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问欧洲的书评 (41)

犯罪系数Zero 2018-07-31 13:25:09

同样是纳粹帮凶,西欧傻白甜,东欧穷屌丝?

二战时期有个温馨感人的故事,1943年希特勒当局计划消灭丹麦的犹太人,集体抓捕送往集中营。勇敢善良的丹麦民众没有服从纳粹,警察给犹太人安排出逃路线,出租车司机免费载客,渔船搭乘犹太人出海,有8000多人成功逃到了中立国瑞典。 这原本是好事一桩,传开后却有些变了味。好...  (展开)
Biomass 2018-11-18 21:24:12

Would You Pick Up a Fight ?

希特勒占领下的大陆。人们的选择无非抵抗、合作、沉默,夹杂其中的是纳粹和同谋以及抵抗组织的种种报复。在德国占领的现实之下,人们无法让占领当局负责。对不道德行为的指控,应该蕴含对这种行为审判和报复的可能性——如果说应该蕴含能够这句话可以如此理解的话。那么大致也...  (展开)
维舟 2019-05-15 10:15:32

没有合作的“合作”

小时候看法国电影《老枪》,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时让我最感惊奇的是:主人公于连并不是以苦大仇深的形象登场的,虽然已经在德国占领下生活了两三年,但他们的生活并未被战争摧毁,甚至对德国侵略者也谈不上多少敌意。直到平静的生活一点点被打破,最后看到妻女惨死,才忍无可忍...  (展开)
小熊猫 2018-05-10 14:21:14

审问欧洲

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多少有点提不起兴趣,因为之前已经看过了不少的关于二战的书了,可以从从战略战术,到具体的战役构成,从战前酝酿到战后反思,这场世界大战几乎被人们从各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相关的书籍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广泛涉猎后再从中进行选择也并不容易。因...  (展开)
夏天 2018-05-04 15:00:17

是战争摧毁了人性?还是人性引燃了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给自己造成的大灾难之一。《审问欧洲》的作者伊斯特万.迪克萌生写这本书的念头,源自于自己身边的亲人的死亡,在1944年的平安夜,在二战接近尾声的匈牙利,作者姐姐的未婚夫及他所在的组织的六位成员被匈牙利法西斯“箭十字党”武装分子杀死。在看似简单...  (展开)
璃人泪@2011 2018-05-10 21:02:32

世界上最难的审问

二战之后,美国大法官罗伯特·杰克逊力排众议,要建立国际军事法庭,清算战争中的罪人。由是,有了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法庭。事实上,纽伦堡审判举行了十次,那么罪大恶极者皆伏诛了吗?正义得到伸张了吗?众怒平息了吗?或许我们早该知道,不会有完美的答案,就像没有完美的历史...  (展开)
馨晴 2018-05-06 20:41:29

二战,人类的一个大灾难

《审问欧洲》,EUROPE ON TRIAL,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读完这本由美国作家伊斯特万·迪克著的书,想起之前读过的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当然这两本书没有很强的可类比性,只是对战争的抵触感是相同的。 正确地认识历史,从这里作为第一个切入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正...  (展开)
2022-01-19 17:11:30

身份的多重性

本书主要考察的是二战中及二战后的各国与德国的相对关系,从内容上看,与我先前读的威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及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颇有交叉之处,作者也在前言中提及他与托尼-朱特曾经共同参加过会议并编写了一套关于战后欧洲报复性政治的文集。但相比《第三帝国的...  (展开)
吴情 2018-05-26 15:52:19

《审问欧洲》:当整个欧洲站在被告席上

“二战”对当今世界的格局、体系、思想观念,造成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二战”前后,欧洲各国的政府、执政党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无论是断裂,还是延续,都无法回避“二战”提出的政权合法性、共产主义的地位、犹太人以及少数族群的权利问题。不过,因为在战争的表现不一,这...  (展开)
jerryfunk 2018-05-21 01:59:17

二战的真相

拿到这本书,首先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伊斯特万·迪克,他是一名法学博士,以严谨著称,我看过他写的《欧洲报复里的政治:二战以及战后余波》,写的很透彻;而这本《审问欧洲》也绝对算得上欧洲二战经典文学,书中揭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有些让人感觉到瞠目结舌,比如本书...  (展开)
月半 2018-05-16 20:43:33

合作与抵抗,究竟哪个是真相

二战已过去70多年,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了70多年,我们与前苏联、英、美等国一样是最终胜利的一方。而历史从来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连同苏、英等也都被书写成受迫害从而奋起反抗的一方,当然我们确实是受害方,但欧洲众国,就不能那么简单地概括为受害或者是侵略,正像本书作...  (展开)
Barton 2024-03-03 16:36:38

听《审问欧洲》

一本好书的标准是能够带来新的知识,开启新的视角,这本《审问欧洲》就有这个作用,这本书的作者是匈牙利人,他讲述的是关于二战的道德问题,二战的时候,面对纳粹德国的坦克,欧洲各个国家,尤其是欧洲小国所做出的选择,作者说,欧洲小国主要有三种不同的选择,要么抵抗,要...  (展开)
sz_苏濯 2024-01-12 23:26:15

何为合作,为何抵抗:以民族主义为中心的二战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纳粹-屠杀-邪恶,与盟国-拯救-正义的二分法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作者呈现了更加细节而具体的二战时期欧洲国际关系和民众生存实况。对德国、法西斯极权主义、反犹主义的支持或反对并不天然地绑定在一起。合作与抵抗都是首先为了本国人民或本民族(虽然定义可能是流动的)的利...  (展开)
星辰 2022-10-03 14:37:27

《审问欧洲》书评

可能是因为我对一战二战一类的世界历史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所以这本书读的有点云里雾里。这本书将帮助法西斯的人统称为合作者,将对抗法西斯的人统称为抵抗者,这本书并没有忽略那些从合作者变成抵抗者,或者从抵抗者变成合作者的人,我想称呼这部分人为转变者,因为这些转变...  (展开)
深溪虎 2022-02-09 21:46:59

反思的力量|审问欧洲

审问欧洲,顾名思义,讲的是以今日之眼光,回溯过往之欧洲,聚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开始到结束,到底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内容。如果换成更加直白的表达,那就是我们,作为后来者和非亲历者,到底被那种非黑即白的历史观骗的有多惨。 按照最为正统的教科书说法,堪称浩劫的第二次...  (展开)
B 2020-08-16 11:17:12

Timothy Snyder: Choices limited to bad ones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As István Deák has stressed in his recent study of the war, Europe on Trial, appeasing Hitler before the war led to collaborating with Hitler during the war; Stalin’s choice to placate Hitler in 1939, he notes, was not exceptional but emblematic. In its ...  (展开)
哲夫成城 2020-04-28 11:26:38

【转】徐之凯评《审问欧洲》︱战火背后的人性拷问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徐之凯 原文载于:上海书评(2018年8月) 原文地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23224 “这不是今天大多数欧洲人想要记住的战争,也不是浩瀚的军事史和外交史料中所分析的战争”,二战东欧史著名学者诺曼•M•奈马克在序言中如此...  (展开)
茉然 2020-04-07 11:59:45

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各国二战站队情况。 捷克 德国成为其保护国,成立傀儡政府。军队解散,但军工厂保留,且居民不用服兵役。在海外成立流亡政府,试图暗杀德国高官。 波兰: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 挪威:国王流亡英国,军队投降,德国派专人监督挪威统治。 丹麦:国王未开一枪投降,保存自己的政府和法...  (展开)
chaos 2019-12-17 11:39:19

糟糕的战时欧洲

从这本书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欧洲史观和中国史观的不同之处,这也是取决于两种文明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政治架构。 那么具体到二战,甚至更早的一战期间,欧洲确实表现的很糟糕。恶意的国家领土划分、激进的民族主义、遍及欧洲的失败主义思潮、意识形态斗争、宗教争端,大量的问...  (展开)
咳咳 2019-02-09 13:22:31

读书笔记:《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复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复仇》/伊斯特万·迪克/中信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研究二战欧洲合作(与纳粹合作)、抵抗(对占领者进行抵抗)以及复仇(战后复杂而矛盾的清算)的专著。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刻板化、脸谱化、非黑即白、正义终究会昭彰的历史认识是非常可笑和幼...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1条)

订阅审问欧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