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当离去不可避免
原作名: Let's Talk About Death --- Asking the questions that profoundly change the way we live and die
译者: 危健
出版年: 2019-5-1
页数: 278
定价: 54.9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13210012
内容简介 · · · · · ·
史蒂夫·戈登和艾琳·卡肯德斯以电子邮件交流的形式,坦诚地分享了他们两人之间关于死亡和临终问题的讨论。读者可以跟随他们交流的模式,来探讨这一重要但又让人不适的话题。两位作者的邮件交流持续了数年,不设限地探讨了这个话题的方方面面。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关于自身以及与他人 相处时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并没有所谓正确的答案。然而,认真地去思考这些极其重要的问题并尝试去领会他人细致的观察体验,很可能会深刻地影响到我们如何看待死亡,选择怎样的离世方式,以及同样重要的,选择怎样的活法。
当当云阅读: https://e.dangdang.com/products/1901127765.html
亚马逊中国kindle电子书: https://www.amazon.cn/dp/B07R1HVL2W
台湾博客来网上书店:https://www.books.com.t...
史蒂夫·戈登和艾琳·卡肯德斯以电子邮件交流的形式,坦诚地分享了他们两人之间关于死亡和临终问题的讨论。读者可以跟随他们交流的模式,来探讨这一重要但又让人不适的话题。两位作者的邮件交流持续了数年,不设限地探讨了这个话题的方方面面。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关于自身以及与他人 相处时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并没有所谓正确的答案。然而,认真地去思考这些极其重要的问题并尝试去领会他人细致的观察体验,很可能会深刻地影响到我们如何看待死亡,选择怎样的离世方式,以及同样重要的,选择怎样的活法。
当当云阅读: https://e.dangdang.com/products/1901127765.html
亚马逊中国kindle电子书: https://www.amazon.cn/dp/B07R1HVL2W
台湾博客来网上书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642488
美国amazon kindle: https://www.amazon.cn/dp/B07R1HVL2W
新闻介绍:http://www.twoeggz.com/news/14644870.html http://www.sohu.com/a/318884516_461398
https://mp.weixin.qq.com/s/qzPXeAhxUbcrgCwdU4_ewg
https://mp.weixin.qq.com/s/izH1xiwyZaOb34a3x_dgsQ
https://mp.weixin.qq.com/s/I0ZlfiRrIISXC8LFSORMCw
https://mp.weixin.qq.com/s/Cllh_NrdeOc09drJVldDmg
https://mp.weixin.qq.com/s/ET2udG2M-ZEwVncyW_3WWA
作者简介 · · · · · ·
史蒂夫·戈登(Steve Gordon)曾经是报社的撰稿人和编辑,现在是按摩治疗师,成立了一个名为“心手相连”(the Hand to Heart Project)的公益组织,免费给那些晚期癌症患者,包括处于治疗当中以及处于临终阶段的患者,提供按摩和抚慰。
艾琳·卡肯德斯(Irene Kacandes)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常青藤联盟之一)的教授,她的研究方向是比较文学和德语研究,也参与了医疗人文方面的专项研究(Medical Humanities Initiative)。担任德语研究协会主席,以及现代语言协会里面自传、传记和生活写实创造这个方向的负责人。
译者 危健,曾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员,目前陪伴家人旅居美国,近期比较关注赋能教育、老人生活质量、环保以及互联网在上述方面的应用。
目录 · · · · · ·
认识到生命是一个暂时的过程,从而能够更深入、更一贯地来珍惜生命
为什么现在我能够比较轻松地去面对死亡呢?也许是我的弱者情结在起作用吧
给她装上心脏起搏器是否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必须战胜自己的恐惧、悲伤和慌张,来面对周围微笑着的护士和医生
我母亲已经把父亲领回去了,来回折腾只能让情况更糟
· · · · · · (更多)
认识到生命是一个暂时的过程,从而能够更深入、更一贯地来珍惜生命
为什么现在我能够比较轻松地去面对死亡呢?也许是我的弱者情结在起作用吧
给她装上心脏起搏器是否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必须战胜自己的恐惧、悲伤和慌张,来面对周围微笑着的护士和医生
我母亲已经把父亲领回去了,来回折腾只能让情况更糟
第二章 死亡意味着不公正吗
对于死亡觉得最困恼的就是突然被宣布从生活里出局,却没有一点发言权
对于那些由于生存环境而导致死亡的人,我认为他们的死亡是不公正的
如果能意识到或者承认死亡与公正与否无关,也许会让幸存者过得好一些
我们都要去做一些事情来防止类似的死亡再次发生,我没法袖手旁观
她一定是很想找人倾诉这方面的事情
就算自己写的内容可能不很贴心,但是我希望通过写信来表达关心
第三章 如何应对生命末期的痛苦
很难理解史蒂芬的这种选择,他为什么宁可痛成那样也不服用止痛药
决定服用这些镇静剂,就如同是要放弃对生命的把控,放弃自我的身份标识
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我可以模仿他们对待死亡的方式去面对
在这样的疼痛情况下,是否还可能过好每一天并且做点事情?还能保存善良的本心或者微笑吗
姐姐说他过世的时候看上去很平静
认真思考我们的死亡,这样即使没有减弱一些死亡的神秘性,也带走了一些我们的恐惧,从而也减轻了一些抗拒和挣扎
第四章 关于护理的问题
很多人都不希望成为他们所爱的人的负担
一个大家没有明说的协定,就是当她开始大小便失禁的时候,她就需要去养老院了
他们会不耐烦并且很沮丧,觉得老人很固执或者是懒惰,而实际上,这些老人就是累了
难道应该听任某人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完全无视这些选择可能会给别人带来负面的影响
自主权(self determination)仍然还是很重要,但是这个权利不是只属于这个濒死的或者是病着的人
我们不仅有自由去选择活在当下,而且应该是有意识地、有怜悯心地活在当下
大家都知道这个过程是多么让人疲倦、沮丧和恐慌,但同时也经常让人拥有成就感
第五章 突然死亡又有什么不同
苏珊娜和哈夫并没有幸存下来。他们当时有没有时间去思考究竟发生了什么
向往和甘地一样,对生命的结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利用咖啡馆的空间和氛围反映了克雷塔兹的一种信念,就是死亡就和其他话题没有什么不同
我竟然为了不去麻烦单位的同事,在父亲的最后时刻没有陪在他身边
我还是很庆幸做了我想做的事情,能够及时地跟他说感谢还有告别
这样的练习,以及让人对那样一个精神上舒适安宁的地方感到熟悉,可以是我们所说的携死而生的一种解读
第六章 如何处理身后事
虽然他已经不能够听到我说话了,但是我仍然有机会和他告别并抚摸他的身体
没有能够去观瞻遗体,也没有去看棺材或是骨灰盒等,这让我觉得失去亲友的痛苦更加难以纾解
我希望自己死后遗体的处理方式越自然越好,就像我的死亡本身那样自然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要和亲友的遗体待上尽可能长的时间
只能依靠信仰以及猜测来了解死后我们的非物质部分去哪儿了
对于信徒来说存在的那种确定性,对我们东正教徒来说只在某些地方成立,而在其他地方肯定是不成立的
虽然我有时也感到内心彷徨,但是也正是由于如此,我才更加欣然地去拥抱生和死的神奇奥妙
整整一年维持这样的交流,也是非常值得纪念。可以称呼这是携死而生的一年,让人感到非常振奋
第七章 如何缅怀逝者
我可以想象,在很多因素当中,死亡的过程本身对于缅怀逝者影响很大
预期性哀伤既包括上面提到的对自己将死的预期性哀伤,也包括在亲友过世前我们感受到的预期性哀伤
很有可能的是,我们并不能终止哀伤,而是要学会与它共处
我事先大声练习了很多次,这样才在葬礼的时候一口气讲完而没有中途哭泣
也许,当我们在心中给这些思考留下一些空间时,我们会觉得更容易承受一些,但绝不是轻松容易
第八章 人的必死属性到底有什么好呢
这会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来让你注意到现实,就是你在今后某一天会离世,也会让你思考如果有选择的话,你会想要以怎样的方式离世
我们的交流以及关于人的必死属性的思考,为我带来了另外一个礼物,那就是我变得更容易满足于当下了
所有的亲友,都将带着她的印记继续自己的人生旅途,而见证她的生命和死亡,则是她给予他们每个人的礼物
在我再度闭上眼睛之前,喜乐的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滚落,我意识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也许不能够把对死亡的恐惧完全放下,但至少可以放下对谈论死亡这样一个与生俱来的属性的恐惧
经历了父亲的最后日子以及他的临终时刻,这种和死亡近距离接触的经历也让我有了很大变化
“我今天要去另外一个地方,”她又带着浅浅的笑容回答我,接着她又睡了
我接了一个电话,是每个成年女性既有预感但也希望永远不要接到的
后记从我们的交流之中得到的益处
你的信仰、你的家人,还有你的朋友,这些会是你在众多的不确定当中所能确定的
我告诉自己,可以大胆地说出来:我不想得癌症!但是不要沉湎于这个想法
附录继续思考生命有限性——相关文献资料和启示
附录A
为普通的必死凡人推荐的文献资料和启示
为看护人推荐的文献资料和启示
为被疾病改变了生活的人以及他们家人推荐的文献资料和启示
附录B
为读书小组推荐的文献资料和启示
一些如何面对生命有限性的文学作品
正文中的注释
· · · · · · (收起)
喜欢读"携死而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携死而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携死而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Better for life and better for death.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明天和意外,你永远都不知道哪个先来。”带着这样的心情,在2020年的伊始看了几本讨论死亡的书籍。从《最好的告别》,《当呼吸化成空气》到这一本《携死而生》,我尝试透过书中的描述和作者的经历掀开窥探死亡的口子。一直以为恐惧讨论死亡是中国人的传统,直到看了这本书才... (展开)
人生大事,好好计划,好不好呀?
> 更多书评 4篇
论坛 · · · · · ·
zt 南山碧竹 写的 乳癌 经历 | 来自明懿 | 6 回应 | 2019-08-27 13:57:31 |
琼瑶为了失智丈夫平鑫涛是否插鼻胃管治疗与三名继... | 来自明懿 | 1 回应 | 2019-06-21 04:23:36 |
41岁北大才子临终日记 | 来自明懿 | 1 回应 | 2019-06-04 22:54:10 |
施一公:父亲是我最崇拜的人 | 来自明懿 | 1 回应 | 2019-06-01 13:04:02 |
陈文茜对话李安:为什么「脆弱」对你而言那么重要? | 来自明懿 | 2019-05-31 02:18:54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关于衰老、疾病与死亡的书 (哪端世界微尘里)
- 书单|思考死亡的哲学美学社科等 (一起聊聊死亡)
- 书单|死亡咖啡馆 (黒太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携死而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名字是什么 2019-10-26 11:50:54
6分20191028,1.5小时,让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更冷静
0 有用 fayizym 2021-04-28 23:36:14
或许我们可以重拾电子邮件这个古早的交流手段了。
0 有用 兔崽子本崽子 2023-08-27 13:00:22 北京
非常意外的最后一次通信…记得保持脆弱,我们并不能终止哀伤,而是要学会与它共处。面对死亡的人,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沟通。
0 有用 supernova 2025-02-02 14:58:08 上海
一位文学教授和一位从事临终关怀按摩的治疗师的通信,相当耐读,有启发
0 有用 脑坑少年 2019-10-15 21:48:32
这是一本关于死亡讨论的书。两位作者通过邮件讨论了关于死亡的八个话题,从生理、心理、情感、哲学等方面讨论死者和未亡人的各种问题。最后一章关于“我不遗憾”的回答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