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KEY·可以文化
原作名: The Ninth Hour
译者: 房小然
出版年: 2022-6
页数: 300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966898
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爱丽丝·麦克德莫特长篇小说
▶荣获2018年费米娜外国小说奖
▶《楚门的世界》《老无所依》金牌制片人斯科特·鲁丁制作的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每个深陷困境的女人都应该读的小说
▶“爱是补药,而不是解药。”
▶生为女人,我们的生活会因贫穷和男人而雪上加霜。
——————————————————
【内容简介】
在一个短而黑暗的冬日,吉姆在纽约的家中打开煤气,引发了一场大火。他怀有身孕的妻子被赶来的修女们救治,并在修道院的地下室当起了洗衣工。
他们的女儿莎莉在修道院中出生、成长,度过了甜蜜的童年。莎莉深受善良的修女们的影响,希望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救助贫苦邻人的志业。长大后,她不顾母亲的反对,独自一人踏上去芝加哥修道院的修行之路。
然而,在这班过夜火车上,她见识了世俗世界中真实的贫困、丑陋与肮脏。年轻的女孩将选择继续献身苦难,还是追逐掺杂...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爱丽丝·麦克德莫特长篇小说
▶荣获2018年费米娜外国小说奖
▶《楚门的世界》《老无所依》金牌制片人斯科特·鲁丁制作的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每个深陷困境的女人都应该读的小说
▶“爱是补药,而不是解药。”
▶生为女人,我们的生活会因贫穷和男人而雪上加霜。
——————————————————
【内容简介】
在一个短而黑暗的冬日,吉姆在纽约的家中打开煤气,引发了一场大火。他怀有身孕的妻子被赶来的修女们救治,并在修道院的地下室当起了洗衣工。
他们的女儿莎莉在修道院中出生、成长,度过了甜蜜的童年。莎莉深受善良的修女们的影响,希望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救助贫苦邻人的志业。长大后,她不顾母亲的反对,独自一人踏上去芝加哥修道院的修行之路。
然而,在这班过夜火车上,她见识了世俗世界中真实的贫困、丑陋与肮脏。年轻的女孩将选择继续献身苦难,还是追逐掺杂了贪婪与欲望的爱?
——————————————————
【名人及媒体推荐】
◆麦克德莫特拓展了她的写作疆域,纵深入更黑暗之处,生动而令人惊叹。——《纽约时报书评》
◆《第九小时》与科尔姆·托宾的《布鲁克林》一样,唤醒了那个昔日世界,一个更简单的、更受限的世界。但麦克德莫特同样在这里处理了宏大而有普世意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好的生活,如何在“那种静止的、充满死亡的野性气味”的环境中生活。她的小说包含了饥饿、罪恶、负罪、救赎、秘密和抑郁——在那个时代这些都还不被充分理解。当然,《第九小时》也是关于爱的,被禁止的爱,被认可的爱。小说里说“爱是补药,而不是解药”,这也是在说这部小说本身,如果它不是一副解药,那也是一副补药。——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一位大师的精确性,一部伟大的小说。——《华尔街日报》
◆优雅而充满勇气,《第九小时》就像在黑暗教堂中的一支祈愿蜡烛。——《时代杂志》
◆令人震惊...... 麦克德莫特为20世纪初美国的爱尔兰族裔画下生动并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画像。——美联社
◆她的读者们、国家图书奖评委、普利策奖评委最喜爱的麦克德莫特的爱尔兰裔美国故事,归来了!——《柯库斯评论》
◆精彩......也许是她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休斯顿纪事报》
——————————————————
【编辑推荐】
▶征服各大文学奖,横扫媒体好书榜!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柯库斯文学奖决选名单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时代杂志》等数十家媒体年度选书
“一位大师的精确性,一部伟大的小说。”
▶二十世纪初美国纽约爱尔兰裔社群的缩影,一个跨越四代人的充满悬念的故事。如果你喜欢科尔姆·托宾的《布鲁克林》,那么也会喜欢这部小说,一个女性视角中的布鲁克林。
▶“生为女人,我们的生活会因贫穷和男人而雪上加霜。”
每个深陷困境的女人都应该读的小说。
感人至深的女性情谊,动情书写女性的伤痛与拯救。在贫穷而艰难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善良的女性不计回报地帮助着同伴,女性之间彼此共情,深知养育子女、照顾病人的不易,因此甘愿向受苦的人伸出援手。
▶“爱是补药,而不是解药。”
“爱”这个永恒的主题。爱很简单又很复杂,超越世俗又掺杂着世俗的欲望,这部书里有情人之爱,母女之爱,也有邻人之爱,每个人都在爱中抉择,感受着爱的温暖和痛苦。
第九小时的创作者
· · · · · ·
-
爱丽丝·麦克德莫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爱丽丝·麦克德莫特(Alice McDermott),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麦克德莫特生于1953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98年凭借小说《迷人的比利》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最佳小说类奖并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名单,小说《某人》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等多项大奖的决选名单,小说《第九小时》获得费米娜外国小说奖。2010年,荣获菲茨杰拉德美国文学贡献奖。2013年,被选入“纽约作家名人堂”。
目录 · · · · · ·
后来039
第九小时055
形单影只068
萝丝082
修道院之子091
修会112
露西修女117
赎罪154
过夜火车164
圣母悼歌195
替身200
真相219
补药224
慈悲234
圣洁259
静止266
恩赐290
无尽之日29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此时,当太阳正忙着跃出地平线,或像一个金色的球,或像一个白色的桃,再或者像眼前的灰色珍珠时,珍妮修女能感到上帝温暖的风拂过她的脖颈。也正是在此时,当你走在这个城市中,潮湿的石头、冰冷的水坑和蜡烛燃烧散发出的味道让人感觉像穿行在大教堂中。走过人行道和五条十字街,听着自己的脚步声,珍妮修女脑中浮现出脚踩闪亮鞋子、正走向神坛的神父,或者小时候在浪漫小说里读到的,走向神坛的心中充满爱与期待的新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短而黑暗的冬日001 -
一年春夏秋冬,阳光总能想方设法钻进地下室的角落。早晨的光线有时是看着令人沮丧的灰色,但到了下午三点,当小礼拜堂的钟声响起时,光线又变成生机勃勃、让人精神一振的金黄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后来039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第九小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第九小时"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黑水真相 8.7
-
- 杀手的影子 7.4
-
- 甚至还未过去 8.0
-
- 凯瑟琳·安·波特中短篇小说全集 8.8
-
- 最后一刻的巨变 7.1
-
- 物种日历2021 8.9
-
- 双标帝国 8.4
-
- 吞噬黑暗的人 8.0
-
- 亲爱的邦尼,亲爱的沃洛佳 8.5
第九小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一本刻意模糊了时间线的小说 | 来自不玩豆瓣 | 2 回应 | 2022-12-15 12:02:2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7)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黄书 (丝绒陨)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文新思 (森森)
- 他山之玉 (鶴景)
- 书单|想读 (Pomel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7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第九小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健忘的猫头鹰 2022-09-08 21:27:20 北京
像短篇小说合集式的一本小说,读的时候内心很平静,书的重点在多位女性上,想写出那个模糊的时代中女性的自爱自立互助吧。爱和善对立的时候,如何选呢?不太喜欢本书的翻译,有些地方读起来很绕、不流畅,类似我们的父亲讲起他的父亲、我的妈妈和蒂尔尼太太推着婴儿车散步那些段落。
1 有用 药罐子的日常 2022-10-20 16:27:15 上海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混乱,每个人都在苦苦挣扎,即便伤口能够愈合,最终也会留下难看的伤疤。当吉姆因为不守时和不服管被公司开除的时候,安妮已经怀着两个人的孩子了,但是此时这个孩子却像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横亘在两个人中间。吉姆如同一个小男孩一般,不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最终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1 有用 Eva 2022-08-07 00:53:12
三星半。吉姆因不守时不服管被公司辞退。他抛下怀孕的妻子安妮在家开煤气自杀。圣萨维尔修女试图安顿好安妮,安排吉姆葬在天主教墓地但未如愿。安妮和女儿莎莉在地下室日夜操劳洗衣。莎莉在修女们的耳濡目染下立志做一名修女。她还没真正到达芝加哥就在列车上遇到世间丑陋与险恶:坐火车逃离丈夫的肥胖妇女,惦记无业丈夫又找莎莉借钱的年轻女子等。她自觉不适合当修女,像她们护理有需要的人。母亲安妮和有妇之夫科斯特洛先生的隐... 三星半。吉姆因不守时不服管被公司辞退。他抛下怀孕的妻子安妮在家开煤气自杀。圣萨维尔修女试图安顿好安妮,安排吉姆葬在天主教墓地但未如愿。安妮和女儿莎莉在地下室日夜操劳洗衣。莎莉在修女们的耳濡目染下立志做一名修女。她还没真正到达芝加哥就在列车上遇到世间丑陋与险恶:坐火车逃离丈夫的肥胖妇女,惦记无业丈夫又找莎莉借钱的年轻女子等。她自觉不适合当修女,像她们护理有需要的人。母亲安妮和有妇之夫科斯特洛先生的隐秘关系让她想要牺牲自己的幸福去成全母亲。当她真的实施荒谬的计划,是否无人知晓?并不。上帝和在场的珍妮修女目睹一切。甚至圣萨维尔修女,她们放弃进天堂,揽下罪过,为了成全安妮和莎莉母女俩的幸福。“爱是补药,不是解药。” 稍不适应“我们的父亲”的子孙后辈复述方式的旁观者视角。莎莉和帕特里克感情线略仓促。 (展开)
5 有用 不良生 2022-08-08 23:33:23
每篇可以独立成一个短篇,又连成了一整本长篇。对于几代人、几代女性角色的际遇、失得、成长与抉择,在最后时间熨帖出了安慰。没有什么大事件,只有平凡的生活,明明是发生了几个世代的漫长故事,却仿佛浓缩在了几个下午,几个小时,几个昨天。文字有一种跟随时光呼啸而过却万物不曾疏隔的美感。
0 有用 基瑞尔 2022-10-28 23:05:22 四川
横跨几个世代,纵横着从死亡、罪恶再到信仰、秘密更为内在的话题;尽管篇幅不长;但始终能够掌控和开拓着着这个故事的方向,以及它所构建的修道院世界和这之外的“世俗经历”。但叙述手法有些散漫,阅读感受并没有那么畅快。P.S. 这本小说的电影改编计划于2017年官宣,无论是进行到什么阶段,随着Scott Rudin出事大概率已经殉了;依然出现在腰封的宣传语里有些错乱。不过脑袋里始终浮现的是像《女人们的谈话》... 横跨几个世代,纵横着从死亡、罪恶再到信仰、秘密更为内在的话题;尽管篇幅不长;但始终能够掌控和开拓着着这个故事的方向,以及它所构建的修道院世界和这之外的“世俗经历”。但叙述手法有些散漫,阅读感受并没有那么畅快。P.S. 这本小说的电影改编计划于2017年官宣,无论是进行到什么阶段,随着Scott Rudin出事大概率已经殉了;依然出现在腰封的宣传语里有些错乱。不过脑袋里始终浮现的是像《女人们的谈话》那样的故事,有几分庄重,也似乎很完美地给予女演员发挥空间。还是期待这个“饼”未来能成吧。【2022 #17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