的角度说,要比Midnight更胜一筹,尤其是用了不少笔墨来写切尔诺贝利如何催生环保大旗下的民族主义,从而导致苏联解体。两本书在某些细节上不太一致,比如Akimov到底有没有在反应堆中毒的情况下建议终止最终导致事故的测试,想... 切尔诺贝利第二弹,和前几天的Midnight in Chernobyl各擅胜场。从讲故事的角度说,这本不如Midnight临场感那么强,那么抓人,背景介绍得也比较简略;从讲历史的角度说,要比Midnight更胜一筹,尤其是用了不少笔墨来写切尔诺贝利如何催生环保大旗下的民族主义,从而导致苏联解体。两本书在某些细节上不太一致,比如Akimov到底有没有在反应堆中毒的情况下建议终止最终导致事故的测试,想来是采信了不同资料源的缘故。 (展开)
0 有用 人在鹭洲 2020-10-20 05:56:05
切尔诺贝利第二弹,和前几天的Midnight in Chernobyl各擅胜场。从讲故事的角度说,这本不如Midnight临场感那么强,那么抓人,背景介绍得也比较简略;从讲历史的角度说,要比Midnight更胜一筹,尤其是用了不少笔墨来写切尔诺贝利如何催生环保大旗下的民族主义,从而导致苏联解体。两本书在某些细节上不太一致,比如Akimov到底有没有在反应堆中毒的情况下建议终止最终导致事故的测试,想... 切尔诺贝利第二弹,和前几天的Midnight in Chernobyl各擅胜场。从讲故事的角度说,这本不如Midnight临场感那么强,那么抓人,背景介绍得也比较简略;从讲历史的角度说,要比Midnight更胜一筹,尤其是用了不少笔墨来写切尔诺贝利如何催生环保大旗下的民族主义,从而导致苏联解体。两本书在某些细节上不太一致,比如Akimov到底有没有在反应堆中毒的情况下建议终止最终导致事故的测试,想来是采信了不同资料源的缘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