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近代史上绝不可跨越的人物,唯一为自己做传的中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获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原著,我的前半生(全本) 首次精装修订版本。溥仪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他,是唯一为自己作传的中国皇帝。
★他,是唯一在亡国后还能居住深宫的皇帝。
★溥仪的人生,因登上帝位而与众不同——从帝王降为平民,从绚烂归于平淡,他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一提到《我的前半生》,今天的读者很容易怀疑内容的真实性。
至于“形势所迫之下的自我揭发会不会避重就轻”,对于溥仪来说恐怕有心无力。要知道溥仪这样的人从没有“独自”生活过,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私生活的人。而当他成为战犯之后,一切他很想隐瞒的事情,都有家人和故旧争先恐后地揭发检举。在这样的严峻气氛里,早一点坦白从宽总比被别人揭发出来要好,所以《我的前半生》在这方面的可靠性反而胜过很多在“自...
近代史上绝不可跨越的人物,唯一为自己做传的中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获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原著,我的前半生(全本) 首次精装修订版本。溥仪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他,是唯一为自己作传的中国皇帝。
★他,是唯一在亡国后还能居住深宫的皇帝。
★溥仪的人生,因登上帝位而与众不同——从帝王降为平民,从绚烂归于平淡,他的一生世事沧桑,看尽荣辱浮沉。
一提到《我的前半生》,今天的读者很容易怀疑内容的真实性。
至于“形势所迫之下的自我揭发会不会避重就轻”,对于溥仪来说恐怕有心无力。要知道溥仪这样的人从没有“独自”生活过,他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私生活的人。而当他成为战犯之后,一切他很想隐瞒的事情,都有家人和故旧争先恐后地揭发检举。在这样的严峻气氛里,早一点坦白从宽总比被别人揭发出来要好,所以《我的前半生》在这方面的可靠性反而胜过很多在“自由”状态下撰写出来的回忆录。这部书最独特的价值,同时应该也是它的初衷,就是让我们看到一个封建帝王如何被改造成一名社会主义新人。当获释之后溥仪终于拥有了共和国公民的身份,获得了一张选民证的时候,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
——熊逸
我的前半生的创作者
· · · · · ·
-
溥仪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8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奖项。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目录 · · · · · ·
第一章我的家世(1859—1908) 1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2
二、外祖父荣禄 11
三、慈禧太后的决定 16
四、摄政王监国 21
五、亲王之家 28
第二章我的童年(1908—1917) 35
一、登极与退位 36
二、帝王生活 46
三、母子之间 56
四、毓庆宫读书 61
五、太监 71
六、我的乳母 79
第三章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 85
一、袁世凯时代 86
二、丁巳复辟 95
三、北洋元老 106
四、不绝的希望 115
五、庄士敦 124
六、结婚 132
七、内部冲突 139
八、遣散太监 148
九、整顿内务府 154
十、紫禁城的末日 164
十一、在“北府”里 172
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择 179
十三、由“使馆区”到“租界地” 190
第四章天津的“行在”(1924—1930) 201
一、罗振玉的努力 202
二、我和奉系将领之间 211
三、谢米诺夫和“小诸葛” 224
四、东陵事件 231
五、领事馆、司令部、黑龙会 236
六、郑孝胥的理想 249
七、“行在”生活 258
第五章到东北去(1931—1932) 269
一、不静的“静园” 270
二、日本人意见分歧 280
三、会见土肥原 285
四、白河偷渡 294
五、在封锁中 298
六、我的所见与所思 306
七、会见板垣 311
第六章伪满十四年(1932—1945) 317
一、同时上演的另一台戏
——摘录一个参与者的记述(1931—1932) 318
二、登场 338
三、“元首”的“尊严” 346
四、李顿调查团 356
五、第三次做“皇帝” 363
六、吉冈安直 369
七、我的恐惧 374
八、四大“诏书”及其他 381
九、在羊的面前是狼 389
十、“后”与“妃”的命运 396
十一、大崩溃 400
第七章在苏联的五年(1945—1950) 413
一、疑惧和幻想 414
二、放不下来的架子 418
三、我不认罪 421
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422
第八章由抗拒到认罪(1950—1954) 433
一、回到了祖国 434
二、第一次写自传 444
三、乾隆的田黄石印 448
四、黑色的皮箱 453
五、交代一段历史真相 457
六、检举与认罪 465
七、震动 470
八、原形毕露 475
第九章认罪以后(1955—1956) 481
一、观测“气象” 482
二、劳动滋味 486
三、生活检讨会 490
四、血泪控诉 500
五、平顶山的方素荣 508
六、台山堡一家农民 515
七、第三次崩溃 518
第十章一切都在变(1956) 523
一、最初的答案 524
二、会见亲属 533
三、日本战犯 542
四、离婚 558
第十一章“世界上的光辉”(1957—1959) 569
一、在我心里失掉过的 570
二、解放了的人 580
三、美与丑、善与恶 587
四、“监狱” 594
五、“所方” 601
六、命运是可以掌握的 607
第十二章特赦(1959) 613
一、中共中央的建议 614
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 622
三、告别 627
溥仪一生大事记 631
附录
从我的经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
——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十周年 63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还没有桌子高,就学会了用别人的灾难来取乐,后来,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们的痛苦之上,这都被我看做是自己的权利。我可以把祖父般年纪的老太监用水唧筒冲得昏死过去,我可以任意叫“敬事房”把太监打得死去活来。因为一句话不顺耳,我可以叫侄子们跪成一圈,互相抽打耳光,我可以叫一个长辈跪下来。一个孩子大的仆人,因为坐了一下我的椅子,我就叫他跪铁链、站木笼。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醇贤亲王的一生 自从光绪入宫以后,我祖父对于他那位姻姊的性格会有更多的了解。 在光绪年间,她的脾气更加喜怒无常,光是太监也不知杖毙了多少。 有一个陪她下棋的太监,不过说了一句“奴才杀老祖宗的这只马”,她立刻大怒道:“我杀你一家子!”就叫人把这个太监拉了出去活活打死了。 慈禧很爱惜自己的头发,给她梳头的某太监有一次在篦子上找到一根头发,不由得心里发慌,想悄悄把这根头发藏起来,不料被慈禧从镜子里看到了,问他干什么,他越是心慌越回答不上来,这也惹恼了慈禧,一声令下,这位太监也是立毙杖下。 掌嘴、打屁股,这几乎是家常便饭。伺候过慈禧的太监都说过,除了李莲英之外,谁轮着在老佛爷的跟前站班,谁就提心吊胆。 慈禧年岁渐老,有了颜面肌抽搐的毛病,她最不愿意人家看见。有个太监大概是多瞧了一眼,她立刻问:“你瞧什么?”太监没答上来,就挨了几十大板。别的太监知道了,站班时老是不敢抬头,她又火了:“你低头干什么?”这太监无法回答,于是也挨了几十大板。还有一回,慈禧问一个太监天气怎么样,这个乡音未变的太监说:“今儿个天气生冷生冷的。”慈禧对这个“生冷生冷”听着不顺耳,也叫人给这太监一顿板子。除了太监,宫女也常挨打。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肯定的事实:我祖父后半世的表现,更加谨小慎微、兢兢业业,把取信讨好慈禧,看做是他的唯一的本分。例如他负责建设海军的时候(那位著名的李鸿章,是会办大臣),为了让太后有个玩的地方,便将海军经费挪出来修建颐和园。颐和园修建工程最紧张的阶段,正值直隶省和京师遭受特大水灾,这时的醇亲王一声不响,御史吴兆泰因为怕激起灾民出事,建议暂时停工,立刻被夺了官,“交部议处”,这都是《东华录》上有案可查的。我祖父真是为西太后尽忠一世,他逝世那年(农历一八九〇年)也正好颐和园完工。但他死后不久,他首创的所谓海军也就惨败于甲午之役。花了几千万两白银所建造的船只,除了颐和园的那个石舫,大概也没剩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我的前半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我的前半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的前半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37 条 )



《我的前半生》:一份“检讨书”,揭秘末代皇帝从傀儡到公民的心路历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不久,一部都市、情感、励志、成长电视剧燃爆荧屏,令很多观众大呼过瘾。 剧中,30岁的全职太太罗子君在与丈夫突然离婚后,过去优越安逸的生活一落千丈,日子过成了一地鸡毛。好在,借助友人的鼓励与支持,罗子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闯进已经陌生的职场,在付出了种种辛苦、努... (展开)
论坛 · · · · · ·
婉容是真的很好看嗷 | 来自陌阳姑娘 | 3 回应 | 2022-05-03 09:39:11 |
我是不是买到盗版书了 | 来自:-) | 1 回应 | 2021-04-05 17:32:4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3 )
-
群众出版社 (2003)7.6分 7988人读过
-
外文出版社 (2002)7.4分 16人读过
-
群众出版社 (2007)7.7分 3592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7.9分 281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小童看天下提及的书单 (吉吉范特西)
- 每月一本大部头 (野原新之助)
- 书单|北京意趣·文史名篇 (豆瓣读书)
- 书单|布鲁姆日城市巡回 (豆瓣读书)
- 他山之玉 (鶴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3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的前半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33 有用 莫比乌斯 2018-12-27 09:00:13
历史的流向滚滚,任谁都是昨日黄花!后面的。。。。。可以采取一目十行的读法。。。。。
6 有用 流雲 2019-05-07 07:25:29
一直对清末民初这段历史很模糊,经溥仪这么一写清晰多了。 其实他也是个可怜人,没有父爱母爱,四处漂浮,一会倚靠这个军阀,一会倚靠洋人和日本人。 另外满清应早在太平天国起义时就励精图治、韬光养晦、强大军事,可是慈禧这些败家娘们鼠目寸光,只知道玩弄权势,不然中国还是有可能走君主立宪制的。 越到后面越像检讨书了
6 有用 ︶︿︶ 2020-08-25 16:42:17
在羊面前是狼,在狼面前是羊
2 有用 去你X的 2021-08-15 06:38:31
前半本各处报导引用太多,后半本倒是很少看到讨论。通篇赞扬高举红旗,和同时代的其他一些文本对比,叫人对溥仪对时代对叙事都有些怀疑——真是那样好,怎么又到了今日这田地?也只能提醒自己:无论是好是坏,总是轮不到作为败者作为罪人的溥仪来评说的。
1 有用 小鱼儿 2024-03-09 21:26:17 浙江
前半部写宫廷岁月,写如何被赶出紫禁城,如何投靠日本人,又如何被抓去了苏联,都还算有意思。后半部,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被改造好了的“老封建人”的忏悔、感恩和歌颂,虽然说可以理解他的求生欲,但是作为一个读者,看得还是想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