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阿姜查以非常浅显活泼的比喻,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修行道场里用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他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个步骤好像是一个连续、互相关联的过程。把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作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导我们如何超越、放下和不执著。© Teven.cn
作者简介 · · · · · ·
阿姜查•波提央(Chah Phothiyan,1918—1992),近代泰国最著名的法师之一。9岁出家,20岁正式受戒为比丘。他的修行方式有两大特色:头陀行与禅定体验,两者都是延续迦叶尊者重视苦行的精神而来。他的教导方式简明深远,吸引了不少西方人士前来受教。其中包括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保罗•布里特(Paul Breiter)、阿玛洛比丘(Ajahn Amaro)等。© Teven.cn
目录 · · · · · ·
导论 灭苦之道
前言 关于这颗心
PART ONE 戒
第1章 与法同住世间
第2章 使心变好
第3章 感官接触——智慧的泉源
第4章 了解戒律
第5章 维持标准
第6章 为何我们生于此
第7章 欲流
第8章 实相的两面
PART TWO 定
第1章 一份法的赠礼
第2章 内心的平衡
第3章 和谐的正道
第4章 心的训练
第5章 阅读自然之心
第6章 解脱之钥
第7章 修定
第8章 法的战争
第9章 只管做它
第10章 正确的修行——稳定的修行
第11章 正定——在活动中离染
第12章 死寂之夜
PART THREE 慧
附录 《关于这颗心》各部分文章出处
· · · · · · (收起)
"关于这颗心"试读 · · · · · ·
我不知道如何介绍这位我所见过的最有智慧的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机锋与活力、率真与实话、庄严与亲密,以及幽默与严肃的戒律、动人的悲心与自然的解脱。阿姜阿玛洛(AjahnAmaro)对本书精彩的导读,将他描写得很传神。 阿姜查的多数教导,是借由举例、譬喻与活泼的对话所作的即时开示。他的教导直接而诚恳,没有任何保留。"观察人世间的苦因,它就像这样。"他会如此说,..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针对一位临终的老人、她的家人与看护者们的一段开示 现在请下定决心,恭敬地闻法。当我在说话时,注意我的话,就如佛陀本人正坐在你面前一样。闭上眼睛,让自己保持舒适,安定你的心,让它专注一点。谦虚地允许智慧、实相与清净三宝安住于你的心中,以此向圆满的觉者致敬。 即是佛陀 也无法避免死亡 今天我没有带任何物品来送你,只有「法」——世尊的教导。你应该了解,即使拥有广大福德的佛陀,也无法避免身体的死亡。当他年老时,他交出身体,放下沉重的包袱。现在,你也必须学会对依赖多年的身体感到满足,你应该觉得它已经够了。 想想你已使用了很久的器皿——杯子、碟子与盘子等,当你初次得到它们时,它们是如此光亮洁净,如今在长期使用之后,已开始陈旧。有些破了,有些不见了,剩下的也都磨损了,它们已不复昔日的光采,而这正是它们的本质。 你的身体也是如此,从出生那天起就一直在变化,经过童年、青少年,现在到了老年,你必须接受这事实。佛陀说一切诸行,无论是内在的或外在,都是无自性的,它们的本质就是变化。请清楚地思惟这实相。 躺在这里逐步毁坏的臭皮囊,是真实法。这身体的事实是「真实法」,是佛陀无尽的教导,他教导我们思惟这点,并了解它的本质,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身体平静。佛陀教导我们,应确保只有身体被囚禁,别让心也跟它一起被禁锢。 现在你的身体开始走下坡,并随着年龄逐步恶化,别抗拒,但也别让心跟着沉沦。让心超然独立,藉由了解事物实相,给心能量。佛陀教导我们,这是身体的本质,法尔如是。一旦有生,就会有老、病与死,你正在见证这伟大的实相。以智慧观察身体,并了解这点。 若你的房子淹水或焚毁,让那威胁只及于房子。若有水灾,别让它淹到心;若有火灾,也别让它烧到心。就让外在的房子被淹没或焚毁。现在,是该让心放下贪著的时候了。 你已活得颇久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00页 -
有一次,某个年轻比丘垂头丧气地来找他。他见识了世间的悲哀,以及生死轮回的可怕,他若有所悟地说:“我再也笑不出来了,一切都如此令人哀伤与痛苦。”四十五分钟之后,通过一只小松鼠练习爬树屡试屡败的图画故事,这位比丘笑到括着肚子跌滚在地上,一边抽捅,一边泪流满面,久久无法平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导论 灭苦之道
> 全部原文摘录
关于这颗心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 更多书评 14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以心灵成长为主 (laoshan)
- 自如书系【灵修体悟】 (一合)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荒岛图书馆议员2009阅读之选 (長良川)
-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 (小欢欢)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关于这颗心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blue 2012-08-09 23:28:09
若不修行,永远不知解脱的滋味。
0 有用 蓝芦苇 2010-02-04 10:17:25
上课专用~
2 有用 琳 2011-04-23 00:36:53
有时候真的很难说,这是教人智慧,还是自私。
1 有用 尹五四 2024-02-05 19:00:04 重庆
感觉像一个啰嗦的老法师一直在我耳边来回来去地念叨: 世事皆苦,诸法无常,唯有放下,如何放下,先经历苦,再觉察苦,再放下对一切的执着,究竟涅槃。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但是我觉得世间有一种人不是佛教的受众群体,就是享受痛苦的受虐狂
14 有用 南舟 2014-06-29 17:59:30
无话可说,无言必读,只剩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