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的书评 (1125)

东东枪 2011-07-27 11:34:01 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77版

林语堂的苏东坡

1. 初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约在1997年,当时读的是上海书店1989年的繁体竖排本。后来买过五、六个不同版本,其中中文的大都是张振玉译本,英文的有美国John Day公司的原版,也有外研社的引进版。有些朋友知道我喜欢这书,又送我几个不同版本。最近读的宋碧云译本《苏东坡传》...  (展开)
mandolinexu 2008-09-04 02:01:10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不爱才子,独爱东坡

曾和一位男性友人讨论过有关才子才女的话题。他对于“才女”这个称呼有很多的意见,我想大概是来源于他的生活。没办法,谁让那么多形形色色女子在他面前自称才女呢?生生让这个词变味,稀释了。当然,他是学工的,不论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都是上的僧多粥少的工科大学。所以,...  (展开)
人生如寄 2015-11-18 15:48:13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版

打分2星以上者。绝对肤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看书鲜有买来不看,更无看一半不看完的,而越看越失望,甚至看到愤慨的。只此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看完一半,如蝇在食,不吐不快。 主角苏轼是我喜欢的文人,在其于词的豪放,为人的洒脱。作者林语堂也是盛名之下的文学作家。加之《苏东坡传》被炒作成20世纪四大传纪。...  (展开)
曹华 2008-11-30 04:15:3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 林语堂 著 张振玉 译 林语堂先生应该是非常喜爱苏东坡的,在他的《国学拾遗》中就曾提过“换句话说,庄子是中国最重要的作家;经过一千四百多年之后,才有一位可以和他比较的天才,苏东坡。”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  (展开)
蓬山远 2010-12-07 00:12:45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最后一章讲到太皇太后的时候,偶然出现这样几句话——“在对人终极的判断上,我们仍然逃不出两个基本的形容词‘好’与‘坏’。”当阅尽作者的一切叙述,全书几近完结之时,看到这样的话,实在是个莫大的讽刺。原来林语堂先生也知道只把人分成好人和坏人是不妥当的,那这整个一...  (展开)
听候清退旧精魂 2006-03-24 15:19:11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版

粗疏,庸俗

林语堂的英文是相当不坏的。几年前曾读过他译的《兰亭集序》英文,里面很有几条妙译,达意而不晦涩。 然而其中文写作往往油滑,浅俗,令人不堪。给人印象是小有才而懒,凡事应付得光鲜圆通即可,不愿多想一层,发人所不能道,所以少有值得掩卷太息的真知灼见。 本书对苏轼,...  (展开)
赵辛楣 2005-09-18 13:04:15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版

读“苏”札记--翻译

这里的“苏”不是苏州,更不是江苏,是苏东坡,进一步说,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我读这本书,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合上书,仿佛有太多的话要一吐为快。然而生活浮躁,常常使我遗失表达的欲望(或能力),对于这位伟大的诗人,我究竟喜欢他什么,还真要好好想一想。在我还没...  (展开)
melody 2009-11-15 21:37:17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怀出世之态度 做入世之事业

这是大学语文老师,对苏东坡的评论,我认为再合适不过了。 1036年,苏东坡降生,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世人发出了“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的感慨。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熙宁(1068-1085)年间,因与王安石新法的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展开)
moneyhtv 2007-04-14 07:15:55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评苏东坡传

书还没看完,慢悠悠的翻着.林语堂这本书原是用英文写的,张振玉译笔还算不错,但粗糙之处也随处可见,比如卷一第一章处: 一天,苏东坡写信给朋友说:"我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我笔皆可畅达之.我自谓人生之乐,未有过于此者也."这段文字殊为怪异...  (展开)
九尛 2011-04-18 17:58:49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令人失望的《苏东坡传》

人物传记的第一要义是纪实,非虚构性,否则这只能说是一个文艺作品,冠之以“传”字恐就是对被传者的不负责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是他向西方人推介中国文化的又一英文作品,并引起了西方对宋朝士人文化的关注与议论,这一卓著贡献绝不可抹煞。但经译回中文的张振玉版《苏...  (展开)
青瞑兰 2009-10-31 00:18:24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时代与否,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到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林语堂说着这番话徐徐道来了自己深爱着的苏东坡。 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林语堂的《...  (展开)
jolestar 2008-07-14 03:05:47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读历史人物传记随想

对历史人物要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描述真是个太困难的事情,尤其像苏东坡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 著名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往往被后人们附加了太多的感性的东西,与其说这是历史人物本来的形象,毋宁说这是后人们愿意他们是这样形象。他们真实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模糊,于是后人们...  (展开)
汪一夏 2015-05-17 10:09:02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版

林语堂为何称苏东坡为“gay”

不知道算不算考据……先放上来吧。 除了林语堂先生,恐怕没人敢用“gay”这个词形容苏东坡,难道说苏东坡真有所谓的断袖之好?毕竟古代中国达官贵人中,这几乎成了一种不成文的流行。于是我们想起了苏东坡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时也想起了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么...  (展开)
飛魚 2013-06-10 18:48:26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苏东坡传十点简评

1.【原文】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  (展开)
稻荷 2013-08-05 11:19:40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这本书断断续续地读了两个月,在无所事事、轻轻松松的这几个月里,不着调地吃喝玩乐,读书,模糊地揣度着即将进入的社会,和雾一般的未来。 一直很敬佩苏东坡,为他开创性的豪放词风,胸有大气象。为他深研佛学却不皈依佛教的神秘,以及和佛印对答的幽默达观。为...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56 57 后页> (共1125条)

订阅苏东坡传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