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印度教与佛教
译者: 康乐 / 简惠美
出版年: 2021-1
页数: 544
定价: 85
装帧: 精装
丛书: 理想国·韦伯作品集(2021版)
ISBN: 9787542670779
内容简介 · · · · · ·
1.现代社会科学主要奠基人——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家,与卡尔·马克思、埃米尔·涂尔干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在对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中,其地位至今仍然无可质疑,其思想体系始终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战。
2.韦伯研究世界三大宗教巨制之一
在韦伯诸多作品中,《印度的宗教》与《古犹太教》、《中国的宗教》一起构成韦伯研究世界三大宗教的鸿篇巨制《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影响深远。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举凡超越现实利益的思想,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
3.选目周全,编译慎重,专业学者翻译,译文出色
理想国韦伯作品集包括了韦伯“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以及“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系列的全部著述,囊括了这位学术大师一...
1.现代社会科学主要奠基人——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现代最具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思想家,与卡尔·马克思、埃米尔·涂尔干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在对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中,其地位至今仍然无可质疑,其思想体系始终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战。
2.韦伯研究世界三大宗教巨制之一
在韦伯诸多作品中,《印度的宗教》与《古犹太教》、《中国的宗教》一起构成韦伯研究世界三大宗教的鸿篇巨制《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影响深远。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举凡超越现实利益的思想,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
3.选目周全,编译慎重,专业学者翻译,译文出色
理想国韦伯作品集包括了韦伯“世界诸宗教的经济伦理观”以及“制度论与社会学”两大系列的全部著述,囊括了这位学术大师一生的思想与研究精髓。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盛赞这套韦伯作品集有三大特色:选目的周详,编译的慎重,译者的出色当行。著名社会学家苏国勋教授认为,本套书的译文是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学者基于研究之上的翻译,译文水准上乘,译作品质精良。
本书属于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上的第三本主要著作,与《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一起构成“世界诸宗教之经济伦理”之研究成果,属于三大卷本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第二卷。作者在本书中研究了印度的宗教。作者认为,对亚洲整体而言,中国扮演了类似法国在近代欧洲所扮演的角色:所有世情通达的“洗练”,莫不是源自中国,再传布于西藏、日本和中南半岛。相反的,在亚洲,举凡超越现实利益的思想,很少能不将其根源追溯到印度的。尤其是,印度的(不管正统或异端的)救赎宗教,在整个亚洲地区扮演了类似于基督教的角色。
印度的宗教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4.21—1920.6.14),生于德国图林根的小城埃尔福特。1882年开始在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1892年起,先后任教于柏林大学、弗莱堡大学、海德堡大学、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1920年6月14日,因肺炎病逝。
马克斯·韦伯、卡尔·马克思和爱米尔·涂尔干三人,并列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在对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中,马克斯·韦伯的地位至今仍然无可质疑,其思想体系始终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战。他一生著述甚多,以《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及《经济与社会》等最为重要,以《学术与政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等最为中国读者所知晓。
目录 · · · · · ·
总序二 苏国勋 .......... iii
第一篇 印度教的社会制度
第一章 印度与印度教的一般地位 .......... 3
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 .......... 11
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义与仪式 .......... 27
· · · · · · (更多)
总序二 苏国勋 .......... iii
第一篇 印度教的社会制度
第一章 印度与印度教的一般地位 .......... 3
第二章 印度教的布教方式 .......... 11
第三章 印度教的教义与仪式 .......... 27
第四章 吠陀经典在印度教里的地位 .......... 35
第五章 婆罗门的地位与种姓的本质 .......... 43
第六章 种姓的社会阶序概观 .......... 59
第七章 氏族的地位与种姓 .......... 66
第八章 种姓的主要集团 .......... 74
第九章 种姓的种类与种姓的分裂 .......... 136
第十章 种姓的纪律 .......... 145
第十一章 种姓与传统主义 .......... 149
第十二章 种姓秩序的宗教救赎意义 .......... 157
第十三章 种姓在印度的历史发展条件 .......... 165
第二篇 印度知识分子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救赎学说
第一章 婆罗门宗教意识之反狂迷的、仪式主义的性格 .......... 179
第二章 法的概念与自然法概念之阙如 .......... 189
第三章 印度的知识、禁欲与神秘主义 .......... 195
第四章 沙门与婆罗门的禁欲 .......... 209
第五章 婆罗门文献与印度学问 .......... 216
第六章 救赎技术(瑜伽)与宗教哲学的发展 .......... 223
第七章 正统的救赎理论 .......... 227
第八章 《薄伽梵歌》的救赎论与职业伦理 .......... 250
第九章 上层职业僧侣的异端救世论 .......... 266
第三篇 亚洲的教派宗教与救赎宗教
第一章 原始佛教转化的一般因素 .......... 327
第二章 阿育王 .......... 330
第三章 大乘佛教 .......... 346
第四章 布 教 .......... 368
第五章 印度正统的复兴 .......... 414
第六章 亚洲宗教的一般性格 .......... 469
附 录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491
附录二 门户开放的种姓 .......... 495
附录三 印度史纲 .......... 498
译名对照表 .......... 502
索 引 .......... 517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教派”一词指的是由宗教达人或具有特殊禀赋的宗教人士所组成的一种排他性团体,成员必须通过资格审查,并以个别身份加入 印度教可说是个严格讲究血统主义的宗教,仅凭双亲是否为印度教徒儿决定子女是否是教徒。他之所以具有“排他性”乃在于出资之外既无其他任何方法可进入此共同体,或至少无法加入那些被视为具有完全宗教资格的团体中。印度教较并没有拥抱“全人类”的欲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部落的祭司也会借取婆罗门的生活方式,学习一些吠陀的知识,宣称他们自己也是某个特殊的吠陀学派的婆罗门:他们乃出身一个古代著名的婆罗门氏族(Gotra),而这个氏族又可溯源至某某“仙人”(Rishi)。他们认为自己乃是几个世纪前从印度某个地区移民来的,只是后来忘掉了这回事,现在他们要设法与既存的婆罗门阶级重建联系。……有关这些氏族的系谱、起源的神话(有些还可追溯到史诗或前史诗的时代),从某处抄来或根本就是伪造的,被记录下来并找到证据支持,使这些氏族可以提出“拉吉普”(Rajput)——目前用来称呼刹帝利的词,意指“王室亲属”——身份的要求。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印度的宗教"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印度的宗教"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涂尔干文集(第二卷) 8.7
-
- 梵佛间 9.3
-
- 哲学的主要问题 7.8
-
- 祭牲与成神 8.8
-
- 东方哲学与东方宗教 8.3
-
- 印度六派哲学 9.0
-
- 王权 8.3
-
- 涂尔干文集(第六卷) 9.3
-
- 摩奴法论 9.1
印度的宗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转】鲁楠:印度宗教中的统治与律法




第一次阅读马克斯韦伯的作品

第一次阅读马克斯韦伯的作品

《印度教与佛教》:印度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结束了欧洲和中国之旅后,韦伯带着同样的问题来到了印度。为什么印度没有发展出资本主义,为什么资本主义只在欧洲得到发展,印度宗教的哪些因素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韦伯看来,古代印度人的理性科学(包括数学与文法)、哲学学派、法律制度以及商业的发展、手工业与职业的... (展开)>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8.5分 287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1分 202人读过
-
遠流出版 (1985.07)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理想国2021年书单 (理想国imaginist)
- 想象乌托邦 (Kdropinstant)
- 西學 (子庸)
- 子遇藏书书目(1) (子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4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印度的宗教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认真读书小汤圆 2022-10-17 15:44:20 北京
微信读书上给这本打低分的人多读两年书再出来蹦哒吧。
0 有用 陆吴双 2022-10-31 23:50:41 山东
西方百年前的著名学者,看东方还是俯视的眼光,作者当然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但现代学科已经不断细分,信息越来越丰富,百年前的科学理论都在进步,就更不要说社会学了,作者把中国的儒家思想说成儒教,说印度对中国来说如同西方的希腊,中国在东方如同法国在欧洲,这种看法就完全是外行了,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是完全不同,并且独立生长的文明。本书主要讲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介绍,作者只是从西方宗教和社会学角度进行记录,... 西方百年前的著名学者,看东方还是俯视的眼光,作者当然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但现代学科已经不断细分,信息越来越丰富,百年前的科学理论都在进步,就更不要说社会学了,作者把中国的儒家思想说成儒教,说印度对中国来说如同西方的希腊,中国在东方如同法国在欧洲,这种看法就完全是外行了,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是完全不同,并且独立生长的文明。本书主要讲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宗教介绍,作者只是从西方宗教和社会学角度进行记录,但因为文化和并没有亲身经历,在上个世纪30年代,信息还不发达,西方人怀着傲慢与偏见看东方,猎奇和表面介绍,印度和中国都是千年古国,悠久和浩瀚的文化,当年的西方人看东方只是表面的浮光掠影,反而是东方因为这百年的落后,虚心向西方求教,越来越多的东方人,能够融汇贯通。 (展开)
1 有用 Aglon 2022-11-24 18:38:08 北京
挺有趣,就是翻译地不是很好,可能也与台湾译者有关系,语言习惯跟大陆不太一样
2 有用 脆脆鲨(已黑化 2022-01-28 16:47:15
对于完全不了解印度的初学者有些不友好…。计划儒教与道教后接着看的,结果与上本相比,少了社会结构和制度的分析,就很难读。先标记一下,以后重读。
0 有用 路痴汉 2023-04-20 23:32:28 广东
的确比中国的宗教难读,但是跟印度神话结合起来看还是挺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