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遺體不會說話。
然而,當我面對著靜靜躺在解剖台上的遺體時,心中會湧上許多感受。
我認為,法醫解剖不是為了死者,更多是為了活著的人們——西尾元
你我眼中駭人的屍體,法醫看到的是一幕幕人性死亡讓生命的課題無所遁形,也讓活著變得有意義!
解剖超過3000具遺體的專業法醫,40則真實案例,解剖刀劃開屍體,解開死亡背後的真相。
作者简介 · · · · · ·
西尾元
一九六二年出生於大阪府。兵庫醫科大學法醫學講座主任教授。香川醫科大學(現香川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於同一大學就讀研究所,之後任職於大阪醫科大學法醫學教授,二○○九年至兵庫醫科大學。擔任兵庫縣內六市一町的法醫解剖工作。除研究猝死以外,也涉獵法醫現場檢驗跟臨床醫學檢驗。目前為止共解剖過三千具遺體,一年解剖兩百至三百具遺體。曾出版《屍體證據:日本法醫揭開解剖台上孤獨、貧窮、衰老與不平等的死亡真相》。發表了與猝死相關的論文,試著由法醫學現場的知識,推動臨床醫學的發展。
目录 · · · · · ·
【專文推薦】把經驗傳承下去,讓法醫工作得以延續
【專文推薦】法醫的工作是讓往生者說話
前言
第一章 法醫學能做的事情
如何決定是否該驗屍解剖
驗屍解剖的四種類型
了解死因對生者也有幫助
法醫能為死者家屬做的事
死者家屬的悲傷
第二章 意想不到的死亡
睡眠中也會出現經濟艙症候群
專題探討︰如何預防經濟艙症候群
撞擊方向盤造成內臟穿孔
僅三百毫升失血量造成的死亡
可呼吸狀態下的窒息死亡
第三章 經由驗屍發現的事故真相
驗屍證實凶手的明確殺意
自殺現場的血跡指明事實真相
專題探討︰法醫學與精神醫學
相信妻子罹患失智症而一起殉死的丈夫
小傷口放置不管奪走了孩子的性命
驗屍確認究竟是虐待致死還是病死
河中發現的骸骨
臉上傷口指出凶手可能無明確殺人意圖
專題探討︰失血多少會造成死亡?
造訪法醫學教室的殺人凶手
在家中異常死亡的真相
駕駛是否刻意衝撞行人?
DNA可以持續追查犯罪者的蹤跡
屍體已木乃伊化,警方依靠搜查線索定罪
專題探討︰對人有害的生物
第四章 死亡解剖檯呈現的現代課題
身處人群中的孤獨死
失智造成的意外死亡
死在車子裡的兩歲兒童
眼球出血證明幼兒遭虐待的事實
瘀血斑斑證明遭到父母凌虐
半數的凶手都是親人
從血液、DNA到日常用品皆可鑑定身分
專題探討︰親子鑑定也屬於法醫學的範疇
第五章 遺體訴說的各種人生
想要靠中樂透還債的男人
因交通事故死亡身上卻沒有撞擊傷痕
與死因無關的傷口的真相
浮起來的遺體,浮不起來的遺體
專題探討︰水中發現的遺體不見得死因都是溺斃
近距離槍擊造成的傷口
將兒子的死形容為「覺悟之死」的父親
第六章 法醫的思考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人會堅持到死亡那一刻
死亡無可避免,也不知何時會發生
從遺體學到的事情
「這種死法也不錯」
仔細檢視躺在解剖檯上的遺體
直到死亡來臨前
自殺也是生存的一部分
自殺是否是絕對的壞事?
生命的價值大約是五百萬日圓
不想去「死得乾脆」寺廟參拜
最後一次清洗身體
· · · · · · (收起)
【專文推薦】法醫的工作是讓往生者說話
前言
第一章 法醫學能做的事情
如何決定是否該驗屍解剖
驗屍解剖的四種類型
了解死因對生者也有幫助
法醫能為死者家屬做的事
死者家屬的悲傷
第二章 意想不到的死亡
睡眠中也會出現經濟艙症候群
專題探討︰如何預防經濟艙症候群
撞擊方向盤造成內臟穿孔
僅三百毫升失血量造成的死亡
可呼吸狀態下的窒息死亡
第三章 經由驗屍發現的事故真相
驗屍證實凶手的明確殺意
自殺現場的血跡指明事實真相
專題探討︰法醫學與精神醫學
相信妻子罹患失智症而一起殉死的丈夫
小傷口放置不管奪走了孩子的性命
驗屍確認究竟是虐待致死還是病死
河中發現的骸骨
臉上傷口指出凶手可能無明確殺人意圖
專題探討︰失血多少會造成死亡?
造訪法醫學教室的殺人凶手
在家中異常死亡的真相
駕駛是否刻意衝撞行人?
DNA可以持續追查犯罪者的蹤跡
屍體已木乃伊化,警方依靠搜查線索定罪
專題探討︰對人有害的生物
第四章 死亡解剖檯呈現的現代課題
身處人群中的孤獨死
失智造成的意外死亡
死在車子裡的兩歲兒童
眼球出血證明幼兒遭虐待的事實
瘀血斑斑證明遭到父母凌虐
半數的凶手都是親人
從血液、DNA到日常用品皆可鑑定身分
專題探討︰親子鑑定也屬於法醫學的範疇
第五章 遺體訴說的各種人生
想要靠中樂透還債的男人
因交通事故死亡身上卻沒有撞擊傷痕
與死因無關的傷口的真相
浮起來的遺體,浮不起來的遺體
專題探討︰水中發現的遺體不見得死因都是溺斃
近距離槍擊造成的傷口
將兒子的死形容為「覺悟之死」的父親
第六章 法醫的思考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人會堅持到死亡那一刻
死亡無可避免,也不知何時會發生
從遺體學到的事情
「這種死法也不錯」
仔細檢視躺在解剖檯上的遺體
直到死亡來臨前
自殺也是生存的一部分
自殺是否是絕對的壞事?
生命的價值大約是五百萬日圓
不想去「死得乾脆」寺廟參拜
最後一次清洗身體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们的心脏上方有一个被称作「胸腺」的白色淋巴器官。孩童时期的胸腺重量约四十公克左右,随着身体长大成熟,这个腺体会逐渐缩小,最终变成脂肪。胸腺具有重要的免疫机能,如果人感受到压力时,胸腺就会跟着萎缩。根据经验,儿虐个案的当事人胸腺都会变小,而眼前这个孩子的胸腺已经小到肉眼几乎无法辨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瘀血斑斑證明遭到父母凌虐 -
之后透过警方调查,得知这名男性在死亡前三天曾经出过一场车祸。他为了闪避路边违规停放的车辆而撞上电线桿。想必在车祸发生当下他的胸部和腹部曾遭受强烈的撞击,而当时小肠就已经出现穿孔了,只是一开始并没有症状显现出来。接下来几天,小肠里的东西就慢慢从这个穿孔漏出来。我估计肠内细菌从小肠穿孔渗出后,大概花了三天的时间逐渐感染整个腹腔。由于驾驶座的前方就是方向盘,因此当车祸发生时,驾驶人会勐力撞上方向盘;在法医学上将这种伤害称为「方向盘损伤」。若驾驶确实繫上安全带,安全气囊也正常作用的话,车祸发生时应该不至于会身体就这样直接撞上方向盘。但也可能如这名男性的案例,是因为胸部和腹部撞击方向盘而导致小肠穿孔,或者有时候不只是肠道,甚至连心脏或胰脏都有可能受到损伤。男子在车祸发生三天后才去世,而这三天期间,他就像往常一样作息生活。方向盘损伤在当事人及周遭人士都未察觉的状况下,变得越来越严重。所以我常会这么告诫学生:「当有车祸受伤的患者被送至医院时,即使当事人看起来没什么大碍,也要先确认是否有方向盘损伤的情况。」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撞擊方向盤造成內臟穿孔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遺體訴說的各種人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遺體訴說的各種人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最後一個人 9.5
-
- 毒特物種:從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藥 7.9
-
- 如果一年后,我不在这世上 6.3
-
- 非正常死亡事件簿 7.0
-
- 里山异兽谭 7.7
-
- 锥子 8.6
-
- 安乐死现场 8.0
-
- 地表最强熊虫 8.3
-
- 这一年吃些什么好? 7.4
-
- 致命敌人 8.1
遺體訴說的各種人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6 条 )

跟随《法医笔记》的脚步,做一次法医探案之旅
对生者来说,死亡永远是一个艰深的谜语,一本难以破译的密码。因为死者无法面对活着的人们讲述自己惨痛的死亡经历,因此死者和生者被一条看不见的但又真实存在着的鸿沟隔开了。法医学是一门让死人“开口说话”的医学科学,法医便成为世间唯一能够向法庭传递死者死亡信息的转述...
(展开)

帮死者说话是法医的职责
看过各种笔记,什么学霸笔记,盗墓笔记,实验笔记......唯独没看过法医笔记,感觉还是挺新奇的。前不久,还曾有幸上过一节学校的选修课《法医学》,但也没能看到传说中的血腥照片或者罪案现场照片,不说遗憾或者可惜吧,毕竟只是一节选修课。那节选修课上分析了一些常见的现场...
(展开)

读《法医笔记》,堪破死亡,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当看过3000具以上的遗体,并把他们做了解剖,了解了他们的身体状况,确定他们的死因,甚至还能间接知道他们生前的状态,你会怎样看待这个世界呢?会有什么想说的吗?会有什么想要告诉我们这些现在依然还活着的人吗? 法医,这种职业是比较特殊的。法医就是跟逝去的人打交道,见...
(展开)

《法医笔记》:为死者洗冤
对法医最早的印象是小时候看TVB的刑侦片,那时候觉得法医好酷,心里也充满了敬仰和期待。但毕竟自己不是一个胆子大的人,平时让我踩死什么昆虫,我都感到有点恶心,别说解剖这种难度的了。虽然害怕,但还是喜欢看这种题材的剧,最有名的要数何冰的《大宋提刑官》和欧阳震华的《...
(展开)

法医科普最大的意义在于让生者更好地活着
法医,可以说是一门非常冷门的职业了,也是一门很多人不能或不敢接受的职业,感觉在之前人们对于法医的认识和了解也很有限,但最近不知道是由于刑侦题材影视作品或者书籍热度见涨,还是由于我看推理小说接触到的相关内容增多而产生的错觉,我个人感觉法医这一职业及其相关的知...
(展开)

看真实版《法医笔记》,了解尸体能告诉我们的事
在遇到这本书之前,脑海里关于法医的印象恐怕只能追溯到小时候跟着大人一起看的TVB电视剧了。记得那时年纪小胆子也小,看到关于尸体、解剖的画面都能让我后背发凉,甚至恶心得吃不下饭。 可现如今,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却被好奇心催使着想要了解一下这个陌生却又让人觉得很有故...
(展开)

法医,是面向未来的行业!
笔者最先开始了解法医这一职业,还要追溯到看电视剧《法医秦明》的时候。那时的笔者被电视上所演绎出的那个冷静、患有强迫症的法医形象所深深吸引,也一度误以为法医都是这样“侦探”般的帅气存在。不过在之后,又有一部日剧刷新了笔者对法医的刻板印象——那便是《非自然死亡...
(展开)
> 更多书评 2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1)7.5分 160人读过
-
幻冬舎 (2019)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遺體訴說的各種人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ccxxxv 2020-03-29 00:37:32
阅后沉重,原來人的身体被制造得这么脆弱
2 有用 连木木 2022-03-24 14:51:56
参照1月时读的德国法医更关注刑事犯罪的《死亡阅读者》,西尾元的这本更贴近日常,而死亡的沉重感及其带来的窒息感也在章节的短促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死亡是什么,或许就更能够明白什么是活着。”通过这些死亡原因的诊断,我知道了“肺血栓赛栓症”又即“经济舱症候群”,不久坐、多喝水的老生常谈从此有了死亡“样板”作为参照。关于“身体有脓汁是体内的白血球与细菌战斗的迹象”“瘀青的颜色之所以会改变... 参照1月时读的德国法医更关注刑事犯罪的《死亡阅读者》,西尾元的这本更贴近日常,而死亡的沉重感及其带来的窒息感也在章节的短促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如果我们能够知道死亡是什么,或许就更能够明白什么是活着。”通过这些死亡原因的诊断,我知道了“肺血栓赛栓症”又即“经济舱症候群”,不久坐、多喝水的老生常谈从此有了死亡“样板”作为参照。关于“身体有脓汁是体内的白血球与细菌战斗的迹象”“瘀青的颜色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血液里有一种称为血红素的蛋白质,血红素中含有铁质,而铁质会随着时间流逝氧化并变色”也可以作为最近孩子迷恋的人体科普的番外篇给他讲一下......最后关于自杀的部分有点trigger到我对故友的思念,瞬间停滞了。 (展开)
0 有用 hx 2022-05-10 22:08:01
有点惊悚……不过还行
0 有用 杜洋 2024-04-21 22:09:10 广东
很多遗体解剖事例,全部都简单地三两段话描述一下。没看到什么。
0 有用 棋子 2020-12-14 12:00:44
部分案例与《不平等的尸体》重合,第六章“法医的思考”称得上浅尝辄止的深入,耐人寻味。“你可能会想我绝对不要这样死去,但若不能接受这样的死法,就无法从中感受到自己活着,或有任何体会“,“会去死得干脆寺庙参拜的人大概都有一些共同点吧,搞不好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性格,才能够让他们都死得干脆吧“。——作者就这样平衡于深刻与肤浅间,温柔得谈论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