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一部芯片的发展史与竞争史! 追溯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直面大国博弈下的芯片竞争格局!
《金融时报》2022年度最佳商业图书
《经济学人》2022年度最佳图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
2023年专业出版商杰出作品奖
入围莱昂内尔·盖尔伯奖
腾讯研究院2023年新春书单
——————————————————
芯片是现代世界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就像石油一样。如今,军事、经济和地缘政治力量都建立在芯片的基础上。从制导导弹到微波炉,从智能手机到股票市场,一切都离不开芯片。谁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谁就能在科技和经济等领域产生巨大的优势。长期以来,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各国,都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进行激烈的竞争,以图赢得这场立足于科技之上的战争。
经济历史学家克里斯·米勒在书中较为完整地描述了各国为控制芯片技术而进行的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历程,解释了半导体在现...
一部芯片的发展史与竞争史! 追溯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直面大国博弈下的芯片竞争格局!
《金融时报》2022年度最佳商业图书
《经济学人》2022年度最佳图书
《纽约时报》畅销书
2023年专业出版商杰出作品奖
入围莱昂内尔·盖尔伯奖
腾讯研究院2023年新春书单
——————————————————
芯片是现代世界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就像石油一样。如今,军事、经济和地缘政治力量都建立在芯片的基础上。从制导导弹到微波炉,从智能手机到股票市场,一切都离不开芯片。谁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谁就能在科技和经济等领域产生巨大的优势。长期以来,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各国,都在芯片设计和制造领域进行激烈的竞争,以图赢得这场立足于科技之上的战争。
经济历史学家克里斯·米勒在书中较为完整地描述了各国为控制芯片技术而进行的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历程,解释了半导体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以及美国是如何在芯片设计和制造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军事系统的。
本书集科技冒险、商战故事、大国博弈于一体,分析了芯片崛起的历史,以及以控制芯片行业的未来为目的的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权力斗争,对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和和科技至关重要。
——————————————————
1.一本书读懂芯片发展史与竞争史。本书讲述了全球半导体行业早期的技术突破,仙童半导体、德州仪器、英特尔、华为等各家芯片巨头的创业发展,以及美国、苏联、日本、韩国和欧洲各国为了这场科技战争而进行的长达数十年的斗争历程。
2.本书将宏大话题写得通俗易懂。本书共有54个章节,每一章都干货满满、清晰好读,集科技冒险、商战故事、大国博弈于一体,将芯片历史融合经济、技术、战略分析,即使是非专业读者,读起来也毫不费力。
3.本书对理解当今世界至关重要。本书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美国政府、企业家以及智囊团的真实想法,为我们正经历的“卡脖子”难关找寻历史启示,也为我们理解当前芯片局势、当今世界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4.本书获中外知名人士重磅推荐。科学作家万维钢作序,郭奕武(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冯锦锋(知名半导体产业专家)、吴晨(《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保罗·肯尼迪(英国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H. 萨默斯(美国财政部前部长)、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美国海军上将)等。
——————————————————
克里斯·米勒的《芯片战争》十分精彩,有科技冒险,有商战故事,更有大国博弈,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受欢迎。但我们中国读者读这本书会有更复杂的情绪,理应也有更重要的收获。
——万维钢 科学作家
克里斯·米勒所写的《芯片战争》文笔优美,引人入胜,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芯片的发展史与竞争史,展现了科技创新背后的激烈竞争与暗流涌动,值得推荐。
——郭奕武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产业、经济、战略图书。这本书让我们得以一窥美国专家乃至美国政府、企业家和智囊团的真实想法,是大家了解和思考当前芯片局势的上佳读物。
——冯锦锋 知名半导体产业专家
《芯片战争》为全球化历史的梳理提供了重要的样本分析,也为世界矛盾重重的前景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
——吴晨 《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
这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引人入胜,集经济分析、技术分析和战略分析于一体,独具匠心。
——保罗·肯尼迪 英国历史学家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中美两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芯片战争”,它们争相设计和制造世界上先进的微处理器。随着中美竞争的加剧,这本书正好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历史视角。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书。
——尼尔·弗格森 英国历史学家
如果你关心技术、国家未来的繁荣或持续的安全,那么这是一本你不得不读的书。
——劳伦斯·H. 萨默斯 美国财政部前部长
这本书抓住了21世纪地缘战略竞争中最关键和最具战略意义的要素,以历史和技术为基础,精彩而有趣,具有深刻的说服力。
——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 美国海军上将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美]克里斯·米勒(Chris Miller),美国塔夫茨大学弗莱彻学院国际史副教授,美国企业研究所珍妮·科克帕特里克(Jeane Kirkpatrick)客座研究员,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欧亚区主任,宏观经济与地缘政治咨询公司格林曼特主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特约撰稿人。拥有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译者简介:
蔡树军,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电子工程系博士。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讲授集成电路原理及制造等课程。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某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半导体研究工作,已联合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曾以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部委颁发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
目录 · · · · · ·
人 物 / 5
术 语 / 7
推荐序 / 9
译者前言 / 17
中文版序 / 19
引 言 001
第一部分 冷战时期的筹码
1 从钢铁到硅片 / 013
2 开 关 / 018
3 诺伊斯、基尔比和集成电路 / 021
4 起 飞 / 025
5 迫击炮和规模生产 / 029
6 “我……要……发……财” / 034
第二部分 美国世界的电路
7 苏联硅谷 / 041
8 “复制”策略 / 046
9 晶体管推销员 / 050
10 “晶体管女孩” / 056
11 精准打击 / 060
12 供应链策略 / 064
13 英特尔的革命 / 068
14 五角大楼的抵消战略 / 073
第三部分 失去领导能力?
15 “竞争很激烈” / 081
16 “与日本的战争” / 085
17 “运送垃圾” / 090
18 20世纪80年代的原油 / 096
19 死亡螺旋 / 100
20 日本可以说“不” / 106
第四部分 美国复兴
21 芯片之王 / 115
22 颠覆英特尔 / 121
23 “敌人的敌人”:韩国的崛起 / 126
24 “这就是未来” / 130
25 克格勃T局 / 135
26 “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抵消战略的影响 / 139
27 战争英雄 / 144
28 “冷战结束了,你们赢了” / 148
第五部分 集成电路,集成世界?
29 “台湾想要一个半导体产业” / 155
30 “所有人都必须制造半导体” / 161
31 “与中国人分享上帝的爱” / 166
32 光刻战争 / 171
33 创新者的困境 / 177
34 跑得更快? / 183
第六部分 离岸创新?
35 “真正的男人要有晶圆厂” / 191
36 “无晶圆厂的革命” / 195
37 张忠谋的大联盟 / 200
38 苹果硅 / 206
39 EUV光刻机 / 209
40 “没有 B 计划” / 215
41 英特尔如何遗忘创新 / 219
第七部分 中国的挑战
42 中国制造 / 227
43 “把冲锋号吹起来” / 229
44 技术转让 / 235
45 “并购势必发生” / 241
46 华为的崛起 / 245
47 5G未来 / 250
48 下一个抵消战略 / 254
第八部分 芯片瓶颈
49 “我们正在竞争的一切” / 265
50 福建晋华 / 272
51 打击华为 / 276
52 中国的人造卫星时刻? / 282
53 短缺和供应链 / 288
54 台湾困境 / 295
结 论 / 303
致 谢 / 309
注 释 / 31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简单说,米勒这本书能纠正我们三个错误认知。 * 第一个错误认知是任何高科技都可以用“堆积”的方法获得。我们常常默认而未经审视的一个观念是只要你投入足够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就可以做成别人能做成的任何事情。 … 要造芯片,从芯片设计软件到光刻机,再到硅材料,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很多个聪明人的奇思妙想,这里没有“大力出奇迹”。你需要成千上万个“邓稼先”和“于敏”,而且他们必须都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得树大根深。 芯片的科学原理没有秘密,都是公开的。但是要做到技术上的可行性,尤其是商业上的可盈利性,那可就太难了。花一亿元人民币造出一颗芯片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保证大规模制造、保证良品率、保证更新速度,还得保证做出来很便宜才行。 为此,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大项目,而是一整个生态系统。而这样的系统,只能由全世界顶尖科技公司共同完成。 米勒在书中不厌其烦地讲当今世界芯片技术的格局。就拿能生产5纳米以下芯片的EUV(极紫外光)光刻机来说,最初的设计原理来自美国,实际形成产品的是荷兰的阿斯麦(ASML)公司,它用了30年的研发才完成了商业化。而阿斯麦并不是自己研发,它始终需要各大公司的投资和合作,尤其是需要上千家小型高科技公司做零部件供应商。比如EUV光刻机中的激光器是德国一家公司受命研发出来的,它有457329个部件——所有这些零部件哪怕有一个性能不达标,光刻机的总体性能就会大打折扣。 * 第二个错误认知是创新应该由政府来主导。我们有些人倾向于把政府想象成无所不能的力量,仿佛政府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 如果让政府主导创新,那就不是创新。政府就不是一个创新部门。创新,首先是有风险的事情,需要奇思妙想,需要你在各个方向自由探索。创新意味着浪费,意味着对现有格局的颠覆,意味着无情的破产和淘汰……这些都不是政府喜欢的。政府做事总是求稳、求保守、不冒险。…政府主导创新最好的结果可能是扶植起来几家没有竞争力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推荐序 / 9 -
要想产生足够的EUV,需要用激光轰击一个小锡球,西盟(Cymer)是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两位激光专家创立的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光刻光源领域的主要参与者。该公司的工程师们意识到,最好的方法是以大约每小时200英里的速度在真空中射出一个三千万分之一米直径的小锡球,然后用激光照射锡两次,第一次脉冲加热锡,第二次脉冲将锡球轰成温度约为50万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这比太阳表面热很多倍。然后,这个轰锡过程每秒重复5万次,以产生制造芯片所需强度的EUV。从那时起,复杂性的增加令人难以置信,而以前莱思罗普的光刻工艺只需借助于一个简单的灯泡作为光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9 EUV光刻机 / 209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芯片战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芯片战争"的人也喜欢 · · · · · ·
芯片战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7 条 )
论坛 · · · · · ·
上周刚看完 联想华为 | 来自长不高的一米八 | 2 回应 | 2025-02-18 14:20:20 |
加州大学博士也是水货? | 来自Jacky | 2025-01-12 11:51:57 | |
一定要看繁体译本,简体翻译版的删减太多了。 | 来自宁辛子 | 7 回应 | 2024-11-24 14:03:32 |
转让本书繁体版 | 来自greattree | 2024-10-07 12:14:11 | |
跟另一本芯片战争相比如何? | 来自萧默洛 | 2 回应 | 2024-09-03 12:53:47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Scribner (2022)8.8分 572人读过
-
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2023)8.5分 615人读过
-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4)7.2分 1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最新出版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 评分可能虚高书籍(一) (无心恋战)
- 历史 传记 紫金 (微不足道)
- 北京地铁书单 (向北向北)
- 经济·知世 (不动明龙)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芯片战争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pjypp 2023-07-27 07:58:46 美国
这个中文译本真的是给人看的吗….
3 有用 博约仁po切 2024-02-11 12:33:41 浙江
细节上的知识性错误有点多,而且以dram来作为叙事主线感觉有点牵强,建议当作《三国演义》这样的虚构作品来读23333
3 有用 Lucifer 2023-07-31 08:56:08 上海
这书只要关注科技发展相关部分的事实就够了。每每作者讨论背后的体制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时候都充满了对美国等西方的偏袒和偏见。比吴军的浪潮之巅覆盖的内容更多了点。
5 有用 BIG Z 2023-07-05 10:55:23 辽宁
带不带你玩呢,都是资本家的贪婪。很遗憾,这本书政治性太强,书中的把芯片描绘成了播撒光明的天使。实际是美帝霸权主义统治世界的铁拳。事实就是,软硬件差距巨大的情况下,依然要压制你,长路漫漫啊。
6 有用 汤姆小气囊 2024-01-29 15:03:13 上海
泛泛的流水账+shi一样的翻译,可惜了这么个题材,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