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易莉多年英文论文写作课程精华
一套更适合国内英文学术写作者的方法
一部有关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如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英文学术写作指南
◎从学术写作的障碍和原则、学术写作的逻辑、学术写作的语言、学术写作的流程四个方面,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学术写作的方法。
◎针对中国人英文学术写作中的常见误区,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学术写作资源(如学术写作指导书单、学术措辞库、语料库等)和写作修改范例,以帮助读者提高学术写作水平,顺利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 · · · · ·
易莉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硕士、博士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心理与神经科学系。现任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从2012年起,先后在中山大学和北京大学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英文论文写作课,并多次受邀进行英文学术写作方面的培训讲座。
已经在《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和《变态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英文SSCI/SCI论文共计30余篇。主持了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当选达沃斯论坛青年科学家以及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并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
目录 · · · · · ·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前言
001 第一部分 导论
第1章 学术写作为什么这么难 / 002
语言会带来问题吗 / 002
写作的障碍来自哪里 / 003
写作习惯 / 006
第2章 写作的风格 / 011
017 第二部分 写作逻辑
第3章 从读者的角度写作 / 018
了解你的读者 / 019
节省能量 / 022
第4章 语言的精确性 / 026
歧义词 / 027
歧义句 / 032
语义模糊 / 033
在精确的基础上做到简洁 / 042
第5章 文章的质量 / 046
拼写 / 047
语法 / 047
格式 / 051
语言的倾向性 / 053
统一性 / 054
文章的细节 / 056
如何提高文章质量 / 057
第6章 论证的逻辑性 / 060
数据和结论 / 060
论证过程的逻辑性 / 068
077 第三部分 语言
第7章 语言流畅性:句子结构 / 078
语言的流畅性 / 078
灵活运用句子结构 / 080
从读者角度来确定句子结构 / 082
第8章 段落 / 095
段落的结构 / 095
段落之间的过渡:跳板句 / 099
段落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 100
段落的组织 / 103
引用 / 105
第9章 谋篇布局:怎么讲好一个故事 / 111
文章的有趣灵魂 / 111
文章的骨架:写作大纲 / 124
133 第四部分 写作流程
第10章 文章各部分的写作 / 134
摘要 / 135
前言 / 136
方法 / 146
结果 / 150
讨论 / 152
标题 / 154
第11章 投稿和修改 / 162
论文投稿 / 162
修改稿件 / 167
与人合著 / 173
第12章 如何写科研基金申请书 / 181
基金申请书的写作vs.论文的写作 / 181
站在评审人的角度来写作 / 183
提炼科学问题 / 188
图表优于文字 / 190
时间规划 / 192
附录A 学术写作资源 / 193
附录B 练习答案 / 196
附录C 写作修改范例 / 198
后记 写作,自我疗愈之路 / 215
参考文献 / 21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文章之于大脑,就像布料之于熨斗。当你的写作如丝绸般平滑,读者只需将熨斗温度调到最低,投入一点点大脑能量,就能轻松愉快地开始一场冒险。而如果你的写作是粗糙的干棉布,读者就需要将熨斗温度调到最高,投入大量的大脑能量,还经常得忍受难看的褶皱与乱窜的蒸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推荐序二 -
推荐序二 真实的学术写作 创意写作的核心是文采与故事,而学术写作(academic writing)的核心则是论证与逻辑。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提供的文本以创意写作为核心,多谈故事与诗歌,少谈论证与逻辑。到了第一次写学术论文时,不少学生才开始真正接受人生第一次论证与逻辑教育。这是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写不好学术论文的根本原因。 写作的障碍来自哪里 还有一类书从写作的指导思想入手,高屋建瓴,从更高层面阐述学术写作要义,如《结构感:从读者的角度写作》(The Sense of Structure:Writing from the Readers' Perspective)。它们回答的是写作的本源问题,比如学术写作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学术写作该写什么?当然,还有一些书旨在提供写作经验上的指导,比如《文思泉涌:如何克服学术写作拖延症》(How to Write a Lot:A Practical Guide to Productive Academic Writing)(这本小书读起来非常愉快有趣)、《学术写作指南》(How Successful Academics Write)等。 写作习惯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说:他从来没有文思枯竭的时候,从来不曾觉得写作是苦差事。“如果不快乐,写小说的意义一开始也不存在了。”其实科研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学术写作中,我觉得需要想清楚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写作,或者说,为什么写作让我们如此痛苦。我觉得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一段话总结得非常精辟: 一个(写作的秘诀)是找到让你自己真正激动并且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发现。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状态都不同,他们写作的目的要么是抱怨自己做的事情有多难,要么是证明为什么其他学者是错的。 在学术写作的过程中,不要忘了写作的初心。写学术论文,本质上是分享,分享你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文思泉涌 8.2
-
- 如何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 8.6
-
- 学术期刊论文写作必修课 9.3
-
- 做研究是有趣的 8.9
-
- 文献综述写作 8.8
-
- 会读才会写 8.8
-
- 学术“咸鱼”自救指南 8.5
-
- 聪明的阅读者 8.5
-
- 滴水不漏 8.8
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非常好的书, 科研人必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觉得我习惯了学术写作的精确总结,就不会创意写作了。这两个确实是相反的写作方法。创意写作就积累词汇句子,把各个感觉通道都写一遍。文学作品要隐晦表达,学术写作要直接表达。 但是两者也是可以结合的,比如文章逻辑强,然后可读性也强。 写学术论文也是分享,要每天写一... (展开)
以青春探学术,携手智慧品生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堪称大学生的 “论文救星”。 撰写学术论文这项挑战让无数人害怕,选题时绞尽脑汁,面对海量资料不知所措,好不容易开始写,却词不达意,最后还要被查重和AI使用比例折磨,过程艰难。 在学术论文这座大山前,怎样才能把零散思绪变成条理清晰、论证有... (展开)
以青春探学术,携手智慧品生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堪称大学生的 “论文救星”。 撰写学术论文这项挑战让无数人害怕,选题时绞尽脑汁,面对海量资料不知所措,好不容易开始写,却词不达意,最后还要被查重和AI使用比例折磨,过程艰难。 在学术论文这座大山前,怎样才能把零散思绪变成条理清晰、论证有... (展开)
豆瓣8.5|手把手带你写毕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随着今年考研成绩的公布,许多同学即将踏上新的学术旅程,毕论作为这一旅程中的重要一环,无疑让许多人既期待又紧张。 今天给大家种草一本豆瓣评分高达8.5分的宝藏书籍——《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由北大博士生导师易莉撰写,手把手带你通关学术写作。 1. 学术写作与创意写作... (展开)
太牛了,北大博导教你论文一次过!

希望我早日完成英文学术论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一个研究生,每天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写论文。正好这段时间我在学英语,在本书的学习中,相互映照,也有了一些心得。 我们要说好英语,首先要输入。写作也是这样,需要有足够高质量论文的输入,才能输出有较好水平的论文。我们平素,多训练的是记叙文、议论文乃至应用文,很少... (展开)
小白的内功心法|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作者写法真疯狂 | 来自胖鸟不洗头 | 1 回应 | 2024-04-08 14:48:40 |
求帮助 | 来自鋆垚 | 2021-06-05 15:08:0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所谓知识的另一种 (自娱者小五)
- 华章管理新书—企业管理 (华章经管)
- 人文社科方法论:兼批判(3) (🦉的瓦涅密)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心理学 (老当益壮爱麻仕)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的评论:
feed: rss 2.0
20 有用 虚舟 2021-01-11 16:41:21
虽然法学论文很难用一般的社科研究的框架,但是其中有关细节打磨——例如句式和段落结构——以及思路上的指导,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里面提出的「读者能量=文笔能量+知识能量」的框架,是个非常有启发性的思路。
0 有用 等待朱西 2022-03-02 16:36:28
结合了作者的教学经验,给出了一些方法。适合按图索骥看看书中推荐的书。
3 有用 已注销 2022-02-11 07:51:29
顶着“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头衔的高知女性偏偏要在一本教学术写作的书里用“女朋友很重要吗?”来做“歧义词”的例子,属于高级幽默了
1 有用 蠕 2025-03-19 14:07:18 吉林
“去年今日”
7 有用 野蔷薇味道 2022-02-11 18:54:51
最有感触的地方是,每天保持平静的写作,而不是挑战最后一秒的刺激然后留下论文创伤后遗症 挺好的,要买纸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