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
我的女儿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
为何不惜置身被嫌恶、被敌视的境地?”
★关于女儿,亦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关于母女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输赢的理解之战,也关于“各式各样”的我们
母亲的期待关乎“正常”,而女儿的期待关乎“自由”;母亲往往把女儿当成自己人生的延伸,女儿却再也不想像妈妈那样活着……
—“那个在我的血肉中诞生的孩子,为何成了离我最远、无法了解的人?”
—“妈难道不能接受我本来的样子吗?你不是说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吗?不是说跟别人不一样,不代表是坏事吗?这不都是妈说过的话吗?为什么这些话在我身上就变成了例外!”
普通母亲的独白,唤起身为女儿的我们所经历过的共同恐惧,和仍在等待的理解;叛逆女儿的反问,质疑着所有标签与偏见,也反问着整个社会的“厌女”叙事。
献给所有的“坏女儿”,和挣扎着想理解的好母亲。
★《82年生的金...
“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
我的女儿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
为何不惜置身被嫌恶、被敌视的境地?”
★关于女儿,亦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关于母女之间、人与人之间没有输赢的理解之战,也关于“各式各样”的我们
母亲的期待关乎“正常”,而女儿的期待关乎“自由”;母亲往往把女儿当成自己人生的延伸,女儿却再也不想像妈妈那样活着……
—“那个在我的血肉中诞生的孩子,为何成了离我最远、无法了解的人?”
—“妈难道不能接受我本来的样子吗?你不是说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吗?不是说跟别人不一样,不代表是坏事吗?这不都是妈说过的话吗?为什么这些话在我身上就变成了例外!”
普通母亲的独白,唤起身为女儿的我们所经历过的共同恐惧,和仍在等待的理解;叛逆女儿的反问,质疑着所有标签与偏见,也反问着整个社会的“厌女”叙事。
献给所有的“坏女儿”,和挣扎着想理解的好母亲。
★《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最受瞩目的东亚女性书写,申东晔文学奖获奖作品,韩国四大主流媒体重磅推荐!
继“金智英”之后,再次掀起韩国女性文学阅读与讨论的新热潮。
韩国三大网路书店YES24“文学作家选定的年度作品”、“文学热销榜年度之书”;韩国最大连锁书店保教文库“年度推荐作家”。
★“即使抛开女性的故事,此类作品也能引起读者关注,在于其对性少数群体和孤寡老人等社会边缘群体强有力的叙事。”
——《82年生的金智英》《关于女儿》韩文版编辑 朴慧珍
从性别议题到职场议题,从被抛弃的老人到被榨干的底层劳动者,以小人物视角揭露一个被资本与偏见支配的东亚社会,以及我们所有人身处的现实。
30年前到遥远的石油之国赚钱的男人;退休后只能在养老院擦屎擦尿谋生的妇女;风能进雨能进只有还贷不能停的房产投资;被卡着转正日期解雇的劳务派遣讲师……
男性缺席之后,三代女性以各自的方式面对衰老、病痛与孤独,撕破东亚传统家庭的虚假温情,实现打破血缘关系的女性互助。家庭并不能拯救孤独,爱与理解才能。
★一幅燃烧母亲的自画像,一段父权制家庭的悼词,一部跨世代女性的互爱互助的接纳史
为蒙受不公的同事争取权益的勇敢女儿,没有得到过任何肯定;为国际难民儿童事业付出全部青春的独立女性,在老去后成为社会的弃品。
无论身处哪个世代,女性依然尝遍偏见、旧俗和“正常”“完整”带来的苦难。但书中的她们都有面向危险的勇气和承担各自选择后果的坚韧。
★可能是东亚文学中第一次,从孤独母亲的角度,书写“性少数派”的女儿;
突破“酷儿”和“女性主义”的标签,一部挑战传统与界限的杰作!
★母亲的掌心,亦是女儿的肌体,由内而外,都是呼吸着的女性血肉
——新锐插画师×知名设计师,匠心设计,倾情奉上
《关于女儿》整体视觉由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使用新锐插画师目垂的作品。富有质感的笔触,安静而充满力量的调色,母亲的掌心,亦是女儿的肌体,由内而外,都是呼吸着的女性血肉。
【内容简介】
“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
我的女儿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
为何不惜置身被嫌恶、被敌视的境地?”
“我”作为母亲,一生都为女儿而活,对女儿抱有许多期盼。女儿却认为母亲从不聆听自己,更带回同为女性的伴侣,迫使母亲接受她们即将偏离“正常”的未来。
同时,母亲目睹着自己疗养院负责的患者珍女士因为罹患失智症,成为被机构、被社会所抛弃的包袱,在珍的身上,母亲仿彿看到了老后从孤独走向死亡的自己,也看到了以同样可以面临类似悲剧的女儿的未来……
在误解与撕裂,在对话与缝合的反复尝试中,母女俩同时被内在与外部世界的力量所推动着,前行着,逐渐逼近着彼此……
【媒体推荐】
从女性性少数群体身上,更能看清为偏见支配的社会。
——《东亚日报》
本书描写暴露在厌恶和排斥暴与力中的女性的同时,也一直着力于理解与成长。书中的母亲坚持不懈地去理解,不是希望某个人理解自己,而是希望自己能够理解他人。
——《每日经济》
本书尖锐地展示了韩国社会针对本就难以立足的少数群体设立的暴力机制。通过记述和刻画一位“酷儿”的母亲达到“最佳理解”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达成理解的更多可能性。
——《韩国日报》
每个人都可能是彼此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母亲,因为“毫不相干的外人”实际上并不存在,也许凭借这股力量,我们终能走向“宛如奇迹般的理解”的那一步。
——金申贤京(柏林自由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当人们忙着对“酷儿”和女性主义争辩不休时,本书已超越了“概念”与“界限”,成为一部杰作。
——姜英淑(韩国作家)
小说中的主人公并不是用无条件的爱和牺牲描绘的“主流”母亲,女儿也不会对母亲表现出溢于言表的体谅与安慰。她们在母亲和女儿的身份之下,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也有自己的烦恼与生活。
——文允江(韩国作家)
平凡的生活或许本就是艰难的,然而艰难的并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对“平凡是谁制定的”这一标准的考察。本书展现的不单纯是弱势群体遭受的偏见,还有我们在此时此刻共同所处的现实。
——《锦江日报》
关于女儿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金惠珍
1983年生于韩国大邱。
2013年,凭借长篇小说《中央站》获第5届“中央长篇小说文学奖”。
2018年,凭借《关于女儿》获第36届“申东晔文学奖”,该作也成为了继《82年生的金智英》之后最受关注的韩国女性小说。
2020年,再次以《9号的工作》(简中版待出)获得第28届“大山文学奖”。
目录 · · · · · ·
导读
喜欢读"关于女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关于女儿"的人也喜欢 · · · · · ·
关于女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9 条 )
子宫家庭下的女儿与母亲
论坛 · · · · · ·
可以拍成电影吗? | 来自春夏 | 1 回应 | 2024-07-29 21:35:03 |
太喜欢这本书的装帧了 | 来自豆油皮 | 2023-10-15 12:28:14 | |
为什么这本书纸的味道这么大 | 来自NanNan | 3 回应 | 2023-09-03 03:57:27 |
是关于女儿的一切,更是关于东亚女儿的一切 | 来自ZCW_Larry | 2023-07-10 15:27:36 | |
微读上架了 | 来自eri我的树儿 | 2023-06-12 01:16:1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Picador (2022)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
時報文化 (2019)8.4分 175人读过
-
민음사 (2017)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亜紀書房 (2018)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海无涯 (佾云)
- 同志文学藏书 (鹿鸣之什)
- 一頁folio出版书目 (一頁)
- 女性主义书单 (Carmen🎗️)
- 比如女人 (小米=qdmim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关于女儿的评论:
feed: rss 2.0
87 有用 半岛璞 2022-11-04 16:17:53 北京
围绕女儿的取向问题,母女之间的互相不理解,叙述充满意义,但并非最打动我的地方。相反,母亲作为更接近人生终点现场的人,对于老后返贫,跟临终前护理院中的黑寂人生的洞悉跟恐惧,残酷得叫人动容。“令我担忧的永远不是死亡,而是生活。”
43 有用 梁州 2023-03-14 19:42:57 中国香港
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由神谕中窥见第一任夫人墨提斯生下雅典娜后会再孕育一个危及他的权力的儿子,于是宙斯将还怀着雅典娜的墨提斯吞入腹中,但雅典娜在宙斯的体内成长,然后劈开其脑袋以成人之姿降生于世。在神话之中,纵然雅典娜英姿过人、聪慧无比,宙斯却因为她是女性,默认其永远无法危及自己的权力而给予其万千宠爱——由神话中的性别叙事看历史主体中的儿女在世界中心的位置,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是,父子之间始终存在竞争,... 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由神谕中窥见第一任夫人墨提斯生下雅典娜后会再孕育一个危及他的权力的儿子,于是宙斯将还怀着雅典娜的墨提斯吞入腹中,但雅典娜在宙斯的体内成长,然后劈开其脑袋以成人之姿降生于世。在神话之中,纵然雅典娜英姿过人、聪慧无比,宙斯却因为她是女性,默认其永远无法危及自己的权力而给予其万千宠爱——由神话中的性别叙事看历史主体中的儿女在世界中心的位置,历史告诉我们的经验是,父子之间始终存在竞争,俄狄浦斯式的故事昭示着以父子关系为中心制的家庭关系。但在父子之外,母子、母女的关系却鲜少被聚焦。这本书的精彩之处,并不在于其故事里的性少数元素,它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彰显了母亲的视角,作者在传统叙事之外给予了一个新的中心,这个故事里只有女性,女儿的性向,女人之间的互助、交谈,女人们在这里汇成独立的海洋。 (展开)
371 有用 布卤 2022-10-28 10:24:43 辽宁
母亲一直在控诉,我的女儿怎么会这样?可实际上母女俩何其相似,女儿不愿意随波逐流,发起向学校的抗议。母亲也不愿意随波逐流,执意把疗养院的老人带回家。很多母亲都会感叹自己的女儿不像自己或者说,怎么会是这样?但其实这样的女儿不就是你们亲手造就的吗?!
19 有用 Fleurs.哼哼 2022-10-09 17:12:31 河南
作为男性和儿子的角色,我当然不敢笃定和妄言女性成长的那些必经拐点,结合本书,回忆了一下我历任女友与其母亲关系的心路历程,恍惚有一个似是而非的判断: 类似于男性的成长和裂变必须经历最少一次精神“弑父”,女性也需要在几次特殊的时间点上仪式般地扬弃传统、家庭和母亲的多重影响。 东亚,亚洲甚至类似的父权社会对孕育世界的女性有着罄竹难书的洗脑,不仅仅是书中几代女性不同氛围的迷茫、惶恐、挣扎、反叛…… 女性觉... 作为男性和儿子的角色,我当然不敢笃定和妄言女性成长的那些必经拐点,结合本书,回忆了一下我历任女友与其母亲关系的心路历程,恍惚有一个似是而非的判断: 类似于男性的成长和裂变必须经历最少一次精神“弑父”,女性也需要在几次特殊的时间点上仪式般地扬弃传统、家庭和母亲的多重影响。 东亚,亚洲甚至类似的父权社会对孕育世界的女性有着罄竹难书的洗脑,不仅仅是书中几代女性不同氛围的迷茫、惶恐、挣扎、反叛…… 女性觉醒更是一个庞大的母题,我不知道如何从根本改变,但隐隐约约我知道,经济基础的夯实拔高和公共领域话语权的增广增量绝对是目前最有效的办法。 (展开)
35 有用 曼仔 2023-03-23 03:07:55 北京
是我读过的第一本韩国小说,超出预期的好看!结构非常有野心,丧偶的寡居母亲一直在养老院做护工,家里有激进的姬佬女儿和她的女友,会为了寻求公义而奔走呼号,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有悖于母亲对“正常“的认知;而与此同时母亲一直在养老院照顾的孤寡老人,年轻时或许与她女儿是一样的人,为了和自己“不相干”的人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匿名资助了很多小孩,到老来却失智失能孑然一身。无法理解女儿的母亲,却其实也在为和自己不相... 是我读过的第一本韩国小说,超出预期的好看!结构非常有野心,丧偶的寡居母亲一直在养老院做护工,家里有激进的姬佬女儿和她的女友,会为了寻求公义而奔走呼号,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有悖于母亲对“正常“的认知;而与此同时母亲一直在养老院照顾的孤寡老人,年轻时或许与她女儿是一样的人,为了和自己“不相干”的人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匿名资助了很多小孩,到老来却失智失能孑然一身。无法理解女儿的母亲,却其实也在为和自己不相干的老人,付出着劳动与爱意。能明显感觉到作者的叙事野心,希望通过微观的生活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声音。不过在读到母亲因女儿的“不正常”而痛苦的时候,难免还是会在思路上拐到心理学,这还是因为个人边界不清晰之故,分不清“我的女儿”不等于“我自己的延伸”。 (展开)
0 有用 NNN 2024-11-21 16:05:26 江苏
写的真的很好,有时代入母亲,有时又代入女儿,看完思考着我的亲子关系。
0 有用 Sleepwalker 2024-11-21 14:24:55 加拿大
很多对话内容实在是太熟悉,读的时候不断的会想起老妈,想到她是不是也是出于类似的想法,选择听不到我说话,一直在心照不宣、暧昧不清的界限徘徊。也许在她看来,坚持得够久,总有一天我会自行回到正轨,过平凡普通的生活
0 有用 啊世界啊 2024-11-21 00:02:43 广东
关于女儿关于母亲关于家人关于伴侣关于性少数关于社会关于自己 篇幅很短 意犹未尽 还想她继续说下去 我在期待一个happyending 我想在书里寻找通往he的途径 但是正如书结尾母亲说的那样一切都是未知的 在幸福来临的那一刻前都不会知道
0 有用 SY2816 2024-11-20 13:00:01 北京
最后还是无解的生活
0 有用 木怀南 2024-11-20 12:49:11 北京
传统家庭观念深厚的东亚语境内,同性恋的强力排斥,单身失能老人的养老困境,少子化社会下新生代独生女承载的期待与压力,通过细碎的对话逐一呈现。一条脉络是母亲与自己、与女儿同性恋事实的和解。母亲或许最后仍无法理解女同,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她逐渐明白了不解本身无关紧要,她逐渐识别亲密关系的多种形态,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忧惧的源头并非这份不解,而是外在世界对同性恋女儿的敌视与伤害,她的抗拒源自外在世界对“反常”... 传统家庭观念深厚的东亚语境内,同性恋的强力排斥,单身失能老人的养老困境,少子化社会下新生代独生女承载的期待与压力,通过细碎的对话逐一呈现。一条脉络是母亲与自己、与女儿同性恋事实的和解。母亲或许最后仍无法理解女同,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她逐渐明白了不解本身无关紧要,她逐渐识别亲密关系的多种形态,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忧惧的源头并非这份不解,而是外在世界对同性恋女儿的敌视与伤害,她的抗拒源自外在世界对“反常”人生的不允许。第二条脉络借助母亲与人生闪耀默然消逝的珍之间的连接展开,以呈现人活世上,不可能从“世上之事”中抽身,彼之当下即我之未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