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两晋南北朝史》是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断代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本书分上中下三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勾勒出了南朝的概况,再以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全面介绍了北朝。作者旁征博引,系统而深刻地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这段充满战乱的时期,思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两晋南北朝史的创作者
· · · · · ·
-
吕思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吕思勉(1884~1962),字诚之,今江苏常州人,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先后曾在常州府中学堂、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包括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人。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界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
目录 · · · · · ·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
第二章 晋初情势 /
第一节 政俗之敝 /
第二节 戎狄之患 /
第三节 封建之制 /
第三章 西晋乱亡 /
第一节 齐献王争立 /
第二节 八王之乱上 /
第三节 八王之乱下 /
第四节 洛阳沦陷 /
第五节 长安倾覆 /
第六节 巴氐据蜀 /
第七节 张氏据河西 /
第八节 鲜卑之兴 /
第九节 荆扬丧乱 /
第四章 东晋初年形势 /
第一节 元帝东渡 /
第二节 北方陷没 /
第三节 东晋初年内乱 /
第四节 成康穆间朝局 /
第五章 东晋中叶形势上 /
第一节 刘石兴亡 /
第二节 后赵盛衰 /
第三节 冉闵诛胡 /
第四节 庾氏经营北方 /
第五节 桓温灭蜀 /
第六节 殷浩桓温北伐 /
第七节 桓温废立 /
第六章 东晋中叶形势下 /
第一节 秦灭前燕 /
第二节 秦平凉州仇池 /
第三节 秦平铁弗氏拓跋氏 /
第四节 肥水之战 /
第五节 后燕后秦之兴 /
第六节 秦凉分裂 /
第七节 拓跋氏再兴 /
第八节 后燕分裂灭亡 /
第九节 秦夏相攻 /
第七章 东晋末叶形势 /
第一节 道子乱政 /
第二节 孙恩之乱 /
第三节 桓玄篡逆 /
第四节 宋武平南燕 /
第五节 宋武平卢循谯纵 /
第六节 宋武翦除异己 /
第七节 宋武暂平关中 /
第八节 魏并北方 /
第八章 宋初南北情势 /
第一节 宋初内衅 /
第二节 拓跋氏坐大上 /
第三节 拓跋氏坐大下 /
第四节 宋初与魏兵衅 /
第五节 义民抗魏上 /
第六节 义民抗魏下 /
第七节 魏大武南寇 /
第九章 宋齐兴亡 /
第一节 元凶弑逆 /
第二节 孝武世诸王之祸 /
第三节 前废帝之败 /
第四节 子勋败亡 /
第五节 宋失淮北 /
第六节 明帝诛戮宗室大臣 /
第七节 宋治盛衰 /
第八节 后废帝之败 /
第九节 齐高篡宋 /
第十章 齐梁兴亡 /
第一节 齐武文惠猜忌杀戮 /
第二节 郁林王之败 /
第三节 明帝诛翦高武子孙 /
第四节 齐治盛衰 /
第五节 东昏时内外叛乱 /
第六节 梁武代齐 /
第十一章 元魏盛衰 /
第一节 冯后专朝 /
第二节 孝文迁洛 /
第三节 齐魏兵争 /
第四节 梁初与魏战争 /
第十二章 元魏乱亡 /
第一节 魏政荒乱上 /
第二节 魏政荒乱下 /
第三节 北方丧乱 /
第四节 尒朱荣入洛 /
第五节 梁武政治废弛 /
第六节 梁纳元颢 /
第七节 孝庄帝杀尒朱荣 /
第八节 齐神武起兵 /
第九节 魏分东西 /
第十节 东西魏争战 /
第十三章 梁陈兴亡 /
第一节 侯景乱梁上 /
第二节 侯景乱梁中 /
第三节 侯景乱梁下 /
第四节 江陵之变 /
第五节 陈武帝却齐师 /
第六节 陈平内乱上 /
第七节 陈平内乱中 /
第八节 陈平内乱下 /
第十四章 周齐兴亡 /
第一节 齐篡东魏 /
第二节 文宣淫暴 /
第三节 孝昭武成篡夺 /
第四节 武成后主荒淫 /
第五节 周篡西魏 /
第六节 周齐兵事 /
第七节 陈取淮南 /
第八节 周灭北齐 /
第九节 陈失淮南 /
第十五章 南北统一 /
第一节 隋文帝代周 /
第二节 陈后主荒淫 /
第三节 隋并梁陈 /
第十六章 晋南北朝四裔情形 /
第一节 东方诸国 /
第二节 南方诸异族之同化 /
第三节 林邑建国 /
第四节 海南诸国 /
第五节 海道交通 /
第六节 北方诸异族之同化 /
第七节 羌浑诸国 /
第八节 西域诸国 /
第九节 柔然突厥兴亡 /
第十节 东北诸国 /
第十七章 晋南北朝社会组织 /
第一节 昏制 /
第二节 族制 /
第三节 户口增减 /
第四节 人民移徙 /
第五节 各地方风气 /
第十八章 晋南北朝社会等级 /
第一节 门阀之制上 /
第二节 门阀之制下 /
第三节 豪右游侠 /
第四节 奴客部曲门生 /
第十九章 晋南北朝人民生计 /
第一节 物价工赀赀产 /
第二节 豪贵侈靡 /
第三节 地权不均情形 /
第四节 侈靡之禁 /
第五节 借贷振施 /
第二十章 晋南北朝实业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节 商业 /
第四节 钱币上 /
第五节 钱币下 /
第二十一章 晋南北朝人民生活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仓储漕运籴粜 /
第三节 衣服 /
第四节 宫室 /
第五节 葬埋 /
第六节 交通 /
第二十二章 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
第一节 政体 /
第二节 封建 /
第三节 官制 /
第四节 选举 /
第五节 赋税 /
第六节 兵制 /
第七节 刑法 /
第二十三章 晋南北朝学术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文字 /
第三节 儒玄诸子之学上 /
第四节 儒玄诸子之学下 /
第五节 史学 /
第六节 文学美术 /
第七节 自然科学 /
第八节 经籍 /
第二十四章 晋南北朝宗教 /
第一节 旧有诸迷信 /
第二节 佛教流通 /
第三节 道教建立 /
· · · · · · (收起)
第一章 总论 /
第二章 晋初情势 /
第一节 政俗之敝 /
第二节 戎狄之患 /
第三节 封建之制 /
第三章 西晋乱亡 /
第一节 齐献王争立 /
第二节 八王之乱上 /
第三节 八王之乱下 /
第四节 洛阳沦陷 /
第五节 长安倾覆 /
第六节 巴氐据蜀 /
第七节 张氏据河西 /
第八节 鲜卑之兴 /
第九节 荆扬丧乱 /
第四章 东晋初年形势 /
第一节 元帝东渡 /
第二节 北方陷没 /
第三节 东晋初年内乱 /
第四节 成康穆间朝局 /
第五章 东晋中叶形势上 /
第一节 刘石兴亡 /
第二节 后赵盛衰 /
第三节 冉闵诛胡 /
第四节 庾氏经营北方 /
第五节 桓温灭蜀 /
第六节 殷浩桓温北伐 /
第七节 桓温废立 /
第六章 东晋中叶形势下 /
第一节 秦灭前燕 /
第二节 秦平凉州仇池 /
第三节 秦平铁弗氏拓跋氏 /
第四节 肥水之战 /
第五节 后燕后秦之兴 /
第六节 秦凉分裂 /
第七节 拓跋氏再兴 /
第八节 后燕分裂灭亡 /
第九节 秦夏相攻 /
第七章 东晋末叶形势 /
第一节 道子乱政 /
第二节 孙恩之乱 /
第三节 桓玄篡逆 /
第四节 宋武平南燕 /
第五节 宋武平卢循谯纵 /
第六节 宋武翦除异己 /
第七节 宋武暂平关中 /
第八节 魏并北方 /
第八章 宋初南北情势 /
第一节 宋初内衅 /
第二节 拓跋氏坐大上 /
第三节 拓跋氏坐大下 /
第四节 宋初与魏兵衅 /
第五节 义民抗魏上 /
第六节 义民抗魏下 /
第七节 魏大武南寇 /
第九章 宋齐兴亡 /
第一节 元凶弑逆 /
第二节 孝武世诸王之祸 /
第三节 前废帝之败 /
第四节 子勋败亡 /
第五节 宋失淮北 /
第六节 明帝诛戮宗室大臣 /
第七节 宋治盛衰 /
第八节 后废帝之败 /
第九节 齐高篡宋 /
第十章 齐梁兴亡 /
第一节 齐武文惠猜忌杀戮 /
第二节 郁林王之败 /
第三节 明帝诛翦高武子孙 /
第四节 齐治盛衰 /
第五节 东昏时内外叛乱 /
第六节 梁武代齐 /
第十一章 元魏盛衰 /
第一节 冯后专朝 /
第二节 孝文迁洛 /
第三节 齐魏兵争 /
第四节 梁初与魏战争 /
第十二章 元魏乱亡 /
第一节 魏政荒乱上 /
第二节 魏政荒乱下 /
第三节 北方丧乱 /
第四节 尒朱荣入洛 /
第五节 梁武政治废弛 /
第六节 梁纳元颢 /
第七节 孝庄帝杀尒朱荣 /
第八节 齐神武起兵 /
第九节 魏分东西 /
第十节 东西魏争战 /
第十三章 梁陈兴亡 /
第一节 侯景乱梁上 /
第二节 侯景乱梁中 /
第三节 侯景乱梁下 /
第四节 江陵之变 /
第五节 陈武帝却齐师 /
第六节 陈平内乱上 /
第七节 陈平内乱中 /
第八节 陈平内乱下 /
第十四章 周齐兴亡 /
第一节 齐篡东魏 /
第二节 文宣淫暴 /
第三节 孝昭武成篡夺 /
第四节 武成后主荒淫 /
第五节 周篡西魏 /
第六节 周齐兵事 /
第七节 陈取淮南 /
第八节 周灭北齐 /
第九节 陈失淮南 /
第十五章 南北统一 /
第一节 隋文帝代周 /
第二节 陈后主荒淫 /
第三节 隋并梁陈 /
第十六章 晋南北朝四裔情形 /
第一节 东方诸国 /
第二节 南方诸异族之同化 /
第三节 林邑建国 /
第四节 海南诸国 /
第五节 海道交通 /
第六节 北方诸异族之同化 /
第七节 羌浑诸国 /
第八节 西域诸国 /
第九节 柔然突厥兴亡 /
第十节 东北诸国 /
第十七章 晋南北朝社会组织 /
第一节 昏制 /
第二节 族制 /
第三节 户口增减 /
第四节 人民移徙 /
第五节 各地方风气 /
第十八章 晋南北朝社会等级 /
第一节 门阀之制上 /
第二节 门阀之制下 /
第三节 豪右游侠 /
第四节 奴客部曲门生 /
第十九章 晋南北朝人民生计 /
第一节 物价工赀赀产 /
第二节 豪贵侈靡 /
第三节 地权不均情形 /
第四节 侈靡之禁 /
第五节 借贷振施 /
第二十章 晋南北朝实业 /
第一节 农业 /
第二节 工业 /
第三节 商业 /
第四节 钱币上 /
第五节 钱币下 /
第二十一章 晋南北朝人民生活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仓储漕运籴粜 /
第三节 衣服 /
第四节 宫室 /
第五节 葬埋 /
第六节 交通 /
第二十二章 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
第一节 政体 /
第二节 封建 /
第三节 官制 /
第四节 选举 /
第五节 赋税 /
第六节 兵制 /
第七节 刑法 /
第二十三章 晋南北朝学术 /
第一节 学校 /
第二节 文字 /
第三节 儒玄诸子之学上 /
第四节 儒玄诸子之学下 /
第五节 史学 /
第六节 文学美术 /
第七节 自然科学 /
第八节 经籍 /
第二十四章 晋南北朝宗教 /
第一节 旧有诸迷信 /
第二节 佛教流通 /
第三节 道教建立 /
· · · · · · (收起)
两晋南北朝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初读《两晋南北朝史》小记
通读全书的确很明显感觉到吕老先生的华夏情结,当然,老先生是有感于日寇侵华,对“中国之见侮于异族”分外敏感。 比如老先生用了将近5页论述崔浩被诛事件,可以说是彻底颠覆了惯常的“北魏第一谋士”的印象,在论述中,崔浩简直就是汉人势力打入鲜卑敌部的义士,他在北魏做的...
(展开)




大师之作,但是确实过于难啃
很想了解两晋南北朝的历史,闻名而来,但是这段纷繁杂乱的历史,如我才疏学浅之辈读来实在困难,而且品读不到或未能理解全部意思,实在可惜。 于是转向刘勃的两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觉得还不错,还是白话看着能容易一些,不费力,语言也比较幽默。现在读到八王之乱,思路还...
(展开)

浩繁巨著,还是能找到点乐子的
吕思勉先生五四运动的时候35岁,他写这本书的时期已经是抗战时期,他老人家好像没有受到白话文运动的影响,洋洋洒洒100多万字,上下两部1100多页的本作,全都是文言文,让我这样的业余历史爱好者真的是难以卒读,所以粗读一下。 之前读过几本通俗的两晋南北朝史,上卷就略略看...
(展开)

> 更多书评 12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9.2分 986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4)8.9分 58人读过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8.5分 42人读过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9.0分 2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单|勁直私人藏書 (Mr_劲直)
- 书单|劲直的私人藏书01 (Mr_劲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两晋南北朝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飘林眠 2022-04-26 05:29:12
我的语文水平好像不足以支撑读完这个。。。
1 有用 怪之 2020-03-01 21:57:20
吕先生治史当然没有问题,轮不到吾辈评价,只是这套书,小错误太多,尤其是关于年号与公元年份对应的,这样的错误可以说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