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新思文化
副标题: 一个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绝望与希望
原作名: Hidden Valley Road: Inside the Mind of an American Family
译者: 黄琪
出版年: 2021-10
页数: 448
定价: 78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思·纪实
ISBN: 9787521735147
内容简介 · · · · · ·
如果你喜欢《隐谷路》,那么你一定也会喜欢《苦涩的灵药》,反之亦然
-------------------
一个家族希腊悲剧级的苦难
如何让家庭成员走上不同的人生旅途
被摧毁,被改变,被修复……
又如何为医学研究提供绝佳的机遇
为所有病患家庭点亮希望的微光
·
一段激荡人心的医学探索
一个家庭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
——奥普拉•温弗瑞
·
【内容简介】
在外人看来,美国科罗拉多 州斯普林斯市的加尔文一家是一个完美的中产家庭:丈夫多恩热情洋溢,是一名自信满满的空军学院军官,妻子咪咪则是来自得克萨斯州一个上层家庭的大家闺秀,他们还有12个可爱的孩子。
但在这种表明的光鲜下,一股这对夫妇无法理解的力量正在涌动。短短十年间,12个孩子中的6个先后罹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另6个孩子则在恐惧中等待,等待自己成为下一个,等待更多痛苦和伤害的降临。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
如果你喜欢《隐谷路》,那么你一定也会喜欢《苦涩的灵药》,反之亦然
-------------------
一个家族希腊悲剧级的苦难
如何让家庭成员走上不同的人生旅途
被摧毁,被改变,被修复……
又如何为医学研究提供绝佳的机遇
为所有病患家庭点亮希望的微光
·
一段激荡人心的医学探索
一个家庭与命运抗争的感人故事
——奥普拉•温弗瑞
·
【内容简介】
在外人看来,美国科罗拉多 州斯普林斯市的加尔文一家是一个完美的中产家庭:丈夫多恩热情洋溢,是一名自信满满的空军学院军官,妻子咪咪则是来自得克萨斯州一个上层家庭的大家闺秀,他们还有12个可爱的孩子。
但在这种表明的光鲜下,一股这对夫妇无法理解的力量正在涌动。短短十年间,12个孩子中的6个先后罹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另6个孩子则在恐惧中等待,等待自己成为下一个,等待更多痛苦和伤害的降临。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癫狂、屈辱和暴力从未饶恕过这个家庭,笼罩在这个家庭之上的也远不止自残和谋杀。基于对所有健在当事人的采访和大量医学档案资料,作者罗伯特·科尔克以饱含同情和悲悯的笔触讲述了精神分裂症吞噬这个家庭的全过程。
在承受无尽苦难的同时,这个特殊的家庭也为探寻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带来了一丝希望。以加尔文一家的故事为脉络,科尔克在书中梳理并穿插了过去一个世纪医学界有关精神分裂症病因的观点和争论、这种疾病治疗方法的演变、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人的偏见和歧视。从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分歧与决裂,到整整一代治疗师将病因归咎于“精神分裂症妈妈”,从理论家们抛弃疾病的概念执着于对其进行颠覆,到医学研究者抽丝剥茧寻找这种疾病的生物学原因,本书都一一做了介绍。《隐谷路》最终把注意力聚焦在几名医学研究者上,讲述了他们以这个特殊的家庭为样本,在过去数十年间为解开精神分裂症之谜做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发现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的曲折和突破。
·
【编辑推荐】
★ 横扫几乎所有欧美著名媒体2020年度好书书单:《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波士顿环球报》《时代》《泰晤士报》……
★ 力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回忆录《应许之地》,位居《纽约时报》2020年度十佳图书非虚构类榜首
★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2020年度最爱图书
★ 美国亚马逊2020年度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创立25年来迄今唯一入选的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不含回忆录)
★ 2021年度美国笔会非虚构文学奖决选作品,2021年度安德鲁·卡内基优秀图书奖入围作品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作序推荐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凌江,科普作家、《心外传奇》作者李清晨,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仇子龙倾力推荐
·
【媒体、学者推荐】
一部叙事新闻的杰作,也是对同理心的研究。作者罗伯特·科尔克以饱含同情的笔触讲述了加尔文一家的故事,同时也梳理了医学界在诊治精神分裂症方面的科学进展。——《纽约时报》
必将成为非虚构叙事写作的经典之作。——《明尼阿波利斯明星论坛报》
一项杰出的病例研究,一部调查报道的力作。——西尔维娅·娜萨,《美丽心灵:纳什传》作者,普利策奖、美国书评人协会奖获得者
从当代科学的眼光来看,精神分裂症是遗传的易感素质与个体成长过程中各种不良经历磨合的结果。然而,要找到帮助患者解脱“心魔”的路径并消除疾病带给患者的各种折磨,从正常人的角度艰难地去感悟和理解患者那种“疯狂”的感受,有时比努力寻找致病基因更有意义。《隐谷路》对一个高发精神分裂症家庭经历的细致描述也许就是这样的一剂良药,我相信它在这方面能达到的效果会远远超出了解这种疾病本身。——李凌江,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我在儿童医院的工作中接触过与《隐谷路》中故事类似的家庭,但这本书揭示的苦难比我既往了解到的还要深重许多倍。人类的幸福有上限,但苦难深渊的下限深不可测,永远有更惨烈的痛苦让人目不忍视。但直视这样的痛苦是征服它们的必要前提,感谢那些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去直面和征服这些苦难的科学家和医生。那些不幸罹患如此隐疾的人不应该是被社会隔绝、被人类抛弃的怪物,而是亟待拯救的正在忍受大不幸的人。——李清晨,外科医生、科普作家,《心外传奇》作者
精神分裂症是人类现代医学史上第一种被发现与遗传因素有关的脑疾病。这本书的时代背景二十世纪也是人类社会对遗传与基因爱恨交加的世纪。从一开始对基因的无比崇拜,到纳粹灭亡后所有人都对导致疾病的遗传因素讳莫如深,现代医学对精神分裂症的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隐谷路》提供了一份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绝佳资料,一个被疾病困扰的大家族。在逐渐揭开精神分裂症神秘面纱的同时,医生也发现了各种药物,可以逐渐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痛苦。人类也许暂时还无法治愈精神分裂症,但无数医生和科学家的孜孜探索终将使人类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仇子龙,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高级研究员,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隐谷路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罗伯特·科尔克(Robert Kolker)
畅销书作家、调查记者,深度报道作品见于《彭博商业周刊》《连线》《纽约时报杂志》等著名媒体。他的调查报道曾获哈里·弗兰克基金会2011年度刑事司法杰出报道奖,另有作品获美国全国杂志奖提名。
由于其调查记者的背景,科尔克的作品擅长营造悬疑感并以人性化的叙事方式打动读者。2020年,他的长篇报道《坏校监》被美国精品电视电影频道HBO改编为电影《坏教育》并获得数十项奖项和提名。他的非虚构类作品《失踪的女孩:一桩仍未解开的美国迷案》在出版后获得各界一致好评,入选《时代》周刊“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真实犯罪题材图书”书单和《纽约时报》“年度100本值得关注的图书”书单,并在2020年被著名流媒体网飞改编为同名电影。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种反文化现象的根源要追溯到反精神病学运动。在十多年前,一批精神病治疗师几乎不假思索地完全拒绝接受关于精神失常的传统假说。50年代,让-保罗·萨特提出,妄想只是一种超越“现有的平庸”并迎接想象世界的极端方式。1959年,受萨特和其他存在主义者的影响,反传统的苏格兰精神病学家罗纳德·莱恩在《分裂的自我》一书中指出,精神分裂症是遭受创伤的灵魂对自我的保护行为。莱恩曾言辞尖锐地谴责说:“额叶切除手术和镇静剂在病人体内圈出了一座疯人院。”他认为精神病分裂症病人退缩到了自己的世界中,因为他们不想招致他人的关注,以此保护自己的自主权。毕竟,病人主动变成石头,总好过被别人变成石头。1961年,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出版了著作《精神病院》。他在书中探究了精神病院中的生活,并得出结论:是医院将疾病的概念灌输给了病人,而不是反过来的情况。同年,芬兰精神病学家马蒂·奥拉维·西伊拉拉(Martti Olavi Siirala)指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就像先知,能看到社会的神经官能症——我们集体无意识的共同精神病。还是同一年,反精神病学运动的教父托马斯·沙茨出版了他最著名的作品《精神病的神话》,书中称精神病是掌权者用来对付被剥夺了选举权的人的一种概念,是将有不同思想的社会群体去人性化并投入贫民窟的一种手段。 一年后的1962年,一本小说横空出世,使反精神病学运动进入了社会主流。《飞越疯人院》描述了一家州立精神病医院中的残酷现实,暗喻社会管控和权力压迫。小说讲述了“麦克”——兰道尔·帕特里克·麦克默菲,一个轻微犯罪分子和具有自由精神的反叛者,在疯人院里与医护人员斗智斗勇,最后被恶毒的权威力量击败的故事。在被拍成电影前,《飞越疯人院》就已经成为反文化运动的奠基性迷思,与电影《逍遥骑士》和《雌雄大盗》一样浪漫而影响深远,极好地解释了世界的运行方式,揭露了扼杀上一代人文化的原因。 当然,再往回深溯,社会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部分 -
人类的幸福有上限,但苦难深渊的下限深不可测,永远有更惨烈的痛苦让人目不忍视。但直视这样的痛苦是征服它们的必要前提,感谢那些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去直面和征服这些苦难的科学家和医生。那些不幸罹患如此隐疾的人不应该是被社会隔绝、被人类抛弃的怪物,而是亟待拯救的正在忍受大不幸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推荐序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隐谷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隐谷路"的人也喜欢 · · · · · ·
隐谷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9 条 )

加尔文家族里的三位女性
-
摆在桌前想看很久的书,别看还比较厚,一口气就看完了。正如书标题所说,“一个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绝望与希望”,“一段激荡人心的医学探索”。这些人与这个时代,渺小而又伟大,是一个家族的宏大史诗。欣慰的是,一切看起来都在往好处发展,希望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法早日研究出来。 全书都是以加尔文一家的故事为主线,与精神分裂症研究进程相呼应穿插。加尔文家12个孩子,6个先后患上精神分裂症,不停地吃药,成为精神病院的常客...
2022-02-21 09:02:36 11人喜欢
-
闻夕felicity (此时正是修行时)
人类的幸福有上限,但苦难深渊的下限深不可测,永远有更惨烈的痛苦让人目不忍视。但直视这样的痛苦是征服它们的必要前提,感谢那些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去直面和征服这些苦难的科学家和医生。那些不幸罹患如此隐疾的人不应该是被社会隔绝、被人类抛弃的怪物,而是亟待拯救的正在忍受大不幸的人。2021-10-31 19:09:53 11人喜欢
-
1934 比莉生下咪咪 1929 咪咪父亲让比莉染上淋病 1937 咪咪遇到多恩 1942 多恩加入海军陆战队 1944 多恩和咪咪结婚 1945 老大唐纳德出生(啤酒洗头、12岁两次试图自杀、虐猫、说中央情报局有人在找他、受过神父弗莱迪性侵) 1947 老二吉姆出生(婚后暴力、听到各种声音、对自己暴力、跳湖) 1949 老三约翰出生(很早离家,小学英语老师) 1950 多恩离开海军、10个月后加入空军 1951 科罗拉多泉市基地报道;老四布莱恩出生(音乐...
2025-07-06 16:47:08
-
唐纳德 会好转吗? 唐纳德会找到他的生命的意义与目标吗? 1971年唐纳德改服 抗精神病药物-三氟拉嗪。一种和氯丙嗪差不多的抗精神病药物 1972年4月 唐纳德去俄勒冈找吉恩。吉恩没有见他。 我还是一个孩子 谁不是呢 不是病找人,而是人找病。 现实世界难以接受 唐纳德的是怎样的与世界格格不入呢? 因为弟弟妹妹不听话 因为弟弟们没有把他当榜样? 因为每天不得不与弟弟们树立 权威与力量? 然后弟弟们渐渐长大了,越来越不服管...
2025-04-17 05:44:51
-
1934 比莉生下咪咪 1929 咪咪父亲让比莉染上淋病 1937 咪咪遇到多恩 1942 多恩加入海军陆战队 1944 多恩和咪咪结婚 1945 老大唐纳德出生(啤酒洗头、12岁两次试图自杀、虐猫、说中央情报局有人在找他、受过神父弗莱迪性侵) 1947 老二吉姆出生(婚后暴力、听到各种声音、对自己暴力、跳湖) 1949 老三约翰出生(很早离家,小学英语老师) 1950 多恩离开海军、10个月后加入空军 1951 科罗拉多泉市基地报道;老四布莱恩出生(音乐...
2025-07-06 16:47:08
-
唐纳德 会好转吗? 唐纳德会找到他的生命的意义与目标吗? 1971年唐纳德改服 抗精神病药物-三氟拉嗪。一种和氯丙嗪差不多的抗精神病药物 1972年4月 唐纳德去俄勒冈找吉恩。吉恩没有见他。 我还是一个孩子 谁不是呢 不是病找人,而是人找病。 现实世界难以接受 唐纳德的是怎样的与世界格格不入呢? 因为弟弟妹妹不听话 因为弟弟们没有把他当榜样? 因为每天不得不与弟弟们树立 权威与力量? 然后弟弟们渐渐长大了,越来越不服管...
2025-04-17 05:44:51
论坛 · · · · · ·
P262,这里是不是“病得还不太离谱”啊 | 来自Hilda漫游宇宙 | 2 回应 | 2025-06-18 20:14:13 |
一本好书出现这样的错误实在是太低级了。 | 来自周末不洗头 | 3 回应 | 2025-04-13 12:17:48 |
献给朱迪和乔恩 | 来自Chennnnnnnnnnn | 2 回应 | 2025-02-25 08:42:12 |
牛奶的过量摄入可能是病因之一 | 来自Jonathan | 13 回应 | 2024-12-24 15:22:37 |
如果精神分裂基因携带者又刚好有胆碱能性荨麻疹的... | 来自瓶装茄子 | 1 回应 | 2024-05-14 18:35:0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Doubleday (2020)9.0分 282人读过
-
-
Random House Large Print (2020)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Anchor (2021)暂无评分 1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心理学】 (爱玛·包法利)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书单 | 千评9分书 Part1 (Sheryl)
- 书海无涯 (佾云)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隐谷路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clmz 2024-05-11 12:54:50 浙江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精神支持显然是变态的,家长长期对子女基本精神需求的无视、对行为模式苛刻的规范、对高强度的各种刺激置之不理,普通人看来像地狱一样的家庭生活对精神病患者来说便是家常便饭,“自私”、“无知”这些词汇去概括他们的父母还是过为简略了,父母各种习以为常的“失常”行为长期施加于子女身上,可能都会成为未来的灾难。
26 有用 沈入忘🌟 2023-09-29 14:51:38 上海
2023年读过最喜欢的书。永远爱非虚构文学,真的人生常常不是精彩的故事,它们缺乏设计没有高潮,它们总是充满着“莫名其妙”的事件以及“毫无用处”的细节,但这就是人生啊。 “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周遭的人使我们成其为人。大家的人生都是边走边摸索。”直至过完这“乏味”“混乱”的一生。
7 有用 tranquillità 2024-08-16 00:37:32 安徽
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惊觉我们谁都可能是加尔文家族中的一员,中国人最擅长的,怎么不可能是压制自我呢?
5 有用 Marina Bay 2024-08-06 16:25:36 福建
女人让生活得以继续
58 有用 静谧形态琳琅 2024-06-06 17:18:20 山东
事实是被所谓的精神分裂病症所掩饰的更接近于一整个女性所蒙难和指摘的历史,荣格对精神分析中的“性”元素的削减和抨击确乎是合乎情理的,毕竟一旦涉及性、分析就难免落入男性中心和被迫害妄想的情境中去了:对阉割的恐惧真的是以一种滑稽的方式膨胀和满溢出来的,以致于所谓的“精神分裂症妈妈”这样术语的出现,其荒谬之处就在于好像确证了“男主外女主内”是必然且自然的设置,因此母亲的强势势必造成孩子的阉割情结(我不需要... 事实是被所谓的精神分裂病症所掩饰的更接近于一整个女性所蒙难和指摘的历史,荣格对精神分析中的“性”元素的削减和抨击确乎是合乎情理的,毕竟一旦涉及性、分析就难免落入男性中心和被迫害妄想的情境中去了:对阉割的恐惧真的是以一种滑稽的方式膨胀和满溢出来的,以致于所谓的“精神分裂症妈妈”这样术语的出现,其荒谬之处就在于好像确证了“男主外女主内”是必然且自然的设置,因此母亲的强势势必造成孩子的阉割情结(我不需要更详细的说明了吧?);于是,作者遵循着如此之理性的猪脑分析写下了那句“咪咪当时不知道她的脾气最后会害了自己”,于是生育的痛苦在他笔下是浮光掠影的、十二个孩子是咪咪强迫并想要生育的(宛如咪咪是在无性繁殖似的多恩的母亲于是指责她的蛮横)、一切痛苦都轻描淡写而该事被书写是因为男性所遭遇的精神分裂之痛苦,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