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在《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作者以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作者简介 · · · · · ·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 老,老了也没有什么关系,眼花了,就不看;耳聋了,就不听;牙掉了,就整吞;走不动了,就瘫着。这有什么办法,谁老谁活该。 病,人吃五谷杂粮,谁不生病呢? 死,这回可是悲哀的事情了,父亲死了儿子哭;儿子死了,母亲哭;哥哥死了一家全哭;嫂子死了,她的娘家人来哭。 哭了一朝或者三日,就总得到城外去,挖一个坑就把这人埋起来。 埋了之后,那活着的仍旧回家照旧地过日子。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他们过的是既不向前,也不回头的生活,是凡过去的,都算是忘记了,未来的他们也不怎样积极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无怨无尤地在他们祖先给他们准备好的口粮之中生活着。 那鼓声就好像故意招惹那般不幸的人,打得有急有慢,好像一个迷路的人在夜里诉说着他的迷惘,又好像不幸的老人在回想着他幸福的短短的幼年。又好像慈爱的母亲送着她的儿子远行。又好像是生离死别,万分地难舍。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的过着,霜打了,雨淋了。大风来时是风沙走石,似乎很了不起的样子。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纹。冬天,冻掉了人的耳朵,……破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 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和小民们无关。 <原文开始>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地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地办理。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年青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 古语说,“女子上不了战场。” 其实不对的,这井多么深,平白的你问一个男子,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个年青的女子竟敢了,上战场不一定死,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的。可是跳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 那么节妇坊上为什么没写着赞美女子跳井跳得勇敢的赞词?那是修节妇坊的人故意给删去的。因为修节妇坊的,多半是男人。他家里也有一个女人。他怕是写上了,将来他打他女人的时候,他的女人也去跳井。女人也跳下井,留下来一大群孩子可怎么办?于是一律不写。只写,温文尔雅,孝顺公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呼兰河传"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呼兰河传"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钓人的孩子 8.7
-
- 翠湖心影 9.4
-
- 百年曾祺:1920—2020 7.8
-
- 落红萧萧 8.7
-
- 第四才子书 9.4
-
- 懂得的就值得:沈从文散文精选 9.0
-
- 降魔修心 : 彩绘西游记 8.1
-
- 成长变奏曲 9.2
-
- 末世悲歌红楼梦 6.6
-
- 李商隐诗集疏注 9.5
呼兰河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61 条 )




《呼兰河传》的双重叙事视角
萧红,一位天赋异禀的才女,一个多灾多难的女人。她出生于北方小城呼兰,在那里度过了寂寞的童年,为了躲避包办婚姻离家。在经历了情感生活的挫折磨难与战乱中的颠沛流离,最终在香港凄凉离世。在她身上,一直保有一种小女孩的性格。纤细而敏感,顽皮又灵慧,温润及忧郁,倔强...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9 )
-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9)9.2分 22015人读过
-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9.0分 150907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9.0分 11078人读过
-
凤凰出版社 (2013)8.7分 701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4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呼兰河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iingkinh 2021-10-23 16:05:22
我是最害怕读这样的故事的 像中学的课本里会出现的文章 像故事会里会出现的措辞 很多故事读的很心寒 想到了以前我们都很喜欢的但最终还是被毙掉的杂志选题 “野蛮生长” 看得时候自动带入了城南旧事的小女孩视角 真挺像的
30 有用 阿酒 2020-03-30 17:43:11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本南方人难以想象北方的生活场景,却在萧红的文中找寻到了那只属于一百年前呼兰人的日常,她笔下的呼兰河是充满着烟火和泥土的气息的,虽然信息闭塞,对死亡麻木不仁,也有迷信、偏见与对女性的迫害,但也难掩小人物那充满朝气的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难掩萧红与祖父之间至真至切的亲情。幼时的萧红不懂生死离别人情冷暖,因...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本南方人难以想象北方的生活场景,却在萧红的文中找寻到了那只属于一百年前呼兰人的日常,她笔下的呼兰河是充满着烟火和泥土的气息的,虽然信息闭塞,对死亡麻木不仁,也有迷信、偏见与对女性的迫害,但也难掩小人物那充满朝气的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难掩萧红与祖父之间至真至切的亲情。幼时的萧红不懂生死离别人情冷暖,因此对人的故事只是平静的叙述,而那后园子里的花草树木,天空河流,天上飞得地上跑的,吃的喝的,这些小孩会关注的点无一不组成了她对呼兰河的回忆,纵然呼兰河再如何的闭塞落后,那也是个有着温暖回忆的地方,是被她所爱着的地方。 (展开)
1 有用 穷嗨森哇 2021-03-08 21:35:03
读到团圆媳妇的故事才真的读进去了,本来以为是叙事散文,后来才发现讲的是“杀人的舆论”
0 有用 管好你自己 2022-02-23 18:30:51
很难读,文笔确实很好,前半本可以选入小学语文书。只是记录回忆而已,没什么故事性,小团圆媳妇那章看得五味杂陈。
24 有用 Frida 2018-02-26 00:54:19
小团圆媳妇一章:贫劣单薄的灰白色时代荧幕,笼罩于封建传统观念下对生活的促狭愚钝又冒着热气儿的切肤期望,寄予锅碗瓢盆歪棚房之下所有所以活着的精气儿,生活折磨着活人活人又作贱着自己,到底活着的非疯即傻人不人鬼不鬼,死了的也就死了罢。苍天哪里开得了眼给指个一条半条的活路,命比草芥亦不如。 嗦了口面条噎回浸出的眼泪,默默着把面吃完,塞着耳机踱到人行道边儿上长椅坐下,来来往往行走穿梭的双腿拽着踏踩各式鞋子的... 小团圆媳妇一章:贫劣单薄的灰白色时代荧幕,笼罩于封建传统观念下对生活的促狭愚钝又冒着热气儿的切肤期望,寄予锅碗瓢盆歪棚房之下所有所以活着的精气儿,生活折磨着活人活人又作贱着自己,到底活着的非疯即傻人不人鬼不鬼,死了的也就死了罢。苍天哪里开得了眼给指个一条半条的活路,命比草芥亦不如。 嗦了口面条噎回浸出的眼泪,默默着把面吃完,塞着耳机踱到人行道边儿上长椅坐下,来来往往行走穿梭的双腿拽着踏踩各式鞋子的双脚。 后续接:有二伯、冯歪嘴子颠簸着认着命亦硬着骨头,也哭也乐呵,有霎时绽开的喜悦亦有随即裹覆的苦涩。生活这碗酒还得看你自个儿往哪个味儿上品。这条命总得留着,哪怕瞅空能在院子里晒个太阳,也多少给受的这些个苦难一个安慰不是。来世上走这么一趟,哪能,活活地白遭罪。 今夜,便如此罢。几滴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