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
出版年: 2018-12-1
页数: 290
定价: 8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
ISBN: 9787520336956
内容简介 · · · · · ·
“读书的料”在此指改革开放之后出生并进入精英大学的中国农家子弟。借助自传社会学和深度访谈,本书对他们通过教育向上流动过程中的文化生产进行了深描,揭示了先赋性动力、道德化思维、学校化的心性品质在这一过程中的特殊意义。通过展现这些中国农家子弟的文化自主性,剖析循规本身的创造性及其与文化生产的内在关联,本书突破了“底层缺乏文化资本”这一为学界默认的观念,提出了底层文化资本理论。本书也特别关注了这样一种文化生产的暗面,直面了“子不承父业”的阶层跨越之旅对个体道德、情感和文化世界的冲击。
作者简介 · · · · · ·
程猛(1989- ),安徽淮南人。北京师范大学法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和博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访学学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博士后支持计划入选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2019-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教育人 类学、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曾任北京市第十四中学高中部教师。获北京师范大学2017届“优秀毕业研究生”、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 · · · · ·
.
第一章 阶层突破中的文化生产问题
第一节 理论的空白地带
一 被忽略的陪衬
二 “第三类循规者”
三 最初的探索
第二节 “读书的料”及其问题
一 反求诸己
二 “读书的料”
三 问题的确证
第三节 概念界定
一 文化
二 文化生产
三 当代农家子弟
四 高学业成就
五 成长叙事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 自传社会学
二 深度访谈
第五节 关于方法的讨论
一 资料收集与个案代表性
二 何种意义上的真实
三 深度访谈的中国经验
四 个人身份对研究的影响
五 研究伦理
.
第二章 再生产与文化生产:一个述评
第一节 再生产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 鲍尔斯和金蒂斯的对应理论
二 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三 文化再生产理论的延展
第二节 文化生产的分析视野
一 威利斯的思想特色
二 “家伙们”的文化洞察
三 两个相互冲突的理论抱负
第三节 农家子弟的学业与命运分化
一 子承父业的农家子弟
二 反学校文化的迷思
三 “循规者”文化生产的蛛丝马迹
四 寒门何以出贵子
五 “读书的料”的学校和社会适应
.
第三章 通往高学业成就的文化生产
第一节 先赋性动力
一 农家子弟的生活世界
二 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梦想
三 物或损之而益
第二节 道德化思维
一 “一钱一世界”
二 有负担的爱
三 学习作为一种道德事务
第三节 学校化的心性品质
一 命运的文化底色
二 渴求关注的目光
三 以学业为轴心的联合生活
.
第四章 文化生产的暗面
第一节 农村出身:一种复杂的情感结构
一 隐匿的社会排斥
二 三重羞耻感
三 情感结构的隐与现
第二节 “懂事”及其非预期结果
一 “懂事”的多重意涵
二 底层家庭的情感表达
三 爱怨交织的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 跨入大学之门
一 单向度优越的陨落
二 不得自如的身心
三 “读书的料”的自我重塑
第四节 文化穿梭中的边缘人
一 在故乡成为异乡人
二 人际交往的两面高墙
三 情感定向的重叠交织
.
第五章 关于底层文化资本的另一种言说
第一节 从文化再生产到底层文化资本
一 反推文化资本理论
二 剩余性观念的启发
三 惯习作为身体形态的文化资本
四 底层文化资本:一个突破性概念
五 对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的反思
第二节 文化生产理论的重构
一 徒有虚名的文化生产
二 创造性的道德根基
三 作为一种文化生产的循规
四 底层子弟文化生产的复杂性
五 走向文化生产的家庭经验
第三节 底层文化资本的生成土壤
一 及时激励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 家庭教养与村庄文化传统
三 强有力的公共支持体系
余论 对“读书的料”的再认识
第一节 一个风雨飘摇的地位群体
第二节 “读书的料”的文化世界及其风险
一 匮乏与“向上爬”
二 贤能主义者的幻灭
三 异化与自我疏离
第三节 他们能成为道统的守护者吗
.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的人也喜欢 · · · · ·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7 条 )
> 更多书评 67篇
论坛 · · · · · ·
还有没有这类站在社会学或心理学角度辅以大量真实... | 来自地球不停转 | 5 回应 | 2024-01-23 20:51:22 |
求助贴,关于书中p46页提及的一本书 | 来自bs_celia | 3 回应 | 2022-10-10 21:06:47 |
为啥微信读书下架了? | 来自木子 | 2022-05-19 17:51:01 | |
你是卖书的吗 | 来自豆友pn_UwRnCyY | 2 回应 | 2022-04-13 13:24:37 |
论读书的料 | 来自dubdukdhknvkm | 2 回应 | 2021-04-20 15:37:50 |
> 浏览更多话题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思想史与学术史的进路 (南池子)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购书预备役 (務-虛-眞-人)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城乡之变,流动的生机 (一叶知秋)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的评论:
feed: rss 2.0
21 有用 紫曦 2020-10-23 11:58:41
(原来真的存在introduction占1/4的论文
12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21-08-13 21:40:11
农村出身的青年教育社会学学者程猛老师关于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跨越的优秀农家子弟研究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作者博览群书的知识面、知行合一践行天下公器之学术理想的坚守,以及将个人生命体验、家国情怀与学术研究完满交融的学人状态,都让人称羡与敬服不已。之于学术作品,它立足经典理论范式反向思维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能力,始终基于扎实质性资料跟各类理论进行辨析、对话与创新的学术原创能力,以及自始至终的人文温情与终极关... 农村出身的青年教育社会学学者程猛老师关于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跨越的优秀农家子弟研究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作者博览群书的知识面、知行合一践行天下公器之学术理想的坚守,以及将个人生命体验、家国情怀与学术研究完满交融的学人状态,都让人称羡与敬服不已。之于学术作品,它立足经典理论范式反向思维的问题意识与理论建构能力,始终基于扎实质性资料跟各类理论进行辨析、对话与创新的学术原创能力,以及自始至终的人文温情与终极关怀,都让人印象深刻。之于具备大众传播效应的民族志作品,其丰富、深入而动情的自传与访谈资料,以及资料背后一个个农家子弟在勤奋、彷徨与挣扎间踯躅前行的动人生命故事,都足以让人动容。从“破圈”影响角度来说,书名直接叫“读书的料”,或许更加简练,也更能被更广大的读者阅读、传播与讨论。 (展开)
5 有用 Gan Jinian 2024-05-14 21:57:42 新加坡
我不太喜欢这本书…原因是我不关心理论,我关心的是具体的人,所以其实这本书80%的篇幅都在谈理论,而那少数的提到的“读书的料”们的经历的篇幅,是支撑着我读下去的理由。我关心的,是他们曾经和现在经历着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还有我们能为此作出怎么样改变。也许我应该再看看别的书…
8 有用 1N 2024-08-31 16:35:15 北京
也许可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社会学理论再生产,但却是一个非常失败的关于“读书的料”的底层个体叙事。40万字访谈材料背后的个体生命故事,几乎完全隐入烟尘,屈从并遮蔽于博士论文理论框架的建构。在威斯利《学做工》和布迪厄“文化再生产”双重理论笼罩的焦虑,让全书结构失去了平衡:一、二、五章及余论大量充斥着理论话语。书中试图强调“读书的料”依靠的是“底层文化资本”,即包括先赋性动力(改变命运的“觉”)、道德化思维... 也许可能算是一个成功的社会学理论再生产,但却是一个非常失败的关于“读书的料”的底层个体叙事。40万字访谈材料背后的个体生命故事,几乎完全隐入烟尘,屈从并遮蔽于博士论文理论框架的建构。在威斯利《学做工》和布迪厄“文化再生产”双重理论笼罩的焦虑,让全书结构失去了平衡:一、二、五章及余论大量充斥着理论话语。书中试图强调“读书的料”依靠的是“底层文化资本”,即包括先赋性动力(改变命运的“觉”)、道德化思维(懂事的“报”)和学校化的心性品质(吃苦耐劳的“韧”),而非背叛父辈文化、习得中上层文化资本,才取得高学业成就,意在为“凤凰男”洗刷污名的同时,却最终削弱了对“命运的外部性”的批判力量。而将农业社会传统中“读书的料”,轻易比附于工业生产下的“循规者”,也暴露了理论先行的疏漏。 (展开)
116 有用 步落為 2020-01-13 14:20:25
布迪厄的理论经常被人误解为强调结构决定论,但是实际上他一直在做结构与能动的统合。提出“底层cultural capital”是一个美好的本土化意愿,而实质上是一种对个体能动的扩充,甚至是对“惯习”的再诠释。问题在于,底层cultural capital中的“学校化心性”或者“道德化思维”,不是同一个场域的概念,前者依然未能脱离学校再生产语境讨论;后者是家庭场域的文化再生产。而令人暗祷的是,两者的合... 布迪厄的理论经常被人误解为强调结构决定论,但是实际上他一直在做结构与能动的统合。提出“底层cultural capital”是一个美好的本土化意愿,而实质上是一种对个体能动的扩充,甚至是对“惯习”的再诠释。问题在于,底层cultural capital中的“学校化心性”或者“道德化思维”,不是同一个场域的概念,前者依然未能脱离学校再生产语境讨论;后者是家庭场域的文化再生产。而令人暗祷的是,两者的合金在本土特定的教育流动管道下,获得了一定的向上动能,这是因为这里特殊的教育公共性所决定的。而这也启发我们,重视基层学校教育过程的改进,远比鼓励他们“今天你也要坚强”“今天你也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要好得多,不要把结构的缺陷,化成个人的苦难,是布迪厄生前希望社会学研究者都应当自省的事情。 (展开)
0 有用 亦關亦隴 2024-11-20 18:26:19 四川
或许能成为该书的研究对象,本身便代表着一种成功吧
0 有用 林之 2024-11-17 21:38:02 吉林
共读
0 有用 笑男 2024-11-17 17:29:22 广东
5.5 其实道理一页纸就说清楚了
0 有用 雪太白 2024-11-13 18:40:32 陕西
从七月开始读,时隔半年终于断断续续完成了这段美妙旅程。无论是对于个人学业、成长经历的回顾,还是现在作为高校教师,面对不同地区、北京生源学生处事方式、性情品行、进取心的思考,都是让人手不释卷的好书。遑论其中还穿插了对优绩主义、乡土社会、道德统治、现实情形的议论,言语通俗易懂,文辞优美,而非旁征博引的让非专业出身的读者一头雾水。喜欢这样的书目,像喜欢读项飙的书一样。
0 有用 momo 2024-11-11 14:08:45 江苏
忘记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