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华文明的特征是重史,中华帝国的悠久历史光彩夺目。
而由辉煌步入一蹶不振且日益沉沦,中国就到了“近代”。冈本隆司、吉泽诚一郎主编的这本书,即为研究近代中国这段历史的入门。
我相信,本书对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大有补益。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狭间直树
※ 接近中国本质的指南
由冈本隆司、石川祯浩、吉泽诚一郎、西英昭、村上卫、斋藤希史和村田雄二郎共7位日本新一代顶尖学者集体巨献,有机覆盖各个主要领域,堪称接近中国本质的指南。
※ 近代中国入门读物
不仅让我们了解近代中国研究各领域的现状和最新动向,更示范了将学术作为志业追求应有的风骨,尤其适合有志于了解近代中国的读者阅读。
※ 翻译名家袁广泉先生的最后译作
袁广泉先生为“才华绝代的翻译家”。
—— 狭间直树(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如果史学界的译者可以称家,广泉当之无愧地应居其一。
——桑兵(浙江大学文...
中华文明的特征是重史,中华帝国的悠久历史光彩夺目。
而由辉煌步入一蹶不振且日益沉沦,中国就到了“近代”。冈本隆司、吉泽诚一郎主编的这本书,即为研究近代中国这段历史的入门。
我相信,本书对促进中国近代史研究大有补益。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狭间直树
※ 接近中国本质的指南
由冈本隆司、石川祯浩、吉泽诚一郎、西英昭、村上卫、斋藤希史和村田雄二郎共7位日本新一代顶尖学者集体巨献,有机覆盖各个主要领域,堪称接近中国本质的指南。
※ 近代中国入门读物
不仅让我们了解近代中国研究各领域的现状和最新动向,更示范了将学术作为志业追求应有的风骨,尤其适合有志于了解近代中国的读者阅读。
※ 翻译名家袁广泉先生的最后译作
袁广泉先生为“才华绝代的翻译家”。
—— 狭间直树(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如果史学界的译者可以称家,广泉当之无愧地应居其一。
——桑兵(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日文著作中常见的暧昧、兜圈子的写法,经由袁广泉的译笔而消失无形,可使中国读者毫无滞碍地顺利读进去。
——石川祯浩(《“红星”是怎样升起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的作者)
【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的特征是重史,中华帝国的悠久历史光彩夺目。而由辉煌步入一蹶不振且日益沉沦,中国就到了“近代”。
本书是对1974年由坂野正高等编《近代中国研究入门》这一典范之作的与时俱进的更新,所述为研究“近代”中国的基本要领,故称“入门”。本书的目标是“打破封闭意识,追求跨学科中国研究”。执笔者都是日本新一代的代表性学者,以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为出身背景,包括冈本隆司、石川祯浩、吉泽诚一郎、西英昭、村上卫、斋藤希史和村田雄二郎。
本书共分“社会史”“法制史”“经济史”“外交史”“政治史”“文学史”“思想史”七章,书后还附录有全体执笔者的座谈会纪要,就研究中的切身体会和实际困惑展开讨论。
近代中国研究入门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编者
冈本隆司
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文学部教授,专研中国近代史、东亚国际关系史。主要著作有《近代中国与海关》《属国与自主之间》等。
吉泽诚一郎
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专研中国近代社会史。主要著作有《天津的近代》《爱国主义的形成》等。
译者
袁广泉(1963年—2020年5 月22日),知名翻译家。
先后任教于曲阜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曾任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副教授。2020年5月22日,袁广泉先生去世,享年57岁。
翻译代表作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史》(石川祯浩,2006年);《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狭间直树,2012年);《“红星”: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泽东的》(石川祯浩,2021年);《近代中国研究入门》(冈本隆司、吉泽诚一郎,2022年)等。
目录 · · · · · ·
日文版前言 冈本隆司 吉泽诚一郎 - ix
序 章 研究的前提与现状 冈本隆司 - 001
第一章 社会史研究 吉泽诚一郎 - 023
第二章 法制史研究 西英昭 - 049
第三章 经济史研究 村上卫 - 075
· · · · · · (更多)
日文版前言 冈本隆司 吉泽诚一郎 - ix
序 章 研究的前提与现状 冈本隆司 - 001
第一章 社会史研究 吉泽诚一郎 - 023
第二章 法制史研究 西英昭 - 049
第三章 经济史研究 村上卫 - 075
第四章 外交史研究 冈本隆司 - 101
第五章 政治史研究 石川祯浩 - 126
第六章 文学史研究 斋藤希史 - 148
第七章 思想史研究 村田雄二郎 - 172
座谈会 近代中国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 198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说到“基本素养”、按旧时理解,辞书等所载释义或古籍章节理当烂熟于心。所谓“胸中自有万卷书”,是读书人的基本修养。在日本历史上,若连四书五经都背不下来,甚至没有资格做塾师;而熟记四书五经也曾是幼童们的学习目标。像笔者这样的,若在江户时期,肯定是不合格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 章 研究的前提与现状 冈本隆司 - 001 -
通过准确把握语词概念和文献诞生经过来认定事实到底如何,如此循环往复以描述该时代的状况,是包括史学在内的所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操作。但这一基础现在已经动摇。无论世界潮流如何,只要是学术研究,这种情况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这样的“基本素养”,只有随时用心、不断自我训练才可能掌握,而不能寄希望于临阵磨枪。关于史料解读不再赘述,此处再提出加强“基本素养”的另一问题,即研读那些看似与研究无直接关系的著作极其重要。 学者读书仅局限在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狭窄范围之内,是近年来的一个突出现象。但是,有学者曾这样呼吁道: 要一并阅读那些看似与目前课题没有直接关系,但实则其内容曾通过学习、吸收间接地为创造性地形成“研究史”而准备过重要条件,或曾以宽广视野对目前课题所研究的时 代作出过历史性展望、提出过重大问题的文献;此外,为学习方法论,还要阅读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性著作,而且,还必须直接阅读经典原著以独立思考这些理论,以将其方法论作创造性提炼。 应当为掌握思考和表述方法,而不仅为增加知识广泛地咀嚼领会各领域前辈的研究业绩。当然,如果将其当作完美无瑕的真理绝对性标准,那就成了迷信,而不是研究。总之,随时接受名著的熏陶、思考其所以然,这种经历的意义无可取代。比如,阅读经济理论方面的著作,亚当·斯密、马克思、马尔萨斯或凯恩斯的皆可。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序 章 研究的前提与现状 冈本隆司 - 001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近代中国研究入门"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近代中国研究入门"的人也喜欢 · · · · · ·
近代中国研究入门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据说是轻型纸,不知真假 | 来自evatouch | 3 回应 | 2022-06-05 18:36:08 |
有无删减问题 | 来自门松秋零 | 1 回应 | 2022-06-05 11:30:35 |
书影、目录和部分内文图片 | 来自时间与玫瑰 | 2 回应 | 2022-05-10 17:32:13 |
当当网预售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40... | 来自时间与玫瑰 | 2022-05-06 12:31:4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東京大学出版会 (2012)9.0分 28人读过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西方大历史 (皇甫杰)
- 一頁folio出版书目 (一頁)
- 入门书目 (乙左左)
- 文化漫笔 (森森)
- 法学nerd的偏冷读书世界 (李初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80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近代中国研究入门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Accélération 2022-05-25 13:57:14
怎么感觉日本学界对美国一副仇大苦深的感觉😂
2 有用 猪柳蛋麦满分、 2022-05-14 09:55:12
写给研究生的书,总的说来浅显易懂。有几章非常不错。
1 有用 秋山雪見🍁 2023-11-30 20:56:55 福建
近代中国史不同研究领域的入门框架,各位学者都强调对原始史料的阅读与应用的重要性,不能过于依赖于数据库和电子化,区域经济史领域更应该走一走田野,亲自了解当地的经济行为,并根据史料状态灵活调整研究对象。外交史研究要点在于拥有把握“术语”背后的“洞察力”,政治史研究领域则应该注意在现有大量资料档案的情况下超越以往的“猜谜史学”,并意识到信息与现实之间的双向性,不至于走向“阴谋史观”。文学史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代中国史不同研究领域的入门框架,各位学者都强调对原始史料的阅读与应用的重要性,不能过于依赖于数据库和电子化,区域经济史领域更应该走一走田野,亲自了解当地的经济行为,并根据史料状态灵活调整研究对象。外交史研究要点在于拥有把握“术语”背后的“洞察力”,政治史研究领域则应该注意在现有大量资料档案的情况下超越以往的“猜谜史学”,并意识到信息与现实之间的双向性,不至于走向“阴谋史观”。文学史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是只读研究而不读文学原著,容易迷失方向,并应该重视文学于读写规范制度及作为表象规范的戏剧艺术之间的联系。 (展开)
9 有用 巴特 2022-05-14 00:41:31
读完第一感受居然是感动,感动于著者溢出纸面的使命感;感动于日本绵密考证的兰克史学传统在当下冲击中坚守与呼唤;感动于各位老师不仅循循善诱,开篇严肃的界定概念和研究界限,开列史料,点评优劣,强调一手史料的阅读日课,更用自己的研究为例亲身示范,手把手的教如何辨证理论与史料,检讨史料与研究之间的关系,反思西洋与中国学者研究的优劣,干货满满!最后的座谈会记录尤值得一读,不仅各位学者风采性情跃然纸上,而其讨论... 读完第一感受居然是感动,感动于著者溢出纸面的使命感;感动于日本绵密考证的兰克史学传统在当下冲击中坚守与呼唤;感动于各位老师不仅循循善诱,开篇严肃的界定概念和研究界限,开列史料,点评优劣,强调一手史料的阅读日课,更用自己的研究为例亲身示范,手把手的教如何辨证理论与史料,检讨史料与研究之间的关系,反思西洋与中国学者研究的优劣,干货满满!最后的座谈会记录尤值得一读,不仅各位学者风采性情跃然纸上,而其讨论的内容也极其恳切与“高能”。研究生培养的方式,课题项目,西方研究与日本研究的优劣都是极具启发性也与中国现状切身相关。任何准备从事史学研究的学者,都应该认真的阅读本书。 (展开)
1 有用 治亂之宰相 2022-05-19 12:19:21
按学术领域逐一综述,对跨学科研究而言,了解相互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是必要的功课。最后的访谈值得品味,日本学者对自身学术水准、特点、走向等方面清醒而自信的认识,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