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副标题: 那不勒斯四部曲4
原作名: Storia della bambina perduta
译者: 陈英
出版年: 2018-7
页数: 480
定价: 6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那不勒斯四部曲
ISBN: 9787020139927
内容简介 · · · · · ·
“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全球畅销近千万册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
那不勒斯四部曲NO.4令人欲罢不能的大结局
穷尽友谊对一个人最极致的塑造
《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小说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我”)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
“我”为了爱情和写作,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与莉拉,还有我曾想要逃离的城区再度变得亲密。“我”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怀孕、生子,并经历了恐怖残暴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离析,一切又将被重建。
“我”在不自觉中卷入莉拉秘密的企图——她希望利用我的名声和写作技巧来对抗城区陈腐而猖獗的恶势力。但在经历了生命最恐怖的打击之后,莉拉选择以一种怪异夸张的方式在城区彻底将自己流放...
“我的整个生命,只是一场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低俗斗争。”
全球畅销近千万册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
那不勒斯四部曲NO.4令人欲罢不能的大结局
穷尽友谊对一个人最极致的塑造
《失踪的孩子》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小说聚焦了莉拉和埃莱娜(“我”)的壮年和晚年,为她们持续了五十多年的友谊划上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句号。
“我”为了爱情和写作,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了那不勒斯,不可避免地与莉拉,还有我曾想要逃离的城区再度变得亲密。“我”和莉拉甚至在同一年怀孕、生子,并经历了恐怖残暴的那不勒斯大地震,一切都分崩离析,一切又将被重建。
“我”在不自觉中卷入莉拉秘密的企图——她希望利用我的名声和写作技巧来对抗城区陈腐而猖獗的恶势力。但在经历了生命最恐怖的打击之后,莉拉选择以一种怪异夸张的方式在城区彻底将自己流放。
而“我”也将以惊人的韧性和诚实面对写作、爱情、家庭的失败。在经历了多年的自我怀疑之后,“我”决定忤逆(罔顾?)莉拉的告诫,将“我”和她一生的友谊写成一本小说,却招来了最深的背叛……
失踪的孩子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埃莱娜•费兰特,目前意大利最受欢迎也最神秘的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是一个笔名,其真实身份至今是谜。
埃莱娜•费兰特1992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讨厌的爱》,1995年被意大利导演马里奥•马尔托内改编为同名电影;此后她相继出版小说《被抛弃的日子》(2002)、《迷失的女儿》(2006)、《夜晚的沙滩》(2007)和散文、访谈集《不确定的碎片》(2003)。
2011年至2014年,埃莱娜•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这四部情节相关的小说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们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尖锐又细腻探讨了女性命运的复杂性和深度。
“那不勒斯四部曲”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特热”。2015年,埃莱娜•费兰特被《金融时报》评为“年度女性”。2...
埃莱娜•费兰特,目前意大利最受欢迎也最神秘的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是一个笔名,其真实身份至今是谜。
埃莱娜•费兰特1992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讨厌的爱》,1995年被意大利导演马里奥•马尔托内改编为同名电影;此后她相继出版小说《被抛弃的日子》(2002)、《迷失的女儿》(2006)、《夜晚的沙滩》(2007)和散文、访谈集《不确定的碎片》(2003)。
2011年至2014年,埃莱娜•费兰特以每年一本的频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和《失踪的孩子》,这四部情节相关的小说被称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们以史诗般的体例,描述了两个在那不勒斯穷困社区出生的女孩持续半个世纪的友谊,尖锐又细腻探讨了女性命运的复杂性和深度。
“那不勒斯四部曲”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费兰特热”。2015年,埃莱娜•费兰特被《金融时报》评为“年度女性”。2016年,《时代》周刊将埃莱娜•费兰特选入“最具影响力的100位艺术家”。2017年3月,《我的天才女友》被改编成话剧在伦敦上演。2017年4月,HBO宣布将那不勒斯四部曲改编成系列电视剧。
译者简介:
陈英,意大利语言学博士,现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译有《愤怒的城堡》《一个人消失在世上》《迫害》《拳头》《威尼斯是一条鱼》等。
目录 · · · · · ·
壮 年
老 年
尾 声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失踪的孩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失踪的孩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短评 · · · · · · ( 全部 29232 条 )
失踪的孩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78 条 )


【搬运+翻译】作者费兰特官网po的洛杉矶时报采访 | In a rare interview, Elena Ferrante describes the writing process behind the Neapolitan novels – Los Angeles Times
论坛 · · · · · ·
可以直接看这一部吗? | 来自海鸥之声 | 1 回应 | 2025-04-11 14:14:18 |
大家看完后是什么心情 | 来自Yunny | 28 回应 | 2025-04-10 22:56:31 |
莉拉莱农、浮士德与那不勒斯的二三事 | 来自isaasi | 3 回应 | 2025-04-09 20:25:36 |
又又又有错别字 | 来自洛夫斯基地 | 10 回应 | 2025-04-07 13:00:01 |
好希望能看到一个莉拉视角的四部曲 | 来自momo | 1 回应 | 2025-04-07 12:55:47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1 )
-
Europa Editions (2015)8.9分 90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9.4分 1558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9)9.3分 1320人读过
-
大塊文化 (2018)9.0分 80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评分9.0~9.7(1000+人参与评价) (第五顾尘ᕦ)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 (我不豆谁豆)
- 书单 | 千评9分书 (Sheryl)
- 女性文学--温存柔韧,细腻内敛,生猛冷峻 (墨梓🐳)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失踪的孩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816 有用 烂梗 2018-06-20 18:32:55
文字的力量太强大了,这种共鸣可以说是排山倒海式的,特别是像《那不勒斯四部曲》这种优秀的作品,读完有种爆炸般的失落感,你会想怎么有人能写的这么好这么好这么好呢,太会掌控读者的感受和心情了,快尾声那句“埃莱娜·格雷科——拉法埃拉·赛鲁罗的天才女友。”,把我对整部书的五味陈杂感情又重新溜了一遍,彻底绷不住了,难过到无以复加。
6951 有用 rainbowsherbet 2018-06-30 13:18:47
我一度以为二十多岁是一个人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要实现从少年到青年的转换。看了这四本书之后发现人一辈子都在挣扎,只是每个时期面临的困难不同罢了,我们一直都经历着角色的转换。
592 有用 Yellow 2018-07-01 20:59:58
整本书的能量太密集了,像一个源源不断喷发的火山,读完怅然若失。最后几页,莱农从时间中回望,生命的真相被自己毫不留情的剖白,而即使是这样的时刻,她依然能再次在对莉拉的爱和嫉妒中被激发开始进行她最为重要、最可能留在时间之中的作品的创作,如此的勇气,诚实和坚韧……反正我已经喜欢她了。 而莉拉依然是个迷。她和莱农是相反的人,莱农会攫住一切填充自己,去成为,但莉拉对任何事情的投入都不会滋养自身,而是燃烧掉自... 整本书的能量太密集了,像一个源源不断喷发的火山,读完怅然若失。最后几页,莱农从时间中回望,生命的真相被自己毫不留情的剖白,而即使是这样的时刻,她依然能再次在对莉拉的爱和嫉妒中被激发开始进行她最为重要、最可能留在时间之中的作品的创作,如此的勇气,诚实和坚韧……反正我已经喜欢她了。 而莉拉依然是个迷。她和莱农是相反的人,莱农会攫住一切填充自己,去成为,但莉拉对任何事情的投入都不会滋养自身,而是燃烧掉自己的一部分。她的激情,超越一切的理解和视野与她的情绪化,她的恐惧,都让人困惑。莉拉是所有人的镜子,任何人在她面前都不得不面对自己;同时,是不是没有人,或者说莉拉没有允许任何人了解她?因为她在与外界和自己的对抗中也未能真正看见自己? (展开)
399 有用 好的U 2018-06-21 11:35:27
读下来更多的感觉是莱农并没有很爱莉拉,她很多时候是带着恶意的心态去揣摩莉拉的行为。结局让我难以接受,或许正如莉拉说的“只有在那些糟糕的小说里,人们才会想着正确的事情,说着正确的话,事情总有个前因后果,有一些可爱的人和一些可恶的人,有好人和坏人,最后有一个让人安心的结局。”
863 有用 张震老婆(V) 2018-07-16 12:44:48
这真是一套可怕的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经验,一边看一边想,这种写作是无视规则的,任性的流淌,其中的自私、坦然和悲悯夹杂在一起,完全没办法分割。而尼诺,简直是聪明女人最大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