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分之三真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可惜现实不是电视剧,实际“十亿美元分子”上市之日远远超过本书写作所覆盖范围,所以感觉后四分之一作者有点匆匆带过、结束的太仓促了。以及本书译者竟然是和我同级,好奇如我,发现他从化学PHD转型到经济学PHD,这经历也是隐隐和书中的情节有某种印证:“The experiment is boring and heartbroken so I leave”,他在自我介绍页面...前四分之三真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可惜现实不是电视剧,实际“十亿美元分子”上市之日远远超过本书写作所覆盖范围,所以感觉后四分之一作者有点匆匆带过、结束的太仓促了。以及本书译者竟然是和我同级,好奇如我,发现他从化学PHD转型到经济学PHD,这经历也是隐隐和书中的情节有某种印证:“The experiment is boring and heartbroken so I leave”,他在自我介绍页面如此写道,书中科学家们近乎自虐性的工作内容和强度也是让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都感觉累。。(展开)
去年公司扩充书架,购置了数本《十亿美元分子:追求完美药物》(The billion-dollar molecule: the quest for the perfect drug)。 这本书在美国热销近30年,2018年底才被译介到国内。译者毕业于北大药学院,现从事经济研究,经历正与本书主题贴合:科学与商业。 十亿美元,既...
(展开)
学过大学化学的同学们应该还记得Karplus二面角公式(环己烷构型分析),学过有机合成的同学肯定忘不了Woodward巧夺天工的维生素B12合成,而从事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朋友们一定会对 Stuart Schreiber这个名字很熟悉。这些鼎鼎大名的科学家们拓展了科学的边界,仿佛如何称颂都不为过...
(展开)
6 有用 咸柠乐加冰^-^ 2019-06-29 23:21:39
前四分之三真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可惜现实不是电视剧,实际“十亿美元分子”上市之日远远超过本书写作所覆盖范围,所以感觉后四分之一作者有点匆匆带过、结束的太仓促了。以及本书译者竟然是和我同级,好奇如我,发现他从化学PHD转型到经济学PHD,这经历也是隐隐和书中的情节有某种印证:“The experiment is boring and heartbroken so I leave”,他在自我介绍页面... 前四分之三真是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可惜现实不是电视剧,实际“十亿美元分子”上市之日远远超过本书写作所覆盖范围,所以感觉后四分之一作者有点匆匆带过、结束的太仓促了。以及本书译者竟然是和我同级,好奇如我,发现他从化学PHD转型到经济学PHD,这经历也是隐隐和书中的情节有某种印证:“The experiment is boring and heartbroken so I leave”,他在自我介绍页面如此写道,书中科学家们近乎自虐性的工作内容和强度也是让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着都感觉累。。 (展开)
3 有用 UniQueen 2020-03-23 16:39:52
发现我读不了这种书,我只要时间线清晰的,谁谁做了啥事,导致什么结果就行
2 有用 NaviGator 2020-06-14 19:35:58
有助于理解新药研发中药物发现,靶点,结构设计和优化的考量,了解新药项目或创新药公司融资时创始团队的考量,感知小公司与大公司的策略布局、新的开发思路和既有方式的对比。领导者战略眼光和团队执行力对进度/结果的影响。
1 有用 颠覆 2020-02-22 18:21:48
未完,P83,叙事不清晰
3 有用 希夷子 2019-04-13 14:59:15
不是一个关于商业成功的故事,而是一个在名为科学研究的沼泽地里练习自由泳一样挣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