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昝涛老师新作
●聚焦全球化下的当代中东
●以伊朗、土耳其、埃及、叙利亚、伊拉克5个大国为主干
●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前驻沙特和埃及大使吴思科作序
●从跨国史、现代化、全球化、文明史、地缘政治、能源政治等多重视角观察中东
中东,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诞生了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孕育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成就了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伟大帝国的辉煌。
然而如今,中东却成了动荡和战乱的代名词。宗教冲突和战争频发,民众抗议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肆虐。文明的摇篮如何变成了混乱的温床?
在《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攻中东研究20多年的昝涛老师,将为您揭开中东乱局的真相,探讨中东动荡的根源。全书从历史的视角切入,先是回顾了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奥斯曼—土耳其文明给当代...
●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昝涛老师新作
●聚焦全球化下的当代中东
●以伊朗、土耳其、埃及、叙利亚、伊拉克5个大国为主干
●中国前中东问题特使、前驻沙特和埃及大使吴思科作序
●从跨国史、现代化、全球化、文明史、地缘政治、能源政治等多重视角观察中东
中东,人类文明的摇篮。这里诞生了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孕育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三大宗教,成就了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等伟大帝国的辉煌。
然而如今,中东却成了动荡和战乱的代名词。宗教冲突和战争频发,民众抗议此起彼伏,恐怖主义肆虐。文明的摇篮如何变成了混乱的温床?
在《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攻中东研究20多年的昝涛老师,将为您揭开中东乱局的真相,探讨中东动荡的根源。全书从历史的视角切入,先是回顾了阿拉伯文明、波斯文明和奥斯曼—土耳其文明给当代中东留下的遗产,然后从不同角度观察中东五个大国的现状:
伊朗,在经历了“伊斯兰革命”之后,仍在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拉扯下动荡不断;伊拉克,经过被美国主导的重建,前途依旧不甚明朗;埃及,经历了两次革命的冲击,竟又回到了军人主政的原点;叙利亚,在各大国的干预下,胶着了十年的内战还是看不到尽头;土耳其,在埃尔多安和正发党的长期执政下,开始怀抱着“新奥斯曼主义”去追逐自己的“大国梦”。
除了国别的视角,昝涛老师更是从现代化、全球史、地缘政治和能源政治等多重角度,观察近几十年来,尤其是“阿拉伯之春”爆发以后中东整体上的新变化:为什么说全球化和现代化是IS等恐怖组织兴起的原因之一?伊朗和土耳其为何成了主导中东地缘政治的两极,历史竟仿佛回到了奥斯曼帝国和萨非帝国争霸的时代?美国的页岩革命给中东的石油政治又带来了哪些冲击?巴以问题为何已经被边缘化?……
如今,随着IS的衰亡,自西方崛起以来便困扰着伊斯兰世界的问题——既要现代化,又不想失去伊斯兰色彩——重新成为中东各国的主要议题。“后IS时代”的中东将走向何方?是否会继续动荡下去?我们也许可以从昝涛老师为我们梳理的脉络中找到答案。
【名人推荐】
这是一本既有普及文化功能,又有学术贡献的好书。16世纪欧洲人由海路来中国通商与传教之后,一些士大夫开始对欧洲文明感兴趣。今天,任何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欧洲的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中枢的中东和拥有17亿人口的伊斯兰世界,却可能懵然无知。针对国人这种由“西力东渐”而形成的知识结构,昝涛教授精准地勾绘了“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变迁”。
——张信刚,香港城市大学荣休校长,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清华大学名誉教授
昝涛老师是中国著名的中东问题专家,尤其对奥斯曼—土耳其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非常熟悉,如数家珍。这本新作是昝涛老师对“阿拉伯之春”爆发以后十年中东历史变迁的纵横爬梳与思考,视野也超越了他传统聚焦的奥斯曼—土耳其,进而视野更加开阔,观察更加前沿,也更有大时代和大历史的脉动,突出了对中东各民族的再认识,以及彼此互动关系的学理思考,分析十分透彻,鞭辟入里。
——马晓霖,国际问题专家,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巴尔干是火药桶,中东至少是它的平方。因其事务复杂,捋清脉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可它偏偏事多,且频发。如此,读者需要一本读物,把乱麻捋成线团。昝涛教授是土耳其问题专家,这部分写的顺手好读。其它部分,写埃及、沙特、伊朗、伊拉克、叙利亚……有予读者“线团”之功,读者可顺着昝涛教授的思考、评论路径,找到各自的需要。
——刘苏里,万圣书园创办人
昝涛老师的《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历史视野下的中东大变局》,立足区域国别研究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心得,聚焦全球格局下的中东,追溯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探究现实局势与社会根源,为青年学子通过通识教育开拓视野打开了一扇大门。
——吴冰冰,北京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
一次历史学家对中东地区社会、宗教和政治问题的全景式深度导览,带领读者去“理解”中东,去感受中东地区在人类文明史进程中的深层脉动。无论在区域国别研究方面,还是作为一部成功的通识教育作品,本书都堪称典范之作。
——王献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所长
在昝涛展示的中东伊斯兰文明的恢宏多彩的历史画卷中,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东方与西方的交织碰撞动人心魄,引人深思。在血与火的悲歌中,在曲折的国家建构与复杂的记忆塑造中,这些古老的民族为寻求新生而上下求索,为我们这个同样历经沧桑并遭遇现代挑战的文明提供了丰富的思考与深刻的启发。
——崇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
中东能成为人类文明源头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这里联通各方的地理位置,带来了最丰富的文化交流与冲击。同样也是这个地理位置,在现代则带来各种历史与现实、理想与利益的纠缠,成为国际秩序中最动荡的地区之一。中东的各种牵扯要素过多,经常让人眼花缭乱,难以理出线索;而中东因其重要性,又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昝涛的这本书,在诸多要素中,条分缕析地理出关键线索,值得认真阅读。
——施展,学者、《枢纽》作者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的创作者
· · · · · ·
-
昝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昝涛,北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北京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专攻土耳其近现代史、中东研究,精通英语、土耳其语,具备日文、奥斯曼文与乌兹别克文等多语种文献阅读能力,曾多次赴土耳其、中亚、伊朗、日本、英国、美国等地调研、访学和交流,已发表中外文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有《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等。
昝涛老师在北京大学开设有“伊斯兰教与现代世界”“奥斯曼-土耳其史”“亚非拉近现代史练习”“民族主义研究专题”等课程,多次获得科研与教学奖励及荣誉。在教学和科研之余,昝涛老师还积极参与公共史学,通过“喜马拉雅”“看理想”等平台向公众普及土耳其历史、中东文明和全球史的相关知识。
目录 · · · · · ·
自序
第一部分 历史的背影
引 言 何为“中东”?
第一章 阿拉伯的故事
第二章 从奥斯曼到土耳其
第三章 伊朗的骄傲与“纠结”
附 言 分裂的中东
第二部分 从霍梅尼革命到“阿拉伯之春”
引 言 中东国家的政治合法性问题
第四章 伊朗的革命与变迁
第五章 外来势力主导下的伊拉克重建
第六章 埃及的两场“革命”
第七章 陷入长期动乱的叙利亚
附 言 中东政治变迁的一些特点
第三部分 土耳其模式
引 言 历史上的“土耳其模式”
第 八 章 凯末尔主义及其转型
第 九 章 正发党、埃尔多安与总统制
第 十 章 “大历史”视野下的土耳其军人政变
第十一章 圣索菲亚:历史记忆与现实政治
第十二章 土耳其“向东看”?
附 言 所谓的“新奥斯曼主义”
第四部分 极端主义、全球化与中东局势
引 言 极端主义与现代性
第十三章 极端主义的政治—社会维度
第十四章 欧洲的中东移民问题
第十五章 全球化与中东的冲突
结 语 从世界历史看“后IS时代”的中东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根据欧洲保守主义的界定,欧洲有三大传统——罗马帝国、基督教文明、启蒙现代性,欧亚大陆不具有这些传统的部分便成了亚洲。在欧洲列强向东方探索和征服的过程中,它们按照离自己的远近,分别把东方不同的地区称为“远东”“中东”“近东”,这三个概念后来就通用于国际社会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引 言 何为“中东”? -
阿拔斯帝国虽然是阿拉伯帝国,但促成这一帝国的其实是波斯因素,阿拔斯帝国具有很强的波斯属性。波斯的复兴后来接续上什叶派的萨非王朝,使其与阿拉伯人最终分道扬镳。而从内陆亚洲来的游牧的突厥人,虽然在小亚细亚-巴尔干-阿拉伯地区先后建立了塞尔柱王朝和奥斯曼帝国,但最终退缩为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成为与阿拉伯、波斯分立的中东伊斯兰民族。这些因素都是今日中东格局形成的历史性因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附 言 分裂的中东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的人也喜欢 · · · · · ·
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 更多书评 15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北京地铁书单 (向北向北)
- 书单|布鲁姆日城市巡回 (豆瓣读书)
- 中西方大历史 (皇甫杰)
- 我的书 (汪金卫)
- 新思文化[THINKR](已出书目) (Yursler_林)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从巴格达到伊斯坦布尔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秦慕周 2022-10-03 16:46:56 西藏
不是一本严格的学术研究,从文风到内容都有浓重的讲座味儿,适合作为了解中东几个主要问题的入门。对于关注这些地区新闻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充足的“新闻背景”,让人可以对新闻有更深的理解。
6 有用 油头虚翁 2022-09-11 19:41:53 河南
从前得知埃尔多安将已划为旅游景点的圣菲索亚再次改回清真寺,我想当然的认为他是在走回归宗教的复古保守道路,是在动摇凯末尔的基业,对他全无好感。读罢本书,发觉圣索菲亚事件绝非是埃氏一厢情愿与一己之力。圣索菲亚作为往日奥斯曼帝国荣光的象征,将其改回具有实用性的宗教场所,意在向欧美世界宣示自己的存在与态度,重构起故国百姓和Turkic族群的共同体想象,有一种另起炉灶和打扫好屋子再请客的再现感。因此,埃氏表... 从前得知埃尔多安将已划为旅游景点的圣菲索亚再次改回清真寺,我想当然的认为他是在走回归宗教的复古保守道路,是在动摇凯末尔的基业,对他全无好感。读罢本书,发觉圣索菲亚事件绝非是埃氏一厢情愿与一己之力。圣索菲亚作为往日奥斯曼帝国荣光的象征,将其改回具有实用性的宗教场所,意在向欧美世界宣示自己的存在与态度,重构起故国百姓和Turkic族群的共同体想象,有一种另起炉灶和打扫好屋子再请客的再现感。因此,埃氏表面有中断土耳其世俗化之嫌,随之遭遇军事政变的硬性回应,实则他欲凭借宗教之名与奥斯曼遗产在今天开辟新的谋生自强之路,在欧亚大陆之间如此优秀的区位条件之下再次雄起。 (展开)
0 有用 包子 2024-10-09 21:48:50 上海
中东问题特别复杂,很难在一本书里面面俱到,但昝涛老师的这本书抓住了重点,把各个国家的核心问题和底层政治逻辑都分析到了,比如伊拉克难以建立起国家认同,伊朗复杂的政治制度等等。土耳其的章节写得尤其逻辑清晰、通俗易懂,对正发党和埃尔多安的分析很值得看。
11 有用 罗曼蒂克消亡史 2023-02-26 02:26:13 广东
堆砌材料+胡锡进式评述,现在出书门槛真低
3 有用 惟文字间 2022-08-18 12:08:15
谈论所谓键政往往让人遗忘自己专攻的术业,昝涛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