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書結構與《純粹理性批判》的結構大體相同,但細節安排、劃分卻迥異,甚至相反。本書任務並不是批判「純粹實踐理性」,而是立足於無人可以懷疑的「純粹實踐理性」去批判理性的「全部實踐能力」;即不是像《純粹理性批判》那樣考察人的各種知識「如何可能」的先天條件,而是從人的純粹理性現實具有的實踐能力出發並以之作為標準,批判和評價一般的(不純粹的)理性在實踐活動中的種種表現,從中確認純粹理性的先天普遍規律,這就是道德律。道德律使人認識到人在實踐中事實上是自由的,並反過來確定了人的自由是道德律的「存在理由」,這樣一來,自由就由於存在著道德律這一事實而不再僅僅是《純粹理性批判》中所設想的那種可能的「先驗自由」,而成為具有客觀實在性的「實踐的自由」即「自由意志」了。
實踐理性批判的创作者
· · · · · ·
-
伊曼努尔·康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生於東普魯士科尼希貝爾格(Konigsberg),1804年逝世於該城。他於1740年就讀於科尼希貝爾格大學,1746年至1755年迫於生計而終止學業,擔任家庭教師。1755年他在科尼希貝爾格大學完成學業後,留校任教,直到1797年因年老力衰,才終止授課。在哲學方面,他繼承啟蒙哲學之傳統,綜合歐陸理性論與英國經驗論,形成其批判哲學,開啟從菲希特到黑格爾的德國理念論;就其原創力及影響力而言,誠為近代西方哲學家第一人。其主要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道德底形上學》、《單在理性界限內的宗教》、《未來形上學之序論》等。
譯者:鄧曉芒
鄧曉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長沙市人,1982年獲武大哲學系碩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西方哲...
作者: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生於東普魯士科尼希貝爾格(Konigsberg),1804年逝世於該城。他於1740年就讀於科尼希貝爾格大學,1746年至1755年迫於生計而終止學業,擔任家庭教師。1755年他在科尼希貝爾格大學完成學業後,留校任教,直到1797年因年老力衰,才終止授課。在哲學方面,他繼承啟蒙哲學之傳統,綜合歐陸理性論與英國經驗論,形成其批判哲學,開啟從菲希特到黑格爾的德國理念論;就其原創力及影響力而言,誠為近代西方哲學家第一人。其主要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道德底形上學》、《單在理性界限內的宗教》、《未來形上學之序論》等。
譯者:鄧曉芒
鄧曉芒,男,1948年4月生,湖南長沙市人,1982年獲武大哲學系碩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西方哲學研究所所長,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著有《思辨的張力∕黑格爾辯證法新探》、《康德〈純粹理性批判〉指要》(與楊祖陶合著)、《冥河的擺渡者——康德〈判斷力批判〉導讀》、《靈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人之鏡∕中西文學形象的人格結構》、《靈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學的生存意境》等,譯有康德《實用人類學》、《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康德三大批判精粹》(與楊祖陶合譯)、胡塞爾《經驗與判斷》等;發表論文百餘篇。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1页 -
但这些命令要么单只考虑到结果及其充分性,来规定有理性的存在者的、作为起作用的原因的原因性的哪儿些条件,要么只规定意志,不管它是否足以达到效果。前者将会是假言命令,并只包含熟巧的规范;反之,后者则将是定言的,并且将是唯一的实践法则。所以准则虽然是一些原理,但并不是命令,但命令本身如果是有条件的,就是说,如果它们不是把意志绝对地作为意志来规定,而只是考虑到某种被欲求的结果来规定,即如果只是些假言命令,那么它们虽然是实践的规范,却绝不是实践的法则。实践的法则必须还在我问自己是否根本上具有达到一个欲求的结果所要求的能力,或为了产生这一结果我必须做什么之前,就足以把一直作为意志来规定了,因而他们必须是定言的,否则就不是什么法则了:因为他们没有必然性,这种必然性如果要作为实践的必然性,就必须不依赖于那些病理学上的、因而是偶然附着于意志之上的条件。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實踐理性批判"的人也喜欢 · · · · · ·
實踐理性批判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3 条 )


札记丨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综述

白话论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康德眼里的星空与心里的道德律

【转】邓晓芒:康德道德哲学的立论方式

【转】邓晓芒:康德道德哲学详解

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理性事实”概念

【转】邓晓芒|一个被忽略了的康德实践哲学总纲——《实践理性批判》中的自由范畴表
> 更多书评 6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0 )
-
人民出版社 (2004)9.3分 1469人读过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9.4分 39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9)9.3分 670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2016)9.6分 43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實踐理性批判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