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每个生命都向往自由。”
★ 一部关于个人生活和人类命运的不朽杰作
★ 被誉为“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华语世界首个中译本全新修订
★ 还原三卷本形式,差异化封面设计
《生活与命运》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为背景展开叙述,作者格罗斯曼的笔触横跨整个欧洲东线战场。与同时期相同题材的作品相比,尽管《生活与命运》的叙事核心围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展开,但是格罗斯曼不仅仅着墨于刻画战争场面的惨烈。格罗斯曼刀笔所至,一副横跨整个苏联大地的历史画卷跃然纸上,从纳粹德国占领区,到斯大林格勒战场最前线,再到为避战火几乎空城的莫斯科,乃至罪犯服役苏联远东地区。通过将故事情节巧妙而精密的穿插和排列,无数被淹没于历史中的芸芸众生在书中重新鲜活起来,不论是集中营中逆来顺受的犹太囚徒,还是战争最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兵;不论是在战争年代投机倒把、打压...
“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每个生命都向往自由。”
★ 一部关于个人生活和人类命运的不朽杰作
★ 被誉为“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华语世界首个中译本全新修订
★ 还原三卷本形式,差异化封面设计
《生活与命运》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为背景展开叙述,作者格罗斯曼的笔触横跨整个欧洲东线战场。与同时期相同题材的作品相比,尽管《生活与命运》的叙事核心围绕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展开,但是格罗斯曼不仅仅着墨于刻画战争场面的惨烈。格罗斯曼刀笔所至,一副横跨整个苏联大地的历史画卷跃然纸上,从纳粹德国占领区,到斯大林格勒战场最前线,再到为避战火几乎空城的莫斯科,乃至罪犯服役苏联远东地区。通过将故事情节巧妙而精密的穿插和排列,无数被淹没于历史中的芸芸众生在书中重新鲜活起来,不论是集中营中逆来顺受的犹太囚徒,还是战争最前线浴血奋战的士兵;不论是在战争年代投机倒把、打压异己的官僚,还是坚持原则、拒绝出卖良心的知识分子,每个人物都因为真实而变得熟悉,尽管这是一个离我们已经非常遥远的故事,但是它依然与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命运息息相关。
◎ 编辑推荐:
《生活与命运》是苏联作家格罗斯曼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创作的最高成就。尽管在作家有生之年不仅未能看到《生活与命运》出版问世,甚至手稿也被没收,然而不朽的作品终究不会被历史淹没。手稿被没收前作家凭借其敏锐的嗅觉制作了一个微缩胶卷的备份,经过许多人的不懈努力最终这份备份被带出苏联。1980年,《生活与命运》在瑞士正式出版。1988年,作家遗愿得偿,《生活与命运》在苏联《十月》杂志上连载,次年《生活与命运》单行本在苏联发行,2013年格罗斯曼的手稿终于被归还作家家人。
本次中文版《生活与命运》还原了三卷本形式,封面在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差异化取景,从纳粹德国集中营和犹太人囚徒,到斯大林格勒战场孤楼和奋战士兵,再到苏联社科院主楼和知识分子,跟随格罗斯曼刀笔所至,贯穿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勾勒出了一幅恢弘的史诗画卷。每个人的个人生活都与整个人类的命运被以一种密不可分的方式联系在了一起。格罗斯曼以一种真挚平实的感情描绘出了战争的可怕与惨烈,除了会夺走无数人生命的火线战场,还有另一种战争在每一个人心中展开。这场以人心为战场的战斗或许未必会直接决定人的生死,但是却关乎一个人的自由与良心……
生活与命运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瓦西里·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1905—1964),原名约瑟夫·所罗门诺维奇·格罗斯曼,苏联作家、战地记者。他出身于一个乌克兰犹太知识分子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成为苏联《红星报》战地记者,1941年8月至1945年8月,以战地记者身份到前线,从战火初燃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再到苏联军队攻下柏林,格罗斯曼经历了战争的全过程,写下了许多揭露纳粹德国集中营真相的报道。他所见证的无数惨烈的战争和人性的悲剧都成为了日后他笔下最真实有力的文字。
1952年,格罗斯曼因作品《为了正义的事业》受到苏联作协的批判,被迫对作品做出了大量删改。1960年,《生活与命运》脱稿,然而该书不但未能出版,并且手稿也于次年被苏联安全部门查抄。直至1964年格罗斯曼因病逝世,《生活与命运》都未能出版,手稿也未归还作家。在历经无数辗转之后,《生活与命运》于1980年在瑞士出版,迅速引起...
瓦西里·谢苗诺维奇·格罗斯曼(1905—1964),原名约瑟夫·所罗门诺维奇·格罗斯曼,苏联作家、战地记者。他出身于一个乌克兰犹太知识分子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成为苏联《红星报》战地记者,1941年8月至1945年8月,以战地记者身份到前线,从战火初燃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再到苏联军队攻下柏林,格罗斯曼经历了战争的全过程,写下了许多揭露纳粹德国集中营真相的报道。他所见证的无数惨烈的战争和人性的悲剧都成为了日后他笔下最真实有力的文字。
1952年,格罗斯曼因作品《为了正义的事业》受到苏联作协的批判,被迫对作品做出了大量删改。1960年,《生活与命运》脱稿,然而该书不但未能出版,并且手稿也于次年被苏联安全部门查抄。直至1964年格罗斯曼因病逝世,《生活与命运》都未能出版,手稿也未归还作家。在历经无数辗转之后,《生活与命运》于1980年在瑞士出版,迅速引起了世界文坛的剧烈震动,许多评论家将之称为“当代的《战争与和平》”,之后各语种译本先后问世,格罗斯曼也被公认为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家。
目录 · · · · · ·
第二部
第三部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契诃夫说:让上帝到一边去吧,让所谓伟大的先进思想到一边去吧,首先是人,我们要善良,要关心人,不管什么人,僧侣、庄稼汉、百万巨富的工厂主、萨哈林的苦役犯、饭店的跑堂;首先要尊重人, 怜惜人,热爱人,不这样绝对不行。这就叫民主,这就是俄罗斯人民目前还没有得到的民主。 “俄罗斯人一千年来什么都看到了,看到了‘伟大’,也看到了‘超级伟大”。但有一样东西没看到,那就是民主。这也正是颓废派与契诃夫的区别。国家愤恨颓废派,会捶他们的后脑勺,会踢他们的屁股。可是国家却不理解契诃夫思想的实质,所以容许他存在。民主在我们的事业中是没有用场的,当然,这是指真正的、人道主义的民主。” (查看原文) -
唉,亲爱的同志们,”马季亚罗夫忽然说,“你们可知道,什么是言论自由吗?但愿你们在战后和平的早晨,打开报纸,看不到欢呼的社论,看不到劳动者给伟大的斯大林的信,看不到炼钢工人为庆祝最高苏维埃选举加班加点的报导和美国劳动者在悲惨、失业和穷困中迎接新年的报导,你们猜,在报纸上能看到什么?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你们能想象这样的报纸吗?能提供信息的报纸!你们可以看到:库尔斯克州歉收对布特尔监狱的制度进行了检查,对于开凿白海至波罗的海的运河正在进行争论,可以看到普通工人发表意见,反对发行新的公债。 总而言之,你们可以知道国内发生的一切:知道丰收,也知道歉收知道忘我劳动,也知道锁盗;知道矿井产量,也知道矿井事故;知道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的分歧;还会看到因为厂长侮辱七十岁的老技术员而引起罢工的报导;可以读到丘吉尔和布吕姆的讲演,而不是他们“似乎声称的那一些;可以读到英国下议院辩论的报导;可以知道,昨天在莫斯科有多少人自杀,有多少被撞伤的人被送进外科医院。 可以知道为什么没有莽麦米,而不是仅仅知道用飞机从塔什干往莫斯科运来了最早的草莓。如果要了解集体农庄每个劳动日分多少粮食可以看报纸,不必问家里的保姆,不必等到她的侄女从乡下来莫斯科买粮食。是的,是的,尽管如此,苏联人还是苏联人。 “每个人都可以进书店,买书,依然做自己的苏联人,但是可以阅读美国、英国、法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评论家的作品。都可以自己分辨,他们哪些地方不对;每个人都可以不要保姆,随意在街上行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部 00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生活与命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生活与命运"的人也喜欢 · · · · · ·
生活与命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8 条 )




梁文道-《生活与命运》新版序



《生活与命运》人物关系图
论坛 · · · · · ·
总有傻子认为改动一个标点就是一个新版 | 来自哭泣的乌鸦 | 1 回应 | 2023-07-28 18:32:17 |
与力冈版相比如何? | 来自周骂鹤 | 6 回应 | 2023-07-11 16:27:25 |
不知道新版本怎么样 | 来自蒋方 | 1 回应 | 2023-07-09 22:06:10 |
小组:瓦西里·格罗斯曼 | 来自寒山 | 2023-06-14 10:53:3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8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9.3分 4426人读过
-
NYRB Classics (2006)9.8分 28人读过
-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20)9.3分 1142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5)9.1分 99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译文文学 (上海译文)
- 俄语文学(2018——) (宝王白奖评委)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文新思 (森森)
- SP猪式会社员工读物(2024年版) (天蝎小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6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生活与命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一一五六七 2025-01-02 11:51:21 山西
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在生存下的生命自由,战争下生命的延续,来自于生命最原始的感动,还有生命源动力中对自由的追求与向往……马伯庸读后感慨:它和《战争与和平》没有可比性,两者都在各自的战场上达到高峰。如果你能被第十二节触动,那么就可以放心地翻开这部巨著,绝不会失望………这套书分为了三卷,三个不同的故事发展,每本的可读性,作为读者的代入,忍不住思考自己,对于自由,好像失去了所有的力气与手段
2 有用 居居有在看书啦 2023-11-15 20:05:48 安徽
一部宏大且深刻的著作,以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探讨了战争、政治和人性等主题,展现了人-国家、个体-组织两极在战争的极端环境下的行为和状态。自由、权利、斗争、生存、死亡…瓦西里·格罗斯曼操控着他的镜头带我们走进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苏联,细致的刻画了前线的战士、首领、流民,后方的集中营、劳改营、工厂、研究所、普通家庭……深入了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绘了一张广而深的史诗般的苏联全景图。战争的残酷、集中营的... 一部宏大且深刻的著作,以多层次、多角度的方式探讨了战争、政治和人性等主题,展现了人-国家、个体-组织两极在战争的极端环境下的行为和状态。自由、权利、斗争、生存、死亡…瓦西里·格罗斯曼操控着他的镜头带我们走进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苏联,细致的刻画了前线的战士、首领、流民,后方的集中营、劳改营、工厂、研究所、普通家庭……深入了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绘了一张广而深的史诗般的苏联全景图。战争的残酷、集中营的可怕,政治迫害的无孔不入,纳粹集中营与压抑的社会生活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分,但在这一切之上是人本性中对自由、生命的渴望,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生活继续,唯有不断面对、不断的选择。而死去的人将安息,寒冬过去,春天终会到来。“没什么,亲爱的,生活就是生活。”“这个世界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每个生命都向往自由。” (展开)
15 有用 吉喵喵 2024-05-27 14:13:06 上海
格罗斯曼写出了人何以为人,这部作品的核心是关于人与自由,其中很多内容都让人非常震撼而且值得深思。看介绍说是中国最早出版的译本,虽然是三人合译,但是整体还是很流畅的。三卷本的形式,也避免了每天读的时候举“砖头”
22 有用 Step 2023-07-13 14:04:42 辽宁
多人合译,毫无诚意。第一第二个译本根本没什么价值,最重要的是文本质量。力刚,郑海凌的合译本都比这个好
0 有用 paul@MacArthur 2024-02-05 22:06:44 上海
恰恰是因为格罗斯曼写了“人”,才是这本小说比历史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