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问欧洲的5星书评 (29)

犯罪系数Zero 2018-07-31 13:25:09

同样是纳粹帮凶,西欧傻白甜,东欧穷屌丝?

二战时期有个温馨感人的故事,1943年希特勒当局计划消灭丹麦的犹太人,集体抓捕送往集中营。勇敢善良的丹麦民众没有服从纳粹,警察给犹太人安排出逃路线,出租车司机免费载客,渔船搭乘犹太人出海,有8000多人成功逃到了中立国瑞典。 这原本是好事一桩,传开后却有些变了味。好...  (展开)
Biomass 2018-11-18 21:24:12

Would You Pick Up a Fight ?

希特勒占领下的大陆。人们的选择无非抵抗、合作、沉默,夹杂其中的是纳粹和同谋以及抵抗组织的种种报复。在德国占领的现实之下,人们无法让占领当局负责。对不道德行为的指控,应该蕴含对这种行为审判和报复的可能性——如果说应该蕴含能够这句话可以如此理解的话。那么大致也...  (展开)
维舟 2019-05-15 10:15:32

没有合作的“合作”

小时候看法国电影《老枪》,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时让我最感惊奇的是:主人公于连并不是以苦大仇深的形象登场的,虽然已经在德国占领下生活了两三年,但他们的生活并未被战争摧毁,甚至对德国侵略者也谈不上多少敌意。直到平静的生活一点点被打破,最后看到妻女惨死,才忍无可忍...  (展开)
小熊猫 2018-05-10 14:21:14

审问欧洲

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多少有点提不起兴趣,因为之前已经看过了不少的关于二战的书了,可以从从战略战术,到具体的战役构成,从战前酝酿到战后反思,这场世界大战几乎被人们从各个角度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相关的书籍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广泛涉猎后再从中进行选择也并不容易。因...  (展开)
夏天 2018-05-04 15:00:17

是战争摧毁了人性?还是人性引燃了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给自己造成的大灾难之一。《审问欧洲》的作者伊斯特万.迪克萌生写这本书的念头,源自于自己身边的亲人的死亡,在1944年的平安夜,在二战接近尾声的匈牙利,作者姐姐的未婚夫及他所在的组织的六位成员被匈牙利法西斯“箭十字党”武装分子杀死。在看似简单...  (展开)
馨晴 2018-05-06 20:41:29

二战,人类的一个大灾难

《审问欧洲》,EUROPE ON TRIAL,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 读完这本由美国作家伊斯特万·迪克著的书,想起之前读过的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当然这两本书没有很强的可类比性,只是对战争的抵触感是相同的。 正确地认识历史,从这里作为第一个切入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正...  (展开)
jerryfunk 2018-05-21 01:59:17

二战的真相

拿到这本书,首先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伊斯特万·迪克,他是一名法学博士,以严谨著称,我看过他写的《欧洲报复里的政治:二战以及战后余波》,写的很透彻;而这本《审问欧洲》也绝对算得上欧洲二战经典文学,书中揭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有些让人感觉到瞠目结舌,比如本书...  (展开)
月半 2018-05-16 20:43:33

合作与抵抗,究竟哪个是真相

二战已过去70多年,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了70多年,我们与前苏联、英、美等国一样是最终胜利的一方。而历史从来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我们连同苏、英等也都被书写成受迫害从而奋起反抗的一方,当然我们确实是受害方,但欧洲众国,就不能那么简单地概括为受害或者是侵略,正像本书作...  (展开)
sz_苏濯 2024-01-12 23:26:15

何为合作,为何抵抗:以民族主义为中心的二战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纳粹-屠杀-邪恶,与盟国-拯救-正义的二分法已经深入人心的时代,作者呈现了更加细节而具体的二战时期欧洲国际关系和民众生存实况。对德国、法西斯极权主义、反犹主义的支持或反对并不天然地绑定在一起。合作与抵抗都是首先为了本国人民或本民族(虽然定义可能是流动的)的利...  (展开)
深溪虎 2022-02-09 21:46:59

反思的力量|审问欧洲

审问欧洲,顾名思义,讲的是以今日之眼光,回溯过往之欧洲,聚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开始到结束,到底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内容。如果换成更加直白的表达,那就是我们,作为后来者和非亲历者,到底被那种非黑即白的历史观骗的有多惨。 按照最为正统的教科书说法,堪称浩劫的第二次...  (展开)
茉然 2020-04-07 11:59:45

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各国二战站队情况。 捷克 德国成为其保护国,成立傀儡政府。军队解散,但军工厂保留,且居民不用服兵役。在海外成立流亡政府,试图暗杀德国高官。 波兰: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 挪威:国王流亡英国,军队投降,德国派专人监督挪威统治。 丹麦:国王未开一枪投降,保存自己的政府和法...  (展开)
chaos 2019-12-17 11:39:19

糟糕的战时欧洲

从这本书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欧洲史观和中国史观的不同之处,这也是取决于两种文明完全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政治架构。 那么具体到二战,甚至更早的一战期间,欧洲确实表现的很糟糕。恶意的国家领土划分、激进的民族主义、遍及欧洲的失败主义思潮、意识形态斗争、宗教争端,大量的问...  (展开)
咳咳 2019-02-09 13:22:31

读书笔记:《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复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复仇》/伊斯特万·迪克/中信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研究二战欧洲合作(与纳粹合作)、抵抗(对占领者进行抵抗)以及复仇(战后复杂而矛盾的清算)的专著。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刻板化、脸谱化、非黑即白、正义终究会昭彰的历史认识是非常可笑和幼...  (展开)
菡萏女人 2018-07-20 16:36:16

多面的欧洲二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提起二战,只能想到“南京大屠杀”和“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国的纳粹和日本的军国,只有这些战败的轴心国对占领国的人民进行的残酷屠杀以及资源掠夺; 提起二战,还能想到早年看到的二战纪录片,以及当时的人们顶风冒雪在学校操场静立观看的场景,还有纪录片中,亚洲战区的小米...  (展开)
碧玉水净 2018-06-05 17:20:32

拓展认知边界——读《审问欧洲》

很早就收到这本关于“二战”题材的书了,断断续续历时近一个月,终于认真读完了,翻阅到书的最后一页,长长舒了一口气,便打开文档,写下“拓展认知边界”这几个字。 用这个现成的题目写读书体会,实在是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儿上,因为之前,在我的认知世界里,除了人用“拓名...  (展开)
花拳绣脚腿 2018-05-22 20:18:46

从“犹太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看二战各国关系的复杂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终解决方案(德语:Die Endlösu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针对欧洲犹太人的系统化的种族灭绝的计划及其实施,并导致最后的、最致命的最终解决方案(Shoah)阶段。阿道夫·希特勒把它称作:“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Endlösung der Judenfrage)。一般意义...  (展开)
男神 2018-05-18 14:10:21

二战

希特勒本人的成长和上台执政轨迹,但是还有一点那就是相对德国,意大利等战争发起国之外的诸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荷兰等先后被德国侵略并直接或间接统治过一段时间的国家在这个时期的表现也是值得我们现在人去研究关注的。只不过现在的很多二战研究书籍主要是将目光头...  (展开)
max_yu 2018-05-17 15:58:48

历史的真相在哪里? ——读《审问欧洲》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方面,政府可能为了政治等原因,故意以一定立场来阐释历史,另一方面,经历此段历史的人,他们可能持有不同立场。 书的题目翻译为“审问”,是因为关于二战中的欧洲已有的各种固有观点和宣传,作者不满意,想通过他的“审问”,还历史以...  (展开)
QueenBSS 2018-05-14 10:56:21

《二战时期人性的拷问》文/QueenBSS

前段时间一直断货,五一劳动节入的,京东打折起来连他自己都害怕,一口气买了一系列,很满意,性价比很高,京东的送货服务也很棒,书籍一点未受损。 刚拿到书,忍不住拆开看了起来,伊斯特万·迪克写的书一向令人入神。尤其是扉页看到这本书是用来纪念,贝拉和他的未婚妻。光是...  (展开)
阿晨 2018-05-03 16:18:59

二战的道德因果

二战那段时期的历史,相信很多人都了解,但是二战时期的“事件史”,究竟孰对孰错,恐怕我们真的很难说清楚。《审问欧洲》并不是单纯的讲述二战历史,而是把二战作为一个案例,由历史“事件本身”,转向了对其延伸的方向,来研究欧洲各个国家的社会和道德秉性。 众所周知,德国...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9条)

订阅审问欧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