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 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 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 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般若品第二 -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疑问品第三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敦煌坛经合校简注"的人也喜欢 · · · · · ·
敦煌坛经合校简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7 条 )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8)9.4分 2386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0)暂无评分 1630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3)9.4分 1143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9.6分 66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敦煌《坛经》的校录状况 (他念他)
- 方廣錩 (静升)
- 北山听雪(菩萨清凉月) (萨缪)
- 【想读分类】史料 文献整理 (谢糸色)
- 心法 (紫郢神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敦煌坛经合校简注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Brasidas 2010-01-18 21:14:47
此校本以探求“敦煌系统”原貌为要旨,以“敦博本”为底本,参以其余四中敦煌写本,后出于杨曾文本,似较善;印顺本则以探求六祖原意为要旨,用敦煌写本校契嵩本,摘出后人附入的文字,可惜只用到“斯坦因本”。另,此书后附录各版敦煌写本,如辨得字迹,可娱为一校~~
0 有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 2021-04-22 10:00:02
对研究坛经的传承很重要的一本学术书,也阐释了禅宗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