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弟子陈丹青说,他和我聊过的私房话,无遮无掩,进入遗稿……
在木心手稿里“重逢木心”,有一些文字你也只能在他的原始孤本里读到!
纪念木心逝世10周年 ,《木心遗稿》首次亮相,仅第1版第1刷赠有“木心笔迹珍藏卡”!
-
木心说,到了成名之日,我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埋没了。
晚年从美国返回故乡乌镇之前,他决定,不入画廊,不进拍卖行,不接待采访,不作讲演,不发表文章,不收礼物,不题字——此七“不”,归国之日的态度也。
木心说,人在历史的位置,也不过是一个床位。
在木心目前已出版的所有著作之外,尚有相当数量的笔记簿与散稿,从未面世,估计逾百万字。由于木心通常不注明成稿年份,从内容和字迹推测,小部分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部分写于九十年代和新世纪,直到他2011年离世。
这批遗稿的内容,宽泛杂多,不分章节,随写随止,殊少完整的篇幅。其中包括人名、账单、书单、目录、...
弟子陈丹青说,他和我聊过的私房话,无遮无掩,进入遗稿……
在木心手稿里“重逢木心”,有一些文字你也只能在他的原始孤本里读到!
纪念木心逝世10周年 ,《木心遗稿》首次亮相,仅第1版第1刷赠有“木心笔迹珍藏卡”!
-
木心说,到了成名之日,我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埋没了。
晚年从美国返回故乡乌镇之前,他决定,不入画廊,不进拍卖行,不接待采访,不作讲演,不发表文章,不收礼物,不题字——此七“不”,归国之日的态度也。
木心说,人在历史的位置,也不过是一个床位。
在木心目前已出版的所有著作之外,尚有相当数量的笔记簿与散稿,从未面世,估计逾百万字。由于木心通常不注明成稿年份,从内容和字迹推测,小部分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部分写于九十年代和新世纪,直到他2011年离世。
这批遗稿的内容,宽泛杂多,不分章节,随写随止,殊少完整的篇幅。其中包括人名、账单、书单、目录、信稿,偶尔信手勾画简单的书籍设计,还有他自己的墓园。读者熟悉的俳句、随感、旧体诗、自由诗,约占半数,其余部分,介于杂记、备忘、叙事、忆旧之间,状若自言自语,不同于他已面世的所有作品。
木心逝世十周年,第一批木心遗稿终于能交到读者面前。
【编辑推荐】
陈丹青(木心美术馆馆长)——在木心书中,第一人称并不就是他,言及身世,他总讳莫如深,送去出版的文字更是抵死不诉苦衷。现在,他和我聊过的私房话,无遮无掩,进入遗稿。当年我要他写下来,他就咄道:“喔哟!这种话讲过拉倒,写它干嘛!”如今遗稿在眼,他到底还是写了,而且很不少。
★ 木心自己的“人物名单”,有鲁迅,有张爱玲——比如,被他提及最多的中国现代文学家,是张爱玲,随时想起便絮叨几句。相对如今海内外张迷,木心的资格要算老的:1943 年张爱玲初试啼声,十六岁的孙璞就读到了。
★ 木心自己的“山中问答”,绝大部分遗稿的语气,只是说给自己听,写给自己看——比如,“鲁迅是不会善视我的,背后斥我为‘资产阶级’。张爱玲是瞧不起我的,她会转身借用了苏青的话:‘我又不是写给你看的。’剩下来的便是我对鲁迅的敬重和对张爱玲的赏叹。”
★ 木心自己的“解药”,还是文学,从生前出版的著作(A面),到身后存世的遗稿(B面)——比如,他向来偷偷写作,抱着(近乎愉悦的)绝望。固然,囚禁与临老的绝望,不一样,但写作是他活着的迹象。他默默写下许许多多短句(简直姿态万千),但也不为发表,不过写了自己看看,算是气过、笑过了。
★ 木心自己早就预测到,他的读者百分之九十是汗滋滋的年轻人——编辑出版上,如同修补古木器、古建筑一般,一仍其旧,尊重当年的译名用法,精选影印手稿原图,保留月久年深的味道。软皮精装,开本清雅小巧,内文纸张是日本古版书纸。
木心遗稿的创作者 · · · · · ·
-
木心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木心(1927—2011),本名孙璞,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迁居纽约,晚年归根故里乌镇,被海内外华人视为深解东西方艺术传统的传奇人物。
生前定稿出版有文集13种著作,即散文小说系列6种《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素履之往》《爱默生家的恶客》,诗歌系列6种《西班牙三棵树》《我纷纷的情欲》《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引发刷屏的小诗《从前慢》即来自《云雀》),包括答问录1种《鱼丽之宴》。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即听课学生陈丹青笔记),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陈丹青说,《文学回忆录》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不止文学。英国BBC制作大型文献纪录片《世界文明》(20世纪以来的...
木心(1927—2011),本名孙璞,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82年迁居纽约,晚年归根故里乌镇,被海内外华人视为深解东西方艺术传统的传奇人物。
生前定稿出版有文集13种著作,即散文小说系列6种《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素履之往》《爱默生家的恶客》,诗歌系列6种《西班牙三棵树》《我纷纷的情欲》《诗经演》《巴珑》《伪所罗门书》《云雀叫了一整天》(引发刷屏的小诗《从前慢》即来自《云雀》),包括答问录1种《鱼丽之宴》。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即听课学生陈丹青笔记),及作为《文学回忆录》补遗的《木心谈木心》。陈丹青说,《文学回忆录》布满木心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不止文学。英国BBC制作大型文献纪录片《世界文明》(20世纪以来的公众艺术教育电视片经典),中国部分拟拍摄宋元以降的山水画。这部影片将探讨逾千年的中国山水画之路,摄制组为此来到乌镇的木心美术馆,将画家木心作为BBC千年历程纪录片的“一个开场的故事”,以诠释艺术的力量。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文学,如喻作药,也只是供长期内服。那种一时外敷的文学的药,其实是化妆品。 另外,更有某种文学,确实也许真正似乎有使人脱胎换骨之功效,那是必定要先脱了胎、换好骨的人能读得下去的——事情也只好绝望。 ”你把世界看得这样复杂,总是因为年纪还轻的缘故。”一个五十岁的瞎子对另一个六十岁的明眼人如是说。 彼等的所谓品位,全只是庶土的享乐主庶士最会在细节上享乐,以模糊大节上的亏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稿本1 -
人道是:早饭吃得好,午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少。我则比较简单:早饭吃得好,午饭吃得好,晚饭吃得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稿本7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木心遗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木心遗稿"的人也喜欢 · · · · · ·
木心遗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 更多书评 31篇
论坛 · · · · · ·
癖溺韬略 | 来自love all over | 2023-10-30 09:33:00 | |
中国人的“惧内”是指什么? | 来自love all over | 2023-10-30 08:32:47 | |
哈哈这句话 | 来自兔 | 2023-10-01 11:00:12 | |
平安死在二〇一九年之前的是福人 | 来自三十余年如一梦 | 1 回应 | 2023-09-30 09:16:25 |
木心真的会烧毁自己的手稿吗? | 来自智术师2.0 | 2023-04-01 21:26:14 |
> 浏览更多话题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嘉禾著述经眼录 (墨轩)
- 书单|经典纵横 (豆瓣读书)
- kindle 2 (甜賽)
- 理想国2022年书单 (理想国imaginist)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44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木心遗稿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張子易 2022-02-24 17:54:19
几年不读木心,赌气了,又服气回来。像看老头子的murmurer,有一贯的狂与骨,又有艺术家背后的顾盼懦弱时刻。句子不一定都经过打磨,但胜在情谊真挚,刻薄而满怀爱意。三周深深浅浅翻完,窗外已是郁郁春机。人生就是要,深深浅浅,且停且进。
3 有用 宁了 2022-03-08 15:01:58
读木心的趣味只在于,寂寥时分随手翻。
6 有用 张森蝶 2024-03-30 03:46:29 美国
世界上有两种作者,一种是你看他的作品就可以的,另一种,是你看了他的作品,特别想认识他的人。木心是后者。自《文学回忆录》起,我一直把木心先生引以为友人般的存在,闲来偶尔翻开几页他的稿件,读到一两句同感的话还会抿嘴一笑。看他描述如何在乌镇构建故居时,数年前去拜访的记忆与文字所虚构的场景逐渐交融,雨中神态自若的他仿佛就置身于眼前。想象未必比真实虚空。“少年时我只写诗,青年时又只写论文。诗、论文,后来都成... 世界上有两种作者,一种是你看他的作品就可以的,另一种,是你看了他的作品,特别想认识他的人。木心是后者。自《文学回忆录》起,我一直把木心先生引以为友人般的存在,闲来偶尔翻开几页他的稿件,读到一两句同感的话还会抿嘴一笑。看他描述如何在乌镇构建故居时,数年前去拜访的记忆与文字所虚构的场景逐渐交融,雨中神态自若的他仿佛就置身于眼前。想象未必比真实虚空。“少年时我只写诗,青年时又只写论文。诗、论文,后来都成了梦,意谓都醒而破了。早岁读过的书,再读,就真有书犹如此,人何以堪,或曰人犹如此,书何以堪更贴切。”繁缛的世呵,最好的应对是俳句一行。 (展开)
16 有用 Jecian 2021-12-30 13:02:25
真是对逝者的大不敬。
12 有用 文则喜 2022-01-14 18:01:17
死得是时候。不然,要多见许多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