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工船的书评 (43)

于小狮 2009-10-02 21:55:4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版

两岸猿声啼不住 号子一喊浪靠边

二十多年前,文学的裁判官在渴求知识的目光中,陆续重返失乐园,便像鉴宝专家一样,随着神经质的配乐,登堂入室,粉墨登场,忙不迭地开始了拉网式重新评定现代中国文学的表演.一些布满了脂粉与烟灰的书本,被加盖了"永恒人性"的大图章,旋即发往新落成的文学神坛和自由市场;而另一...  (展开)
方和斐 2019-11-15 20:18:29 青岛出版社2017版

《蟹工船》:“红色文学”的误解与现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红色文学”是原罪吗? 听说《蟹工船》,我还在上初中。可能那阵子也正是这本书复兴的时代(2010年前后),即便身边读的人不多,这个题目也总出现在各种名著导读里。不过毫无疑问地,中学的我早已被诸如《青春万岁》《红旗谱》《雷锋日记》这样的课标名著酸倒了胃口,对这...  (展开)
F VISA 2012-01-12 17:04:1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版

真正的个人主义需要勇气——由《蟹工船》展开的对谈

受访人:金卷俊洋 (26岁,日本籍,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任职于上海某日资成衣公司,业余组有THE SNOTS乐队。) F VISA:《蟹工船》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 金卷:吃惊。没有想到日本有过那样一段历史。公司方面几乎完全不考虑人权的问题,工人像奴隶一样生活着。 ...  (展开)
肥魚叔 2009-10-23 10:06:1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版

從《蟹工船》想到的中國目前的勞動制度的不斷完善

關于人文社的這版新版《蟹工船》可以說看點和亮點也是蠻多的。現在我就把我的看法觀點給大家分享下吧。 其一,是關于兩個版本的合訂,這是個不錯的創意,可惜稍顯不適的就是它的排版不算完美,讀起來有些稍許不適,但是這不是主要的,假如你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去讀這本舊作新譯...  (展开)
青藤 2009-10-06 10:42:5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版

于无声处听惊雷——评人民社新版《蟹工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这是本很特别的书。刚拿到手,一种欢喜便油然而起。 一改往昔红色主旋律的装帧设计,人民社这款最新的《蟹工船》大胆使用了蓝色系,因与众不同而分外抢眼。那是一张包含着海天一色,希望之色,自由之色的封面。如果说...  (展开)
苔衣 2014-06-12 21:10:59

左翼文学与人的文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发表于1929年,这部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叙写了一场由苦难所激发的罢工斗争。故事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下降的,随着博光号船航行愈远,船上劳工的生活条件愈加恶劣,所受到的折磨也愈加残酷;另一条主线是上升的,从劳工们接受俄国无产阶...  (展开)
三皮 2009-02-23 03:13:27

不属于蟹工的蟹工船

不属于蟹工的蟹工船 □三皮 这样的一个故事,三四百人远离大陆到海上去捕蟹,死守汪洋之中一个季节,就地制成罐头由交通船运回陆地,过去的交通船会带去一些好的讯息、或者噩耗,偶尔也会送去一场露天电影以及烧酒和纸烟。驱逐舰不时紧随,在工友眼中,个个骄傲地以为是帝国...  (展开)
moby 2012-01-07 21:45:2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版

我想:青春是不朽的

也许我们曾理所当然地以为,在中国、在革命已经式微的今天谈论“革命”是一种奢侈、无奈甚至讽刺。而在日本、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却暗涌着一股“赤色”的思潮。被奉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圣经”的《蟹工船》在八十年后重获追捧,小说再版、加印,电影版、漫画版、舞台...  (展开)
豌豆花 2017-01-18 21:25:14

蟹工船没有了,工头还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林到底姓小林,还是小林多,令我纠结不已。你以为小田切让姓小田吗?不,他姓小田切。我总是对这种无聊的问题思考良多,然后求助百度,大多数情况下能发现无数病友。 《蟹工船》是我去省图的时候,偶然拿起,偶然看完的,事先并没有计划好,篇幅很短,看得也很匆忙,但是文字...  (展开)
周眠 2009-10-09 22:53:2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版

如此激昂而沉静——《蟹工船》别解

这几天都睡得颇晚:读写画跑,赶一些任务,忙着奔波着,灵魂要跟不上脚步了;最期待的就是洗漱后躺在小床上,开小灯,读一小段《蟹工船》。它并非休闲小品,更象是战斗檄文,“林中响箭”。可是,在睡前读上一读,让我觉得惬意和温暖。这就象一个英国作家描绘的那样,在深夜的...  (展开)
怪力乱神 2009-12-25 00:07:5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版

把经典撒向普罗大众

我对《城画》的推荐有点盲目相信。 当我看到日本East Press 出版社要把文学经典改编成漫画的报道时我心花怒放拍手称快。我向来赞成把高深简单化通俗化。真理么,本来就该让普罗大众了解理解的,束之高阁又何益。厚厚的几大本,谁乐意看。当年明月开了先河,谢天谢地,他成功了...  (展开)
湛泊 2021-12-08 16:23:17

三百条生命的集体呐喊:不豁出命来,是活不下去呀!

五星半,直通年度Top10!沉重的无.产.阶.级.现实主义经典,作者是鲁迅精神上的挚友。"不豁.出命来,是活不下去呀!""不知为什么,总不愿被人整.死啊。""唔,死了倒好。"空气如此沉闷,年纪轻轻的少年们就挤在阴暗、发.臭,虱.子、跳.蚤、臭.虫.扎.堆的有如"粪.坑"的舱铺上,等...  (展开)
一根葱噢 2019-12-04 17:14:42

读蟹工船乱记

未见正文先见满满的无奈。先是译者的译序中写道“在全国只有《毛*》《毛***录》的荒诞年代”翻译小林多喜二的几位老译者都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和之前所写“小林多喜二为日本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也为中日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可谓极大反差和讽刺。文章以“喂...  (展开)
不要太多的冰 2019-02-26 17:45:37

丧钟为谁而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因为关注太平洋大逃杀案偶然得知此书。读罢又看了一篇针对此书对日本年轻人的访谈,总的来说:对日本当代读者而言,书中的故事只是一种隐喻,是一段遥远而陌生的历史;而对正处于充满魔幻现实主义意味的社会中的我们而言,则是一种模拟,和每时每刻正发生着的可怖现实——无论...  (展开)
完蛋了的国王 2015-02-26 23:21:28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版

海那边的“水深火热”与海这边的“歌舞升平”

诚如翻译者秦刚在序中写的那样,80年代以后天朝的国情变了,原本那么根红苗正的《蟹工船》也从读者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最近十年里《蟹工船》的译本满打满算也就三个,这个小说漫画合体本应该是最佳的。 作者小林多喜二是真正用生命写作的左翼作家,29岁那年不幸被特高打死。3年...  (展开)
嘎嘣嘎嘣脆 2011-07-04 10:21:34

“蟹工船”悲吟

摘自《中新网》 作者:芝 樱   时代呼唤共鸣。70多年前由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作家代表小林多喜二著的小说《蟹工船》而今再次荣登日本各大书店热销排行板,得到读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进入文库本销售量前3名。   小林多喜二,1903年生于秋田县农家,因家境贫寒不得不投奔...  (展开)
Mu 2023-05-28 23:39:04 青岛出版社2017版

摆烂

今年特别幸运、特别偶然的得到了这本书,5月底的长沙热到眩晕,躲进了一家书店想蹭蹭空调,在书架上的展示位上了看到了这本《蟹工船》。粗粗的读了一下封底的简介,一下子就想到夏衍的《包身工》,以前只听说过小林多喜二这个名字,但对于这位作家完全不了解,临时百度了一下,...  (展开)
超级酷大娘水饺 2022-12-06 01:08:00

船没了 他还在

不知小林多喜二与鲁迅先生是否见过,肯定是“见过”。 船上的故事与现在也如初一则,互相的摧枯拉朽与那个年代相得益彰,亟待下船。文学本身或许也没意义,更多的可能是一种载体,一种工具吧?如《阿Q正传》的鲁迅、《巴黎圣母院》的雨果、《老人与海》的海明威、《蟹工船》的...  (展开)
李悠 2021-08-04 20:39:00

《蟹工船》读后感

日本的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像是日本版的高尔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捕蟹工人的悲惨处境。一个恶臭、茅坑般的环境里,备受压榨的工人垂死挣扎,背后是大资本家疯狂的剥削和压榨。人命如草芥,因工伤死亡的工人,随意被丢弃在大海里。他把工人...  (展开)
Simon2089 2019-10-29 13:43:49

文学本身没有意义——文学从来都是工具

文学本身没有意义、再“纯”的文学从来都是载体——文学从来都是工具。如《阿Q》之于鲁迅、《巴黎》之于雨果、《老人》之于海明威、《蟹工船》之于小林。重点不在于载体与载物之比例,而在于载物是否经由载体直击心灵。 本书更独特的意义在于,以短短几万字便强力勾画出了底层...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3条)

订阅蟹工船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