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社会学不仅是个名词,更是个动词。它不是我们拥有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去傲的东西。我们对个人主义模型的过于信赖及对社会力量的低估,代表了对自由图景的歪曲认识。对于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差异性后果的正确评价,可以让我们作出更加明智的选择,更好地塑造未来。它为“我们为什么会照我们所想的那样去想”和“我们为什么会照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提供了答案。社会学不应该只局限于大学课堂之中,也不应该只属于专业人士。可以说,我们人人都是社会学家,许多工作都在等着我们一起去完成,包括创建希望社会学。
社会学的邀请的创作者
· · · · · ·
-
乔恩·威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林聚任,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重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社会信任和社会资本重建——当前乡村社会关系研究》、《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等。主译著作《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科学社会学》等。
乔恩·威特(Jon Witt,1962- ),芝加哥罗耀拉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中央大学副教授,主讲社会学入门课程。
目录 · · · · · ·
序言
第一部分 社会学视角
第1章 地位的重要意义.
我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我们是谁
社会生活的象征意义:作为标志的都市传闻
权力、特权和地位
全书概览
第2章 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与个体:历史与人生
生活机会
社会问题:私人难题与公共问题
社会学是
社会学的呈现方式
社会学作为一种工具
第3章 寻求答案
收集资料:科学研究循环
社会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涂尔干和杜波依斯
社会事实与批判说明
第二部分 社会学的大观念
第4章 汉堡是一个奇迹
涂尔干关于社会整合的观点
汉堡是一个奇迹:相互依赖性
传统社会中的社会整合——门诺人
当代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和相互依赖性
美好社会
第5章 劳动力+树=书桌
劳动力和技术革新
马克思的五个预设
革命和美好社会
变革经济学
第6章 我思故我做
韦伯与观念的重要性
权力的来源
观念、权力和行动
第7章 自我与社会
建构文化
建构自我
建构社会
规划我们的世界
理解我们的选择:结构和选择
第8章 “是”的含义
故事:叙事和元叙事
图像:现实、认识和超现实
选择:消费现实
网络:小世界
跨界:交叉的边界
第三部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9章 联结纽带
第10章 教育
第11章 保持信仰
第四部分 差异性的后果
第12章 等级之差
第13章 开放
第14章 肤色密码
第五部分 社会学
第15章 社会学是个动词
术语表
文献目录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第一部分 社会学视角
第1章 地位的重要意义.
我们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我们是谁
社会生活的象征意义:作为标志的都市传闻
权力、特权和地位
全书概览
第2章 社会学的想象力
社会与个体:历史与人生
生活机会
社会问题:私人难题与公共问题
社会学是
社会学的呈现方式
社会学作为一种工具
第3章 寻求答案
收集资料:科学研究循环
社会学研究中的经典案例:涂尔干和杜波依斯
社会事实与批判说明
第二部分 社会学的大观念
第4章 汉堡是一个奇迹
涂尔干关于社会整合的观点
汉堡是一个奇迹:相互依赖性
传统社会中的社会整合——门诺人
当代社会中的个人主义和相互依赖性
美好社会
第5章 劳动力+树=书桌
劳动力和技术革新
马克思的五个预设
革命和美好社会
变革经济学
第6章 我思故我做
韦伯与观念的重要性
权力的来源
观念、权力和行动
第7章 自我与社会
建构文化
建构自我
建构社会
规划我们的世界
理解我们的选择:结构和选择
第8章 “是”的含义
故事:叙事和元叙事
图像:现实、认识和超现实
选择:消费现实
网络:小世界
跨界:交叉的边界
第三部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9章 联结纽带
第10章 教育
第11章 保持信仰
第四部分 差异性的后果
第12章 等级之差
第13章 开放
第14章 肤色密码
第五部分 社会学
第15章 社会学是个动词
术语表
文献目录
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社会学所提供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重视社会地位的意义。我们是谁和我们的生活有可能会是什么样,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所处社会结构作用的结果。或许决定社会地位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父母是谁。然而,对此我们却别无选择。......我们的社会关系、我们坚定持有的信念,我们所获得的资源,都是我们所处地位的结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1章地位的重要意义 -
对现代社会来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把极大的相互依赖性(由于专业化)同一种强烈的个人主义意识(跟一种弱的集体意识相关联)联系到了一起。我们由于极端的劳动分工而不能自给自足,但是我们却有一种强烈的独立的愿望。我们比以前更需要对方,但我们却认为我们可以不需要对方。在传统社会,由于有限的劳动分工,人们会掌握必需的生存技巧,但由于一种强烈的集体意识,人们并不会去独立地生活。因而按照涂尔干的观点,集体意识和劳动分工之间有着一种反向关系。在现代的有机社会,尽管有相互依赖性的假象,但存在于生产者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雇主和工人之间,以及邻里之间的这种联系却断裂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4章汉堡是一个奇迹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培文书系·大学之旅(共13册),
这套丛书还有
《宗教社会学的邀请》《环境社会学的邀请》《法学的邀请》《政治学的邀请》《社会构建的邀请》
等
。
喜欢读"社会学的邀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社会学的邀请"的人也喜欢 · · · · · ·
社会学的邀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8 条 )

社会学是一门实践智慧
社会学是最贴近尘世的一门实践智慧。 社会学家艾尔· 巴比曾经有言:“不久你们就会发现自己早已知道不少社会研究的实务。事实上,你们一生都在做社会研究。”一个好的社会学家必定也是对生活哲理充满洞见的人,因为做社会研究与寻求更好的生活本质上相通。好的社会学理论必定...
(展开)

《社会学的邀请》读书笔记
书中提到的一些概念: 生活方式簇:指根据人们的消费偏好、群体成员身份、品味、价值观和态度而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社会学的想象力:分析作为个体的我们与塑造我们生活的更大的社会和历史力量之间关系的意愿和能力。 生活机会:个体可能获得的成就是以其所处的社会地位与其...
(展开)

《社会学的邀请》读书笔记
一句话总结:很好的社会学入门书,介绍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思潮,一些经典问题(现实、宗教、教育、阶级)的总结和讨论比较出彩,缺点是叙述逻辑略混乱(翻译背锅!)。 第一部分 社会学视角 第一章 地位的重要意义 世代/社会角色/经济条件等对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喜好有哪...
(展开)

一些笔记与有趣的观念
赛博巴尔干化:赛博空间即信息空间,巴尔干化即“一个较大国家或地区分裂成较小的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普特南(Putnam)在社会学领域提出赛博巴尔干化,即互联网和现代娱乐手段将我们从生活的社区中分离出来,让我们迈向超过日常生活范围的世界,去寻找及选择休闲方式、就业机...
(展开)

《社会学的邀请》摘录和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个体自由和社会约束 ------------------------------- 序 ------------------------------- 我们为什么会照我们想的那样去想呢? 我们为什么会照我们做的那样去做呢? 社会学让我们得以洞悉「全景big picture」。 【微观vs宏观】 社会学的「宏观分析」,从根本上寻求站在社会之... (展开)
从成就感稀缺角度看“共同体”和“个人”
一句话概括:社会学是一条在常识之外寻求日常生活新意的自由之旅。 读后感: 如果我们足够好奇与真诚,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日常事物都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唐诺 相对于其他学科,社会学仿佛具有一种更强的穿透性,穿破日常事物或软或硬的表层,抵达更加深层的...
(展开)

社会学实在性的非实在性
一、核心问题 作为社会学的导读著作,这本书不管是有意识还无意识,首先要回答的是社会学是什么。当然我们大概都承认,社会学不是以研究领域而是以其研究范式定义的学科,说明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因为社会学家首先不愿意承认其学科合法性的失去,承认社会学作为“剩余学科”存在...
(展开)

为了生活其中的世界更加美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社会学的邀请》,[美]乔恩·威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三星半。 作者对“社会学”下的定义是:“社会学是对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差异性后果的系统研究。”看完本书以后,我想作者真正要想我们理解的不是各种社会学专有名词或者某种概念,而是希望我们将社会学作... (展开)> 更多书评 58篇
论坛 · · · · · ·
受到封面上那句话的诱惑 | 来自黒崎真澄 | 3 回应 | 2014-05-13 11:26:26 |
“自我审查”,“同谋”! | 来自如风 | 2010-06-27 05:57:54 | |
启示:回应与责任 | 来自脏页集 | 2009-07-14 12:55:4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8.5分 2194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南方周末实习生参考书目 (苏更生)
- 金融博物馆书院2013年4-6月推荐书单 (金融博物馆书院)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社会学入门书单 (中野独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社会学的邀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桑榆 2011-09-21 12:50:00
这是一本社会学的入门了解的书,有点类似于社会学概论吧,但是却很亲切,仿佛有一个人就站在你面前与你交谈,学术应该有种亲切感才对吧!
0 有用 思远翥 2011-01-10 09:23:32
邀请~~
0 有用 度眠 2013-04-19 11:53:28
非常好的入门书~
0 有用 Shyn 2012-12-27 20:27:42
都怪你,害我把作业交迟了!o(╯□╰)o
0 有用 程不成 2013-10-10 23:29:59
有些insight.确实结构.松散还需要另外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