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KEY·可以文化
原作名: The Ninth Hour
译者: 房小然
出版年: 2022-6
页数: 300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3966898
内容简介 · · · · · ·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爱丽丝·麦克德莫特长篇小说
▶荣获2018年费米娜外国小说奖
▶《楚门的世界》《老无所依》金牌制片人斯科特·鲁丁制作的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每个深陷困境的女人都应该读的小说
▶“爱是补药,而不是解药。”
▶生为女人,我们的生活会因贫穷和男人而雪上加霜。
——————————————————
【内容简介】
在一个短而黑暗的冬日,吉姆在纽约的家中打开煤气,引发了一场大火。他怀有身孕的妻子被赶来的修女们救治,并在修道院的地下室当起了洗衣工。
他们的女儿莎莉在修道院中出生、成长,度过了甜蜜的童年。莎莉深受善良的修女们的影响,希望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救助贫苦邻人的志业。长大后,她不顾母亲的反对,独自一人踏上去芝加哥修道院的修行之路。
然而,在这班过夜火车上,她见识了世俗世界中真实的贫困、丑陋与肮脏。年轻的女孩将选择继续献身苦难,还是追逐掺杂...
▶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爱丽丝·麦克德莫特长篇小说
▶荣获2018年费米娜外国小说奖
▶《楚门的世界》《老无所依》金牌制片人斯科特·鲁丁制作的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每个深陷困境的女人都应该读的小说
▶“爱是补药,而不是解药。”
▶生为女人,我们的生活会因贫穷和男人而雪上加霜。
——————————————————
【内容简介】
在一个短而黑暗的冬日,吉姆在纽约的家中打开煤气,引发了一场大火。他怀有身孕的妻子被赶来的修女们救治,并在修道院的地下室当起了洗衣工。
他们的女儿莎莉在修道院中出生、成长,度过了甜蜜的童年。莎莉深受善良的修女们的影响,希望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救助贫苦邻人的志业。长大后,她不顾母亲的反对,独自一人踏上去芝加哥修道院的修行之路。
然而,在这班过夜火车上,她见识了世俗世界中真实的贫困、丑陋与肮脏。年轻的女孩将选择继续献身苦难,还是追逐掺杂了贪婪与欲望的爱?
——————————————————
【名人及媒体推荐】
◆麦克德莫特拓展了她的写作疆域,纵深入更黑暗之处,生动而令人惊叹。——《纽约时报书评》
◆《第九小时》与科尔姆·托宾的《布鲁克林》一样,唤醒了那个昔日世界,一个更简单的、更受限的世界。但麦克德莫特同样在这里处理了宏大而有普世意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好的生活,如何在“那种静止的、充满死亡的野性气味”的环境中生活。她的小说包含了饥饿、罪恶、负罪、救赎、秘密和抑郁——在那个时代这些都还不被充分理解。当然,《第九小时》也是关于爱的,被禁止的爱,被认可的爱。小说里说“爱是补药,而不是解药”,这也是在说这部小说本身,如果它不是一副解药,那也是一副补药。——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一位大师的精确性,一部伟大的小说。——《华尔街日报》
◆优雅而充满勇气,《第九小时》就像在黑暗教堂中的一支祈愿蜡烛。——《时代杂志》
◆令人震惊...... 麦克德莫特为20世纪初美国的爱尔兰族裔画下生动并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画像。——美联社
◆她的读者们、国家图书奖评委、普利策奖评委最喜爱的麦克德莫特的爱尔兰裔美国故事,归来了!——《柯库斯评论》
◆精彩......也许是她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休斯顿纪事报》
——————————————————
【编辑推荐】
▶征服各大文学奖,横扫媒体好书榜!
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柯库斯文学奖决选名单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时代杂志》等数十家媒体年度选书
“一位大师的精确性,一部伟大的小说。”
▶二十世纪初美国纽约爱尔兰裔社群的缩影,一个跨越四代人的充满悬念的故事。如果你喜欢科尔姆·托宾的《布鲁克林》,那么也会喜欢这部小说,一个女性视角中的布鲁克林。
▶“生为女人,我们的生活会因贫穷和男人而雪上加霜。”
每个深陷困境的女人都应该读的小说。
感人至深的女性情谊,动情书写女性的伤痛与拯救。在贫穷而艰难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善良的女性不计回报地帮助着同伴,女性之间彼此共情,深知养育子女、照顾病人的不易,因此甘愿向受苦的人伸出援手。
▶“爱是补药,而不是解药。”
“爱”这个永恒的主题。爱很简单又很复杂,超越世俗又掺杂着世俗的欲望,这部书里有情人之爱,母女之爱,也有邻人之爱,每个人都在爱中抉择,感受着爱的温暖和痛苦。
第九小时的创作者 · · · · · ·
-
爱丽丝·麦克德莫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爱丽丝·麦克德莫特(Alice McDermott),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麦克德莫特生于1953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98年凭借小说《迷人的比利》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最佳小说类奖并入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名单,小说《某人》被评为《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等多项大奖的决选名单,小说《第九小时》获得费米娜外国小说奖。2010年,荣获菲茨杰拉德美国文学贡献奖。2013年,被选入“纽约作家名人堂”。
目录 · · · · · ·
后来039
第九小时055
形单影只068
萝丝082
修道院之子091
修会112
露西修女117
赎罪154
过夜火车164
圣母悼歌195
替身200
真相219
补药224
慈悲234
圣洁259
静止266
恩赐290
无尽之日296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此时,当太阳正忙着跃出地平线,或像一个金色的球,或像一个白色的桃,再或者像眼前的灰色珍珠时,珍妮修女能感到上帝温暖的风拂过她的脖颈。也正是在此时,当你走在这个城市中,潮湿的石头、冰冷的水坑和蜡烛燃烧散发出的味道让人感觉像穿行在大教堂中。走过人行道和五条十字街,听着自己的脚步声,珍妮修女脑中浮现出脚踩闪亮鞋子、正走向神坛的神父,或者小时候在浪漫小说里读到的,走向神坛的心中充满爱与期待的新娘。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短而黑暗的冬日001 -
一年春夏秋冬,阳光总能想方设法钻进地下室的角落。早晨的光线有时是看着令人沮丧的灰色,但到了下午三点,当小礼拜堂的钟声响起时,光线又变成生机勃勃、让人精神一振的金黄色。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后来039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第九小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第九小时"的人也喜欢 · · · · · ·
第九小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一本女性群像刻画丰满的小说

一部刻画女性群像的小说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一本刻意模糊了时间线的小说 | 来自不玩豆瓣 | 2 回应 | 2022-12-15 12:02:2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7)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黄书 (丝绒陨)
- 2020--2025年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 (鲸岛)
- 文新思 (森森)
- 他山之玉 (鶴景)
- 书单|想读 (Pomelo°)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78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第九小时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不良生 2022-08-08 23:33:23
每篇可以独立成一个短篇,又连成了一整本长篇。对于几代人、几代女性角色的际遇、失得、成长与抉择,在最后时间熨帖出了安慰。没有什么大事件,只有平凡的生活,明明是发生了几个世代的漫长故事,却仿佛浓缩在了几个下午,几个小时,几个昨天。文字有一种跟随时光呼啸而过却万物不曾疏隔的美感。
0 有用 木林初 2023-11-12 15:39:13 重庆
三星半,琐碎的故事,一种凌乱的秩序感,就我个人而言兴趣不大,女人在生活里总是坚韧的。“修女在女孩眼中看到了坚决,这不能归功于修女刚才的劝慰,而是源自女人本身的力量,必须先迈出第一步。”(纸质书)
0 有用 龙在 2022-08-10 09:43:35
我就觉得译名很尴尬,估计是译成“九点钟”感觉很俗,就采用了这种汉语没有的表述方式。
1 有用 #暗蓝# 2022-09-02 19:16:41 河北
本以为是“九小时极限营救”之类的惊险故事,没想到是一部家族秘史,一切娓娓道来,却也不乏惊险——个人的生死不过倏忽之间,而一念之差却又总在制造不可挽回的走向。作者极好地把握了主题的分寸感:这个故事关于爱,但“爱不是解药,而是补药”;关于信仰,但信仰无法拯救现实的污秽,将自己的一切尽数奉献的生活也不适合所有人。生命本身就意味着遗憾的发生,人必须寻找自己的解药。但即便只能留下一地鸡毛,时间也会抚平一切,... 本以为是“九小时极限营救”之类的惊险故事,没想到是一部家族秘史,一切娓娓道来,却也不乏惊险——个人的生死不过倏忽之间,而一念之差却又总在制造不可挽回的走向。作者极好地把握了主题的分寸感:这个故事关于爱,但“爱不是解药,而是补药”;关于信仰,但信仰无法拯救现实的污秽,将自己的一切尽数奉献的生活也不适合所有人。生命本身就意味着遗憾的发生,人必须寻找自己的解药。但即便只能留下一地鸡毛,时间也会抚平一切,正如水会自己找到平衡,公平不言自明。把“第九小时”留给自己是必要,因为那是祈祷的时间,而世间实在有太多纷乱需要祝福。 (展开)
0 有用 青诀。 2025-06-26 19:44:20 浙江
我真的放弃读西方小说了,真的读不进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