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推理小说参考书架(大陆版) (ellry)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19 (普照)
- 2019年出版好书籍整理 (石篁居主人)
- 华语圈的推理研究 (金侬珑)
- 2020年收入图书 (苏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8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福尔摩斯来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殷顽民 2019-08-30 11:36:50
全书读起来颇有趣味,结构比较清晰,前两部分分别是晚清与民国的侦探小说译介与创作,最后是高罗佩在相反的方向上“拯救”和改写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由于侦探小说所依赖的司法系统与刑侦技术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使得侦探小说也是现代性的表征之一,晚清民国在侦探小说的转译与创作的过程中充满了文化碰撞、协商与调试的诸多有趣尝试,虽然本土作家的作品往往不脱传统公案小说的一些元素,但背景无不设置... 全书读起来颇有趣味,结构比较清晰,前两部分分别是晚清与民国的侦探小说译介与创作,最后是高罗佩在相反的方向上“拯救”和改写中国传统的公案小说。由于侦探小说所依赖的司法系统与刑侦技术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使得侦探小说也是现代性的表征之一,晚清民国在侦探小说的转译与创作的过程中充满了文化碰撞、协商与调试的诸多有趣尝试,虽然本土作家的作品往往不脱传统公案小说的一些元素,但背景无不设置在近代化的大都市中,紧跟时代精神,而回归历史情境中创作带有现代风格的侦探小说的任务反倒是由荷兰人高罗佩完成。近三十年来国内文化诉求的转向,以高著《狄公案》为模版,掀起了创作历史背景的悬疑文学或影视的新浪潮,但作者担忧这一浪潮中历史平面化、被降维成单纯娱乐背景的现象,亦引人深思。 (展开)
1 有用 龟城摧塔客 2023-07-01 04:26:45 江西
70%。标准论文,学术性挺强,推理爱好者可能读起来更有意思。有些观点有启发,推理文学是一种极端守序的反小说(和科幻小说处于光谱的两段),里面的人物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或许这就是其在日本的畅销和我不喜欢的原因。
2 有用 玄同君 2019-10-26 14:32:58
陆续读完。再来回翻了几遍。
1 有用 逍遥二叶亭 2023-07-02 15:58:33 河北
质量相当不错,虽然内容编排上看着像论文集,但实际并没有那么杂乱,内容环环相扣,从一个论点发散到另一个论点,从晚清到民国最后转而开始论述传统公案文学在海外的发展,可以搭配战玉冰老师的《现代与正义》论文集做对比研究,笔者本人对书中导言部分论述的西方学者对侦探文学的研究概况很感兴趣,有阅读计划。
5 有用 金侬珑 2020-04-19 15:22:13
本书并非以作家作品论方式写成,而是以晚清侦探小说翻译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对“典型”文本的分析,阐述侦探小说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清末民初,作为“新小说”之一的侦探小说,对传统公案小说进行改造,在中国得以初步本土化;1920-40年代,被划归“民国旧派”的侦探小说,以程小青《霍桑探案》和孙了红《侠盗鲁平奇案》为代表,不断进行着“现代性”的追求。总的来说本书前两部分的论述还是以“现代性”为主线... 本书并非以作家作品论方式写成,而是以晚清侦探小说翻译活动为切入点,通过对“典型”文本的分析,阐述侦探小说在晚清民国时期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清末民初,作为“新小说”之一的侦探小说,对传统公案小说进行改造,在中国得以初步本土化;1920-40年代,被划归“民国旧派”的侦探小说,以程小青《霍桑探案》和孙了红《侠盗鲁平奇案》为代表,不断进行着“现代性”的追求。总的来说本书前两部分的论述还是以“现代性”为主线贯穿。相比较而言,第一部分《晚清时期的侦探小说翻译与创作》对我的启发更大。(书中一些谬误和不妥之处,在笔记中已指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