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20年追寻真相和正义之路
原作名: Jane doe January:My Twenty-year search for truth and justic
译者: 徐晓丽
出版年: 2019-4
页数: 294
定价: 4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文纪实
ISBN: 9787532780303
内容简介 · · · · · ·
1992年,当时还在匹兹堡上大学的艾米莉•温斯洛被一名陌生男子强奸。2013年,当她已在英国建立起自己的新生活、已婚并育有两个儿子,开始走上职业写作之路时,当年侵犯她的那个人突然在警方确认后被逮捕。怀着极度的好奇以及不断挖掘真相的决心,她以犯罪小说作家的经验展开了一场个人调查。
《女人无名:20年追寻真相和正义之路》是一个被自己曾经遭受的创伤不断追赶着的女人所写的回忆录。温斯洛在其中生动地描述了她长久以来对案情大白于天下的渴望,这为其坦诚地描述20年后正义如何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埋下了伏笔。
“以精巧的构思展现触目惊心的经历… …。她的故事揭示了严峻而疯狂的现实:若想要将强奸犯绳之以法,受害者往往必须为自己的法律权益奔走呼吁。”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一本不同凡响的回忆录,由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以娴熟的创作技巧一气呵成。这将是你读过的关于性侵犯最重...
1992年,当时还在匹兹堡上大学的艾米莉•温斯洛被一名陌生男子强奸。2013年,当她已在英国建立起自己的新生活、已婚并育有两个儿子,开始走上职业写作之路时,当年侵犯她的那个人突然在警方确认后被逮捕。怀着极度的好奇以及不断挖掘真相的决心,她以犯罪小说作家的经验展开了一场个人调查。
《女人无名:20年追寻真相和正义之路》是一个被自己曾经遭受的创伤不断追赶着的女人所写的回忆录。温斯洛在其中生动地描述了她长久以来对案情大白于天下的渴望,这为其坦诚地描述20年后正义如何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埋下了伏笔。
“以精巧的构思展现触目惊心的经历… …。她的故事揭示了严峻而疯狂的现实:若想要将强奸犯绳之以法,受害者往往必须为自己的法律权益奔走呼吁。”
——《纽约时报书评》
“这是一本不同凡响的回忆录,由一位优秀的小说家以娴熟的创作技巧一气呵成。这将是你读过的关于性侵犯最重要的回忆录之一,其故事将启发人们展开严肃的讨论。而作者最终讲述出这个故事,其勇气足以令人惊叹。”
——爱莉森•廖塔,华盛顿特区性犯罪部门前任检察官
“每个需要跟案件受害者打交道的人都必须读一读这本书。”
——比尔•瓦伦塔,匹兹堡警察局前警长,最初办理本案的警探
作者简介 · · · · · ·
艾米莉·温斯洛,女,美国人,现居英国剑桥。著有多部悬疑小说。
目录 · · · · · ·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女人无名"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女人无名"的人也喜欢 · · · · · ·
女人无名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这本和黑箱哪个更好,感觉作者的做法有点极端 | 来自disguiser | 2019-07-01 01:10:1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译文纪实系列 (上海译文社科)
- 【剩余价值surplusvalue】推荐书单 (赤木卷子)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9 (普照)
- 2019年出版好书籍整理 (石篁居主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9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女人无名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Juri泥屋 2019-08-25 22:37:05
很理解作者的想法,罪犯被绳之以法还远远不够,想知道,作案动机,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干出这种残暴的事,可更荒谬的是,也许根本就没什么理由...九二年的美国相比一五年的日本已好太多,医院,学校,警局都给到了作者很好的保护,但整个司法系统依旧有它不完善的地方,二十年后确认罪犯了,却不能制裁。作者的书写,更像是一点点的在救赎自己,实际生活中也在积极引导亲友到底该怎样的对待她,伤害依... 很理解作者的想法,罪犯被绳之以法还远远不够,想知道,作案动机,想知道,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干出这种残暴的事,可更荒谬的是,也许根本就没什么理由...九二年的美国相比一五年的日本已好太多,医院,学校,警局都给到了作者很好的保护,但整个司法系统依旧有它不完善的地方,二十年后确认罪犯了,却不能制裁。作者的书写,更像是一点点的在救赎自己,实际生活中也在积极引导亲友到底该怎样的对待她,伤害依旧还在,但已经释怀了好多。对比伊藤诗织,感觉伊还在艰难的第一步。 (展开)
3 有用 吉夏 2019-06-01 21:42:14
对比《黑箱》来看,冗长且带有情绪的叙述掩盖了事件本身本应该带来的影响力。这和她们的职业有关吧,一个是记者,一个是作家。前者是冷静而客观的新闻报道,后者是感性而冗杂的日记自传。她们所经历的都让人同情,但是叙述方式的不同,还是增强或削弱了影响力。
1 有用 RunAwayQ 2020-04-30 13:56:11
原来因为看过了黑箱一直没有拆它,我错了现在建议两本对比学习。
3 有用 伊夏 2019-06-20 21:50:19
事情有了令人错愕的结尾,但这样的抗争和控诉不会停止。听说《黑箱》印到了三万,又有人说反正只有女性在关心,没关系,聚沙成塔,很多论调会被行动打败。
34 有用 上海译文社科 2019-04-18 16:20:14
20年前在匹兹堡,我被一个陌生男人性侵了。现在,我终于知道,他是谁。我还知道,在这个男人眼里,我,和其他女人一样,是没有名字的。
0 有用 时雨 2024-12-20 11:13:59 江苏
她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是一个完美的受害人形象,弱小无助,小心翼翼的回避着曾经受到的伤害的经历。相反,她甚至像祥林嫂一样与朋友们讲述自己被伤害的事情,同时讨厌别人对她的同情与怜悯,并不把自己当个弱者。 她自己也一直执着地挖掘伤害自己的人曾经的过往,让施害者从一个模糊不清的符号,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人,一个可悲可怜的,需要不断去伤害别人的人。非常欣赏作者自信的态度,对于这件糟糕事情抽丝剥茧的反击,... 她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是一个完美的受害人形象,弱小无助,小心翼翼的回避着曾经受到的伤害的经历。相反,她甚至像祥林嫂一样与朋友们讲述自己被伤害的事情,同时讨厌别人对她的同情与怜悯,并不把自己当个弱者。 她自己也一直执着地挖掘伤害自己的人曾经的过往,让施害者从一个模糊不清的符号,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人,一个可悲可怜的,需要不断去伤害别人的人。非常欣赏作者自信的态度,对于这件糟糕事情抽丝剥茧的反击,不从自身找问题的态度。 (展开)
0 有用 hhh 2024-12-18 10:40:55 浙江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有一种“有必要吗”的感觉,我会觉得作者做了太多的事,包括了解罪犯的人生,包括多次去找他人。但是我后来又反思了,正是我这种不了了之的旁观者态度才导致了积案的产生,而正是“我”的不懈努力才一步步推进了案件的进展。从中也能感受到法律程序的繁琐和费时。最后因为法律的漏洞而使得诉讼时效过期真是戏剧性的转折,所有的一切好似失去了意义,但大家都得无奈接受。
0 有用 药罐子的日常 2024-12-12 09:38:48 上海
能够在阅读中感觉到文笔的琐碎,可以将整本书看作是回忆录,对于自己的过往的回忆,带入到其中或许会明白作者在开头所说的,她只是像将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这一本的感觉和之前看过的译文纪实系列相比,缺少了一些学术的晦涩,但是却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在思考,这个世界是否真的有在变得更好
0 有用 希望 2024-11-29 10:38:44 浙江
报案不易,悲乎叹乎。
0 有用 老周 2024-11-17 18:33:41 广西
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但写得也太絮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