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全书共六章,依次为“有关纸的发明”、“纸以前的书写材料”、“木简和竹简”、“简牍述说的书写世界”、“楼兰出土的文字资料——木和纸的并用”、“由汉到晋——由简牍到纸”。本书在2007年曾经翻译出版,后来作者又增补新作两篇,故此次作为增补新版重新翻译引进。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冨谷至,东洋史学家,中国法制史和简牍学研究专家。1952年1月1日生于日本大阪;1975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专业;1979年,京都大学博士课程退学,之后历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助教、大阪大学教养部讲师、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副教授;1991年取得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起,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2017年荣退,其间历任英国剑桥大学客座研究员、德国明斯特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西北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名誉教授、龙谷大学研究生导师、瑞典皇家学院(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会员。
目录 · · · · · ·
中译本序
第一章 关于纸的发明
第二章 纸以前的书写材料
第三章 木简和竹简
第四章 简牍述说的书写世界
第五章 楼兰出土的文字资料——木和纸的并用
第六章 由汉到晋——由简牍到纸
后记
原著图版出处一览
引用简牍说明
中文版后记
译者跋
补论
第一章 简牍长度与文书行政
第二章 汉简的书体与书法艺术
增补新版 后记
增订本说明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关于纸的发明
第二章 纸以前的书写材料
第三章 木简和竹简
第四章 简牍述说的书写世界
第五章 楼兰出土的文字资料——木和纸的并用
第六章 由汉到晋——由简牍到纸
后记
原著图版出处一览
引用简牍说明
中文版后记
译者跋
补论
第一章 简牍长度与文书行政
第二章 汉简的书体与书法艺术
增补新版 后记
增订本说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邮递的文书,在邮和邮亭留下邮递记录。首先是记录了邮书件数、邮递时间和送达状况的邮书刺,还有检查邮书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投递的邮书课,邮书课要在一定的天数汇总起来呈至上级机关,从多个基层邮亭收集起来的文书和邮书传递记录,经过整理以后进一步报送上级机关(边境为都尉府,内地可能为县或郡)。经检查发现问题之时,下达命令展开调查,并限定报告期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监督各个层次官署的文书传递是否顺利展开,文书行政的贯彻如此地严格而又周密。还要补充说明的是,以文书来检查文书传递—如此的文书行政的重层构造、重层性的文书行政,也就是中国古代的集权国家体制,亦可以称为书写记录的世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简牍述说的书写世界 -
植物纤维纸在西汉时代已经存在。然而未被作为书写材料使用。使其适用于书写的是蔡伦,蔡伦所造的作为书写材料的纸称为蔡侯纸。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汉唐间的制度文献与制度文化 8.4
-
- 金匮探赜 9.4
-
- 校勘学大纲 8.8
-
- 裴松之《三國志注》新論 8.5
-
- 中国古代石刻概论 9.0
-
- 文书行政的汉帝国 8.6
-
- 製造「地方政府」 8.8
-
- 汉唐经学研究 9.5
-
-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修订本) 9.5
-
- 说文文本演变考 6.9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书写材料的政治制度史”
作者在即将结束全书的时候,提出了“书写材料的政治制度史”这样的题目,细细想来,的确是令人耳目一新且颇觉振奋的。本书的大部分篇幅在讲述书写材料从甲骨到纸的变迁中,最为重要主要的书写材料——简牍中透露的信息。这些信息涵盖了文献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种种,清晰的告...
(展开)
>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勘误 | 来自远看泰山 | 1 回应 | 2024-10-10 21:45:5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人民出版社 (2007)8.4分 210人读过
-
岩波書店 (2014)暂无评分 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书之书 (🌸五月雨永远🌸)
- 中西出品 (中西书局)
- 2021年艺术类图书出版观察 (陆花鱼)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三曹餵馬 2022-01-24 10:36:44
富谷至描绘的文书行政的汉帝国相当迷人。非常好读,诸多高明的论断让人眼前一亮。
0 有用 學古餔啜 2022-01-04 23:26:07
很不错的书,想法很好,总结起来关键词大概是“载体意识”与“读者意识”,简牍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有文字本身。有一个问题略不爽,书中引用中国学者观点甚少,仿佛只有日本人致力于此。有些完全没必要出注的地方,注了一气日文书。诚然这书原是为日本人所作的,但是当我好不容易看到一条脚注“①陈梦家《汉简缀述》……第296-299页”结果抬头一看原文居然是“(某问题)一直使研究者为之苦恼①”时,也难免会吐槽:这脚注未免... 很不错的书,想法很好,总结起来关键词大概是“载体意识”与“读者意识”,简牍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有文字本身。有一个问题略不爽,书中引用中国学者观点甚少,仿佛只有日本人致力于此。有些完全没必要出注的地方,注了一气日文书。诚然这书原是为日本人所作的,但是当我好不容易看到一条脚注“①陈梦家《汉简缀述》……第296-299页”结果抬头一看原文居然是“(某问题)一直使研究者为之苦恼①”时,也难免会吐槽:这脚注未免太离谱了吧! (展开)
0 有用 Laputa 2021-10-21 21:44:15
非常好的媒介史,竹木简的可编辑性导致律令社会的出现,纸导致法条社会的出现
0 有用 咖啡红柚苹果茶 2021-10-28 16:19:52
07年版的和《文书行政的汉帝国》之前其实都看过了。 但再看果然还是有收获的,一些东西,之后看了别的材料才渐渐理解的,原来在这本书里面早就已经见识过了。 另外关于文书行政,理解了好像又没理解😂或许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
1 有用 吾斤月言 2023-07-27 17:30:01 上海
围绕上起战国下至魏晋书写材料演变的主线,探讨这种变化跟国家行政的互动关系:书写材料在相当程度上规定着行政体系,一旦书写材料发生变化,行政制度就会受到影响,从逻辑上讲,它甚至最终影响到国家政治的变化。 后记对于现在无纸化到书写功能丧失的感慨也引人反思:这个社会正面零着休养低落,文化真空的危机。 最后,有机会要去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