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By the Sea
译者: 黄协安
出版年: 2022-9
页数: 304
定价: 7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古尔纳作品
ISBN: 9787532790906
内容简介 · · · · · ·
★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古尔纳代表作
★ 入围2001年布克奖长名单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短名单
★ 两颗孤独冰冷的心 两个无助绝望的异乡人 在海边小镇完成自己的血泪救赎
★ 特别收录古尔纳获奖演说未删节全译,一睹跨越两个大陆、多种文明交融下的成长与写作之秘密
《海边》是2021年诺奖作家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20世纪末从桑给巴尔来到英国寻求政治避难的中年人萨利赫·奥马尔的遭遇。抵达英国后,奥马尔被安排暂住在一个海边小镇,由于入境时使用了昔日家乡仇敌赖哲卜·舍尔邦的名字,其子拉蒂夫找上门来,由此引出了两家人的恩怨情仇。一同身处饱受敌视的异国他乡,奥马尔和拉蒂夫渐渐敞开心扉,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小说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交代了主人公奥马尔背井离乡的原因,由此引出种种记忆,小到家族恩怨,大到桑给巴尔的殖民独立史。叙述角度的不断变化,回忆...
★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古尔纳代表作
★ 入围2001年布克奖长名单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短名单
★ 两颗孤独冰冷的心 两个无助绝望的异乡人 在海边小镇完成自己的血泪救赎
★ 特别收录古尔纳获奖演说未删节全译,一睹跨越两个大陆、多种文明交融下的成长与写作之秘密
《海边》是2021年诺奖作家古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20世纪末从桑给巴尔来到英国寻求政治避难的中年人萨利赫·奥马尔的遭遇。抵达英国后,奥马尔被安排暂住在一个海边小镇,由于入境时使用了昔日家乡仇敌赖哲卜·舍尔邦的名字,其子拉蒂夫找上门来,由此引出了两家人的恩怨情仇。一同身处饱受敌视的异国他乡,奥马尔和拉蒂夫渐渐敞开心扉,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小说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交代了主人公奥马尔背井离乡的原因,由此引出种种记忆,小到家族恩怨,大到桑给巴尔的殖民独立史。叙述角度的不断变化,回忆与遗忘相互交叠,形成了古尔纳独特的叙事艺术。《海边》展现了古尔纳对难民处境的深切关注,尤其是对于身处不同文化夹缝中的难民。
海边的创作者
· · · · · ·
-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坦桑尼亚裔英国作家,2021年因“他对殖民主义文学的影响,以及对身处于不同文化夹缝中难民处境毫不妥协且富有同情心的洞察”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古尔纳1948年出生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岛,20世纪60年代移居英国并求学,最终在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他的主要学术兴趣是后殖民主义写作和与殖民主义有关的论述,特别是与非洲、加勒比和印度有关的论述。曾担任凯恩非洲文学奖和布克奖评审,2006年入选皇家文学学会。
古尔纳的作品围绕难民主题,主要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况,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他展现的后殖民时代生存现状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代表作有《天堂》《海边》《来世》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今,我坐在瑞秋和难民委员会为我找到的房子里,里面的语言和噪音很陌生,但我感到很安全。有时如此。有时,我会觉得太晚了,如今是一个闹剧的时代。在时间悄悄流逝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恐惧,仿佛我一直站着不动,在同一个地方徘徊,而周围的一切都从身边流过,成了过去,有时会全然不理会我,有时会无声地嘲笑像我这样麻木的、被遗弃的人。在那种时候,我觉得我很失败,我所说的一切都那么微不足道,却又有万斤重,好像说什么都是必然的,我还没有说出口,意义就已经存在了。我觉得我是别人设计的一个无意识的工具,或者说别人讲述的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我不是“我”。如果是“我”的话,不管说了什么,要么会让我成为英雄,要么就是一个奴隶,我会和不可争辩的人争辩,会和记仇的人成为仇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0页 -
我非常喜欢这种毫无意义的所谓交流,我们净说一些俏皮话,在这里虚晃一枪,在那里做一个谜一样的暗示。我对目前毫无意义和毫无价值的生活还不满足,还需要更多无意义的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海边"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海边"的人也喜欢 · · · · · ·
海边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蒋晖:从“后殖民”到“后文明”——古尔纳《海边》中的世界主义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介绍 | 来自十三月 | 2022-09-26 12:46:37 | |
古尔纳的文学小趣味(一) | 来自宋宋 | 2022-09-09 10:58:3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Bloomsbury Paperbacks (2002)8.6分 63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 Inc (2001)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潮浪文化 (2024)暂无评分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小猫玩的签名本 (猫不许)
- 冯涛策划编辑图书目录(2) (judetheobscure)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购书单【1】 (波豆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海边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滴滴哒 2024-02-02 15:30:13 广东
我也要读一遍《抄写员巴特比》。读到最后有点《酒吧长谈》的感觉。拉蒂夫的父亲和哥哥都那么难以沟通,拉蒂夫真是老马哈茂德家的一股清流,大概随他曾爷爷了吧
1 有用 福田隆行 2022-11-19 11:11:29 江苏
就像史诗里的佩内洛普每次登场身边都会有两个女仆一样,古尔纳笔下的这个故事似乎也沿用了口头叙事手法,每一个人物都在强调“自己的故事”,用重复出现的线索让读者识别并回忆起他们的过往和如今。“所谓历史,就是要了解曾经发生过什么,了解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来历,我们有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讲。”于是另一种历史里的他者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迫害者亦是受害者,受害者亦是迫害者,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沉默的他者,等待着开口讲述下... 就像史诗里的佩内洛普每次登场身边都会有两个女仆一样,古尔纳笔下的这个故事似乎也沿用了口头叙事手法,每一个人物都在强调“自己的故事”,用重复出现的线索让读者识别并回忆起他们的过往和如今。“所谓历史,就是要了解曾经发生过什么,了解我们的身份、我们的来历,我们有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讲。”于是另一种历史里的他者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迫害者亦是受害者,受害者亦是迫害者,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沉默的他者,等待着开口讲述下一个故事。 (展开)
1 有用 夏夜晚风 2022-12-27 12:20:11 广东
参加了读书会后买的书,通勤地铁上读完,被抽丝剥茧的宏达家族故事吸引,很喜欢作者娓娓道来的文笔,特别能引发想象力,被人忽略的非洲殖民文学,给人新奇异域的感觉。看到一半发现主人公换了,突然从隐姓埋名来英国寻求政治庇护的年迈老人,变成盗用他人名字在异乡重新开始的教授,两个人在异国他乡相遇,前半生因为家庭纠纷埋下孽缘,后半生在他乡和解
0 有用 盛夏蓬蓬洽 2022-11-20 20:53:20 北京
娓娓道来,不卑不亢。
1 有用 紫苑寺千鹤子 2023-03-14 10:49:01 广东
有种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的即视感。殖民,家族与宗教,独立后的暴政,出逃的流浪者,无根性与歧视,“记忆”与“历史”之间的张力,人和人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和解(和村上君截然相反的解决之道),语言与真相的力量。但是情节上写法上似乎看不出多么令人印象深刻之处——当然,这种写法也和风滚草一般漂泊无根,看淡过往的讲述者的身份相互呼应。和大陆的关于六七十年代的记忆相比较想必不难发现一些有趣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