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澶渊之盟后的百年和平,只是宋辽双方政策制定者有时正确、有时错误的决策导致的偶然结果。西夏叛宋、庆历增币与辽夏战争,惊破了宋人的太平幻梦,使其留下了深刻、持久的心理创伤。被认为赵匡胤之后最具英才的神宗皇帝,内心一角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浓重阴影,不顾元老重臣集体反对,一意支持性格偏激的王安石推行变法。这场大变革,完全改变了北宋历史,从此愈演愈烈的党争占据了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成了宋朝最可怕的内忧,直到女真南下,汴梁陷落,北宋灭亡。党争以外患始,又以外患终……
本书讲述的,是一些彼此勾连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没有超越个人的历史必然性,有的只是特定人物在特定历史时刻,对特定问题做出的特定回应,以及相应产生的特定历史后果。
忧患的创作者
· · · · · ·
-
林鹄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林鹄,浙江瑞安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硕士,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副研究员。兴趣集中于政治史、思想史。著有《辽史百官志考订》《南望:辽前期政治史》。
目录 · · · · · ·
推荐序一(姚念慈)
推荐序二(曹家齐)
导 言
第一编 后澶渊时代:太平幻梦及其破灭
第一章 狂欢:天书封祀的缘起
第二章 惊悸:庆历增币与宋夏和议
附 记 澶渊之盟前的辽夏关系
第二编 辽朝投下的可怕阴影
第三章 师臣尊严:从王安石罢相谈起
附 记 再论王安石的政治作风
第四章 先夏后辽:神宗的对夏策略
第五章 创巨痛深:宋辽边界纠纷
第三编 变法撕裂了大宋政坛:脱缰的元祐更化
第六章 司马光的责任?
第七章 不负责的责任人:高太后与言官
余 论 党争与历史书写
第八章 司马光制造汉武帝?
第九章 反对派李焘如何书写王安石
附 录 回到人的历史:可能性和社会科学的误区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推荐序二(曹家齐)
导 言
第一编 后澶渊时代:太平幻梦及其破灭
第一章 狂欢:天书封祀的缘起
第二章 惊悸:庆历增币与宋夏和议
附 记 澶渊之盟前的辽夏关系
第二编 辽朝投下的可怕阴影
第三章 师臣尊严:从王安石罢相谈起
附 记 再论王安石的政治作风
第四章 先夏后辽:神宗的对夏策略
第五章 创巨痛深:宋辽边界纠纷
第三编 变法撕裂了大宋政坛:脱缰的元祐更化
第六章 司马光的责任?
第七章 不负责的责任人:高太后与言官
余 论 党争与历史书写
第八章 司马光制造汉武帝?
第九章 反对派李焘如何书写王安石
附 录 回到人的历史:可能性和社会科学的误区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文景·未央(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祥瑞》《青年变革者》《安史之乱》《人命关天》《官家的心事》
等
。
喜欢读"忧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忧患"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北魏时代的名号变迁与政权转型 8.3
-
- 东汉的崩溃 7.0
-
- 居乡怀国 8.5
-
- 权力与正统 8.2
-
-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与国家 7.7
-
- 变动的传统 9.1
-
- 追本塑源 8.7
-
- 辽夏金元史 7.8
-
- 走出五代 8.4
-
- 宋代皇亲与政治 7.4
忧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看到了作者的进步与努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主要使用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作为基本史料,在此基础上主体对话方诚峰的《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并分别与方诚峰和辛德勇进行了一定的“商榷”,比起上一本《南望》,论证逻辑更为鲜明。作者多次在书中指出,历史上的政治人物的态度与言论并不会“静止”地... (展开)>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苏轼非常善于危言耸听,大肆渲染新党阴谋论 | 来自智术师2.0 | 2023-05-06 21:56:11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左其盛好书榜 (左其盛)
- 购物车首选 (cruyff)
- 文化漫笔 (森森)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2023年新书选录 (蒹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忧患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此间 2024-02-12 13:31:30 湖北
“不断强调所谓社会原因,某种意义上是为坏人辩护,为卑劣辩护,否认上进的可能性和正当性。”“道德意味着对社会科学重视的所有那些社会因素的超越。”“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性在于,庸人理直气壮,以庸为美,拒绝上进,以人性化的名义赞扬平庸乃至卑劣,甚至从根本上否认存在上进这一可能——所谓上进不就是粉饰权力的意识形态吗?”
3 有用 魏小嘚瑟 2023-05-25 16:46:04 山东
不知道作为学术论文在历史专业领域是什么样的高度存在,但如果本书作为大众读物真的不敢恭维,通篇都是以作者站在个人角度去以车轱辘话评判前人的观点,啰里吧嗦喋喋不休,坚持看到一半弃了~
17 有用 惟文字间 2022-06-30 21:35:53
“在对旧有史学观念反思的基础上”(后封面推荐语),作者在具体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层面轻浮造作、节节败退,史观甚至较二司马而不若。该书能出版而且得到“交口称赞”这一状况,大概可以反映出史学中的专业性判断力及其表达方式,是如何因为关系网络的频繁运作、学术资本的流动交换而大幅衰落和萎缩的。不过若既不求“名垂青史”,也不必在乎“国际排名”,那么如此著述,自然是堪称楷模的理性抉择。
3 有用 陈庆之 2022-12-22 18:14:20 广东
才7.6分?感觉就最后一章就可以打满分了
14 有用 越石赋扶风 2022-06-14 23:21:20
论文集,主题相对集中,基本围绕着北宋中后期重要政治事件展开。作者的神宗王安石关系考像是在写腐文,文风独特,看得我有点心梗()写的最好的是“宋辽边界纠纷”,作者认为不能脱离具体语境简单归纳政治人物的主张、思想,这一点是非常赞同。最后三章在王化雨和方诚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对元祐初期政局形势的研究以及李焘作为史官,虽然反对王安石,但在取舍史料方面还是相对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