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 查尔斯·达尔文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译者: 李虎
出版年: 2022-4
页数: 304
定价: 8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青少年科学素养文库(新版)
ISBN: 9787521333787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译者: 李虎
出版年: 2022-4
页数: 304
定价: 8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青少年科学素养文库(新版)
ISBN: 9787521333787
豆瓣评分
目前无人评价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国际学术界通行的标准版本——《物种起源》头一版为基础进行精简,删去了原文中烦琐、重复之处和规律之外的极少数例外,阐述了达尔文的原始观点,体现了达尔文的革命精神。本书考察和论述了物种在家养状态下和在自然状态下的变异,生物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自然选择的基本问题,变异的法则,达尔文学说面临的最明显、最严重的困难,生物的地质演替,生物的空间地理分布,以及生物的分类。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引发人类思想革命
·科学名著的轻松打开方式
·删繁就简,带你迅速领略名著精髓
·增加导语,帮你轻松读懂大师思想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志刚审校并作序推荐
适读人群 :小学高年级及以上、一般大众
物种起源的创作者
· · · · · ·
-
李虎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查尔斯·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比格尔号舰进行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观察和采集,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目录 · · · · · ·
001 导言
007 第一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
008 家养变异及变异的原因
013 家养族的单起源和多起源
017 家鸽的品种
022 人工选择及效果
025 无意识的选择
029 对人工选择有利和不利的情况
030 总结家养品种的起源
031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032 个体差异
034 争议形态
039 大属中的物种类似于变种
043 第三章 生存斗争
044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047 生物的高速增殖与面临的重大毁灭
052 动植物在生存斗争中的复杂关系
056 同类相残最激烈
059 第四章 自然选择
060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063 性选择
065 自然选择作用的例证
068 论雌雄交配
071 对自然选择有利的条件
076 灭绝
077 性状分异
079 生命演化之树分枝图
087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088 环境对变异的影响有限
090 “用进废退”效应
093 风土驯化
095 相关生长律
098 异常发达的部位易变异
102 返祖和类似变异
107 第六章 学说的困难之处
108 学说的困难之处
110 论过渡变种的缺失或稀少
114 论具有特殊习性和构造的生物的起源与过渡
118 极其完美的复杂器官
122 看上去无关紧要的器官
127 第七章 本能
128 本能的形成与丧失
133 杜鹃的本能
134 蓄奴蚁的本能
137 蜜蜂筑巢的本能
140 中性昆虫
145 第八章 杂种的性质
146 首次杂交的难育性和杂种后代的难育性存在例外情况
150 支配首次杂交难育性和杂种难育性的法则
155 首次杂交难育性的原因和杂种难育性的原因
157 变种间杂交的可育性和它们的混种后代的可育性
161 杂种和混种除可育性之外的特征
163 第九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备
164 中间变种的性质
167 论时间的流逝
170 论古生物标本的贫乏
176 论整群近似种的突然出现
178 论近似物种群在最低已知化石层的突然出现
181 第十章 生物的地质演替
182 论新物种的产生方式
185 论灭绝
188 论生命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同时变化
191 论灭绝物种之间及灭绝物种与现生物种之间的类缘关系
195 论古老形态的发展状态
196 第三纪末期同一地区相同类型的演替
198 根据地质记录得出的结论
199 第十一章 地理分布
200 生物分布的重大事实及其原因
206 散布的方式
210 在冰期时的散布
219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续)
220 淡水生物的传播
223 论海洋岛上的生物
234 时间演替律和空间演替律的惊人相似性
235 第十三章 生物间的类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和残迹器官
236 分类学与“自然系统”的本质
248 形态学
252 胚胎学
258 残迹的、萎缩的或不发育的器官
262 同纲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
263 第十四章 重述和结论
264 自然选择理论面临的困难
269 对自然选择理论有利的情况
279 导致人们普遍相信物种不变论的原因
282 自然选择理论的前景
286 结束语
288 附录一 英制单位与常用单位换算表
289 附录二 达尔文生平年表
· · · · · · (收起)
007 第一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
008 家养变异及变异的原因
013 家养族的单起源和多起源
017 家鸽的品种
022 人工选择及效果
025 无意识的选择
029 对人工选择有利和不利的情况
030 总结家养品种的起源
031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032 个体差异
034 争议形态
039 大属中的物种类似于变种
043 第三章 生存斗争
044 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047 生物的高速增殖与面临的重大毁灭
052 动植物在生存斗争中的复杂关系
056 同类相残最激烈
059 第四章 自然选择
060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063 性选择
065 自然选择作用的例证
068 论雌雄交配
071 对自然选择有利的条件
076 灭绝
077 性状分异
079 生命演化之树分枝图
087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088 环境对变异的影响有限
090 “用进废退”效应
093 风土驯化
095 相关生长律
098 异常发达的部位易变异
102 返祖和类似变异
107 第六章 学说的困难之处
108 学说的困难之处
110 论过渡变种的缺失或稀少
114 论具有特殊习性和构造的生物的起源与过渡
118 极其完美的复杂器官
122 看上去无关紧要的器官
127 第七章 本能
128 本能的形成与丧失
133 杜鹃的本能
134 蓄奴蚁的本能
137 蜜蜂筑巢的本能
140 中性昆虫
145 第八章 杂种的性质
146 首次杂交的难育性和杂种后代的难育性存在例外情况
150 支配首次杂交难育性和杂种难育性的法则
155 首次杂交难育性的原因和杂种难育性的原因
157 变种间杂交的可育性和它们的混种后代的可育性
161 杂种和混种除可育性之外的特征
163 第九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备
164 中间变种的性质
167 论时间的流逝
170 论古生物标本的贫乏
176 论整群近似种的突然出现
178 论近似物种群在最低已知化石层的突然出现
181 第十章 生物的地质演替
182 论新物种的产生方式
185 论灭绝
188 论生命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同时变化
191 论灭绝物种之间及灭绝物种与现生物种之间的类缘关系
195 论古老形态的发展状态
196 第三纪末期同一地区相同类型的演替
198 根据地质记录得出的结论
199 第十一章 地理分布
200 生物分布的重大事实及其原因
206 散布的方式
210 在冰期时的散布
219 第十二章 地理分布(续)
220 淡水生物的传播
223 论海洋岛上的生物
234 时间演替律和空间演替律的惊人相似性
235 第十三章 生物间的类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和残迹器官
236 分类学与“自然系统”的本质
248 形态学
252 胚胎学
258 残迹的、萎缩的或不发育的器官
262 同纲生物拥有共同的祖先
263 第十四章 重述和结论
264 自然选择理论面临的困难
269 对自然选择理论有利的情况
279 导致人们普遍相信物种不变论的原因
282 自然选择理论的前景
286 结束语
288 附录一 英制单位与常用单位换算表
289 附录二 达尔文生平年表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看到了将来更加重要得多的广阔研究领域。心理学将稳固地建筑在赫伯特·斯潘塞先生所已良好奠定的基础上,即每一智力和智能都是由级进而必然获得的。人类的起源及其历史也将由此得到大量说明。 最卓越的作者们对于每一物种曾被独立创造的观点似乎感到十分满足。依我看来,世界上过去的和现在的生物之产生和绝灭就像决定个体的出生和死亡的原因一样地是由于第二性的原因,这与我们所知道的“造物主”在物质上打下印记的法则更相符合。 当我把一切生物不看作是特别的创造物,而看作是远在寒武系第一层沉积下来以前就生活着的某些少数生物的直系后代,依我看来,它们是变得尊贵了。从过去的事实来判断,我们可以稳妥地推想,没有一个现存物种会把它的没有改变的外貌传递到遥远的未来。并且在现今生活的物种很少把任何种类的后代传到极遥远的未来;因为依据一切生物分类的方式看来,每一属的大多数物种以及许多属的一切物种都没有留下后代,而是已经完全绝灭了。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预言,最后胜利的并且产生占有优势的新物种的,将是各个纲中较大的优势群的普通的、广泛分布的物种。既然一切现存生物类型都是远在寒武纪以前生存过的生物的直系后代,我们便可肯定,通常的世代演替从来没有一度中断过,而且还可确定,从来没有任何灾变曾使全世界变成荒芜。因此我们可以多少安心地去眺望一个长久的、稳定的未来。因为自然选择只是根据并且为了每一生物的利益而工作,所以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禀赋都有向着完善化前进的倾向。 凝视树木交错的河岸,许多种类的无数植物覆盖其上,群鸟鸣于灌木丛中,各种昆虫飞来飞去,蚯蚓在湿土里爬过,并且默想一下,这些构造精巧的类型,彼此这样相异,并以这样复杂的方式相互依存,而它们都是由于在我们周围发生作用的法则产生出来的,这岂非有趣之事。这些法则就其最广泛的意义来说,就是伴随着“生殖”的“生长”;几乎包含在生殖以内的“遗传”;由于生活条件的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最后一页 -
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物种杂交时,不育或可育性会以不同程度显现。 杂种植物也是一样。有些杂种植物从不产籽,有些则能够自体受精,并产生越来越多的种子,乃至完全可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 规则与骡子 …… 10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青少年科学素养文库(新版)(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一念非凡》《博物志》《比格尔号航海日记》《昆虫记》《追逐类星体》
。
物种起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3 条 )




《物种起源》:我们的源头,文明伊始之时
达尔文,进化论和《物种起源》 如果不是因为达尔文在他的四十九岁那年,收到一封来自于一个比他小十四岁的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的信,我想《物种起源》这本书的诞生时间或许还要再等上三十年,亦或者它会由另一位学者来书写和发表。在那一年,著名环球旅行者,冒险游记畅销书作家...
(展开)

我们为什么要读《物种起源》?关于物种起源说,关于达尔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提到达尔文,我们都非常熟悉,因为他是被写进课本里的伟大科学家、生物学家,每一个学生,上学的时候,都从生物课本上学到关于他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这也是他成为世界上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原因。但如果要让人们细说达尔文,却好像只有“进化论”这个标签是用在达尔... (展开)
达尔文的正确打开方式:一生坚持投身所爱
你肯定知道他。 他和林肯同一天出生,不过比林肯有钱加幸运太多太多了。 严格意义上的富三代 他的外祖父是响当当的瓷器厂创办人,超有钱大资本家;祖父是自然科学家兼诗人,两个好友约好让漂亮女儿和优秀医生儿子结婚,绝对的强强联合。 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天才 他从小和妹妹一起...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1 )
-
商务印书馆 (1995)8.6分 2079人读过
-
Bantam Classics (1999)9.4分 101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3)8.8分 2422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8.8分 873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物种起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有方騅馬 2023-12-01 09:15:34 浙江
假装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