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电影的书评 (56)

图宾根木匠 2008-11-22 13:46:13

《一个人的电影》:没有人是干净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阅读《一个人的电影》的过程就像是观赏一部电影的过程,借用精神分析学的观点:它满足了我一窥他人隐私的潜在欲望。因为长久以来,电影一直在被作为最私人化的情感书写和被作为最公共化的文化产品之间缱绻纠结,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甚至丧失了品评电影的基本能力(一个不可...  (展开)
巴金斯老爷 2008-11-15 13:29:48

光影深处的呼愁

在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在很多个夜晚,母亲都带着女儿来到小镇的广场上,一起看着露天电影。慢慢的,妈妈爱上了朴实的放映员,女儿则认识了一个顽皮的小男孩。那捣蛋鬼谁见了都头痛,唯独在看电影时安静得像一只小兔。 小女孩从放映的叔叔那里得到了一小段...  (展开)
朝南阳台 2008-10-13 12:31:03

我的、你的和他的电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影。这每个人包括制作电影的和坐在银幕前的。 二十年来,中国电影表现参差不齐,但相比别的领域比如足球,中国电影多少还能在各大电影节为国争光一把。 然而问题依然很多。国内的体制制约是致命的。短期里,看不到突破。 但那么多导演,编剧,作家,其实都...  (展开)
思郁 2008-10-29 14:21:54

《一个人的电影》:在理想与任性之间

《收获》杂志上有一期是导演陈可辛谈《投名状》,其中谈到了现今电影人的理想与困惑,令我印象深刻。他的话总结来说就是一句:做电影不可以理想主义。电影中的故事可以是理想主义,电影中的情怀可以是理想主义,而做电影归根结底是一种商业行为。一个导演当然希望电影能够完全...  (展开)
Mr.鸢鸢 2009-06-06 22:20:39

那些电影教我的事。

这是我很爱的一本书。尤其是因为书是借来的读的尤其认真。 关于露天电影的回忆总能引起我的共鸣。虽然生于80后,因为长在农村,在儿时的记忆里对露天电影和乡村的搭台唱大戏还有不少记忆。开篇格非的乡村电影就仿佛把我拉回了那个年代。犹如当初看《电影往事》时的感觉,但其实...  (展开)
+1 2009-03-11 20:21:45

电影创造孤独,孤独造就电影

我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小时候我的世界很小,从家门口的院子到母亲的工厂,从澡堂到幼儿园,再能看见的就是头顶上的天空。电影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似乎不曾出现和存在过。动画电影应该是我对电影最初步的认识,带着中国特有的山水画方式。直到现在,我不记得那些故事里说的是什...  (展开)
○左岸幽客♀ 2009-01-08 12:38:59

對真實的迷戀,如同對虛幻的癡情。

当纯真的笑 在每一个人脸上 投影 重叠 终于明白 曾经以为的 并不是唯一 灯心绒 被时光撕磨成薄纱 溫暖 只有选择 被重新编织 如何的相遇 都会在中途下车 道别 而后 各自天涯。。。 还有谁 能有勇气陪你走完全程 分享路途中收获的悲伤与快乐? 唯一 只有落成文字 在陌...  (展开)
小犹太 2008-10-23 10:02:20

电影背后

《一个人的电影》一部分文章是格非、王朔、李陀、毛尖等作家与电影的情缘,另一部分是对贾樟柯、王小帅、田壮壮、娄烨、马俪文、焦雄屏等电影人的访谈。如果要想了解第六代导演的电影,第二部分可能是最有价值的。访谈涉及电影与人生、电影人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尴尬处境、中...  (展开)
刘化童 2008-11-02 17:46:44

一枚私有制的工艺品

  电影是将记忆物质化的一枚工艺品。正因为它从本质上来说是记忆性的,作为工艺品的电影也就必不可少地具有私有化的属性,因此不论是物质上的影像制品,还是记忆上的电影情节,都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个人收藏的领域。   《一个人的电影》是《收获》杂志上的同名专栏集结出版...  (展开)
内陆飞鱼 2009-02-12 15:06:22

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电影

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电影 内陆飞鱼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纯属无心,《收获》杂志把“一个人的电影”专栏文章集结出版,正好赶上了全国上下各行各业,轰轰烈烈举行的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把这本有些怀旧色彩的合集《一个人的电影》,当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影的回顾文集...  (展开)
IVAN 2008-10-21 11:15:24

每个人的电影

这里的人们,成功的模样各不相同,成功的道路各有各的辛酸。 字里行间,弥漫着回忆所带来的淡淡的哀愁。 先来看看这一长串的名字:贾樟柯,王小帅,田壮壮,娄烨,马俪文,焦雄屏,崔永元,徐静蕾,王朔,孙甘露,格非……在他们每个人的回忆中,电影都扮演着一个神奇而又不...  (展开)
我就是个肉坨坨 2008-11-01 10:31:09

格非、贾樟柯:电影中的时代镜像

来源:广州日报 《一个人的电影》是用汉字排列出的时代镜像,关于电影的私人记忆,也是碎年留影中镶嵌到生命年轮中的文化符号。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格非说:“没有什么比电影更适合成为通往记忆之路的通道了。它是我们全部童年生活的核心和枢纽。只要打开它的...  (展开)
余霭 2009-11-27 20:37:13

电影观众的尴尬

田壮壮和彭小莲两位导演一次关于电影的对话被收录于《一个人的电影》一书中,文题为“电影人的尴尬”。彭小莲提到有次她听朋友说,在《无极》的首映上,电影院的观众在起哄,让陈凯歌和陈红接吻。彭听后心里特别难过,都想哭。她觉得做导演做电影要做到这个份上,这个地步,要...  (展开)
力总 2010-05-31 20:56:15

这些艺术家们还都停留在技术模仿的层面

读此书,仿佛就能够明白,为什么中国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们拍不出好电影。 如同张艺谋执着于摄影画面、娄烨执着于镜头语言、田壮壮执着于胶片、贾樟柯执着于社会观察等等,这些艺术家们目前还都停留在一个技术模仿的层面,多少在潜意识中存在着某种教条主义。他们编不出有想...  (展开)
2009-05-21 20:28:27

我不是愤青,我只是想贫

看完这本书,心里头有挺多念想的,觉得它包含特别多的东西。 我从不把自己定位成文艺青年啥的。只是空下来有时间的时候挺喜欢思考一下的。小时候嘴特快,经常说错话,又一次实在太严重,被我爸狠狠训了一顿,他告诉我说话之前一定得过一遍脑子,相当于精神上被我爸抽...  (展开)
lucashuke 2009-01-20 13:55:37

中国电影无奈的旋律。

我总是很信任三联书店一进门的推荐书目,大多都是社科类,整齐的摆放在眼前,我总是从这里挑选些值得一看的.但是这回我后悔了. 不是这书不好,其实它并不适合我.不是我看不懂,是我总觉得书里面很多内容都是给处在电影这个产业里面的人准备的.而我的身份则只是一个看电影的人.我...  (展开)
竹影横阶 2009-02-16 12:08:27

电影的可能,生活的可能

 “电影的可能,生活的可能”,来自《电影改变人生》中,王樽与贾樟柯晤谈实录中的一个小标题。   偶然在书店的书架上瞥见这本《一个人的电影》,吸引我注意的首先是书名,猎奇的心理,让我很想探究,属于中国顶尖导演的个人电影到底是什么样子?封面册页上的注解,“十年...  (展开)
zhangxunnj 2012-11-01 13:35:32

当一个人与电影相遇的时候,电影也就成了人生的一部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有意识进行心情分配,街面上遭遇的爱恨情仇,我都听流行歌曲抒发。你自己在那个情形里,就觉得唱得惺惺相惜,唱得切中要害,听一耳朵可以缅怀半年。看《指环王》、《星球大战》,是看热闹,特技到什么程度了。想证明自己还有人性,就看电视纪实栏目,为人间凄苦感念一把。如果...  (展开)
千寻|Scorpio 2010-12-10 17:38:59

《一个人的电影》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人的电影》。 十四个人关于电影的爱恨情仇、怀旧思考与探索。 我只是一个电影初级爱好者。对我而言,看电影是一种极私有的事情,在某个时间段里,关闭与这个现实任何有关的开关,尽可能调动自己的感官,在电影创造的世界里观看千万种可能的人生百态,明明是假象,是不可...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56条)

订阅一个人的电影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