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安东尼·葛姆雷
/
[英]马丁·盖福德
出版社: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Shaping the World
译者: 王珂
出版年: 2021-8
页数: 392
定价: 29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9837967
出版社: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Shaping the World
译者: 王珂
出版年: 2021-8
页数: 392
定价: 298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59837967
在豆瓣书店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 (无心恋战)
- 理想国2021年书单 (理想国)
- 西方艺术史的零零总总 (月亮上的六便士)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2021年艺术类图书出版观察 (最好有个番茄)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雕塑的故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1-12-27 17:10:47
一位雕塑家和一位艺术史学者就“雕塑是什么”展开了一场持续18年的对话,为普通人提供了接近雕塑本质的分析视角——雕塑并非已经存在的物体的复制品,它是想象力的承载体,蕴含了人类对自身、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投射和矛盾的情绪。它提醒我们,艺术思想的美妙在于无穷的阐释方式,“美”的含义绝不仅仅是视觉的,而当视野扩展至千年的历史与多元的全球文明,线性艺术史观无法解读全部创作现象,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面前,今天的我们依... 一位雕塑家和一位艺术史学者就“雕塑是什么”展开了一场持续18年的对话,为普通人提供了接近雕塑本质的分析视角——雕塑并非已经存在的物体的复制品,它是想象力的承载体,蕴含了人类对自身、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投射和矛盾的情绪。它提醒我们,艺术思想的美妙在于无穷的阐释方式,“美”的含义绝不仅仅是视觉的,而当视野扩展至千年的历史与多元的全球文明,线性艺术史观无法解读全部创作现象,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面前,今天的我们依然渺小。 (展开)
7 有用 晓林子悦 2021-08-15 09:55:36
不是线性历史叙事,采用了访谈形式。当他们在谈论雕塑时,其实是在谈论什么呢?谈论风格,谈论起源,谈论观念,谈论科学,谈论抽象,谈论材质……讲述内容对普通爱好者十分友好,没有艰涩的学术和理论分析,沉浸式的氛围,趣味盎然。红色布面大开本精装,印刷工艺和版面设计都是上乘,精品艺术画册。
16 有用 bird 2021-08-19 18:57:36
有读陈丹青讲艺术的快感和知识满足感,容易吸收的对谈形式,不光雕塑史面面俱到,更引申谈论创造的特质,艺术家的思想观念,物与生命的遐想启迪。如果只读字或图片必定都不畅快,这本书两者俱佳,从书中透露的年份信息,这份对谈且极新!
1 有用 sweetooth 2022-04-05 23:13:35
存在、质疑
4 有用 malingcat 2021-10-06 09:25:41
六星!作为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目前太红了(我最喜欢的是他三十年前的“美洲土地”,无尽陶土张开眼睛),意想不到的是,他对于造型艺术的理解远远超越了学院派的人云亦云。对中国的兵马俑、佛像和叠石的解读,信手拈来的文史哲片段,无不展示他的博学和见地。全书采用了对谈的形式,学者马丁·盖福德表现稍逊,亦能跟上葛姆雷的思路,难得。他们围绕十八个主题展开,不止雕塑,还关涉身体、仪式、巫术、大地、死亡、光线、空间... 六星!作为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目前太红了(我最喜欢的是他三十年前的“美洲土地”,无尽陶土张开眼睛),意想不到的是,他对于造型艺术的理解远远超越了学院派的人云亦云。对中国的兵马俑、佛像和叠石的解读,信手拈来的文史哲片段,无不展示他的博学和见地。全书采用了对谈的形式,学者马丁·盖福德表现稍逊,亦能跟上葛姆雷的思路,难得。他们围绕十八个主题展开,不止雕塑,还关涉身体、仪式、巫术、大地、死亡、光线、空间、行为、拜物、收藏等等,讨论是开放的、并因各种碰撞而火花四溅。全书含一部人类塑形史,直译“塑造世界”可能更切合。“雕塑是时间洪流中的一块顽石,允许我们将一切因生命必然死亡而产生的希望和恐惧都投射其上。这向来是雕塑的职能,也是雕塑的归宿。” (展开)
0 有用 阿里蕴 2023-03-07 20:34:14 河南
买过最重的一本书...读起来还是有点意思的。雕塑vs绘画。
0 有用 玉屑 2023-01-17 16:25:37 广东
好书
0 有用 猶黎士 2022-12-30 00:15:15 中国香港
跳躍行進的對話彷彿只出自一人,引發的insights可惜都淺嚐輒止,只是龐大浩瀚的藝術史信息和作品本身的魅力激發行走欲和觀看欲。記一件被打動的作品:倫敦聖保羅大教堂鄧約翰紀念像。
0 有用 擎苍 2022-12-29 18:06:58 安徽
很好读!艺术评论家与艺术家,对谈的形式,时常有跟随他们一起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感觉,世界各地,过去与未来。每一章围绕一个或两个主题,亲和直白的谈论,没有什么专业术语,还配以大量高清精致的图片,对门外汉非常非常友好。(打开一看,才发现这本和我之前看的《春天终将来临》共有一个作者,两本书的形式也是一样的,当然它们的内容也都非常精彩)
0 有用 森山小道 2022-12-28 18:08:51 上海
本书不适合入门毕竟用的是对谈的方式来讲诉两位所理解的“雕塑”文中的雕塑含义已经超出了雕塑的范畴(大概是翻译的缘故)更像是有形的一切物体包括装置艺术 现成品 甚至行为艺术 有趣的是顺着对谈的脉络逐步从远古的象形逐渐到当代的观念至上形象变成概念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