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ransparent Things
译者: 陈安全
出版年: 2022-3-1
页数: 136
定价: 55.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纳博科夫精选集
ISBN: 9787532787555
内容简介 · · · · · ·
“未来只不过是一种比喻,一种思想的幽灵。”
★ 往来于纽约和瑞士乡间的梦幻旅行
★ 挑战传统叙事,存在、记忆和时间主题小说
★ 感伤与邪恶并存的暗黑喜剧
《透明》是二十世纪公认的小说大师纳博科夫长篇代表作。纳博科夫在其中进一步发展了优雅的写作风格,节奏舒缓得近乎慵倦。
主人公休•珀森是一位忧郁而笨拙的出版商,一生中四度造访瑞士,在第一次旅行中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父亲,而第二次到瑞士时则邂逅了未来的妻子。最终他开启了一段孤独的感伤之旅,用甜言蜜语哄骗自己的过去。珀森一直活在回忆里,每次到瑞士都坚持住同一家旅馆;同时又极力想逃避回忆,因为回忆只能带来痛苦。
纳博科夫把这种矛盾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以轻盈的透明笔调探索了回忆和现实所见之间的相互作用。珀森周围所包裹着的透明世界,是一种不同于现实的存在,是他本人背负的无声的历史。
作者简介 · · · · · ·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
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
一八九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一九一九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一九四〇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韦尔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的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一九五五年九月十五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出版并引发争议。
一九六一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一九七七年七月二日病逝。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未来只不过是一种比喻,是一种思想的幽灵。 需要从一种存在状态进入另一种存在状态的,不是肉体死亡的自然痛苦,而是神秘的精神活动的无比剧痛。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许多人造物体或天然物体本身是无生命的,但被粗心的生命滥加利用(你想到山脚下的一块石头,自然会想到它经历过无数个春秋,有大群的小动物从石头上匆匆而过),叫人特别难以把注意力只集中在它们的表面上:初入道者很快就会透过表面,自得其乐地哼着小曲,以童稚般的放纵陶醉于那石头用到那片荒野的历史之中。天然的或人造的实物表面覆盖着一层直观、现实的薄饰,任何人想留住实物此时此刻的原状、掌握它的原状、维持它的原状,都请务必小心,不要打破其紧绷的薄膜。否则,缺乏经验的奇迹创造者将会发现自己不再是在水面上行走,而是垂直沉入水底;鱼睁大眼睛围观之。刹那间还可能发生更多的事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透明"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透明"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魔法师 7.0
-
- 看,那些小丑! 8.0
-
- 斩首之邀 7.7
-
-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 8.5
-
- 绝望 6.7
-
- 防守 8.5
-
- 说吧,记忆 8.6
-
- Admiring Silence 7.9
-
- 卡里来和笛木乃 8.8
-
- 海明威书信集 7.9
透明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 条 )



纳博科夫解谜《透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972年11月,《透明》在美国出版时,纳博科夫在日记里写下了:“评论徘徊在无望的推崇和无助的仇恨之间。很有意思。”不管是对这位《洛丽塔》的作者顶礼膜拜的,还是恨之入骨的,都再次被纳博科夫抛出的谜题难住了,只是对后者来说多了一层嘲笑和羞辱的成分,尽管纳博科夫曾骄... (展开)

“过去穿过透明物体发出光芒”关于存在的反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首先,从作品开篇的部分,作者以“人”这一抽象的类概念来称呼笔下的主人公。现实中,没有人称呼任何人为“人”,人是所有人的概括,是抽象的,这也暗示了休·珀森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偏于观念性的故事。 其次,这个故事看似是休·珀森的几段恋爱故事,但故事性已经被削弱到最低,... (展开)
> 更多书评 21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7.8分 1541人读过
-
Vintage International (1989)8.5分 2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8.2分 117人读过
-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7)8.3分 7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文新思 (森森)
- 【豆瓣每周荐书】虚构类 (零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2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透明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us 2024-01-24 23:08:37 黑龙江
纳好像特别擅长玩弄,玩弄他笔下的人物,玩弄读者,而他本人坐在云端,轻快地问,然而这些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0 有用 肉丸慕斯 2024-01-24 21:42:32 广东
透明,作为全书中不断重复暗示的肌理,它与世间同生,其运作机制不同于神迹在普世作为一种破坏性力量的想象,它悄悄覆盖在物质上将其性质赋予,其上被一层包膜小心地覆盖,以防它的迷惑性扩散到世间。将这一层无形的保护层破坏,过去与现在的桥廊便被贯穿,梦境的潘多拉魔盒在现世打开,时间被扭曲成螺旋体,注定的劫数在视线近在咫尺的范围内循环,可任由主人公不断尝试去解析也是徒劳无功,《斩首之邀》中的辛辛那特斯被他人目光... 透明,作为全书中不断重复暗示的肌理,它与世间同生,其运作机制不同于神迹在普世作为一种破坏性力量的想象,它悄悄覆盖在物质上将其性质赋予,其上被一层包膜小心地覆盖,以防它的迷惑性扩散到世间。将这一层无形的保护层破坏,过去与现在的桥廊便被贯穿,梦境的潘多拉魔盒在现世打开,时间被扭曲成螺旋体,注定的劫数在视线近在咫尺的范围内循环,可任由主人公不断尝试去解析也是徒劳无功,《斩首之邀》中的辛辛那特斯被他人目光穿透的身体,何尝不也是这一伦理的一瞬参悟 (展开)
4 有用 Ehdn~ 2022-03-22 17:02:54
新版本是不是就换了封面呢。。“我们不应做的另一件事是试图解释不可解释的东西。人已经学会在沉重的负担下过日子,那是一个巨大的令人痛苦的重负:认识到了‘现实’可能只是一个‘梦’,如果说,我们意识到了现实具有梦的性质,而这种意识的本身也是一个梦,是一种内在的幻觉,那该是更加可怕多少倍的一件事!" 所以人要不断的给自己画饼,维持一种幻觉感,幻灭那一刻就。。。
1 有用 哈哈哈哈哈行 2022-10-31 12:49:01 天津
真突然啊我还没咂摸出味儿呢
0 有用 足尊土亢 2024-03-15 16:38:33 广东
#32 燃尽似水年华——又回到我最喜欢的科夫小书中去,这回把图书编辑珀森(Person)的人生造成透明的金鱼缸,用作者全能的手不停摆弄,随着角度变换,珀森的记忆和梦境,也变换着形式展现出来,也和一位导演为作品添加的评论音轨类似,情节之上插入观点,观点随即带出情节,也和《眼睛》《王,后,杰克》一样,细节之间呼应强烈,但又强调“这可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趣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