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原作名: Le Roi des Aulnes
译者: 许钧
出版年: 2021-7
页数: 464
定价: 79
装帧: 精装
丛书: 读客文化:米歇尔·图尼埃作品
ISBN: 9787549635337
内容简介 · · · · · ·
👑
◆ 王小波推崇的文学大师!
◆ 我们的命运与归宿,都写在了《桤木王》的寓言里!
◆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历史上唯一一本全票通过作品!
◆ 法国销量超400万册,读者心中的“神书”。
◆ 影响了中国文坛一代作家:王小波、莫言、毕飞宇等都爱看图尼埃的作品。
◆ 被誉为与诺奖得主格拉斯的《铁皮鼓》相媲美的杰作。
◆入选专刊世界名著的文库与书单:《七星文库》《西方正典》《理想藏书》。
◆一本思考密度、象征意义和信息量极大的寓言式小说。
◆改编电影《乱世启示录》,由奥斯卡奖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执导,著名影星约翰·马尔科维奇出演。
👑内容简介:
桤木林的沼泽中挖出一具沉睡千年的古尸,
人们以歌德诗歌中魔王的名字称呼它:
桤木王。
----------------
一个吃人的魔鬼,出没在时间的黑夜。
我是迪弗热,一个法国汽修厂老板。人们叫我“吃人魔鬼”,但我只是一...
👑
◆ 王小波推崇的文学大师!
◆ 我们的命运与归宿,都写在了《桤木王》的寓言里!
◆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历史上唯一一本全票通过作品!
◆ 法国销量超400万册,读者心中的“神书”。
◆ 影响了中国文坛一代作家:王小波、莫言、毕飞宇等都爱看图尼埃的作品。
◆ 被誉为与诺奖得主格拉斯的《铁皮鼓》相媲美的杰作。
◆入选专刊世界名著的文库与书单:《七星文库》《西方正典》《理想藏书》。
◆一本思考密度、象征意义和信息量极大的寓言式小说。
◆改编电影《乱世启示录》,由奥斯卡奖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执导,著名影星约翰·马尔科维奇出演。
👑内容简介:
桤木林的沼泽中挖出一具沉睡千年的古尸,
人们以歌德诗歌中魔王的名字称呼它:
桤木王。
----------------
一个吃人的魔鬼,出没在时间的黑夜。
我是迪弗热,一个法国汽修厂老板。人们叫我“吃人魔鬼”,但我只是一个躲藏在大众之中的无辜之人。我充满柔 情,可世界却邪恶,背信弃义。你看到那充满意义的征兆背后,无处不在的恶了吗?在这个魔鬼主宰的时代里,一切都“倒错”了。
而人们还不知道,人类灾难的根源,就在他们每个人身上……
···························
✶我自幼就喜欢读小说,并且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写小说,直到二十七八岁时,读到了图尼埃的一篇小说,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为这个发现,我曾经放弃了写小说,有整整十年在干别的事。——王小波 《我对小说的看法》
✶《桤木王》是自普鲁斯特的作品出版之后,法国最重要的一本书。——《纽约客》
✶“桤木王”,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性的悲剧,它已经远远超出了非善即恶的二元对立,超出了人性与魔性之间的永恒冲突。——翻译家许钧
✶我很喜欢《桤木王》,图尼埃在人性之恶面前的冷峻让我震动。——毕飞宇
✶外国文学作品中,我喜欢法国作家图尼埃的《桤木王》。——池莉
✶我还喜欢图尼埃,他的小说《礼拜五》以及《桤木王》足以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王跃文
桤木王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米歇尔•图尼埃
Michel Tournier(1924—2016)
法国新寓言派杰出作家,前龚古尔学院院士,被视为20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坛的代表人物。
图尼埃生长在一个德国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童年时曾亲历纳粹的疯狂岁月。从巴黎索邦大学取得文学与法学学位之后,他又进入德国图宾根大学学习哲学。他将哲学思辨注入到文学创作中,作品融合了法国式的浪漫奔放与德国式的深邃理性,因此也被誉为“哲人作家”。
图尼埃的处女作《礼拜五》荣获法兰西小说大奖,而第二本小说《桤木王》则以史无先例的全票通过摘得1970年的龚古尔奖,一举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
2016年,图尼埃逝世,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向他的才华致敬:“图尼埃是一位拥有无限才华的伟大作家。”
目录 · · · · · ·
二 莱茵河的鸽子
三 极 北
四 罗明滕的吃人魔鬼
五 卡尔滕堡的吃人魔鬼
六 承载天体
在善恶之间:人性与魔性的交织与倒错
——再读《桤木王》(许钧)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938年1月13日。我常对拉歇尔说:“世上有两种女人。一种是摆设型的女人,男人尽可以摆弄、使唤,还可以用目光去吻她,这种女人只是男人生命中的装饰品。另一种是风景式的女人。对这种女人,人们可以观光,而且可以把自己投进去,但有迷失方向的危险。第一种是垂直型的,第二种是横向型的。前者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性情多变,而且要求多,爱卖俏;后者则沉默寡言,性情固执,好支配他人,凡事记挂在心,并爱想入非非。”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 阿贝尔·迪弗热用左手写下的文字 -
我呀,是个悲伤而又欢乐的人。这悲伤与欢乐的两极是与不幸和幸的两极相对应的。我赤裸裸地生活着,子然一身,没有家庭,没有朋友,为了生存,我从事着一项与我不相配的职业。因此,当我履行自己的义务时,我得到的只是饮食消化与呼吸。我平时的精神气氛是悲伤,它像乌木一样漆黑漆黑的,不见光明,永远黑暗。但是,这茫茫黑夜往往出乎意料地掠过不该有的欢乐的闪光,转瞬即逝,却给我的双目留下了闪耀的金色光芒。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 阿贝尔·迪弗热用左手写下的文字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桤木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桤木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礼拜五 8.5
-
- 苦炼 9.1
-
- 大松鸡 8.2
-
- 奥斯特利茨 8.9
-
- 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 9.1
-
- 毁灭者亚巴顿 8.9
-
- 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 8.2
-
- 布拉格公墓 8.6
-
- 潘帕斯人 8.6
-
- 东方故事集 8.4
桤木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2 条 )
> 更多书评 62篇
论坛 · · · · · ·
读书一年后 | 来自神学学生 | 2025-05-05 15:38:45 | |
请贵社多出一些米歇尔·图尼埃的书 | 来自平心静气 | 5 回应 | 2023-01-30 15:41:1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Gallimard (1975)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0)9.0分 413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9.0分 368人读过
-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4)8.6分 11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外国文学-现代部】 (爱玛·包法利)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有生之年一定要读的1001本书 (Viking)
- 米歇尔·图尼埃 年表顺序作品大全 (王多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80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桤木王的评论:
feed: rss 2.0
11 有用 Aaron 2021-08-26 16:50:22
阅读《桤木王》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并不容易。图尼埃把他的哲学思辨融入了文学创作之中,用寓言的形式,用小说主人公迪弗热非常零散的日常状态,用他的心得感悟,串联起了整本书的框架。他并不像我们绝大多阅读的小说一样,有着完整的叙事结构,有着精彩的故事情节,作者把哲思根植于各种生活日常之中,而正是这种不连贯的生活日常成了这本书的主体,即不惊心动魄,甚至有一些部分还略显乏味。但这才是日常生活的本质。
4 有用 不喜欢紫外线 2021-08-18 01:40:07
本来读之前会有些忐忑 因为二战 反战这个题材实在是被太多文学影视作品所演绎 但这本书以纳粹分子的视角带来了全新的诠释 并不像战争与和平那样大段的哲学思辨而是用寓言的方式 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娓娓道来 虽没有西线无战事那样大量战争现场的描写 却处处揭示了纳粹的血腥与残酷 主人公从一个备受欺凌的普通人到狂热的种族主义者的转变让人不寒而栗 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 这本书的寓言依然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 警醒... 本来读之前会有些忐忑 因为二战 反战这个题材实在是被太多文学影视作品所演绎 但这本书以纳粹分子的视角带来了全新的诠释 并不像战争与和平那样大段的哲学思辨而是用寓言的方式 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娓娓道来 虽没有西线无战事那样大量战争现场的描写 却处处揭示了纳粹的血腥与残酷 主人公从一个备受欺凌的普通人到狂热的种族主义者的转变让人不寒而栗 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 这本书的寓言依然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 警醒我们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自处 (展开)
8 有用 木由 2021-09-12 18:52:43
二战背景和抽离的叙述让我找回了看塞利纳《长夜行》时的体验。米歇尔•图尼埃避而不谈战争,反而将关注点放在琐屑的日常,带来几近病态的解读。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错使用,既给读者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又使人可以从客观的眼光审视这段历史。每一段经历都仿佛精巧的寓言,语言却平实到几近带有恰克•帕拉尼克式的赤裸。「负载基督的巨人」有着纳斯托尔的五官,备受珍爱的信鸽葬身友人腹腔,拥有二十二根叉角的鹿王死于非命,每年德国... 二战背景和抽离的叙述让我找回了看塞利纳《长夜行》时的体验。米歇尔•图尼埃避而不谈战争,反而将关注点放在琐屑的日常,带来几近病态的解读。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错使用,既给读者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又使人可以从客观的眼光审视这段历史。每一段经历都仿佛精巧的寓言,语言却平实到几近带有恰克•帕拉尼克式的赤裸。「负载基督的巨人」有着纳斯托尔的五官,备受珍爱的信鸽葬身友人腹腔,拥有二十二根叉角的鹿王死于非命,每年德国民族都将一代孩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元首,“加拿大”是避难所亦是是奥斯威辛的噩梦。瞎眼驼鹿般的主角在冬夜摸索穿行,最终也成为了用孩子的无辜作为伪装,获得宽恕的恶魔。可是啊,「生与死,是一回事。痛恨或害怕死的人,也同样痛恨或害怕生」。时位移人,神性与魔性在人的身上交织,人生本就是一场盛大的寓言。 (展开)
6 有用 顶呱糕🐣 2021-08-29 15:12:40
第一章日记式文学太绝了,全文是由许多生活小事拼接起来的,避重就轻地展现了二战时期的人类生活图景,在慢节奏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是一本值得细品的书,但不知道是不是情节过于零散,我一直没能摸清楚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一会儿这个感觉一会儿那个感觉。或许寓言式的文学就是这样,主人公不是一个人,是很多个人。
47 有用 爆燃气灶 2021-08-04 01:38:17
封面手绘很立新意!说封面丑是不是习惯了书的刻板规格,热爱经典文学不代表观念秉持守旧,作为一名有品德的读者,没有受邀参与新版设计,作品的浓度没有改变,与其声嘶力竭不如闭嘴看书,谁又能否认图尼埃不是每个人心中的经典呢?果然文学是没有限制的,小说维度之丰富令人惊讶,这是另一种角度的反战文学,没有一丝暴力、恐怖与血,但哲理、深度、寓意全都表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