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谭徐锋工作室
译者: 付强
出版年: 2020-12
页数: 280
定价: 6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ISBN: 9787303263547
内容简介 · · · · · ·
公元前91年八月,西汉都城长安被戾气笼罩着。遵照皇帝的旨意,一群胡巫(有可能来自中亚)在禁苑、宫殿和朝中高官的私邸宅基大肆挖掘,寻找用于祝诅巫术的人偶。军士将感应到巫蛊邪气之处团团围住,将蛊者与夜祠者尽数收捕。
这一幕血淋淋的政治惨剧在江充指控太子刘据亦参与了巫蛊阴谋后达到了高潮:在太子宫中发现了刻有诅咒受害者形象的木俑。无以自明的太子诛杀了江充及其随从,自掌禁军。此时并不在都城的武帝闻变后火速回驾长安,同时命最忠诚于自己的军队镇压这场叛乱。
作者通过汉武帝时期和随后的昭帝、宣帝、元帝时期高级官员出身身份的数据统计和比较,认为汉武帝后期的巫蛊之祸导致大批担任高官的军功贵族后裔被杀,导致儒生阶层在官僚群体中迅速崛起,成为其后三公九卿的主体,从而促成了第一个儒家帝国的兴起,在秦汉史研究领域中可谓独辟蹊径。
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的兴起的创作者
· · · · · ·
-
蔡亮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蔡亮,生于重庆合川。本科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史哲实验班,本科毕业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圣母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2012-2013年任剑桥大学沃福森学院客座研究员, 2015 春季任斯坦佛大学访问学者。致力于中国思想史政治历史研究,著作聚焦于秦汉帝国, 数字化重构史料,灾异学说,汉代法制史,儒生与官僚体系的互动。
目录 · · · · · ·
儒,朝政中的少数派
神话的源头
第二章 历史想象中的儒生集团:《史记·儒林列传》研究
被权力纷争抑制的儒者身份
儒生变为儒家
· · · · · · (更多)
儒,朝政中的少数派
神话的源头
第二章 历史想象中的儒生集团:《史记·儒林列传》研究
被权力纷争抑制的儒者身份
儒生变为儒家
定义理想的统治集团
第三章 对西汉五经学派的知识考古
四分五裂的学术谱系
修补残缺的历史
解经学派的出现与激增
一脉相承还是分裂混乱
定位历史的转折点
第四章 权力重组:巫蛊之祸与新精英阶层的诞生
巨大的断裂
儒生官员的崛起
巫蛊之祸与新精英阶层的诞生
第五章 中道崛起:谁将政治权力托付儒家
霍光专权与儒家话语
经术与继承皇位的合法性
霍光辅政与宣帝时代的儒生官员
道德化的宇宙观与宣帝
谁将政治权力交给了儒生
结论
儒生帝国兴起之前的儒生
汉帝国察举制度再考察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的兴起"试读 · · · · · ·
公元前91年8月,西汉都城长安被戾气笼罩着。遵照皇帝的旨意,一群胡巫(有可能来自中亚)在禁苑、宫殿和朝中高官的私邸宅基大肆挖掘,寻找用于祝诅巫术的人偶。军士将感应到巫蛊邪气之处团团围住,将蛊者与夜祠者尽数收捕。(蛊者指用巫术召唤邪灵作祟者;夜祠者,按指在夜间祝告鬼神,使其加祸于人者。——译者注)为防人犯逃脱,城门紧闭。宫中地牢里,呼喊求饶声中夹杂着通红的烙铁烫在皮肉上的焦煳...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守“师法”等同于美德,毁“师法”被当成一种罪行,这表明当时学者们强烈的门派意识:一个人的专业学识与其师承跟其人的身份认同紧密相连,而且门生应当维护老师的学术观点和训诂手段成为当时政治学术舞台的共识。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当时存在不同的解经学派,也暗示着不同学派互为竞争对手的关系 一般认为,“师法”这一概念源于武帝设置五经学博士之位时。但是,无论是这一术语还是与其相似的观念都未在司马迁的文字中出现,尽管司马迁梳理记载了武帝一朝的儒生,并创立了《儒林列传》这一历史书写传统。虽然班固频繁地使用“师法”这一术语,他也只是用其描述武帝之后的学术和儒生。“师法”是《史记》之后的时代儒生和经学传承体系发展成熟的产物,因此它不可能是司马迁思想世界的组成部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5页 -
利用儒家经典中记载的历史事件做出司法裁决或是支撑奏疏中的论点也都有过先例。武帝时代的董仲舒与终军据说都因此闻名。然而,霍光将儒家话语作为平息皇位继承争议的主要理据。频繁使用周代掌故使得霍光专权超越了一时的政治纷争和汉代的历史,在政治上和一个被理想化了的古王朝连为一体。霍光由此也就从政治暴发户变成了周文化的传承人与孔子之教的执行者。儒学与这些重大政治事件的联姻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霍光很快就会利用儒生及儒学教义让皇室血统含混不清的人名正言顺地继承帝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的兴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的兴起"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地域性与南朝政局 8.2
-
- 空间·制度·社会 8.3
-
- 制度与政治 8.4
-
- 裴松之《三國志注》新論 9.0
-
-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与国家 7.8
-
- 士绅阶层前传 7.5
-
- “山中”的六朝史 8.8
-
- 西汉经学源流 9.0
-
- 走出五代 8.4
-
- 史料与场域 8.2
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的兴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选材很好,翻译尚需打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7月20日读完《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的兴起》,蔡亮 著,付强 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1版1印,16开平装253页,定价69。这也是《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之一。本书5天读完。 从书名来看,内容稍微有点偏题。本书叙述重点并不是西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巫... (展开)> 更多书评 12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谭徐锋策划书籍合集 (时间与玫瑰)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购物车 (cruyff)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的兴起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旧容颜 2021-07-10 19:17:27
非常精彩!这本书基于扎实的数据分析和文献细读,重新叙述西汉儒生群体的崛起。观点具有启发性。作者指出汉武帝时期儒生在政治上是处于弱势的,能否通晓五经对一个人的仕途影响甚微。传统的大叙事来自《史记•儒林传》等文本,但《儒林传》为司马迁对历史的虚构与重塑,暗含了司马迁对现实世界的不满。通过对西汉五经学派进行“知识考古”,可知西汉后期经学学派的繁盛促使崇尚传统的学者将这一系列师徒传承的脉络投射到西汉初年。... 非常精彩!这本书基于扎实的数据分析和文献细读,重新叙述西汉儒生群体的崛起。观点具有启发性。作者指出汉武帝时期儒生在政治上是处于弱势的,能否通晓五经对一个人的仕途影响甚微。传统的大叙事来自《史记•儒林传》等文本,但《儒林传》为司马迁对历史的虚构与重塑,暗含了司马迁对现实世界的不满。通过对西汉五经学派进行“知识考古”,可知西汉后期经学学派的繁盛促使崇尚传统的学者将这一系列师徒传承的脉络投射到西汉初年。儒生在政治上的成功,归于他们的理论能为野心勃勃的辅政大臣或合法性不足的皇帝提供道德宇宙论上的合法性,并为政治斗争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巫蛊之祸清洗官僚集团上层,为儒生群体的崛起创造了良机,宣帝朝则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另外,儒生身份的厘定、认同和儒生集团的建构也是儒生群体崛起的重要原因。 (展开)
27 有用 隐清 2021-05-27 13:19:38
将儒生在政治上的崛起从武帝朝推迟到宣帝,儒学的师承在西汉初含混不清,而史书却为其构建了完整系谱。儒生崛起契机是巫蛊之祸对世家大族的清洗,儒学为霍光的“周公辅政”与平民天子宣帝的“天人感应”提供强力背书。核心:是昭宣政治提携儒学与之一拍即合,而非儒学感化武帝使之“独尊儒术”。
43 有用 nkpkucs 2021-05-17 23:29:35
1,通过统计分析阐述武帝时期实际上并没有行成儒生集团,权力高层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元勋权贵豪族后代,儒生在高层中占比极少,且未行成集团意识,更不乏相互的排挤。 2,武帝晚期的巫蛊之祸,使元勋贵族集团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以霍光为首的新兴政治集团涌现出来,儒生在此期间通过政治投机,借儒家经典彰显霍光摄政的合法性,使儒生逐渐进入权力高层。 3,宣元之时,作者一改传统观点,认为宣帝已开始大力选拔了具有熟练行... 1,通过统计分析阐述武帝时期实际上并没有行成儒生集团,权力高层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元勋权贵豪族后代,儒生在高层中占比极少,且未行成集团意识,更不乏相互的排挤。 2,武帝晚期的巫蛊之祸,使元勋贵族集团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以霍光为首的新兴政治集团涌现出来,儒生在此期间通过政治投机,借儒家经典彰显霍光摄政的合法性,使儒生逐渐进入权力高层。 3,宣元之时,作者一改传统观点,认为宣帝已开始大力选拔了具有熟练行政能力的儒生进入权力高层,并且为了证明其皇位的正统合法性,第一次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实际政治结合在一起。 4,最后指出元帝并没有如传统观点描述的那样崇儒,首先元帝时期在权力高层的儒生大多发迹于宣帝朝。此外,元帝过于依赖偏向石显,在儒生与宦官的政治斗争中也没有表现出对儒生的爱戴。 (展开)
2 有用 九 2021-05-23 19:46:14
统计数据和表格的应用确实很好。虚构,激励,真空,反过来又重塑。一环扣着一环,塑造了一个过去繁盛,未来光明的儒家帝国
1 有用 秋山雪見🍁 2023-12-08 10:19:04 福建
作者通过对武帝朝儒生数量的考察,质疑司马迁在历史书写中构建的儒生群体事实上是把本来有着区别的儒生和文学之士两个团体被划到同一个阵营中。儒生并未形成一个同质化的利益集团,但司马迁构建了共享五经知识的儒生集团,借助于历史上的师承关系来完成对它们的塑造。司马迁根据自己的理想,通过文本构建起了一个乌托邦《儒林列传》。巫蛊之祸后,儒生迅速填补了旧贵族的空白。除自身能力与共同身份认同之外,儒生还得益于他们提供... 作者通过对武帝朝儒生数量的考察,质疑司马迁在历史书写中构建的儒生群体事实上是把本来有着区别的儒生和文学之士两个团体被划到同一个阵营中。儒生并未形成一个同质化的利益集团,但司马迁构建了共享五经知识的儒生集团,借助于历史上的师承关系来完成对它们的塑造。司马迁根据自己的理想,通过文本构建起了一个乌托邦《儒林列传》。巫蛊之祸后,儒生迅速填补了旧贵族的空白。除自身能力与共同身份认同之外,儒生还得益于他们提供的历史先例与政治理念可以为各种政治危机提供合法性,被视作有用之才。霍光也以儒家话语作为平息皇位继承争议的主要理据,使得霍光专权具有超越性,和一个被理想化了的周代连为一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