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无心之心,道之所存。建筑或城市只有踏上了永恒之道,才会生机勃勃。本书提出了一个关于建筑设计、建造和规划的新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社会成员按照他们自己的存在状态设定他们生活的世界秩序,这一古老方式从根本上构成了新的后工业时代建筑的基础。这是一条永恒的建筑之道,它存在了千百年之久,至今依然如故。而且,别无它道可以产生充满活力的建筑或城市。
建筑的永恒之道的创作者
· · · · · ·
-
C·亚历山大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哈佛大学历史上的第一位建筑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发的*高研究勋章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威尔士亲王建筑学院的受托人。他在美国加州、日本、墨西哥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总共设计了超过200个建筑项目。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生活的特质亦是如此:它不能制造,只能产生。 当一件东西被造出时,其中有制造者的意愿。但当它被产生时,它是通过无我规则的操纵,作用于情境的现实,自动产生了特质而自由地被产生的。⋯⋯ 当笔法作为一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来看待之时,也就是当过程的作用力取代了作者难懂的意愿之时,它就变得很美。作者放松了其意愿,而让过程来接替。 同样,任何有生气的东西只有作为一个作用力接替主观创造活动的过程的最终结果才能得到。 在我们的时代,我们已经逐渐把艺术品看成时创造者心中构想的一个“创造”。 而且我们逐渐把建筑,甚至城市也看成是构想出来的、完全想象的、设计的“创造物”。 产生这样一个整体看来是一项不朽的业绩:它需要创造者凭空思考而给出某种完整的东西;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令人生畏的巨大;它使人不得不肃然起敬;我们明白它是多么艰巨;我们也许畏缩不前,除非我们对自己的力量非常有把握;我们畏惧它。 所有这一切把创造或设计的工作解释为一个巨大的任务,某种庞大的东西突然一蹴而就,其内部活动不能被解释,其主旨完全依赖于创造者自我。 无名特质决不能像这样产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5页 -
永恒之道建筑或城市只有踏上了永恒之道,会生机勃勃。 1.它是一个唯有我们自己才能带来秩序的过程,它不可能被求取,但只要我们顺应它,它便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2.存在着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质,它是人、城市、建筑或荒野的生命与精神的根本准则。这种特质客观明确,但却无法命名。 3.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追寻这种特质是任何一个人的主要追求,是任何一个人的经历的关键所在,它是对我们最有生气的那些时刻和情境的追求。 4.为了明确表示建筑和城市中的这一特质,我们首先必须理解,每个地方的特征是由不断发生在那里的事件的模式所赋予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建筑的永恒之道"的人也喜欢 · · · · · ·
建筑的永恒之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 条 )



“无名”与“模式”——对《建筑的永恒之道》的解读与反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剑桥建筑学院的一次课程设计作业中,一位学生恶作剧式的将自己 蒙德里安式线条的方案拿给老师,并做好了接受批评的准备,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主任并没有生气。“他朝我走过来,用胳膊揽着我的肩膀说‘克瑞斯,我的孩子,这正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汇报结束后,他给... (展开)
The Timeless Way
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 《建筑的永恒之道》,一本出版于1979年的建筑学著作,却很深刻地影响了软件工程的一些理念。我很久以前在学软件设计模式的时候就听说过,却始终没有找到这本书来看。而身边的朋友也是知道这本书的不少,却没有谁真正看过。 我去年某一天在图书馆...
(展开)


翻gdocs看到07-4-3写的一个笔记"永恒之道,在于无道",贴出来:
永恒之道,在于无道 C.亚历山大的《建筑的永恒之道》 第一章 永恒之道 读书笔记 “它是一个为由我们自己才能带来秩序的过程,他不可能被求取,但只要我们顺应它,他便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永恒之道定义为使建筑生机勃勃的核心 它寻求不同形式中不变的东西 它是精确的但不可机...
(展开)

《建筑的永恒之道》跟《混序》有共通之处
最近遇到很大的挑战和瓶颈,因此逼迫自己要安静下来,从眼前在做的事情中抽离出来,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John送了我一本很特别的书《建筑的永恒之道》,他说“不光是建筑,也给我人、自然、艺术、设计、组织等多方面的启发”。我按照书中提示的方法看了一部分,觉得跟《混序...
(展开)

> 更多书评 4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9.1分 51人读过
-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2)8.7分 1043人读过
-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8.6分 115人读过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2020 (普照)
- 关注中的书(一) (菠萝蜜多)
- 规划学读本 (规划在路上)
- 书单|技近乎道 (恶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8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建筑的永恒之道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ajian005 2021-02-26 10:41:04
XX的永恒之道 --> 老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0 有用 在逃已婚妇女 2022-09-07 08:56:02 北京
我愿称之为道德经之建筑篇
0 有用 恶鸟 2022-06-05 18:29:14
已经读过三遍
1 有用 春园里 2022-06-30 13:55:51
亚历山大真的很能把非常简单的道理说得很啰嗦、很机械、很玄乎,同样的意思一定要用不同的方式重复表述十次甚至以上......
2 有用 I'sh kafei 2021-06-12 23:47:26
几乎每个人都感觉到同自然的和平相处:听着海浪撞击海岸的涛声,在一个平静的湖边,在一片草地里,在风吹过的石南丛生的荒地上。 到那一天,我们再次学到了永恒之道,我们将在我们的城市中感觉到同样的和平与安闲,正如我们今天在海边散步,在草原上开始大踏步迈进一样。 唯一的事情是记住所有的技巧然后忘记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