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Children Act
译者: 郭国良
出版年: 2021-4
页数: 240
定价: 58
装帧: 精装
丛书: 麦克尤恩作品
ISBN: 9787532786220
内容简介 · · · · · ·
★ 麦克尤恩盛誉之作,展现文明社会中道德与法律困境,直击人性的懦弱、犹疑、自私与偏执
★ 2017年同名电影由艾玛·汤普森、菲恩·怀特海德等主演,共同演绎一场“少年法内情”
★第二届京东文学奖入围作品
---------------------------------------------------------------------------------------------------------------
菲奥娜•迈耶是一位高等法院的女法官,向来以严苛的睿智、精确和理性闻名。可她成功的职业生涯却无法掩盖家庭的不睦,长达三十年的婚姻生活岌岌可危。与此同时,一名十七岁的男孩亚当由于宗教信仰拒绝输血治疗,命悬一线。时间在流逝,控辩双方都给出了理由,为了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菲奥娜决定亲自前往医院探望男孩。一番恳谈触动了菲奥娜内心深藏已久的情感...
★ 麦克尤恩盛誉之作,展现文明社会中道德与法律困境,直击人性的懦弱、犹疑、自私与偏执
★ 2017年同名电影由艾玛·汤普森、菲恩·怀特海德等主演,共同演绎一场“少年法内情”
★第二届京东文学奖入围作品
---------------------------------------------------------------------------------------------------------------
菲奥娜•迈耶是一位高等法院的女法官,向来以严苛的睿智、精确和理性闻名。可她成功的职业生涯却无法掩盖家庭的不睦,长达三十年的婚姻生活岌岌可危。与此同时,一名十七岁的男孩亚当由于宗教信仰拒绝输血治疗,命悬一线。时间在流逝,控辩双方都给出了理由,为了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菲奥娜决定亲自前往医院探望男孩。一番恳谈触动了菲奥娜内心深藏已久的情感,最终,她的裁决将给两人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后果……
麦克尤恩在《儿童法案》中再次呈现了一个个难解的道德困境:理性压抑下的情感汹涌澎湃,一个偶然的选择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到底是尊重宗教信仰、个人意志,还是应该坚持生命至上?背负着文明社会的沉重枷锁,人性的天平最终将向哪一边倾斜?
儿童法案的创作者
· · · · · ·
-
伊恩·麦克尤恩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伊恩•麦克尤恩(1948—),本科毕业于布莱顿的苏塞克斯大学,于东英吉利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一九七四年开始,麦克尤恩在伦敦定居,次年发表的第一部中短篇集就得到了毛姆文学奖。此后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的入围名单互相交织,其中《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时间中的孩子》获惠特 布莱德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
在文学创作中凸显现实关注是麦克尤恩近年来创作的一大倾向,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和讨论时常折射于作品之中,例如英国的“脱欧”困局、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等等。作为英国“脱欧”的坚定反对者,麦克尤恩长期以来毫不吝啬对脱欧派的尖锐批评——《蟑螂》正是一部讽刺英国“脱欧”困境的政治讽喻小说。另外,经过长期对相关领域的探索和研究,麦克尤恩以他的最新长篇小说《我这样的机器》给出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一部真正思考人类未来困境”的作品。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In a field by the river my love and I did stand,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
“你得走了。” 她轻轻地用手指捻住男孩薄外套的翻领,将他拉近自己。她想亲吻他的脸颊,于是她抬起手,而他微微弯了弯腰,他们的脸便凑得很近,但此时他转过头来,他们的唇触碰在了一起。她原本可以后退,原本可以立即离开他,然而,在那刻,她却逗留踯躅,毫不防备。肌肤与肌肤的触感抹去了任何选择的可能。假如可以纯洁地深吻那唇,她会这么做的。这短暂的碰触,不仅仅是一个吻,不仅仅是一个母亲可能给他长大成人的儿子的吻。这吻只停留了两秒,也许三秒,却已足够让她感受到他双唇的柔软,感受到将她与他阻隔起来的那所有年月,所有生活历练。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儿童法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儿童法案"的人也喜欢 · · · · · ·
儿童法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6 条 )


我们的害怕往往只有一瞬


要么爱我,要么离开我

《儿童法案》:法官菲奥娜和少年亚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为什么要让菲奥娜和乔治的婚姻出现危机?如果没有女统计员横亘在菲奥娜和乔治的婚姻之间,如果没有乔治的离家出走,如果没有试图和好如初未果,总之,即将步入人生黄昏期的法官菲奥娜和大学老师乔治的婚姻如果没有出现岔子的话,少年亚当在风雨交加夜尾随菲奥娜到离家4百多公里... (展开)
Fiona 的salley gardens
> 更多书评 6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7.9分 2493人读过
-
Nan A. Talese (2014)8.1分 119人读过
-
Jonathan Cape (2014)7.9分 32人读过
-
麥田 (2015)暂无评分 1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文新思 (森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1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儿童法案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cbvtdcedccyag 2023-10-31 09:33:14 广东
前半部分比较无趣闷长,都在说女法官和丈夫的婚姻危机,介绍了女法官主持的几个案件。 幸亏坚持看下去,到少年输血身体好转后开始写信跟踪女法官,情节开始有悬念。作者叙写两人之间的情感很细腻,火候力度都把握得刚刚好。少年信仰世界崩塌,以女法官作为新的精神世界支柱,女法官深知自己难承其重,且自己都一地鸡毛有苦难言,何况这涉及社会伦理道德禁忌,但被少年的纯真聪敏打动,情不自禁投下禁忌一吻,然后将少年拒之门外... 前半部分比较无趣闷长,都在说女法官和丈夫的婚姻危机,介绍了女法官主持的几个案件。 幸亏坚持看下去,到少年输血身体好转后开始写信跟踪女法官,情节开始有悬念。作者叙写两人之间的情感很细腻,火候力度都把握得刚刚好。少年信仰世界崩塌,以女法官作为新的精神世界支柱,女法官深知自己难承其重,且自己都一地鸡毛有苦难言,何况这涉及社会伦理道德禁忌,但被少年的纯真聪敏打动,情不自禁投下禁忌一吻,然后将少年拒之门外。 结局让人唏嘘,少年连续失去精神世界支柱后心灰意冷,借宗教信仰之名赴死,和女法官的故事犹如一段乐曲在出人意料之处戛然而止,但余音袅袅。但欣慰的是女法官坦陈情感动荡后,反而和丈夫和好了,大概因为“罪人才会原谅罪人”。 叶芝《柳园里》很美。她嘱我淡然生活,但当时年少无知。 译者翻译得很美很耐读。 (展开)
3 有用 苏易桥 2023-06-10 15:58:01 中国香港
我更喜欢这个我最喜欢的作家了
2 有用 玻璃海苔 2021-11-13 22:48:30
伊恩,太细腻了,好会写比喻
3 有用 帕布莉卡 2022-06-05 13:45:52
补记。儿童不是一座孤岛,不只是给他开阔的世界和种种的可能性就足矣 ,他还需要心灵上的指引。
1 有用 怎么去罗马 2023-09-29 15:15:32 湖南
震撼于读起来真的特别特别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