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副标题: 青豆书坊
译者: 胡因梦
出版年: 2017-11
页数: 192
定价: 42.8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2020816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副标题: 青豆书坊
译者: 胡因梦
出版年: 2017-11
页数: 192
定价: 42.8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2020816
内容简介 · · · · · ·
在本书中,克里希那穆提以素有的亲切态度,为读者循序渐进地探索应如何具足自身的能量,去照彻光明自性。克氏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透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才是真正的解脱行动。不论他人有多么老练、聪明、博学或是神圣,也不能点亮你的自性之光,除非你能透过自己的领悟和冥想将它点燃。
点亮自性之光的创作者
· · · · · ·
-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5.12~1986.2.16),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对西方哲学和宗教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被印度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他一生走访全球70多个国家,他的演讲被辑录成超过80本书,并被翻译成超过50种语言。包括美国、印度,欧洲和澳洲等全球范围内都设有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及学校,致力于推广克氏慈悲而博大的人性理念。
目录 · · · · · ·
目录
第一部分 具足自身的能量
3 / 不要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思考
6 / 心的寂静
11 / 全心全意地倾听
16 / 活在善意里
21 / 为什么人类无法彻底良善?
25 / 点亮自性之光
30 / 潜意识的问题
34 / 秩序意味着美
38 / 探索实相
42 / 美德之美
47 / 汇集所有的能量
53 / 时间的超越
57 / 生活的秩序
62 / 冥想的来龙去脉
68 / 何谓宇宙创生?
73 / 从慈悲中产生智慧
第二部分 光明自性的照彻
81 / 不通过意志力而行动
94 / 已知与未知的和谐
103 / 神圣的人生
112 / 从空寂中观察万物
120 / 开悟并非不变的状态
131 / 追寻的终点
140 / 纯然的观察
151 / 他人无法带给你光明
165 / 思想的局限
· · · · · · (收起)
第一部分 具足自身的能量
3 / 不要以人类的思维方式思考
6 / 心的寂静
11 / 全心全意地倾听
16 / 活在善意里
21 / 为什么人类无法彻底良善?
25 / 点亮自性之光
30 / 潜意识的问题
34 / 秩序意味着美
38 / 探索实相
42 / 美德之美
47 / 汇集所有的能量
53 / 时间的超越
57 / 生活的秩序
62 / 冥想的来龙去脉
68 / 何谓宇宙创生?
73 / 从慈悲中产生智慧
第二部分 光明自性的照彻
81 / 不通过意志力而行动
94 / 已知与未知的和谐
103 / 神圣的人生
112 / 从空寂中观察万物
120 / 开悟并非不变的状态
131 / 追寻的终点
140 / 纯然的观察
151 / 他人无法带给你光明
165 / 思想的局限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活在善意里 人为什么无法转化?他只能在这里改一点,那里改一点,还竟然想拥有一个良善的社会。他不但想为自己、为自己的关系(不论亲疏)带来秩序,同时还想拥有一个和平的世界;他想独自与花为伍,拥有某种程度的美善。如果你观察一下从古至今的历史,你会发现这一直是人类最深的渴望。然而人类越是文明化,制造的失序和战争就越多。地球从未有一个时期是没有战争的,人杀人,宗教摧毁宗教,某团体掌控了另一个团体,而某个组织又压榨了其他的组织。 觉察到这永无止境的挣扎,你难道不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可能神智清明地、快乐地、理性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外在或内在的争战,也不企图逃开,跑到集体公社里,变成一名隐士或和尚?如果你曾经问过自己--希望你现在就问问看,因为这样我们才是在共同思索这个问题--那么你一定会渴望拥有一个良善的社会。 创造出一个良善的社会,曾经是古印度、古希腊和埃及的梦,然而只有当人类变得善良时,才会出现优质的社会。人的善意往往能带来良性的关系互动,好的品性,幸福的生活。 良善也意味着美。良善同时更意味着神圣,它和神以及最高的操守攸关。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理解"良善"一词。如果你的心中有善意,那么无论你做什么都是恰当的,包括你的关系、你的行为以及你思考的方式在内。你可以在一瞬间立刻领会这个词所蕴藏的意义。 让我们共同思考一下"良善"的意义。如果你真的深入于它的精神内涵,它一定会对你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因此请稍微留意一下这个词的含义。但文字并不是那真实的东西。我们也许可以用最优美的词藻来形容一座山,甚至可以把它画出来,写成一首诗,不过文字、描述或诗,毕竟不是那真实的东西。我们通常都会不由自主地被文字或描述所感动。 良善并不是邪恶的反面,因为良善完全跟丑陋、邪恶或不美好的事物无关。良善是独立存在的。如果你说良善是从丑陋和邪恶逐渐演变而成的,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为什么人类无法彻底良善? 是什么东西让人无法彻底良善?障碍是什么?为什么人类——你——无法彻底良善?如果懂得观察的话,你势必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且,你就是这个世界,世界和你是同一回事。你创造了世界,创造了社会,创造了宗教以及它们的教条、信仰、仪式、界分和派别。人类一手创造出了这一切。事实上,不正是这些东西阻碍了我们的善性吗?到底是因为我们的信仰,还是因为我们过于关切自己的性爱、恐惧、焦虑、寂寞、需求、想要认同某样东西的欲望,而阻碍了我们的善性?如果是上述所有的心态阻碍了我们,它们就是没有价值的。假设你已经认清自己很想拥有这份善良的品质,那么你必须知道,来自任何一方的压力——包括自己的信仰、原则或理想——都会阻碍善性。然后,你就会舍弃它们,而没有任何的托词或矛盾了。 全世界各地的动乱和失序,对生命而言都是一种威胁。它正处于四处蔓延之中。因此,任何一个对自己、对世界负责的观察者,都必须探索上述这些问题。科学家、政客、哲人、心理学者或宗师们——不论他们是来自于印度或是你自己的国家——都没有解决人类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各种理论,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其他人也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必须靠自己来消融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就是问题的制造者。但很不幸的是,我们并不愿意去看自己的问题,不愿意深入探索为什么我们活得如此自私自利。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人类是否能带着善意、美和神性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不能,那我们一定会默认日益增长的危机和混乱,并且会祸延子孙及其他众生。 现在我们可不可以探讨一下“认识自己”这个主题?因为个人就是世界的缩影。世界各地的人类——无论肤色是什么,宗教信仰是什么,国籍是什么——在内心里都是痛苦的。他们都经历了巨大的焦虑、寂寞、沮丧、忧郁和一种生活无意义的感觉。全世界的人在内心里都有同感,这就是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点亮自性之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点亮自性之光"的人也喜欢 · · · · · ·
点亮自性之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做一个开着机却不做任何运算的电脑到底会生出怎样的幸福感?
好吧,我也承认真的很难懂。于是很不幸的我几欲变得刻意,我总是在想冥想到底有多美,我甚至看着看着就把书搁下开始打坐——可是这种做法,恰恰是克里希那穆提所不赞同的。 很不专业练习瑜伽已经有很多年,在我理解中,瑜伽通过控制呼吸和通过最初的疼痛来达到止念,然后...
(展开)


去他妈的“我也是为你好”
那时候,我还在中学当老师,甚至还没有萌生去年。某个课间,同事将一名高二学生带回办公室,她将书仍在办公桌上,发出巨大的声响,下了我一跳。 在我抬眼看的时候,她已经骂开了。其实骂人的内容非常无趣,无非是质问学生为什么要对自己不敬,自己已经很辛苦了,你这个学生还骂...
(展开)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Shambhala (1999)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2007)8.8分 844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3)8.6分 11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点亮自性之光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Diotima🪐 2022-03-24 01:25:28
有点失望,不太喜欢看这类劝导,繁琐冗长,心灵鸡汤的感觉,不如直接看佛学来得痛快
0 有用 我怕洒水车 2021-10-20 17:19:35
冥想与空性,爱
0 有用 巧克力不甜了丶 2022-01-07 15:44:52
🧘🏻
1 有用 小海 2022-03-21 21:29:23
听”的艺术就在于不只是用耳朵去听,同时还要听到话语中的弦外之音。话语中都有弦外之音,要想听到它,心就必须有空间。但是在听的时候,如果不断地将对方的话转译成自己的偏见和好恶,你就不是在倾听了。 当你正在生气,或者当你正在起贪念时,观察才能发挥作用。这意味着你不要去批判它或是评判它,而是去看着它,让它充分在心中产生和消失,你就能产生真正的转变。——按:克氏的书大体来说总是一个主题:如实知见,这个中心我... 听”的艺术就在于不只是用耳朵去听,同时还要听到话语中的弦外之音。话语中都有弦外之音,要想听到它,心就必须有空间。但是在听的时候,如果不断地将对方的话转译成自己的偏见和好恶,你就不是在倾听了。 当你正在生气,或者当你正在起贪念时,观察才能发挥作用。这意味着你不要去批判它或是评判它,而是去看着它,让它充分在心中产生和消失,你就能产生真正的转变。——按:克氏的书大体来说总是一个主题:如实知见,这个中心我们的禅宗讲的更好更深。再加上了一些如孤独、爱、性欲等一些现代议题。就是免不了一股啰嗦反复的毛病,使得书很冗长。 (展开)
5 有用 芦苇 2019-01-12 13:44:24
克里希那穆提是很好的灵性导师,他对自我观察的引导,远超很多主张反思理论的西方学者。但不是人人都能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尤其受过几十年西方理性教育的现代人,按经验很容易觉得克氏是个忽悠。克氏是真正在西方生活过很长时间的人,但他没有急于去融入所谓主流文化,而是坚持独立思考。当然可以看做对现代文明的反抗,但我觉得还是要亲自去尝试,像游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