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的书评 (25)

此生唯愿疏与朗 2020-05-21 20:55:19

请陈黎离松尾芭蕉和俳句远一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松尾芭蕉的俳句受唐诗影响颇深,但即便是化用唐诗,依然能保持属于他的疏离冷寂之美,生活中的零碎的片段化为诗人笔下乍现的天然:靠着门边看雪边嚼小鱼干,大风天扫扫落叶煮煮茶,对着院子里的牵牛花吃早餐…平和的画面感从文字里扑面而来,甚美。 但是不得不说,翻译的真的太...  (展开)
lala 2019-05-07 00:16:43

该当作全新的文学创作形式来阅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想称这样存在错译、误译以及添译的形式叫做“新译式文学”。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添加了日语原文,读者可以对照阅读。 俳句有3大特点: 诗意断句,指融汇不同意象。 留白存想,指尽力短写且留句外遐想。 词语凝练,指精准的用语。 遵循3点,我也试译3句玩一玩: 1,于马寝,残梦月...  (展开)
momo 2020-11-24 11:09:38

总结 | 芭蕉俳句与唐宋诗词的意象异同

芭蕉说过自己效法李白杜甫寒山,再加上白居易在日本的风靡,我以为芭蕉的诗作只会借鉴这几位盛唐时期的作家。整体给我感觉就是:意象都很熟悉,细腻,美,但是格局小。在中国,诗得写到“满船清梦压星河”这个级别才会有人夸“有太白遗风”,如果只是把“ 独酌无相亲”这种句子...  (展开)
爱吃浪味仙 2020-08-04 02:27:44

陈黎拉进译者黑名单

陈黎应该拉进译者黑名单永世不得出来,糟糕的阅读体验,怎么会有这样的人?说松尾芭蕉是二十世纪的自己? 译者序太糟糕了,译者也太糟糕了。非主流的只言片语,癫狂状态的絮絮叨叨。非逼我学日语阿。 我死了。 呕吐🤮。 松尾芭蕉是一个爱旅行的人,应该过的很快乐。《搞笑日...  (展开)
望远山 2019-12-27 20:07:21

翻译是屎!

松尾芭蕉写得很好,但翻译屎透了! 封面很美,同系列的几本书都是这样封面美极,内容差极,如果你看到相似风格的封面,提高警惕!建议所有热爱诗歌的人将这两名翻译永久性拉黑。 翻译水平实在太次,译者又自恋又爱牵强附会,恨不得每首俳句都附上注释,注释里全是译者的意淫:...  (展开)
夜之俄尔甫斯 2019-03-31 11:39:58

一身充满禅意的寂寞诗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松尾芭蕉,在众多读者的心目中,很有点类似于斯多葛主义的“苦行僧”,不,更像是一位头戴斗笠的东方托钵僧的形象。正如芭蕉的一首诗所云,活如一幅自画像: 命也——仅余 斗笠下 一小块荫凉 抑或说,芭蕉的形象更像中国所谓的一位“诗僧”。这也是作为读者的我,一直对这位日...  (展开)
2019-03-04 19:20:15

少而美为,勇冠于世,生当人杰,虽死何憾

“俳圣”松尾芭蕉 或许是西方最为知名的东方诗人,他凭一己之力将“追求诙谐而渐流于戏谑、卑俗之窘境的俳句,提升至具有丰厚洞察力与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又因俳句相对易于翻译为西方语言,经过庞德等欧美诗人、艺术家的鼓噪,使得世界各地的诗人都开始阅读俳句,写俳句,芭...  (展开)
冲鸭 2020-03-12 23:02:43

我的试译

1 有点戏作之意。 因为17个音节就应该自己设计一个5-7-5的平仄结构,严格按照格律来,这样才能读之有味。 完全是自由诗,有自以为是之嫌。 但关键有了这本书,能让我读出声音来(音标)。所以我就开始了探索…… 我喜欢松尾芭蕉那个纯粹的世界。甘于清贫的君子生活,也是我向往...  (展开)
丁一 2022-06-06 23:58:45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春 对着牵牛花吃早餐的人,就是我呀。 哎呀,幸好没事!昨天喝了河豚汤。 春雨绵绵懒洋洋,老友不来不起床。 樱花树下,樱花入菜,樱花入汤。 春风沉醉的夜晚,大殿角落里,有人在为爱祈祷。 夏 晨露微凉有点脏,沾了烂泥的西瓜。 陋室无长物,小蚊款嘉宾。 打碗花开了,孩子们...  (展开)
楊無一 2021-03-22 20:08:16

在读诗与作画之后

总有人拿唐诗宋词傲视俳句,怎么说呢,大可不必。就像蒲公英飘到各地,既是它也不是它了;子女是借父母射出的箭,中不中靶心,都不再和父母有关系。 俳句打动人的,就在于短小轻灵的生活观。作画不在于画得好不好,而在于作画赋予人的那种观察方式:慢下来,细一些,发现对象如...  (展开)
雅众文化 2019-04-01 11:39:26

陈黎 :我的人生也像一碗茶

一首好的短诗也可以是一个自身具足的小世界,由小宇宙窥见大世界,正是俳句的趣味所在。 同时作为译者与诗人,陈黎与妻子张芬龄在台湾成名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出版了《拉丁美洲现代诗选》,是宝岛上翻译聂鲁达、巴列霍等拉美诗人的先锋。不过,他们却是在近几年才开启了与...  (展开)
sun_ 2021-07-10 22:31:42

译者戏也太多了

Md气死了,从来没见过陈黎这么狂妄自大又自恋、毫无职业操守的译者,吐了 用第二人称作序各种矫揉做作就不说了,把17世纪的日本俳句大师比作20世纪的自己,说人家1689年写的诗既有杜甫的影子也有他自己1995年某首诗的影子,excuse me???你谁???(我就说陈黎自己都在注释里说直译...  (展开)
乂安宁丸 2020-07-13 20:20:38

不懂翻译但

直白点很讨人喜欢,如“古池/青蛙跃进—/水之音”和“此道/无人行/秋暮”以及“摧枯寒风/吟狂句,此身/放浪似竹斋”。 译者注虽然充斥对松尾芭蕉性取向的无端揣测,(苦于没有实质性证据)但是读起来像个人批注一样也还挺有意思。但是!!!诗真的可以这么翻译吗!! 看完译者...  (展开)
寻找无双 2023-05-01 10:34:56

欣赏不来的俳句之美

某人在写关于第三次阅读《百年孤独》的文字时把日本的俳句“一明一灭一尺间”,和李商隐的“一弦一柱思华年”并列用在一起,当时我觉得是神来之笔,所以阅读俳句的想法也就在心里播下了种子。 松尾芭蕉被称为“俳圣”,译者陈黎、张芬龄老师也对他不吝溢美之词,为本书写了一篇...  (展开)
巴蜀飞哥 2022-09-30 22:56:27

日本俳句第一人、徘圣松尾芭蕉首部中文简体俳句精选集

记录: 2022年阅读第222本——微信公众号《非哥笔记》 书名:《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 作者:日/松尾芭蕉 点评: 看过小林一茶,再来看松尾芭蕉,忽然觉得小林一茶更富有情感,松尾芭蕉却显寡淡。 松尾芭蕉是日本古典俳句第一人,被誉为“俳圣”。 或许是因为...  (展开)
连城in花城 2022-09-28 16:51:41

松尾芭蕉的蝉,铃木大拙的禅

《天声人语》是《朝日新闻》的名牌社评专栏,传世已百年,由固定的专栏作家或编辑撰写。这个专栏的文字不到千字,通常是七百五十字,但却可以包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人物、环境、科学、医疗等话题,作者落笔往往亲切随和,大异于中西报纸社评古板严肃的高头讲章,...  (展开)
照花儿前 2022-07-18 18:26:49

对花对酒十七音

对于日本俳句早仰慕已久,机缘巧合之下翻开,不得不说,心头还是汹涌难平,如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俳句里保留了不少中国诗词的意象和音韵之美,所以并不会有陌生晦涩之感。 首先是俳圣松尾芭蕉的俳号,自诩“桃青”,着实令我惊艳一把。然而这种惊艳,需要细细品味而来。桃青,...  (展开)
修拉Neptune 2022-05-14 22:35:50

引用你翻译的“艸”,这个字百度百科同“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翻译真的很不好,凸显不出所谓芭蕉金牌俳人的感觉,我只想看原汁原味的日文翻译,这本加入了太多译者个人的东西和额外演绎。尤其是“梦如黑胶片,回旋”、“川流皎月银,粉丝…上下游”,请问芭蕉处在一六几几年的清代,哪来的黑胶片和fans?芭蕉的诗就是你拿来演绎的吧。还有...  (展开)
杪夏萤火虫 2021-08-27 08:05:07

松尾的雅趣

或在牵牛花锁门的芭蕉庵,或在斗笠蓑衣的旅路上,万物皆良伴。 芭蕉的俳句既有闲寂的生活味,也有风雅的禅味。 「把富士山之风收于我扇中,当作江户土产!」 陆凯无物赠友时,曾折一枝染着江南春色的花寄予友人,谓之“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就像彼时的芭蕉,将富士之风藏...  (展开)
Ivan 2021-04-10 10:20:51

流动性体验的客观化展现

翻译不做评论,毕竟我也看不懂原文,针对看懂那部分译文说说自己对俳句的感受吧。 在我看来,日本人就是唐朝人,俳句就是唐诗流传到现在的变体,所以下面的感受很可能和比较接近大家对于传统中国文化的印象,哈哈哈哈自圆其说。 俳句的整体基调 对比西方主流审美意识,更加注重...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5条)

订阅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