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品方: 新思文化
副标题: 悬案、侧写和我对破译犯罪心理的探索
原作名: A Killer by Design: Murderers, Mindhunters, and My Quest to Decipher the Criminal Mind
译者: 黄琪
出版年: 2023-7
页数: 320
定价: 69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1757552
内容简介 · · · · · ·
◆ 大卫·芬奇热门美剧《心灵猎人》女主角原型、现代犯罪侧写方法开创者、“心灵猎人”中的真正主脑和唯一女性安·沃尔伯特·伯吉斯不为人知的故事。
◆ 本书入选美国亚马逊2021年度最佳真实犯罪图书书单。
◆ 一名优秀女性的传奇职业生涯,如何从普通护士进阶为国际 知名犯罪心理学家,将科学、定量手段引入联邦调查局,创立犯罪侧写方法,破获一起又一起轰动全美的重案、悬案。
◆ 《沉默的羔羊》《犯罪心理》《心灵猎人》《法律与秩序》等诸多经典影视剧中均有人物和情节改编自本书中的真实故事,现实的犯罪侧写又与影视剧中的描绘有何不同。
◆ 书中包含犯罪侧写方法详解,让读者过把神探瘾。
◆ 根据本书拍摄的迷你剧《主脑》(Mastermind)由达科塔和艾丽·范宁姐妹的影视公司制作,奥斯卡奖得主莱斯莉·奇尔科特担纲执行制片人,将于2024年初上线迪士尼流媒体平台Hulu(已官...
◆ 大卫·芬奇热门美剧《心灵猎人》女主角原型、现代犯罪侧写方法开创者、“心灵猎人”中的真正主脑和唯一女性安·沃尔伯特·伯吉斯不为人知的故事。
◆ 本书入选美国亚马逊2021年度最佳真实犯罪图书书单。
◆ 一名优秀女性的传奇职业生涯,如何从普通护士进阶为国际 知名犯罪心理学家,将科学、定量手段引入联邦调查局,创立犯罪侧写方法,破获一起又一起轰动全美的重案、悬案。
◆ 《沉默的羔羊》《犯罪心理》《心灵猎人》《法律与秩序》等诸多经典影视剧中均有人物和情节改编自本书中的真实故事,现实的犯罪侧写又与影视剧中的描绘有何不同。
◆ 书中包含犯罪侧写方法详解,让读者过把神探瘾。
◆ 根据本书拍摄的迷你剧《主脑》(Mastermind)由达科塔和艾丽·范宁姐妹的影视公司制作,奥斯卡奖得主莱斯莉·奇尔科特担纲执行制片人,将于2024年初上线迪士尼流媒体平台Hulu(已官宣)。
◆ 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马皑作序推荐,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中国年轻刑警提高侦查思维能力。
--------------------------------
【内容介绍】
要当心,与怪兽战斗时,别让自己也变成怪兽……因为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1978年9月中旬的一天,安·沃尔伯特·伯吉斯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此时的她已经是美国性暴力受害者心理创伤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她的一系列研究不仅充分论述了性暴力受害者遭受的巨大心理创伤,也颠覆了学界对性暴力行为的系统性认知。当时的伯吉斯或许不会想到,这个来自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电话邀请将彻底改变自己的学术生涯和人生轨迹,引发犯罪心理学界的巨大变革,甚至在流行文化中掀起不小的波澜。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股暴力的暗流正在席卷美国。不仅性犯罪和谋杀案件的数量在不断攀升,手段残忍血腥、警方束手无策的重案、悬案也层出不穷,对公众的心理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联邦调查局的邀请正式拉开了伯吉斯数十年犯罪心理学研究和执法的帷幕。在那里,她先是通过向探员解读罪犯和受害者的心理来帮助探员理解性犯罪,之后又基于与受害者以及大量已落网罪犯的深度对谈,将科学、定量的手段引入联邦调查局新成立的行为科学调查组,开创现代犯罪侧写方法,用一种系统化的方式提取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和行为模式以及个人特征,并对其下一步的动向做出预测。在犯罪侧写方法的指引下,一个又一个在公众中引发巨大恐慌的凶案嫌疑人落网:虐杀3名未成年人的美国空军雷达技术员;智商128,作案81起,覆盖美国12个州的“滑雪面罩强奸犯”;残忍杀害、肢解10人(包括3名家人)的“女大学生杀手”;犯下10起命案,强烈渴求关注,主动与警方通信的“BTK杀手”……
犯罪侧写方法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不仅让联邦调查局内部一度持怀疑态度的同事口服心服,还为犯罪侧写师们赢得了“心灵猎人”的称号。伯吉斯和同事破获的重案、悬案以及落网的罪犯也不可避免地渗入了流行文化,无论是小说和电影《沉默的羔羊》,还是连续剧《心灵猎人》《犯罪心理》《法律与秩序》,都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基于他们侦办的这些案件。
《凝视深渊》是伯吉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全面回顾和自我审视,既有在犯罪嫌疑人再次犯案前将其缉拿归案的欣喜,也有对受害者的强烈共情与关怀,还有对侧写可能导致无辜者蒙冤的遗憾与反思。关于侧写师和他们破获的重案、悬案,已经有太多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但几乎从来没有人提及他们中的真正主脑和唯一女性。现在,该倾听她的故事和声音了。
--------------------------------
【推荐与赞誉】
希望这本书的引进能够激发年轻刑警们汲取多学科的养分,提高侦查思维能力,在实战中总结经验,归纳不同类型的犯罪人特征,提炼出适合国情的犯罪心理画像模型,像书的作者那样,有凝视深渊的淡定,更有透视深渊的功底。——马皑,中国政法大学犯罪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在与我合作过的所有同事中,安是最犀利也最坚韧的一位。她教会我们如何把控连环杀手的混乱心理,帮助我们攻破了难以破解的秘密,她的幕后工作对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调查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推荐所有人都读一读《凝视深渊》,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本扣人心弦的佳作,还因为公众应该知道安的故事。——约翰·E. 道格拉斯,联邦调查局前犯罪侧写师,著有畅销书《心理神探》
安·伯吉斯博士——最早的一批心灵猎人之一——有关性凶杀的重要文献曾影响了我的职业生涯。在《凝视深渊》中,伯吉斯凭借敏锐的眼光和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展示了自己不断优化犯罪侧写方法的过程……要想了解探索犯罪者心理的历史,本书是必读之选。在与邪恶较量的战斗中,伯吉斯是一名真正的英雄。——保罗·霍尔斯,联邦调查局前专案组探员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次听安·伯吉斯向一群听众谈起她工作时的情景,我们全都听入了神……她彻底颠覆了执法部门对创伤以及性侵受害者的认知,同时挑战了美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她的故事需要被人听到。——克莱尔·M. 法根,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学院前院长
联邦调查局行为科学调查组名声在外,作为组中年轻的犯罪侧写师,我很快意识到,成功的关键是找到专业的导师,他们的身上有我所向往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安·伯吉斯在当时是,现在依然是我的偶像。——格雷格·M. 库珀,联邦调查局前侧写师,悬案基金会(Cold Case Foundation)执行主任
全世界无数调查员和侦探每天所做的工作都基于安·伯吉斯博士的研究和发现,我也不例外。但在《凝视深渊》中,我们第一次能体验到这些真实事件、数字和程序背后引人入胜——往往也令人痛心——的故事。——萨拉·凯琳,犯罪行为学家
如果想要了解电影和电视节目之外的真实犯罪侧写,这本书不容错过。——贾德森·M. 雷,联邦调查局前侧写师
凝视深渊的创作者
· · · · · ·
-
黄琪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安·沃尔伯特·伯吉斯
Ann Wolbert Burgess
犯罪心理学家,波士顿学院精神护理教授,性暴力与强奸受害者心理创伤研究先驱。1972年,通过历时一年,与年龄3至73岁不等,共146名强奸受害者的深度对谈,伯吉斯和同事提出了“强奸创伤综合征”的概念,全面论述了受害者遭受的心理创伤。这项开创性的研究对执法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司法系统应对性犯罪的方式和理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伯吉斯接受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邀请,先是作为犯罪心理学顾问和训练课导师为探员授课,之后将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联邦调查局新成立的行为科学调查组,通过分析罪犯和受害者的心理、行为以及个人特点,开创现代犯罪侧写方法,破获多起轰动全美的重案、悬案,也使犯罪侧写师这个群体赢得了“心灵猎人”的称号。
因为在犯罪心理、精神护理等领域的贡献,伯吉斯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但不限...
安·沃尔伯特·伯吉斯
Ann Wolbert Burgess
犯罪心理学家,波士顿学院精神护理教授,性暴力与强奸受害者心理创伤研究先驱。1972年,通过历时一年,与年龄3至73岁不等,共146名强奸受害者的深度对谈,伯吉斯和同事提出了“强奸创伤综合征”的概念,全面论述了受害者遭受的心理创伤。这项开创性的研究对执法部门、医疗机构以及司法系统应对性犯罪的方式和理念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伯吉斯接受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邀请,先是作为犯罪心理学顾问和训练课导师为探员授课,之后将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联邦调查局新成立的行为科学调查组,通过分析罪犯和受害者的心理、行为以及个人特点,开创现代犯罪侧写方法,破获多起轰动全美的重案、悬案,也使犯罪侧写师这个群体赢得了“心灵猎人”的称号。
因为在犯罪心理、精神护理等领域的贡献,伯吉斯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但不限于美国护理科学院“传奇人物奖”、美国精神护理协会“传奇人物奖”、国际护理荣誉协会“奥黛丽·赫本奖”、美国护士协会“希尔德加德·佩普劳奖”,并入选国际护理荣誉协会的多个名人堂。此外,国际法医护理师协会还以她的名字创立了“安·伯吉斯奖”,表彰对法医护理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研究者。
伯吉斯共发表学术论著超过200篇(部),其中与同事合著的《性凶杀:模式与动因》(Sexual Homicide: Patterns and Motives)不仅成为学界经典,被引用上千次,还启发美国著名导演大卫·芬奇拍摄了热门美剧《心灵猎人》,剧中的心理学家温迪·卡尔的原型正是伯吉斯。
史蒂文·马修·康斯坦丁
Steven Matthew Constantine
本宁顿学院艺术创作硕士(写作与文学类),波士顿学院护理系营销副总监。
目录 · · · · · ·
作者按 VII
引 言 始于一次考验 IX
第1章 联邦调查局来电 1
第2章 防空洞 19
第3章 给侧写师做侧写 37
第4章 解读犯罪现场 55
第5章 女性杀人犯 69
第6章 我最好的朋友米西 95
第7章 “镜子” 115
第8章 面罩之下 143
第9章 既是艺术,也是科学 163
第10章 深度研究 169
第11章 幻想与现实,不可兼得 187
第12章 肢解的模式 199
第13章 言外之意 217
第14章 绑住她们,虐待她们,杀死她们 227
第15章 败于自负 241
第16章 凝视深渊 253
第17章 内心的怪兽 279
致 谢 289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犯罪心理痕迹提取自犯罪现场的物质(物理、化学、生物等)痕迹和相关人员的记忆,是能够反映作案人的动机、目的、能力、情感、情绪、性格、气质、手段、习惯等心理状态与特点的综合性信息。对它开展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犯罪人作案时的心理过程,也就是知、情、意的解析。只有在通过这些分析仍然无法确定犯罪人的基本范围时,犯罪心理画像作为犯罪心理痕迹分析的延伸才会登场。它事实上是根据案件中反映出的犯罪心理痕迹,结合其他证据材料,对作案人的性格、气质、职业、成长环境、教育程度、犯罪经历、活动区域等信息提出的假设。如果说犯罪心理痕迹分析关注心理过程,那么犯罪心理画像则侧重作案人的个性心理和产生犯罪动机的动力系统。前者重点关注干了什么事,后者重点关注作案人属于什么类型的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推荐序 III -
几十年来,司法界将某些罪行划定为超出理性认知的纯粹精神失常。然而,道格拉斯和雷斯勒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采访杀手,了解其行为动机,或许有助于理解犯罪行为,为调查人员指明方向,利用犯罪者的心理反治其身。联邦调查局看出了这个概念背后蕴藏的潜力,因此给道格拉斯和雷斯勒大开绿灯,将对连环杀手的私下访谈变成了调查局官方的犯罪心理研究。但道格拉斯和雷斯勒都没有多少心理学背景,他们需要有人规范数据收集和操作方法,帮助整理研究结果。于是我加入了进来。 作为一位小有名气的精神病学博士,我理解精神异常人士的心理,也知道如何去规范混乱的非数值研究。此外,我还为性侵受害者服务多年,拥有处理常见恶劣罪行的直接经验。最重要的是,我深晓其中利害,明白这项工作对整个社会的深远意义。无数受害者不用像我之前的病人那样,被迫遭受恐怖的创伤。犯罪心理学也将打开新的局面。同犯罪的斗争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就是我的工作目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引 言 始于一次考验 IX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凝视深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凝视深渊"的人也喜欢 · · · · · ·
凝视深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 更多书评 1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Hachette Books (2021)暂无评分 2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选择性待购—2(non 日系推理) (大雨中的狼)
- 授权出版:非虚构 (英国安德鲁·纳伯格联合国际有限公司)
- 阅读即是生活 (Azeril)
- 他山之玉 (鶴景)
- 人美也要多读书 (Tanyaoop)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16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凝视深渊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KK 2024-05-22 15:04:17 广东
虽然犯罪画像在警方办案中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是书中的画像心理分析都是非常浅显浮于表面,几个案子都是有目击者抓到犯人后然后进行“对号入座”,要不就是泛泛的概括一下罪犯的心理特征,我请问你让警察拿着心理特征去搜寻—锁定嫌疑人吗? 大段大段的自诩自夸,非常失望!
4 有用 那希索斯 2024-03-13 15:46:35 安徽
犯罪侧写方法的开创者,女性榜样。“全世界无数的调查员和侦探每天所做的工作都基于安·伯吉斯博士的研究和发现。”这本书包含详实的真实故事,侧写的具体步骤,人文关怀与强大而坚定的内心,“我研究连环杀手几十年,不是为了猫鼠游戏,也不是因为我觉得连环杀手很有趣。我做研究不是因为我同情他们的困境,也不是因为我想要改造他们。对我来说,研究连环杀手从来都是为了受害者。”如果我要写刑侦类的小说,一定会反复翻阅这本书... 犯罪侧写方法的开创者,女性榜样。“全世界无数的调查员和侦探每天所做的工作都基于安·伯吉斯博士的研究和发现。”这本书包含详实的真实故事,侧写的具体步骤,人文关怀与强大而坚定的内心,“我研究连环杀手几十年,不是为了猫鼠游戏,也不是因为我觉得连环杀手很有趣。我做研究不是因为我同情他们的困境,也不是因为我想要改造他们。对我来说,研究连环杀手从来都是为了受害者。”如果我要写刑侦类的小说,一定会反复翻阅这本书。(买纸书去咯 (展开)
2 有用 唐朝马戏团 2024-06-16 20:15:50 江苏
例子描述太繁琐,学术分析太少
6 有用 可达鸭嘟嘟 2023-10-22 10:01:42 北京
4.5 很传奇,但总觉得故事性稍弱,不知是否有所保留? 最后一章讲媒体如何简化和温柔化连环杀人犯,这是我决定践行非虚构一年的初心来源。 作者从对受害者的爱出发,去面对血腥,人性之恶和危险。
6 有用 布丁本丁 2023-12-22 19:14:17 上海
我发现我选书真的有点东西,刚好这本书和《心理神探》这一本是前后脚读完的,读之前也没有做过什么功课,根本不知道两个作者是同事,真是令人欣喜的巧合了。不过正像是同一系列的书会犯的同一“系列”的错误一样,这两本书给我的感觉太过相像了,就是和我的阅读期待不相符,更多的笔墨被花在了一些时间线的连接上,而不是真正罪犯的心理侧写上。不过还是要指出,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在相比之下要更大一些,就是对于受害者的强调和对于... 我发现我选书真的有点东西,刚好这本书和《心理神探》这一本是前后脚读完的,读之前也没有做过什么功课,根本不知道两个作者是同事,真是令人欣喜的巧合了。不过正像是同一系列的书会犯的同一“系列”的错误一样,这两本书给我的感觉太过相像了,就是和我的阅读期待不相符,更多的笔墨被花在了一些时间线的连接上,而不是真正罪犯的心理侧写上。不过还是要指出,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在相比之下要更大一些,就是对于受害者的强调和对于社媒上将罪犯“神化”的批判,这些是需要被注意到且点出的。 (展开)