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八个月时间,一百篇日记,二十五本书,
葛兆光教授“宅兹东京”,
读日本史论著,想中国史问题。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葛兆光先生在日本访学时的读书随笔和日常生活中行旅、访友间的记录。不仅有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反思,对历史研究方面的新感悟,也思考了全球史视角对当前历史学研究的影响,等等。此外,书中也有葛兆光先生读史时产生的对历史与现实之间比较的思考,以及对若干重要学术问题的新见解和新启发。
——————————
【编辑推荐】
🖊 历史学之外对世事和人情的洞察。本书是历史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兆光先生2020年在日本的读书随笔和日常生活中行旅、访友间的记录。不仅有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反思,中日历史研究的比较,全球史视角对现在中国历史研究的影响等等,也有在疫情期间读史对现实和历史对照之后的思考和对于日本访学行旅中的困惑。思考历史学如何成为一门...
八个月时间,一百篇日记,二十五本书,
葛兆光教授“宅兹东京”,
读日本史论著,想中国史问题。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葛兆光先生在日本访学时的读书随笔和日常生活中行旅、访友间的记录。不仅有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反思,对历史研究方面的新感悟,也思考了全球史视角对当前历史学研究的影响,等等。此外,书中也有葛兆光先生读史时产生的对历史与现实之间比较的思考,以及对若干重要学术问题的新见解和新启发。
——————————
【编辑推荐】
🖊 历史学之外对世事和人情的洞察。本书是历史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兆光先生2020年在日本的读书随笔和日常生活中行旅、访友间的记录。不仅有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反思,中日历史研究的比较,全球史视角对现在中国历史研究的影响等等,也有在疫情期间读史对现实和历史对照之后的思考和对于日本访学行旅中的困惑。思考历史学如何成为一门介入现实的学科
🖊 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一位知识人面对时代变局的记录和思考。作者既有对日本东洋学传统、全球史和区域史研究在今天中国史研究的延伸和借鉴,也有对东方主义、民族主义等经典命题的反思和批判。
🖊 借助他者视角,重新观察今天中国历史学研究的范式和问题意识。书中记录了作者与许多日本当代历史学者的交往,以及自己对日本汉学著作的阅读和思考过程。比如网野善彦的日本中世史研究,丸山真男的思想史研究,这些长期对中国学界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本书中对这些学者的引介和对比。
东京札记的创作者
· · · · · ·
-
葛兆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葛兆光,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 年获选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全球学人”。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宅兹中国》《声回响转》《到后台看历史卸妆》等。
喜欢读"东京札记"的人也喜欢 · · · · · ·
东京札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 条 )
> 更多书评 29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价格…… | 来自悠悠晃晃 | 3 回应 | 2024-05-16 17:37:12 |
这也太贵了吧 定价128 卖八十多块 还不如添钱买台... | 来自颜霜 | 2024-02-29 01:43:22 | |
不出版了?不出版了?不出版了?不出版了?不出版了? | 来自咸鱼 | 2023-11-17 19:18:08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想买的书 (小实)
- 要买的书 (K)
- 文化漫笔 (森森)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他山之玉 (鶴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13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东京札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11 有用 三清喵 2024-01-29 09:00:56 江苏
葛兆光先生近年在日本访学时所作的札记,多是旅游日记+阅读笔记,关注的问题以思想史、亚洲史、佛教史为主。很难想象,在疫情席卷日本期间,他居然还可以静下心来进行学术研究,甚至能够一天写出数千字。🙀比较有趣的是,书中经常涉及宋代历史,譬如2021.1.8他在东京闲读《宋史》,指出11-13世纪宋辽金互相为敌而非亲如一家,批评国内有些学者以今论古。他还谈及不少宋代佛教问题,大多也是大陆宋史学者的学术盲区。... 葛兆光先生近年在日本访学时所作的札记,多是旅游日记+阅读笔记,关注的问题以思想史、亚洲史、佛教史为主。很难想象,在疫情席卷日本期间,他居然还可以静下心来进行学术研究,甚至能够一天写出数千字。🙀比较有趣的是,书中经常涉及宋代历史,譬如2021.1.8他在东京闲读《宋史》,指出11-13世纪宋辽金互相为敌而非亲如一家,批评国内有些学者以今论古。他还谈及不少宋代佛教问题,大多也是大陆宋史学者的学术盲区。令人遗憾的是,贫喵留心的道教问题,全书付之阙如。😹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与日本学者均批评丸山真男夸大儒教的影响,应该引起某圈学者得警惕:宋朝真的是“以儒立国”嘛?如果不是,那么所谓的“赵大誓约”“金匮之盟”等谜团,是否能够迎刃而解?期待葛老有关信仰问题的论著早日出版。 (展开)
0 有用 黎戈 2024-03-23 14:07:15 江苏
以学者视野写出来的游学笔记。颇多参照日本对比中国的内容。
11 有用 真好 2024-02-29 15:02:02 江苏
字字在写日本,处处不离中国,学者带着中国的问题意识探访日本,为思考中日文化历史带来了很多启示,但过于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日本本体的深入理解。
2 有用 小包子 2024-03-01 16:33:34 上海
“既然要聊全球史,为啥还要强调“从天朝出发的全球史”而不是干脆直接开聊“全球史””;“相对于俺萌大天朝从晚清风貌到民初的艰难转型,隔壁小岛上和魂洋才的文人群体为啥阔以骨子里保守传统继续传承的同时,领着社风速转”... 葛老师游岛国记的明明是一堆的问号,还有和名校高手针对问题切磋过招的摘要记录。这个精选本属实有趣。
1 有用 31st December 2024-06-30 16:34:23 辽宁
葛兆光老师写给理想国十年题词“不幸的是,这十年的世界和中国,风云翻滚,身在此山中的人未必真的能穿透这诡谲变幻的烟云,预见时代的走势。很悲哀,你只能身不由己地被历史裹挟得跌跌撞撞。”
0 有用 江州穆瑾 2024-11-15 00:18:09 四川
葛先生蛮好玩的,读过繁体版,和简体相比没啥大差别,还是横排适合阅读习惯些
0 有用 林粥粥鱼羊 2024-11-11 23:18:59 浙江
因为晚上有讲座就从图书馆借来挑着感兴趣的部分看了。))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分析的中日两国在近代社会转型时、传统思想遭遇近代科学时呈现出的两种不同取向(同时也是老师讲座的主题)。 与日本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系统,完整,自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遭遇外来思想(近代科学)时,传统文化为了维系自身的正统地位,(往往与民族主义合谋),导向两条路径:整体主义(强调中体西用)和修正主义(强... 因为晚上有讲座就从图书馆借来挑着感兴趣的部分看了。))印象最深的还是老师分析的中日两国在近代社会转型时、传统思想遭遇近代科学时呈现出的两种不同取向(同时也是老师讲座的主题)。 与日本相比,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系统,完整,自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遭遇外来思想(近代科学)时,传统文化为了维系自身的正统地位,(往往与民族主义合谋),导向两条路径:整体主义(强调中体西用)和修正主义(强调西学中源)。 而日本历史上没有贯穿的、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呈现出“混搭”的特征。这种混搭文化中的罅隙为日本迅速接受、吸收近代科学思想提供了空间。 还蛮有意思的。放在当下的语境看也很受用。像葛兆光老师说的,“我们仍处于这些问题的延长线上”。 (展开)
0 有用 誠之 2024-11-09 01:46:13 天津
跟着葛老看看日本和日本的学术。 看的台版,标这个以防那个被删掉,葛老书中讲的一些话,可能简体中会有修改? 连日不备考,每天读一点休闲书,今天和室友打了几把游戏,到一点结束,于是把这本剩下的一些读完了。 葛老真是勤奋博览而有关怀(有些话在外面可能好说一些)。 还有 40 余天,不仅感觉考不上,并且觉得不想考了🥴
0 有用 별 2024-11-02 11:52:13 湖北
对日本历史了解近乎为零的我读起来其实还蛮吃力的 而且 太像笔记摘要了 有点跳有点散/ 不过后半程作者的一些想法观点还蛮受益的 比如关于圣人如何获得幸福 儒家思想等等/ 突然开始想了解日本的天皇史了
0 有用 某羊 2024-10-31 19:25:46 江苏
所谓札记,游记+读书笔记+随感,可以说非常具体地展现了学者在海外访学时可能的生活状态;当然,身处疫情期间,又使得葛教授2020年的这段东京生活有了一些特殊性,并因此相当明显地划分为了两个阶段:四月前的以游为主和四到八月的以读为主。 从读书和与学者对谈的部分确实可以窥见作者的一些研究志趣和理论态度——读得最仔细的是冈本隆司和尾藤正英,但谈的最多的果然还是丸山真男(不愧是那个男人)和网野善彦。至于学术... 所谓札记,游记+读书笔记+随感,可以说非常具体地展现了学者在海外访学时可能的生活状态;当然,身处疫情期间,又使得葛教授2020年的这段东京生活有了一些特殊性,并因此相当明显地划分为了两个阶段:四月前的以游为主和四到八月的以读为主。 从读书和与学者对谈的部分确实可以窥见作者的一些研究志趣和理论态度——读得最仔细的是冈本隆司和尾藤正英,但谈的最多的果然还是丸山真男(不愧是那个男人)和网野善彦。至于学术之外一些更为现实性的问题,谈起来多少有些浅尝辄止——毕竟仍是身在局中者吧。 至于游记,只能说有足够的积淀确实可以极大提升游览体验。有趣的是,作者将日式庭院中“人为的自然”视作日本特色,而1793年英国使团访华时同样吐槽了中国庭院的这种倾向,颇有一种自西向东层层递进的神奇观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