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凶杀是这里的日常,街头是他们的战场
多线叙事、全景描写,真实记录凶案组警探们的完整一年
经典美剧《火线》原著 爱伦•坡最佳真实罪案奖
他们直面死亡冷酷无情,对待尸体一视同仁。
他们插科打诨脏话连篇,率真诚实嫉恶如仇。
他们被街头百姓白眼嫌弃,遭警局高层出卖牺牲。
他们与疑犯斗法、跟证人周旋、同律师角力,
他们是践行正义的巴尔的摩警探,
是一群不够坚定但足够可爱的理想主义者。
巴尔的摩是全美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三天就有两个人死于非命。这让该城警局重案组成为了政治、新闻、腐败和善恶的漩涡中心。大卫•西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允许无限制跟踪报道巴尔的摩警局重案组的新闻记者。他用纪实手法,根据自己1988年以实习警察身份深入警局一整年的调查报道写就《凶年》一书,对于美国的社会犯罪现象以及警察的执法行为做了真实披露。作品一经推出即广受好评,后被改编成美剧《...
凶杀是这里的日常,街头是他们的战场
多线叙事、全景描写,真实记录凶案组警探们的完整一年
经典美剧《火线》原著 爱伦•坡最佳真实罪案奖
他们直面死亡冷酷无情,对待尸体一视同仁。
他们插科打诨脏话连篇,率真诚实嫉恶如仇。
他们被街头百姓白眼嫌弃,遭警局高层出卖牺牲。
他们与疑犯斗法、跟证人周旋、同律师角力,
他们是践行正义的巴尔的摩警探,
是一群不够坚定但足够可爱的理想主义者。
巴尔的摩是全美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三天就有两个人死于非命。这让该城警局重案组成为了政治、新闻、腐败和善恶的漩涡中心。大卫•西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允许无限制跟踪报道巴尔的摩警局重案组的新闻记者。他用纪实手法,根据自己1988年以实习警察身份深入警局一整年的调查报道写就《凶年》一书,对于美国的社会犯罪现象以及警察的执法行为做了真实披露。作品一经推出即广受好评,后被改编成美剧《火线》《凶案组:街头生活》等,并被誉为美剧黄金时代的代表作。
凶年(全2册)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大卫•西蒙(Simon D.),美国著名电视剧监制、编剧及作家。前《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他的纪实作品《凶年》荣获1992年度爱伦•坡最佳真实罪案奖。根据《凶年》改编的《凶案组:街头生活》和《火线》都成为了经典剧集,被誉为美剧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彰显了美剧在文学性及社会批评方面的可能性。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凶年(全2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凶年(全2册)"的人也喜欢 · · · · · ·
凶年(全2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3 条 )
这个翻译也太多错了吧…………
> 更多书评 43篇
论坛 · · · · · ·
短评里的五星是怎么给出来的 | 来自Shizuka | 1 回应 | 2024-01-04 00:29:19 |
翻译错误也太多了吧…… | 来自阿萌 | 4 回应 | 2023-10-25 14:42:04 |
拉托尼亚·瓦伦斯 案,破案了吗? | 来自茉莉 | 2 回应 | 2023-08-17 05:49:22 |
新版纸张太差 | 来自pan | 1 回应 | 2023-07-18 15:34:20 |
新版有删减吗? | 来自Ava | 3 回应 | 2022-03-27 21:11:23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Holt Paperbacks (2006)9.3分 42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15)9.2分 374人读过
-
Canongate Books Ltd (200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豆瓣读书非虚构首页推荐自选 (天雨流芳)
- 豆瓣阅读会员可免费读的好书 (小国主家学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凶年(全2册)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惟伤 2021-03-27 19:25:30
警探也要考勤,车子撞了要打很多报告,夏天大家很暴躁,尸体随着热浪来临越垒越高。在巴尔的摩这个衰败的美国老工业区,什么都已经停止生长了,唯独死亡还在生生不息,唯独“心碎”还在大批量地被生产着。有一些案子破了,更多的没破。堆的像山高的凶杀案只是背景,警探们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光是看他们骂骂咧咧的日常,都很带劲,那是一群游走在生死边缘,有着许多缺点但仍维护着正义的活生生的人。警探与法医、律师、罪犯等的关... 警探也要考勤,车子撞了要打很多报告,夏天大家很暴躁,尸体随着热浪来临越垒越高。在巴尔的摩这个衰败的美国老工业区,什么都已经停止生长了,唯独死亡还在生生不息,唯独“心碎”还在大批量地被生产着。有一些案子破了,更多的没破。堆的像山高的凶杀案只是背景,警探们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光是看他们骂骂咧咧的日常,都很带劲,那是一群游走在生死边缘,有着许多缺点但仍维护着正义的活生生的人。警探与法医、律师、罪犯等的关系,让人感叹谁都逃不过体制这张网,在哪里都一样。大卫•西蒙写的真好! (展开)
12 有用 文盲少女 2021-06-01 14:07:24
买这本书的契机是看很多up推荐,推荐语的“凶杀”“警匪”“毒贩”等等词汇极快的吸引了眼球。但真正读下来发现并不是这样,日记体的纪实作品,加上美国文学的标签,导致这部作品的人物出现突兀人名难记,不一会儿就晕了头。咬牙强忍阅读,结果人物越来越多,算了,如果一本书让你阅读起来很痛苦的话,那就不要读了。可能比起这样的自序式作品,我更爱有所铺垫的小说吧。——毕竟现实世界人物出现杂乱,故事又零碎。原谅我实在对... 买这本书的契机是看很多up推荐,推荐语的“凶杀”“警匪”“毒贩”等等词汇极快的吸引了眼球。但真正读下来发现并不是这样,日记体的纪实作品,加上美国文学的标签,导致这部作品的人物出现突兀人名难记,不一会儿就晕了头。咬牙强忍阅读,结果人物越来越多,算了,如果一本书让你阅读起来很痛苦的话,那就不要读了。可能比起这样的自序式作品,我更爱有所铺垫的小说吧。——毕竟现实世界人物出现杂乱,故事又零碎。原谅我实在对美国文学没有兴趣。(上册阅至145弃) (展开)
10 有用 Sound_Fury 2021-04-09 00:26:49
David Simon写起真实罪案来,黑色幽默令人拍案叫绝,警探见惯各种死状,在尸体旁没心没肺地开着玩笑,但那背后是廉价的生命、巨大的贪婪、不值一提的冲突、阶级和种族矛盾与纯粹的不幸。警探群像的刻画在如此的篇幅中非常成功,每位人物都极其鲜明,互动也非常有趣。纪实作品的好处在于能完全还原出真实世界的复杂性:警探和公司员工一样,受制于警局制度、程序、预算和高层拍脑袋的决策,受限于科技水平和自身精力、考... David Simon写起真实罪案来,黑色幽默令人拍案叫绝,警探见惯各种死状,在尸体旁没心没肺地开着玩笑,但那背后是廉价的生命、巨大的贪婪、不值一提的冲突、阶级和种族矛盾与纯粹的不幸。警探群像的刻画在如此的篇幅中非常成功,每位人物都极其鲜明,互动也非常有趣。纪实作品的好处在于能完全还原出真实世界的复杂性:警探和公司员工一样,受制于警局制度、程序、预算和高层拍脑袋的决策,受限于科技水平和自身精力、考量的有限,加上巴尔的摩绕成死结的毒品问题,种族和警民矛盾,漠不关心或靠不住的陪审团,破案和把罪犯绳之以法都是考验运气的难事。此外,米兰达警告、陪审团制度的探讨也非常有价值。 (展开)
3 有用 阿呆你个葡萄树 2021-04-22 00:06:06
仿佛在看一部电视剧,真实有趣,原来警察破案有很多细节是不同于虚构的电视剧的,看完之后甚至想把衍生剧《火线》看了。
3 有用 G1 2021-09-02 22:22:47
没有铺垫,故事又比较零碎,一开始也并不知道这是个非虚构作品,看的有点痛苦。作为一部纪实文学,它足够真实,足够事无巨细,也把每个出场的警探们都写得令人印象深刻。但作者的描写实在是太碎太乱了。发生在巴尔的摩的故事足够精彩,巴尔的摩警局的这些人的故事足够撑得起这50多万字的作品,但大卫•西蒙的写作着实有点拉跨了。
0 有用 Vins3nt 2024-10-02 12:44:51 浙江
鲜活的凶案组工作画像 30多年过去了 那些hard man很多都不在了吧 总让我想到我们急诊工作的模式 盼望能少来几个120 少一些意外
0 有用 两页纸 2024-10-01 01:12:50 广东
感觉翻译不是很好,看完后记真的让人唏嘘
0 有用 阿契亚 2024-09-30 11:01:15 广东
甚至能比得上雷蒙德·钱德勒和达希尔·哈密特
0 有用 一个 2024-09-25 23:03:36 山西
警察永远相信人性的劣根会露出它的马脚。
0 有用 逆风而行 2024-09-18 20:28:21 北京
翻译一般,如日志般对美国警探一年的工作进行了细致记录,琐碎但又生动,人物繁多但个性鲜明,同时在每章节前对人种、阶级、体制、陪审制度进行了描述,真实而又无奈了反映了各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