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达娃对西藏的理解,源自血液和信仰,这是先天注定的
扎西达娃生于西藏,那片高原也是他读书、工作、生活的地方,他的作品中有对藏地民族志式的祛魅:广袤荒凉的世界屋脊、藏南的山川河流、屋顶飘拂的彩色经幡、康巴人的流浪帐篷、甜茶馆里闲坐唠嗑的青年人、捏捏指头讲价钱的老妇人……“我们藏族人世世代代就这样坐着生活,坐着聊天,坐着做生意,坐着念经,坐着晒太阳,坐着喝酒,坐着做手工活,喇嘛坐着就地圆寂”。作品中一幅幅日常小景,源自他对故乡的理解,源自血液和信仰。
3、收录早期现实主义力作:城市中下层形形色色的青年,是他熟悉的同代人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遥远的高原古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现代物质生活开始影响着西藏青年,并且不自觉地改变着他们地宗教信仰、哲学、道德观念。”于是,扎西达娃将目光投注于城市中下层形形色色的青年人,有民警、流浪汉、护士、学生、闲人、售货员,他们有的振奋,有的沉思,有的观望 ,有的心灰意懒 ,有的迷恋时兴的牛仔裤和迪斯科……他们脱离了旧的轨道,又一时找不到生活中应有的位置。扎西达娃与笔下的同代人一起,在经历中辨认,在记录里同情。
“扎西达娃后期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是关于西藏现代历史的文化寓言”
以1985年初《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的发表为标志,扎西达娃的创作尝试多向度空间和超现实叙事,本书同时收录了这一阶段的典范之作。在这些篇章中,故事、情节、人物不再重要,他以魔幻现实主义来探寻本民族的生存历史和文化心理。评论家张清华说:“他是这个年代里,最能够把技术和思想、形式和内容完整地统一在一起的作家。”没有谁比扎西达娃更不相信一切神话,也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居高临下,轻车熟路地调动宗教、经籍、传说、史实、巫语、梦兆,他在近乎无限的多维时空里任意驰骋挥洒,这也是藏地的神秘与天然赋予他的写作气质。
【名人评价及推荐】
中国多民族文学在继承与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成为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写作能够更加深入具体地反映该民族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景象,为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写作提供了一种重要范式。
——评论家 何平
博览西藏小说群,无疑扎西达娃是最好的。他与八十年代一起出现在西藏文坛,从此一路领先,身旁身后总有一群同路者和追随者。由于他在西藏新小说领域的特别贡献,他成为一面旗帜。
——作家 马丽华
他是这个年代里能够把技术和思想、形式和内容完整地统一在一起的作家。他不但提供和实践了这个年代最先锋的艺术形式,而且还最贴合地表达了和这形式生长在一起的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思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评论家 张清华
扎西达娃注意从平庸的事物中捕捉人性的美,从漫不经心的描写中表现出社会发展的趋向。 即使在高格调的作品里,也力避枯燥的说教,不用咄咄逼人的豪言壮语,而在真实、自然的生活描绘中,在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剖析中,塑造出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使读者看到民族的希望,时代的曙光。
——《西藏文学》杂志主编 李佳俊
【内容简介】
《谜样的黄昏》是西藏著名作家扎西达娃的全新短篇小说集,较为全面地收录了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他在现实与魔幻之间重新发现西藏:
他写藏地的山川和拉萨街头的日常生活小景:广袤荒凉的世界屋脊、屋顶飘拂的彩色经幡、康巴人的流浪帐篷、甜茶馆里闲坐唠嗑的男人、捏捏指头讲价钱的老妇人。还有新旧交替时代里形形色色的青年人——民警、流浪汉、护士、学生、闲人、售货员,他们有的振奋,有的沉思,有的观望,有的心灰意懒……这些故事记录和反映着他们的精神真实。
另一部分作品则凌驾于写实之上,调动宗教、经籍、传说、史实、巫语、梦兆,来探寻本民族的生存历史和文化心理。这也是藏地的神秘与天然性赋予他的写作气质。
6 有用 地球人 2021-09-30 22:07:08
虽然开头两篇现实主义浪费了好点子,但日渐发力,变得纯熟,精简,生动且韵味十足,到《风马之耀》已经带着写作的天才。 十分强烈的电影感。 他的立场挺有意思,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对本民族的表白。他令人惊讶地将被禁止表达之主题写了出来。两边都如鱼得水,且他(似乎)是真诚的。 多次描写男性美,疑基。
1 有用 約約 2024-08-26 00:44:12 云南
前面的非常普通,只是装进了异域套子里的男欢女爱。but最后一篇写的特别好,看了两遍,有种隐隐可感而难以付诸语言的神性
0 有用 写不出来 2021-10-18 20:46:38
改一改分,《郎杰的日子》和《风马之耀》很妙。从《冥》开始有些好玩,玩弄时间。
2 有用 张涯舞 2021-04-18 10:34:24
早期的现实主义有点失望,那些所谓的进步损害了小说,比如出狱的青年摆脱迷茫想当新长征突击手,入了党的康巴汉子不愿意世代仇杀。后面的魔幻现实主义相当精彩,同样是时代冲击,同样有康巴复仇,《风马之耀》就纯粹自如。
0 有用 禺不则 2023-05-08 12:36:09 福建
魔幻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