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第3版)》着重从两个方面讨论道德问题。第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用大家都同意的简单逻辑来分析各种道德主张的矛盾性和一致性,指出每种主张隐含的出发点是什么,它可以推广到何种程度,其界限何在。道德说教之所以苍白无力就在于缺少理性分析。说教者板着面孔,说出一堆自己也不能自圆其说的主张。叫人觉得滑稽可笑。其实。道德问题中充满着引人人胜的矛盾论证,它常引起喜欢思考的人的兴趣。第二是大量结合我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来展开理性分析,而不是在纯粹的形式逻辑里兜圈子。不仅报刊上有趣的新闻报道可以用作我们的素材,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出发点。越是我们熟视无睹的事,越能体现大家共同认可的规则。对这类现象作深层次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了解自己、反省自己,并看出我们应朝什么方向来修正自己的道德观念。
作者简介 · · · · · ·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讯”。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机械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开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93年退休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五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2008年1月被聘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特别顾问。曾入选美国Marquis1993至1995年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生活中的经济学》、《经济学的智慧》...
茅于轼,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经济学界的鲁讯”。1929年出生于南京。抗战时辗转于大后方,946年毕业于重庆南开中学,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以后20余年从事机械机车车辆研究。20世纪70年代中开始运输经济、数理经济的研究。1984年从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1993年退休后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并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现任国内外五种杂志的主编、顾问编辑和编委,2008年1月被聘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特别顾问。曾入选美国Marquis1993至1995年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生活中的经济学》、《经济学的智慧》等书,发表了近百篇关于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目录 · · · · · ·
再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道德的悖论
1.君子国里的利益冲突
2.建立在互相服务基础上的社会是否可行
3.私心的均衡
4.何以私心需要克制
第二章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道德、法律和利益
1.善是什么
2.性善与性恶之争
3.“善行”与“德行”的区别
4.法律的道德基础
5.道德有没有经济价值
6.损人不利己
7.什么样的不公平是不能容忍的
8.对公平的进一步思考
第三章 道德是自发和演化形成的
1.合作比不合作好:道德观的萌芽
2.生存的艺术:自然经济下道德观的发展
3.家庭:道德的起源
4.儒教道德之缺陷
5.“为体”、“为用”之争
6.公德和私德
第四章 金钱、权力——商品经济中的两大支配力量
1.交换,它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2.义利之争
3.商业的道德观
4.析“金钱万能”
5.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6.既要平等,又要公平
7.社会地位对道德实践的影响
第五章 个人和社会的致富之道
1.职业道德
2.商业道德
3.劳动作为商品的道德意义
4.商品经济下的非交换关系
5.商品经济下的理想的道德
6.从通货膨胀到社会贴现率
7.市场经济下的非自利因素:责任感
第六章 再造中国人
1.从对策论到囚徒困境
2.道德是一种公共服务
3.道德是社会的共识
4.道德可以强国,亦可毁国
5.让世界充满爱
第七章 道德与快乐
1.快乐的帕累托改进
2.自己快乐,给人快乐:人生最重要的学问
3.不让全社会的痛苦有所增加: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
4.博爱:全社会快乐总量的极大化
附录一 作者近年发表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
1.伦理观的演进与经济发展
2.市场经济随时存在着向混乱无序社会倒退的倾向
3.启动人们心中的道德资源
4.市场需要道德支持
5.从交通堵塞看道德的发生和巩固
6.自由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学
7.钱!可用损害良心的办法赚钱,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吗
8.做好事不留名
9.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有权的人弄钱
10.个人和社会的致富之道
11.道德建设中言教不如身教
12.对出租车司机说一声“谢谢”
13.以直报怨
14.为什么要讲宽容
15.经济学中人与人的关系
16.金钱如何毁人,又如何造福于人
17.道德与法治
附录二 关于作者及其作品的部分报道和评论
1.经济学家:智慧与责任
2.经济学家的道德眼光
3.道德:经济抑或不经济
4.茅于轼在北京大学提出道德新概念
5.也谈中国道德的重建
6.现实关怀、道德忧患与民族复兴——茅于轼学术思想初评
7.中央电视台《商务书廊》栏目主持人杨平与经济学
家茅于轼对话录
8.平实以致远——记茅于轼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9.为什么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同时又是一个高尚的人——记茅于轼教授
10.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
跋:一位学者的深沉忧思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大家都认为道德的特征是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因此它是反功利的,然而大多数人也许并未意识到,归根到底道德的基础是功利主义的。换句话说,只有别人得到了利益,自己才值得去牺牲利益,而且别人所得的利益比之自己失去的利益更大,这才是道德的正常依据,因此履行道德义务不是为了虚无缥缈的目的去当苦心僧。如果一项道德准则将使一切的人受损,这将不成其为道德,恰恰是反道德的。如果我们不能透过道德在表面上的反功利看到道德实质上的功利主义,我们将永远无法掌握道德的精髓,而且必定会在评论道德问题时陷入混乱。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0页 -
旨在稳定家庭关系,从而稳定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道德规范,是我国几千年来君主专制社会的无形支柱。由此不难想象,我国传统道德何以至今仍有深厚的影响力。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家庭:道德的起源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生活中的经济学 8.0
-
- 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 8.0
-
- 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 7.5
-
- 自由、市场与国家 8.6
-
- 充分就业与自由贸易 7.2
-
- 微观经济学十讲 8.4
-
- 人文经济学 8.0
-
- 当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 8.9
-
- 权力与市场 8.7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市场经济下的自私自利【书摘整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注意,我看的是第三版!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常说现在的人变得自私自利,人与人变得冷漠,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么?】 改革开放开始了我国历史上崭新的一章:人们变得富裕了;人际关系的范围大大扩展了,其内容也更多的是利益的交往;西方观念的大量涌入;人... (展开)

利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看中国人的道德发展

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之商业道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狭义商业道德是指专门从事商业活动者的道德。广义的商业道德则是指一切交换活动中的道德。所以促成交换的行为则是符合道德标准的。商业社会出现以平等态度和灵活精神为核心,通过协商合理让步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道德新要求,我们正处于商品经济之中,而商品经济是一个信用经... (展开)>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公务员必读的推荐书目 (迅猛推进)
- 通识阅读参考书目(基础类) (L)
- 立人志愿者书目 (陈远良)
- FT中文网2012年度荐书 (Pengker)
- 201201行动-阅读书目 (xiulizhuang)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栗 2009-06-05 18:14:43
13 有用 天亮天黑 2011-01-07 13:36:25
重读茅于轼,竟然深有同感,可惜国家已经不是那个国家了
0 有用 欲望道人 2012-03-01 22:21:18
很不错的分析、叙述,关键连注都很精彩,能看到许多“雷锋”时代的奇闻轶事,长见识啊!顺带纪念下马上到来的学雷锋日
0 有用 Sophy_TheWay 2011-10-07 09:57:27
道德的经济学理性分析。
0 有用 低俗混合器 2011-05-18 07:37:35
科普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