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陈苏镇先生潜心研究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的力作。本书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
《春秋》与“汉道”的创作者
· · · · · ·
-
陈苏镇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苏镇,男,汉族,1955年10月15日生,江苏省人,2001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代表作为《〈春秋〉与“汉道”》。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刘秀做皇帝后,宗室诸母相与语日:“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第68页)也说他年轻时并未表现出政治才干,没想到能有这么大的作为。昆阳之战刘秀以少击众,请将皆日:“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第8页)这些记载都表明,刘秀在春陵宗室中原本是不起眼的人物。随刘演起兵后,他在更始集团中也不是头面人物。 意识到这一点,对刘秀当时的处境就不难体会了。《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伯升为更始所害,光武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光武,光武难交私语。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伯升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第9页)卷一七《冯异传》:“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威,每独居,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三、刘秀的崛起 -
不过,颍川、东郡等地的豪族在刘秀率军西征、后方兵力空虚之时发动叛乱,又说明他们有推翻东汉统治、重建割据政权的意图。《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载寇恂分析颗川叛乱形势说:“颖川剽轻,闻陛下远逾阻险,有事陇、蜀,故狂狡乘间相诖误耳。如闻乘舆南向,贼必惶怖归死。”(第624页)所言“违误”当不止要求撤换地方官而已,还包括推翻东汉的政治煽动,否则不必“乘”刘秀西征之“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春秋》与“汉道”"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春秋》与“汉道”"的人也喜欢 · · · · · ·
《春秋》与“汉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以礼为治与以德化民,致太平的满满长路
汉承秦制,但为了避免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汉帝国必须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整合关中与关东。 汉初的无为而治以及郡国制是后战国时代的一种妥协,到了武帝时期的尊儒更化最终使得关东文化成为主流,帝国文化上的统一大大进展。 这一时期《春...
(展开)

《〈春秋〉与“汉道”》读后
本书是陈苏镇先生的代表作,在秦汉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的研究领域中都颇具影响力。早年间听过北大的《中国古代史》网课,阎步克老师在讲解“亡秦必楚”、“汉承秦制”等内容时便对陈苏镇先生的观点多有提及,自那之后便欲阅读本书,奈何当时只是大二的学生,真正进入历史学领...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政治文化 | 来自玉屏山的灵老贼 | 2023-03-30 09:15:24 | |
再版究竟有没有上市? | 来自从小爱科学 | 8 回应 | 2022-07-31 11:31:44 |
陈苏镇对汉武帝晚年政策的评说,契合辛德勇《制造... | 来自智术师 | 2022-06-13 23:52:2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中华书局 (2011)9.1分 903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23)8.8分 233人读过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9.1分 12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叶炜老师中国古代史(上)参考书目 (事有難言齋主人)
- 陆沐編輯生涯得書 (於沐)
- 現代百家 (子庸)
- 2020年出版部分历史书籍 (納蘭逸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6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春秋》与“汉道”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亦阳秋 2022-03-17 22:39:56
以张三世、王者无外诠释武帝的政治活动,迹近附会,显然夸大了王霸相杂之中王的一面。 将尊尧、尊周和德治、礼治联系起来以讨论公谷异同,的确很有启发性。但以德化民的大同近乎空想,董生之论恐怕还不至于迂远至此。公谷两家所说的德、礼之治更近于由内而在,由微而显的变化,王莽的制礼作乐并非全是谷梁,公羊家与有力焉,而且其中有更具根本性的政治措施 与其从公谷交错的平行角度理解两汉政治,倒不如从儒学在地位的上升来认... 以张三世、王者无外诠释武帝的政治活动,迹近附会,显然夸大了王霸相杂之中王的一面。 将尊尧、尊周和德治、礼治联系起来以讨论公谷异同,的确很有启发性。但以德化民的大同近乎空想,董生之论恐怕还不至于迂远至此。公谷两家所说的德、礼之治更近于由内而在,由微而显的变化,王莽的制礼作乐并非全是谷梁,公羊家与有力焉,而且其中有更具根本性的政治措施 与其从公谷交错的平行角度理解两汉政治,倒不如从儒学在地位的上升来认识 (展开)
1 有用 天崩喵 2024-11-29 02:51:45 江苏
篇篇精彩,从西汉的东西异制,到德教与礼治的区别,到新莽与谶纬的关系,再到论及东汉复兴与豪族,一部波澜壮阔的两汉史。
2 有用 momo 2021-11-12 20:45:09
经典作品,绝版多年再版重现。资料引用详实,可信度很高,适合入门新手与研究人员阅读使用,精装锁线装帧。
3 有用 光葫芦 2022-03-29 23:46:10
花了一星期总算读完了…不得不佩服作者考论之周密细致,细致到我看着看着差点就睡着了…(bushi) 作者从西汉东西异制的大背景出发,说明了西汉何以存在秦政同汉道之间的紧张关系,并由此进一步论述了武帝时期以儒援法到东汉以法援儒的变化,以及《春秋》所以对两汉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其中涉及汉初格局以及谶纬对经说影响的部分尤值得再读。 但看完全书,我总觉得作者统合思想史和政治制度史的努力并不算成功,阅读的... 花了一星期总算读完了…不得不佩服作者考论之周密细致,细致到我看着看着差点就睡着了…(bushi) 作者从西汉东西异制的大背景出发,说明了西汉何以存在秦政同汉道之间的紧张关系,并由此进一步论述了武帝时期以儒援法到东汉以法援儒的变化,以及《春秋》所以对两汉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其中涉及汉初格局以及谶纬对经说影响的部分尤值得再读。 但看完全书,我总觉得作者统合思想史和政治制度史的努力并不算成功,阅读的过程中总有一种很强的割裂感。每个部分单独拎出来看还是颇为可观,但一旦合在一起看总觉得前后并不特别连贯,往往是论思想的部分失却了制度,论制度则失却了思想(后者更为明显),或为一失。 (展开)
14 有用 方塘 2020-06-14 22:48:45
汉家自有制度,霸道一面是法家,王道一面是儒家。都是儒表法里,但西汉是以儒济法,东汉则是以法辅儒,各有主次。关于春秋三传对汉道的渐次影响,考证坚固艰深而繁琐,需有功力毅力才能读进去读下去。倒是第六章与全书主题关联最少,反令人印象深刻。刘秀对郭圣通既打又保,废后之后又主持郭氏诸子与西北窦氏梁氏联姻。天下未定立郭圣通为后是权宜之计,天下既定立阴丽华为后则是长久之计,毕竟阴氏背后之南阳集团是东汉王朝最大股... 汉家自有制度,霸道一面是法家,王道一面是儒家。都是儒表法里,但西汉是以儒济法,东汉则是以法辅儒,各有主次。关于春秋三传对汉道的渐次影响,考证坚固艰深而繁琐,需有功力毅力才能读进去读下去。倒是第六章与全书主题关联最少,反令人印象深刻。刘秀对郭圣通既打又保,废后之后又主持郭氏诸子与西北窦氏梁氏联姻。天下未定立郭圣通为后是权宜之计,天下既定立阴丽华为后则是长久之计,毕竟阴氏背后之南阳集团是东汉王朝最大股东,皇后和太子不出于南阳集团,是不可能的。但刘秀又怕郭氏及诸子受打击,所以又为其寻找强援。几桩政治婚姻,影响之后东汉百年历史。可惜政治婚姻毕竟是政治婚姻,东汉应是皇后不育率最高的朝代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