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谭徐锋工作室
副标题: 中晚唐的政治与文化
出版年: 2018-11-1
页数: 402
定价: 7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ISBN: 9787303240739
内容简介 · · · · · ·
布罗代尔认为,“在谈到各个帝国和它们的兴衰的时侯,也许应该注意到促使这些国家诞生的命运,也就是说,不要混淆时期,不要过早去察觉那些与日俱增后来变得强大的事物的巨大威势,也不要过早去预示那些随着岁月流逝后来不再强大的事物的衰落”,中晚唐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之处便在于这是长达两个半世纪缓慢的“衰落”,甚至可以略带夸张地说将这一过程描述为“衰落”是后世史家提供的刻板印象。本书的讨论虽仍集矢于唐廷与藩镇这一旧议题,但观察的角度力求与前人有所不同,尝试从政治的动态演变与藩镇内部的变迁入手,考索中晚唐政治运作中的惯例与默契。作者熟练运用新出石刻资料,并与传世文献融会贯通,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勾勒与以往稍具不同的历史演进线索,推陈出新,别开生面。
长安与河北之间的创作者 · · · · · ·
-
仇鹿鸣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仇鹿鸣,1981年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2000年9月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2008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出版专著《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参与修订本《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的点校,并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中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士族政治、石刻文献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五星会聚与安禄山起兵的政治宣传
一、小引
二、四星聚尾与玄宗朝的德运之争
三、金土相代:安禄山起兵的政治宣传
四、严复的死亡与哀荣
第二章 一位“贰臣”的生命史:王伷在安史之乱中的沉浮
一、赵骅:《忠义传》中的“贰臣”
二、四易其主:安史乱中的王伷
三、唐廷处置“贰臣”政策的形成与转变
四、张巡、许远之外:唐人眼中的陷伪臣僚
五、 “忠”的观念强化与扩展:社会与思想层面的互动
第三章 墓志书写与葬事安排:安史乱中的政治与社会一瞥
一、伪号行用与正朔认同关系辨考
二、国号与年号:安史政权内部的正统之争
三、动乱中的葬礼
四、余论
第四章 权力与观众:德政碑所见唐代的中央与地方
一、作为政治景观的纪念碑
二、德政与秩序
三、控驭之道:德政碑的政治学
四、尾声
第五章 政治的表达与实践:田氏魏博的个案研究
一、长安与魏州:政治景观的建造
二、纪念碑中的政治:田氏魏博时代刻石表微
三、魏博田氏的双重镜像
四、政治默契的形成
第六章 刘广之乱与晚唐昭义军
一、李裔家世与高湜出镇昭义的背景
二、咸通、乾符之际昭义节度使人选订误
三、隐没的三十年:刘广之乱与会昌伐叛的善后
四、唐代藩镇变乱模式的演化
第七章 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以罗让碑为中心
一、罗让碑的发现与调查
二、唐末变局中的魏博镇
三、魏博政治中的罗氏家族
四、作者与读者:罗让碑中的政治书写
五、记忆与诠释:罗弘信的符谶制作
第八章 深描与重绘:中晚唐历史演进线索的再思考
一、“胡化说”的射程
二、长安与河北之间
三、藩镇研究史的反思
四、重绘中晚唐历史线索的尝试
参考文献
本书各章初出刊物及修改情况
后记
· · · · · · (收起)
"长安与河北之间"试读 · · · · · ·
安史之乱公认是唐王朝盛衰的转折点,一直为学者所瞩目。但目前传世文献中关于安史之乱的记载,大体本自唐王朝的立场,将安史政权斥为叛伪,论述带有鲜明的尊唐贬燕色彩。中国古代史籍的撰述,本来就带有建构政治合法性的目的,采取尊某一王朝为正统的立场本属常态。[ 关于中国古代王朝正统的建构及相关思想的争论与演变,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通论部分做了简要的勾勒(上海,上海远东出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不过《尚书故实》并未记载卢匡出镇昭义的具体时 间,吴廷燮系于咸通中后期乃属以己意推测,新见昭义军将李文益墓志云“大中五年,范阳尚书迁洺州防城使”[51] ,疑志文中的范阳尚书即指卢匡,则卢匡出镇昭义在宣宗朝。因 此,咸通五年至乾符初,昭义军确切可考的节帅实际上仅高湜一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二、咸通、乾符之际昭义节度使人选订误 -
做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玄宗,在其晚年一方面醉心于自我作古、超迈前王,通过制礼作乐、封禅改制塑造圣王的形象,另一方面,面对异常天变造成的危机,又仓促推行改制,攘除灾异,可以说玄宗晚年的政治氛围既有帝业永昌的自负,同时也夹杂着盛世表象下的虚弱与不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三、金土相代:安禄山起兵的政治宣传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长安与河北之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长安与河北之间"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危机与重构 9.1
-
- 秦汉魏晋史探微 9.4
-
-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9.2
-
- 正统与华夷 9.3
-
- 祖宗之法(修订版) 8.9
-
- 将无同 9.4
-
- 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8.6
-
- “山中”的六朝史 8.8
-
- 五代时期北方中国的权力结构 8.0
-
-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 8.8
长安与河北之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6 条 )
> 更多书评 46篇
-
越石赋扶风 (目吴会于云间)
不过《尚书故实》并未记载卢匡出镇昭义的具体时 间,吴廷燮系于咸通中后期乃属以己意推测,新见昭义军将李文益墓志云“大中五年,范阳尚书迁洺州防城使”[51] ,疑志文中的范阳尚书即指卢匡,则卢匡出镇昭义在宣宗朝。因 此,咸通五年至乾符初,昭义军确切可考的节帅实际上仅高湜一人。 根据李启墓志:“府君讳启字昭贶……咸通十一年庚寅六月廿四日卒,享年三十五…登第年,为今相国于公户部巡官转盐铁校书,名公争为姻媾。贶...2024-02-19 23:32:37 10人喜欢
-
库库子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忠”这一观念的产生自然可以追溯至战国以前,但在何时才成为规范臣子行为的唯一准则,进而推动皇权的绝对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安史之乱后的舆论反应来看,尽管唐代国家一统、皇权伸张,但魏晋以降士大夫“先家后国”的传统余响尤在,玄宗重视公卿子弟,多与名臣家族联姻,朝廷中依旧晕染“贵族”的色彩。但随着安史之乱的冲击,玄宗时代官僚集团的瓦解,新一代士人的登场所导致中唐以降思想文化上的种种变化,实为国史上...2020-08-27 22:01:15 8人喜欢
-
库库子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做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玄宗,在其晚年一方面醉心于自我作古、超迈前王,通过制礼作乐、封禅改制塑造圣王的形象,另一方面,面对异常天变造成的危机,又仓促推行改制,攘除灾异,可以说玄宗晚年的政治氛围既有帝业永昌的自负,同时也夹杂着盛世表象下的虚弱与不安。 ———————————————————————— 利用五德终始理论,以四(五)星聚的天象变化作为易代革命的先兆,宣扬金土相代之说,是安史政权争取人心,特...2020-08-27 16:00:52 7人喜欢
-
做了几十年太平天子的玄宗,在其晚年一方面醉心于自我作古、超迈前王,通过制礼作乐、封禅改制塑造圣王的形象,另一方面,面对异常天变造成的危机,又仓促推行改制,攘除灾异,可以说玄宗晚年的政治氛围既有帝业永昌的自负,同时也夹杂着盛世表象下的虚弱与不安。
2020-10-19 20:50:20 6人喜欢
-
-
《长安与河北之间》 作者:仇鹿鸣 《宋书·天文志》所引《星传)之说,无论是四星聚都还是五星聚都是王飞命的重要预兆,如周武伐殷,五星聚房;汉高入关,五星聚东井;四聚而曹魏受禅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例子,唐代官方编定的《开元占经》引《海经占》亦云:“五星若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天子,乃奄有四方,子孙蕃昌,无德受罚,离其国家,减其宗庙,百姓离去满四方。”由此可知,《新唐书·天文志)所引“有德则庆,无德...
2019-07-02 12:49:55
-
节度使自相承袭是河朔故事的核心,但对唐廷而言,无疑是对中央权威的公开挑战,也是安史乱后双方战争不已的关键所在。但当唐廷无奈默认了这一故事之后,双方便有了形成新的政治惯例的可能:由朝廷先除亲王遥领,数月后才授节钺于藩镇自行推举的继任者,既保全了河朔故事的实质,又成功维系了朝廷的体面,政治的“实践”与“表达”之间的紧张得到了缓解。
2025-08-10 10:05:36
-
毫无疑问,天宝九载至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前一系列天象异动及其应对策略是观察玄宗晚年政治一个重要的角度,较之于其他帝王,玄宗本人无疑对天象征验有着更多的敏感。尽管睿宗为何突然传位玄宗的真相仍笼罩在迷雾中,但至少表面上是以“传德避灾”,攘除星变为借口的,“帝座及前星有灾,皇太子合作天子,不合更居东宫矣”。可以说相隔近半个世纪的两次天象异动,映照了玄宗时代的开场与落幕,此时距将要动地而来的“渔阳鼙...
2025-07-20 19:15:27
-
-
第七章 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以罗让碑为中心 P269原文:河朔藩镇内部的保守性与地域依附性,使之满足于半独立的政治地位及既得的经济利益,缺乏进一步争竟天下的动力,这也是中唐以后包括河朔三镇在内,各藩镇内“经济性骚乱”频发的根本原因。 按:到了晚唐,大多数藩镇都已完成了“骄兵化”的过程,这大约是当时各藩镇“经济性骚乱”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P256)此两种“根本原因”该如何调和? 第八章 深描与重绘:中晚...
2025-06-02 20:51:37
论坛 · · · · · ·
北师大社微店 随时有货 https://weidian.com/item.... | 来自时间与玫瑰 | 4 回应 | 2020-05-18 09:04:18 |
仇鹿鸣 衰落的百年?——重访中晚唐的历史 直播视... | 来自时间与玫瑰 | 2019-04-07 20:24:22 | |
怎么网上还没有买的 | 来自昊子犬 | 6 回应 | 2018-12-29 11:15:36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Part1 (Sheryl)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谭徐锋策划书籍合集 (时间与玫瑰)
-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方向老师著作 (马上到站)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长安与河北之间的评论:
feed: rss 2.0
15 有用 Tradition 2019-06-25 21:23:58
仇鹿鸣善于用偏门史料做大文章
120 有用 时间与玫瑰 2019-05-23 09:00:40
上联 屠呦呦 下联 仇鹿鸣
13 有用 一叶扁舟 2019-02-07 11:29:37
仇神的书向来评分有点虚高,但内容绝对不虚。本书结集了仇鹿鸣关于中晚唐的八篇学术论文,虽为文集,也略成体系。主题集中于河朔藩镇与唐廷之间的互动关系,方法上能够广泛参证于石刻碑志,同时借鉴文化史和传播史的观点进行思考,尤其是作者并不局限于此,而是能够自由出入,从个案的考证引出长时段的历史判断,对新观念的提出也能提供扎实的根据和反复的论述。最后一章的“深描与重绘”相当精彩。之前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不过浮于表... 仇神的书向来评分有点虚高,但内容绝对不虚。本书结集了仇鹿鸣关于中晚唐的八篇学术论文,虽为文集,也略成体系。主题集中于河朔藩镇与唐廷之间的互动关系,方法上能够广泛参证于石刻碑志,同时借鉴文化史和传播史的观点进行思考,尤其是作者并不局限于此,而是能够自由出入,从个案的考证引出长时段的历史判断,对新观念的提出也能提供扎实的根据和反复的论述。最后一章的“深描与重绘”相当精彩。之前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不过浮于表面,看了这本书,才算明白了韩愈名篇《送董邵南序》文字中寄寓的复杂心曲,恰可作为该时代的一个注脚。 (展开)
83 有用 DRYJIAYOU 2018-12-29 16:28:22
以碑刻史料的个案解读为基础,回应了几个主要问题:陈寅恪的“文化与种族”、台湾研究藩镇的“本土化”视角、征服王朝论以及日本的唐宋变革论。总体上的论述十分精彩,以小见大,认为在安史时期,人们普遍视为正常的王朝更迭,而皇权尚未上升到宋代绝对的“忠君”观念,故而相当多的士人选择了与安史的燕政权合作,而更多的中下层士人恐怕只能随波逐流。另一方面来说,作者强调了长庆后河朔故事的影响,唐王朝以“权威”的“软实力... 以碑刻史料的个案解读为基础,回应了几个主要问题:陈寅恪的“文化与种族”、台湾研究藩镇的“本土化”视角、征服王朝论以及日本的唐宋变革论。总体上的论述十分精彩,以小见大,认为在安史时期,人们普遍视为正常的王朝更迭,而皇权尚未上升到宋代绝对的“忠君”观念,故而相当多的士人选择了与安史的燕政权合作,而更多的中下层士人恐怕只能随波逐流。另一方面来说,作者强调了长庆后河朔故事的影响,唐王朝以“权威”的“软实力”影响藩镇,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关系,而藩镇内部牙军实力的提升这导致政治性骚乱向经济性骚乱转变,令藩镇无法逐鹿天下,直到朱温等新式藩镇的出现才真正终结了唐王朝。这可下接王赓武的研究。可以看出,李碧妍、陆扬的研究对作者的启发,对历史问题更应该进行细致的个案研究,同时与宏大的历史线索结合起来。 (展开)
27 有用 长日将尽 2019-04-06 08:22:44
豆瓣评分实在过于虚高,作者此书大不如李碧妍之书,有拼凑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