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对传统的每一次深情回望,都让我们心生敬意。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很享受的关于中国传统木建筑的普及读物,然而又不只是讲中国传统木建筑,更是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艺术。
作者赵广超先生从“家”开始,述说中国人将“家”与自然共处一室,把你带入中国传统木建筑的大门,接着是伐木、文字 、高台、标准、结构、斗栱……四合院 、风水、园林、装饰等篇章,没有教科书的刻板,有的是谐趣甚至诗意隽永的语言,借着建筑与中外文化甚至中国古典诗词之间的联系,将中国传统木建筑文化娓娓道来。
不只中国木建筑的创作者
· · · · · ·
-
赵广超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赵广超,生于香港,早年留学法国,现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及著述工作。2001 年成立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现任设计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总监、故宫文化研发小组总监。曾任2010 年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中国国家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研讨会顾问、“智慧长河”展项展示深化设计专家顾问及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9 纪录频道《故宫100》百集纪录片创意艺术顾问。主要著作包括《不只中国木建筑》《笔纸中国画》《大紫禁城——王者的轴线》《国家艺术·一章木椅》《国家艺术·十二美人》《我的家在紫禁城》系列丛书及《紫禁城100》等二十余种。
目录 · · · · · ·
不止于此
前言
愿托乔木
第一章 起家
建立一个家的态度有两种,其一是将自然拒诸门外,其二是与自然共处一室。中国人将“家”托付乔木。家、庭并非一回事。木柱既然保留着自然气息,树木也会散发出家园的温暖。
· · · · · · (更多)
前言
愿托乔木
第一章 起家
建立一个家的态度有两种,其一是将自然拒诸门外,其二是与自然共处一室。中国人将“家”托付乔木。家、庭并非一回事。木柱既然保留着自然气息,树木也会散发出家园的温暖。
· · · · · · (更多)
不止于此
前言
愿托乔木
第一章 起家
建立一个家的态度有两种,其一是将自然拒诸门外,其二是与自然共处一室。中国人将“家”托付乔木。家、庭并非一回事。木柱既然保留着自然气息,树木也会散发出家园的温暖。
第二章 伐木
砍伐之前应考虑栽种,房屋是种出来的。邻里和伦理,缺一不可。资源其实不比技术更重要。且听一个农民说话。
第三章 文字
中国好大,要维持一种“共同的观念”,唯有文字。树木不但提供我们房屋,也教我们认字( 木版印刷)。文字与房屋不相同,人和树木也不一样,放在一起看却十分有趣。木框架仿佛在写字,人才和木材都同样需要用心雕琢。起点刚好也是归宿。
第四章 高台
铜雀台,夯出来、唱出来,以鸣得意话高台。中国建筑的高峰不在高处。神的空间固然尽善尽美,中国人却认为大未必佳。
第五章 标准
标准唯价钱,都靠一部专书和一个单位。换房子如换衣裳, 效率高的结果是建得多、拆得快。石头当木头。
第六章 结构
同样的窝壁和窝盖,中国人把屋顶抬起来。木框架建筑的几种主要形制,几个比结构还有更多含义的主要名词。构件的衔接,不落别处话榫卯。上梁的祝福,由我木匠说
第七章 斗栱
原本两块小木头。太复杂,所以并不是柱头。斗栱的起源、发展和造型。
第八章 基阶栏
一屋三分,不改变因为应该要保留。台基可以联想起德行, 房屋的阶级和人的阶级一直都分不开。栏杆除了依靠还可以留情,本来就有一只多情朝天吼。
第九章 屋顶
最是痴心鸱太太。又是闲话又是迷汤,揣测与根据。总之, 屋顶的形制,最怕是失礼。屋顶上的展览馆。屋顶一旦独立后,正是混乱的时候。
第十章 屋身
城、墙、关、门和一扇窗。
第十一章 空间
都是经验之谈。海德格尔的“壶说”和赖特的心声,老子说通通都“无用”。有和无,从立面到庭院,从凝固到流动。
第十二章 宫室之旅
本是随便走走,后来登堂入室。宫闱教人感触,古人归来说院。
第十三章 四合院
一则广告,略述四合院。阿院遇见阿楼,当堂无话可说。
第十四章 风水
神话早有记载,家宅当然要选择。一种隐藏的规律,发展出五行属性与八种看法。懂不懂风水都可以欣赏天坛。
第十五章 园林
懒懒闲,拉杂说园林。风景借得好漂亮,借据写得好堂皇。
第十六章 装饰
掩饰和装饰,形势是否大好,关键在于远近精粗。且看建筑上的装饰部分。这次石工第一,略略带过木雕作,然后略施一点颜色。希望连年有余,写在装饰之后。
后记 记佛光寺
附录
· · · · · · (收起)
前言
愿托乔木
第一章 起家
建立一个家的态度有两种,其一是将自然拒诸门外,其二是与自然共处一室。中国人将“家”托付乔木。家、庭并非一回事。木柱既然保留着自然气息,树木也会散发出家园的温暖。
第二章 伐木
砍伐之前应考虑栽种,房屋是种出来的。邻里和伦理,缺一不可。资源其实不比技术更重要。且听一个农民说话。
第三章 文字
中国好大,要维持一种“共同的观念”,唯有文字。树木不但提供我们房屋,也教我们认字( 木版印刷)。文字与房屋不相同,人和树木也不一样,放在一起看却十分有趣。木框架仿佛在写字,人才和木材都同样需要用心雕琢。起点刚好也是归宿。
第四章 高台
铜雀台,夯出来、唱出来,以鸣得意话高台。中国建筑的高峰不在高处。神的空间固然尽善尽美,中国人却认为大未必佳。
第五章 标准
标准唯价钱,都靠一部专书和一个单位。换房子如换衣裳, 效率高的结果是建得多、拆得快。石头当木头。
第六章 结构
同样的窝壁和窝盖,中国人把屋顶抬起来。木框架建筑的几种主要形制,几个比结构还有更多含义的主要名词。构件的衔接,不落别处话榫卯。上梁的祝福,由我木匠说
第七章 斗栱
原本两块小木头。太复杂,所以并不是柱头。斗栱的起源、发展和造型。
第八章 基阶栏
一屋三分,不改变因为应该要保留。台基可以联想起德行, 房屋的阶级和人的阶级一直都分不开。栏杆除了依靠还可以留情,本来就有一只多情朝天吼。
第九章 屋顶
最是痴心鸱太太。又是闲话又是迷汤,揣测与根据。总之, 屋顶的形制,最怕是失礼。屋顶上的展览馆。屋顶一旦独立后,正是混乱的时候。
第十章 屋身
城、墙、关、门和一扇窗。
第十一章 空间
都是经验之谈。海德格尔的“壶说”和赖特的心声,老子说通通都“无用”。有和无,从立面到庭院,从凝固到流动。
第十二章 宫室之旅
本是随便走走,后来登堂入室。宫闱教人感触,古人归来说院。
第十三章 四合院
一则广告,略述四合院。阿院遇见阿楼,当堂无话可说。
第十四章 风水
神话早有记载,家宅当然要选择。一种隐藏的规律,发展出五行属性与八种看法。懂不懂风水都可以欣赏天坛。
第十五章 园林
懒懒闲,拉杂说园林。风景借得好漂亮,借据写得好堂皇。
第十六章 装饰
掩饰和装饰,形势是否大好,关键在于远近精粗。且看建筑上的装饰部分。这次石工第一,略略带过木雕作,然后略施一点颜色。希望连年有余,写在装饰之后。
后记 记佛光寺
附录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不只中国木建筑"的人也喜欢 · · · · · ·
不只中国木建筑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9 条 )
【读书笔记】文哲简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中国风下的家庭 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时天降大雨,两口子哆嗦着依偎在一起,患难中组成人类第一个建筑的结构——覆盖与支撑——宀。可是房屋,并不是家的唯一内容。养家糊口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邓公之前,“田力”(男)始终是中国社会的第一生产力;屋里里养着豕,使得... (展开)> 更多书评 3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8.6分 2559人读过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8.9分 251人读过
-
香港三聯 (2000)9.0分 221人读过
-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6)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港台引进★ (皮特4)
- ▓攒▓书▓如▓山▓倒▓ (不流ᝰ)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2018年历史学新书 (史学研究)
- 2018年出版的好书 (把噗)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不只中国木建筑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七公子 2018-07-24 15:48:39
建筑与书法有关,与美术有关,与宗教有关,与中国人的一切有关。
6 有用 無 2018-08-15 22:50:49
栋柱梁檩架斗拱,家堂庭园穿廊榭。青乌囊中说堪舆,石工木作撰春秋。
0 有用 alice 2022-03-02 15:38:34
诗意,浅显易懂;建筑不只是技术,还与文学,艺术有关,与宗教有关
0 有用 TvG 2022-04-01 06:53:54
有趣的画册
1 有用 caesar 2019-11-30 14:26:01
对外行来说非常友好
0 有用 DamnLara 2024-04-09 23:23:09 北京
为山西之旅学知识的第一本书,这本书也是作者学习中国建筑的一本学习笔记,主要参考了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园冶等大学专业提到的书… 还算有一点收获,仿佛重温大学专业课(捂脸)废话偏多,插图不错。
0 有用 搓堆儿的咸鸭蛋 2024-04-06 12:19:15 天津
对不cei~读完这本才知道入门也分等级的~如果之前那个带动图的古建书是科普入门,这本书就是专业入门~ 从房子对于我们来说不只是个物品而是一个家开始,一步一步的把这个“家”建立起来,搭架起屋,风水装饰。 这个的古建入门要比之前那个入很多,但不得不讲,这个没有之前那个好入手,这个看完了感觉盖个房也是可操作的😂
0 有用 清涼散 2023-12-28 23:31:57 北京
发散文章
0 有用 提灯看浮云 2023-12-28 01:06:37 四川
翻之前想可能和穿墙透壁差不多,没想到本书角度新颖,“知识点多饱含新意”大抵赞同,作者中西文化信手拈来,有海德格尔的“壶说”、也有《五杂俎》的举例,即可当工具书又能当文论读,个人极为喜欢这种风格,待后续细读。
0 有用 Rod Acri 2023-12-21 15:42:30 上海
文采斐然,感想偏多,实证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